李晓雯
(作者单位:云南艺术学院)
真人秀已在我国发展20多年,成绩斐然,是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形式。《极限挑战》是东方卫视于2015年6月14日推出的一档户外真人秀,该真人秀自播出以来广受观众好评,并迅速发展成为一档现象级综艺节目,截至2020年10月4日,《极限挑战》已完成共六季及一季公益季的播出。
最早被称为真人秀的电视节目是荷兰电视台于1999年播出的《老大哥》,风靡全球后多国纷纷引进其版权,随后真人秀开始作为一种节目类型逐渐发展起来。真人秀也称真实电视,至今没有一个十分规范的定义,学者尹鸿、冉儒学、陆虹认为“电视真人秀,作为动态的具有目的性的线性叙事模型,是对自愿参与者在规定情景中,为了预先给定的目的,按照特定的规则所进行的竞争行为的记录和加工。”[1]从这可以看出,真人秀打破了真实和虚拟的界限,它并不是对参与者和节目过程的单纯记录,还会通过前期和后期的策划和剪辑,对节目进行一定的加工,使之在线性叙事下表现出戏剧化的冲突,增强节目的可看性。
我国真人秀节目起步并不算晚,2000年广东电视台自创节目《生存大挑战》是国内首个独立制作的真人秀节目,但直到2013年湖南卫视推出自制的真人秀节目后,真人秀节目才开始在我国大放异彩。
我国户外真人秀节目发展历经3个阶段:野外生存类真人秀探索阶段、户外闯关类竞技节目发展阶段、明星户外真人秀繁荣发展阶段[2]。野外生存类真人秀是指将参与者放置到一个比较艰苦的环境中,在节目组设定的严苛条件下进行生存,该节目类型存在淘汰制,最后决出一名胜利者,如《生存大挑战》。户外闯关类竞技节目以“全民参与”为宗旨,参与者通过一定的游戏环节,经历层层闯关,最终获得节目规定的奖励,如《奥运向前冲》。明星户外真人秀是由明星作为参与者在户外完成游戏、竞赛或导演组规定的任务,除有固定明星嘉宾外,也会不定期邀请其他明星参与进来,如《极限挑战》。
东方卫视2015年推出的明星户外真人秀《极限挑战》可以说是一匹黑马,它凭借自身特色杀出重围,在众多真人秀节目中脱颖而出,并在当年荣获2015亚洲最具影响力综艺节目。2015年的CSM50城市网收视数据显示,《极限挑战》第1季第1期的收视率为1.19%,排名第二,收视份额为4.55%;第2期收视率为1.65%,排名第二,收视份额为5.26%;第3期收视率为1.85%,排名第一,收视份额为6.21%。自第3期开始,其收视率及收视份额呈上升态势,且收视率多次排名第一。
从2015年6月14日第1季第1期的播出至2020年10月4日公益季第10期的结束,《极限挑战》以季播的形式持续出现在大众视野。纵观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提供的《极限挑战》收视数据,其成绩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从豆瓣评分中可以看到第一季评分9.2分,第二季评分9.3分,第三季评分8.3分,第四季评分7.7分,第五季评分4.1分,第六季评分4.6分,公益季评分7.7分(见图1)。
图1 《极限挑战》评分折线图
《极限挑战》起点较高,可以说是开了一个好头,第三季、第四季评分水平有所下降,到了第五季呈悬崖式下跌,公益季则有所好转。自从第五季开播后,网上纷纷传来质疑的声音,部分受众认为从第五季开始,节目没有了“灵魂”,所以对新一季内容并不买账。基于此,笔者将从嘉宾、导演、节目3个层面对《极限挑战》进行分析,希望对真人秀节目的创作者有所启示。
对于一档真人秀节目来说,嘉宾是构成一档节目的基础,他们是节目的参与者,是节目内容的表现者,同时也是维系观众黏性的重要因素。
2.1.1 嘉宾的选择
一档节目的嘉宾成员是经过导演组前期精心选择的,根据节目的主题设定,嘉宾的年龄、性别、气质、特长、职业和身体素质等都是需要考虑在内的因素。例如,《极限挑战》的节目定位很简单,就是通过这个节目反映出中国男人的特色,特别是30多岁、40岁出头的男人。因此,节目组希望节目中每一位男性都有自己的特色,希望他们是有着社会阅历、社会经验,一路拼搏上来的,相当于是这部分社会人群的一个映射[3]。同样的,该节目第一季至第四季的总导演严敏在一次访谈中表示,他要找的嘉宾不是要拼体力,而是要充满人生智慧。“坏叔叔”黄渤是节目的首选嘉宾,他经过多年的磨砺打拼成为家喻户晓的“影帝”,他身上精明、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等特点,都十分符合节目需要的嘉宾人选;黄磊的“神算子”形象为节目增添了很多亮点,可以说节目组和嘉宾黄磊之间“斗智斗勇”;“颜王”孙红雷在节目中一改观众对其“大哥”的刻板印象,以一种反差萌的形象出现在观众视野当中,节目中他的“偷抢砸”行为为观众提供了很多笑料;“大松鼠”王迅是典型的“小人物”形象,他的“抠”、讲义气等形象已深入人心;“小绵羊”张艺兴在“大哥”们的教导下,成功成长为“小狐狸”……“极限男人帮”几位嘉宾的组合可以看作是社会的缩影,他们在节目中的精彩表现十分符合节目立意,看点十足,给节目提供了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
2.1.2 嘉宾的缺席与更替
嘉宾是维系观众黏性的重要元素,有不少观众是为某一位或某几位嘉宾来观看节目的,所以嘉宾的缺席或更替会给节目收视带来一定的影响。在《极限挑战》中,第三季第2期黄渤暂时缺席,第4期张艺兴暂时缺席,第四季第3期张艺兴暂时缺席,到了第五季,节目成员“大换血”,常驻嘉宾为王迅、迪丽热巴、岳云鹏,部分参与录制成员为张艺兴、雷佳音、贾乃亮、黄磊、黄渤、孙红雷,第六季和公益季常驻嘉宾则为王迅、雷佳音、岳云鹏、贾乃亮、郭京飞、邓伦。嘉宾的缺席会给节目收视效果带来小幅波动,而成员的“大换血”会直接影响到之前观众的观看需求,并且会减少节目原本的受众群体。
导演作为综艺节目的核心人物,其职业素养和自身能力对节目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要突出节目的丰富性、多元性和创新性,满足受众的观看需求,导演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
《极限挑战》第一季、第二季的总导演是任静和严敏,第三季和第四季的总导演是严敏。严敏在《极限挑战》中主要负责节目前期的筹划、拍摄踩点、安排拍摄进程和现场调度,在每期的成片中,观众都可看到现场严敏导演的身影,任静则主要负责《极限挑战》的后期制作。两位导演都有十分丰富的节目制作经验,他们的合作保证了《极限挑战》的收视成绩。新闻专业出身的任静导演,主张以“新闻的心”来做综艺节目,贴近生活,讲述老百姓身边发生的事[4]。《极限挑战》每期不仅要完成任务,还要面临现实问题。如第一季第3期的《上海滩2015》,不同的职业等待着嘉宾们去体验:“快递员”黄渤遭到收件人愤怒的赔偿要求;“幼儿园老师”孙红雷需要完成一天被孩子折磨到崩溃的代班工作;“出租车司机”黄磊体验了一天的跑出租工作;王迅和另一名工人在282米的高空顶着烈日擦玻璃。严敏是戏剧专业出身,他把戏剧思维带进了综艺节目中,《极限挑战》并不像以往的真人秀节目那样采用“游戏堆砌式”的模式,而是游戏围绕剧情发展。“《极限挑战》以热门影视剧主题为依托,建立叙事情境,为人物动作和关系的展开提供了强有力的叙事助推剂。”[5]例如,第一季第1期《时间战争》对应影视剧《时间规划局》,第2期《继承者们》对应影视剧《继承者们》,第3期《上海滩2015》对应影视剧《上海滩》。
后三季的《极限挑战》保留之前的空壳却失了内在,该节目第五季、第六季和公益季的总导演是施嘉宁,他曾担任《欢乐喜剧人》《笑傲江湖》的总导演和制作人。这三季的《极限挑战》更多地将综艺表达与公益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将社会主流意识价值与节目相融合,这是真人秀节目的一大进步。比如,第五季第1期节目主题为“上海新时尚”——垃圾分类,第4期是保护海洋动物,第8期则是助农扶贫的主题。但在公益这层外衣下,该节目变成了“游戏的狂欢”,这也是对前四季节目立意的解构。前四季的总导演严敏表示,节目设计之初坚持了两大原则,一是去游戏化,二是去明星化,导演组既是整个节目的设计者,也是引导者。让嘉宾玩游戏几乎是所有真人秀节目都会安排的环节,嘉宾在游戏中体现出的欢乐和真实状态能够打动观众,但平庸的节目设计、游戏的堆砌会让观众乏味。节目内容同质化已不是新鲜现象,一档综艺节目要想成功就离不开创新,不能囿于一隅,否则就会降低收视率、流失受众群。因此,导演要根据自身擅长的方向做节目,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与特色,以此提高节目的质量和创新性。
独特的主题和风格是综艺节目的一大特色,同样也是吸引受众群和提高收视率的重中之重。《极限挑战》的节目创意源自于东方卫视的一次研讨会,会上探讨了中国的社会现状,认为当男人压力很大,于是想通过一个项目来反映男人们的压力和现状。“一些综艺节目过度追求娱乐化,不仅消解了电视文化的艺术性,也挤压了其生存的空间。”[6]该节目组似乎早就发现了这一要点,因而另辟蹊径。节目组邀请了6位“老大不小”的男性明星嘉宾,让他们在完成任务时还要面对现实问题,在剧情式综艺内核下,6位嘉宾于节目预设的情境中完成任务,展现他们作为普通男人的人性,传递积极向上的精神。总导演任静表示《极限挑战》的定位很简单,就是通过这个节目反映中国男人的特色。“人”作为真人秀节目的灵魂,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嘉宾首先要符合节目定位,其次,嘉宾要“会玩”,再次,嘉宾要有自身特色,且嘉宾成员之间的互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节目的效果,嘉宾和节目内容要互相配合。
后三季的《极限挑战》经历了嘉宾和导演的更替,剔除了剧情式的综艺内核,重心由“人”转到“秀”,单看其作为一档真人秀节目来说是合格的,但它已不是前四季所定义的《极限挑战》。前四季《极限挑战》打出的素人元素、无规则、不受控等“王牌”统统被瓦解,正如黄磊在第五季第4期节目中无奈地说:“他们终于把《极限挑战》变成了一个非常友善的节目。”
综上所述,定位准确、主题鲜明、风格创新是“真人秀”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除去上文提到的多“人”少“秀”外,还要注重“真人秀”的“真”。观众希望通过一些节目了解明星“真实”的一面,《极限挑战》原来并不按“套路”出牌,但在后期这一大特色被淡化,缺少了嘉宾的自由发挥,无疑降低了部分观众的观看兴趣。
《极限挑战》在我国真人秀发展史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它的发展也对之后真人秀节目的制作具有重要意义。嘉宾的固定性、导演的原则性和节目的趣味性都是维系一档优质真人秀节目的重要因素,导演组应把握这一创作重点,重新定义“真人秀”这一概念,从而创作出符合受众需求的、优质的真人秀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