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小儿外科医学教育家、小儿骨科学奠基人之一、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骨科创始人吉士俊教授,因病于 2021 年 10 月19 日在沈阳逝世,享年 91 岁。
吉士俊,男,1931 年 3 月生,辽宁铁岭人,中共党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博士研究生导师。1956 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后留校从事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曾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外科教研室主任、卫生部小儿先天畸形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小儿骨科学组组长、辽宁省医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名誉主委;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五届评委 (1998~2002)、《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副主编及顾问、《中国骨与关节杂志》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特邀编委、《中华骨科杂志》常务编委、《中国小儿急救医学杂志》编委、《中国生育健康杂志》编委等职。
吉士俊教授在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小儿外科教研室主任期间,十分重视学科建设及科学研究。1994 年,他领导的小儿外科获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建设,资助 70 万元。1996 年,经卫生部专家评审,建立了中国惟一的“卫生部小儿先天畸形重点实验室”,为年轻一辈施展才华搭建了宝贵的研究平台。吉士俊教授一生潜心研究,在髋脱位治疗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血流动力学及病理演变规律、髋臼发育不良的演变特点、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病因与病理、婴幼儿股骨头骨骺骨髓炎后遗畸形的治疗等方面做出了大量开创性贡献。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吉士俊教授通过大量胎儿髋关节解剖,就提出了髋脱位生后是可以预防的,这一观点的提出早于西方国家。
吉士俊教授从事小儿骨科事业 40 余载,发表论文 200 余篇,获各类医学奖项 25 项。主编《小儿骨科学》《小儿髋关节外科》等专著 16 部。曾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4 项、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建设资助 1 项、国家 973 基础研究项目 1 项、省部级成果奖 8 项和省教学成果奖 1 项。对婴儿期股骨头缺如、病理性髋脱位做了开创性治疗,获得多项卫生部和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吉士俊教授多次荣获省、市科技先进工作者、市科教工委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由于在学术领域的突出贡献,吉士俊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并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
吉士俊教授的一生,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1969 年为响应毛主席的“六·二六”号召,医院整体搬迁至辽宁省朝阳地区,吉士俊教授被分配到建昌县玲珑塔镇医疗队,为贫下中农服务 8 年。当地医疗条件十分艰苦,缺医少药,医生无法分科,大部分要做全科医生,吉士俊教授既诊治骨科疾病,还要诊治普外科疾病,如胃溃疡、甲状腺肿大、蛔虫并发病等当地常见病。吉士俊教授做过胃溃疡手术 400 多例。为节省医药费,不用输液而直接将小米汤送入十二指肠,保证营养供应,每例只花 50 元,且效果很好,救活无数贫苦百姓,被当地人称为“吉神仙”。
图1 吉士俊教授在玲珑塔地区简陋的手术室为贫苦百姓手术Fig.1 Professor Ji Shijun operates for the poor in a shabby operating room in linglongta district
吉士俊教授时刻听从党的召唤,1979~1981 年带领医疗队赴北也门首都萨那进行医疗援助。在援外期间,他热忱地向北也门医务工作者传授医疗技术,救死扶伤,抢救了大量危重及严重外伤患者。吉士俊教授医术精湛,医治好了总统家人的病,当时被北也门总统特批可自由出入总统府,随时欢迎来访。吉士俊教授以实际行动博得了北也门人民的信赖和称颂,诠释了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吉士俊一生淡泊名利,倾其所有,言传身教,桃李满天,硕果累累。培养的 17 名博士研究生和7 名硕士研究生遍布全国各地及海外,都已成为业界翘楚。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他热爱的小儿骨科事业,86 岁高龄时仍工作在一线。吉士俊教授用他的一生诠释了医者仁心与大爱无疆,永远是中国小儿骨界的骄傲和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