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丽
【摘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是非常重要的民生工程,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体现。由于我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增加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压力,养老问题成为全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从目前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情形来看,城乡居民在养老保险缴纳方式、缴纳比例等方面有着一定的不同,但是可享受同等的權益。需要针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上的差异进行优化调整,建立完善的缴费机制、制定长效化的养老保险管理制度,以及进行养老模式的改进与创新,促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统筹协调、科学化发展。
【关键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养老保险制度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保障着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非常重要。然而在新时期受到城镇、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农村居民对于缴纳养老保险认识不足等的影响,使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发展不协调,农村地区覆盖率较低,再加上地方财政资金实力薄弱、传统居民养老模式发生了改变,不利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稳定、可持续的发展。基于此,需进一步的优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平等对待所有公民,保障其享受公共福利,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的最大价值。
1.新时期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优化面临的难点
1.1城乡覆盖失衡
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在购买养老保险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城镇居民参与养老保险的比例要大于农村居民。主要是受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农村居民本身对购买养老保险的意识和认识不足,影响到农村居民购买养老保险的积极性。再加上农村居民经济收入有限,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到养老保险之中。在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走进城市,参与城市经济建设,购买养老保险的认识与期望值增加,有所改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失衡问题,但是在城镇化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改善程度远远不够,不利于新农村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发展,迫切需要在新时期优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进一步的增加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的覆盖面。
1.2传统养老方式发生变化
农村居民传统的经济来源是农业生产,像种植农业经济作物,饲养牛、羊、猪等。但是从目前来看农业经济作物价格不是很高,而农村居民消费普遍升级,农业生产方面的经济收益无法完全满足农村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再加上城镇化工作的不断推进,农村居民外出打工者增多,并且部分农村居民经过自身的努力,在城镇购房、安家,转变为城镇居民,以及我国老龄化加快,独生子女数量较多,导致传统居家养老模式不适用于现阶段的城乡居民,也无法完全满足城乡居民的养老需要。基于此种状况,养老保险成为城乡居民的首选,但是由于养老保险制度针对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有着一定的差异,需要通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优化,以提高农村居民的参保率。
1.3财政资金支撑薄弱
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使得城乡居民在经济收入上有着一定的差距,进而直接体现在农村居民缴纳养老保险上,农村居民参保率低,使得养老保险制度无法在农村地区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此外,传统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在缴纳的基数和方式上也有着差异,两者的基金总量有着一定的距离。如果城乡采取统一的缴纳模式,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一体化,会直接影响到城镇居民的养老待遇,而且城镇保险基金要向农村居民保险调整,对于城镇居民来说不易接受。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资金的缴纳保障方面来看,城镇具有强制性特征,农村为自主选择;在统筹方式上,城镇居民为省市统筹,农村居民为县乡负责;在资金来源方面,城镇居民除了个人缴纳保险外,城镇居民保险由国家、居民所在的单位、居民自身三者承担,而农村居民全部由自身承担。基于农村养老保险在资金来源、统筹方式、保障等方面与城镇存在的差异,影响到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缴纳的效果。因此,现阶段,云南省进行了城镇与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的统一,制定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缴纳基数与方式相同,缴纳的档次为200至1000,1500,2000,3000,城乡居民可自主选择,进而致使县乡政府财政面临着较大的资金压力,本身县乡财政实力要弱于省市财政,使得财政资金薄弱影响到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的缴纳工作,也就无法完全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保险工作。
1.4基金监管与增值不是十分理想
现阶段,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设有财政专户,并建立了基金封闭式管理制度,以此形成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有效监管,相关机构不可随意动用与管理基金,以促进基金的保值增值,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采用以上的管理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基金安全,但是基金处于封闭式监管状态,在保值、增值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一方面,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由地方政府部门监管,在封闭式管理模式下杜绝挪用风险,基金管理者通过投资操作实现基金增值,比较常用的方法是转存定期或是购买国债,以上两种投资操作增值安全,缺点是面临较高的利率风险;另一方面是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养老保险基金存在着保值风险,一旦通货膨胀较为严重,基金将出现收不抵支现象,影响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发展。
2.新时期优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措施
2.1优化缴费机制
养老保险缴费机制是城乡居民参保关注的重点,所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在缴费标准、缴费档次、缴费比例设定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一是参保人员的经济状况是否可承担缴费压力,能否满足参保人员基本养老需要;二是重点考虑人均纯收入指标,进行缴费档次的设定,给予参保人员自由选择的权利;三是缴费比例,其关系到参保人员真正的缴纳费用,应与参保人员实际收入挂钩,打造联动提升机制,根据参保人员的收入水平进行动态化调整;四是地方财政补贴的优化,遵循多缴多得原则,采取梯度设计方案,随着缴费档次的增加而增加补贴的力度,个人账户中增加财政补贴资金科目,鼓励参保者在自身收入可承担的范围内,去选择相应的缴费档次,以提高自身的待遇水平。
2.2构建长效化的增长方案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各项工作的开展受到两个方面的因素影响,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着地方居民参保比例,以及地方财政资金实力的强弱,则影响着地方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情况。需要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结合以上两个影响因素,遵循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要求,制定长效化、科学化的养老保险增长管理机制,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统筹规划管理水平。此外,为了保障养老基金的有效增长,将城乡居民收入与缴费额度挂钩,并以财政补贴作为辅助,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保险缴费增长的相适应,确保缴纳保险费用在城乡居民经济可承受的范围内,促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可持续增长的同时,增加参保人员的养老待遇水平。
2.3做好增值与保值工作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与增值是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首先要明确地方财政的监管责任,以及相关部门在合理合法的基础上,将基金存储至银行,或者是在财政部门的监督管理之下,采用定期转存的方法促进养老保险基金的增值;其次,在地方财政将基金上缴至省级主管部门环节,需进一步的明确省级主管部门的增值与保值责任;最后,完善增值保值监管机制建设,对基金投资活动进行约束,提高基金增值保值的安全性,以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顺利推进提供基金支撑。
2.4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
我国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包括了产业发展,打造农村支柱产业,提高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产条件,农业耕种收机械化发展,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改善人居环境,绿化村庄、道路硬化,促进乡村文明建设;在农村社保方面,实行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使农民有病能治、老有所养,促进农村社会文明、经济水平逐渐向着城市靠拢,将城乡差距缩小至最低程度,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统筹一体化发展奠定基础。首先需要突破户籍限制,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衔接制度,促进城镇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整合,并根据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设定多个缴费档次,让农村居民根据自身的收入选择相应的缴费档次,以及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帮助农村居民了解养老保险制度,并选择适合自身的缴费档次,以为老年生活做好准备。
2.5优化居民养老模式
通过居民传统养老模式的优化,以达到改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目的。在社会老龄化发展的形势下,提倡家庭与社区养老,社区需充分利用自身的宣传职能,将养老保险的保障性作用传递给居民,以增强居民的参保意识。还可辅助家庭养老,帮助居民解决养老中的各项问题,缓解家庭养老的压力,帮助老年人安享晚年。社区可使用的宣传方式和手段非常多,像社区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社区群等,进行养老保险知识与制度的宣传,解读最新的養老政策,讲解如何选择缴费档次、参保流程、参保需要的材料等,或者是讲解居民身边参保的实例,以及参保后获取的养老待遇,以此强化居民参保意识,激发参保的兴趣,最终达到提高社区居民参保率的目的。
结语:在新时期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面临着诸多问题,像城乡发展不均衡、社会老龄化发展,以及城乡居民传统的养老方式发生改变等,进而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种形势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需对增值保值管理制度、监管机制、缴费机制等进行优化,构建长效化、科学化的养老保险各项制度与管理机制,以促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统筹协调、一体化、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史岩,王金曼,徐伟丽,等.统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研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1,(10):3.
[2]张思莲.探讨东川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学,2020,3(5):38-39.
[3]高昌菊.当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20,(8):14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