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工具视角下的劳动教育创新

2022-02-28 04:18纪海龙李洪光杜建国
新校园 2022年2期
关键词:不倒翁茶具意蕴

纪海龙 李洪光 杜建国

劳动工具是人类通过劳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媒介,它在诞生之初就蕴含了人类劳动的目的、价值、方法、观念、能力、精神和品质,是劳动文化的有形载体,在劳动教育课堂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2021年9月,东营市教科院组织开展了全市劳动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在河口区、垦利区、广饶县共进行了9节研讨课。笔者结合具体课例说明如何通过工具教学成全劳动教育的完整性和深刻性,全面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一、在讲解环节说明劳动工具的发展情况

随着劳动工具的历史发展和区域传播,其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也发生了变化,人们通过劳动工具对劳动对象产生的认识更加深刻和细化。认识劳动工具的初始形态、功能,有利于学生把握一项劳动的本质意义,感受劳动效率的发展和提升,在回顾中产生前瞻的思考和创新的行动。

下面,笔者以“制作不倒翁”为例作出说明。该课旨在让学生掌握制作不倒翁的知识和技巧,培养精益求精的劳动品质,感受创新劳动的价值。教师以欣赏多种手工作品导入,继而说明不倒翁不倒的原理,介绍制作材料和制作步骤,组织学生制作不倒翁,最后以“劳动创造美”为主题进行交流。

1. 简要介绍劳动工具的历史发展和基本原理。在初发明时,不倒翁是一种劝酒工具。酒客围桌而坐,不倒翁置于桌心。以手拨之,不倒翁面对之人则饮酒一杯。后来,不倒翁逐渐演变为儿童玩具。引领学生在回顾不倒翁的历史发展中发现,不倒翁能劝酒、能游戏,都因为转而不跑、摇而不倒的特性,进而探究原因,解释原理。

2. 通过劳动工具发展创新劳动思维。在不倒翁从劝酒工具到儿童玩具的功能演变中,感受同一工具的多样性用途和未来发展可能,激发想象力和创作欲望。这样一来,学生制作不倒翁就从一般手工活动轉变为劳动教育活动,旨在精益求精和创新创造的反思交流也会水到渠成。

二、在操作环节体会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

把握工具的使用方法是学会劳动的关键。工具使用过程中的基本规范、具体动作、提效技巧和多样工具协调运用的手段、张弛有序劳逸结合的方式,决定了每一项劳动步骤的顺利有效完成,也蕴含着一丝不苟的劳动态度与劳以养身的工作智慧。

下面,笔者以“种菠菜”为例做出说明。该课旨在让学生掌握铁锨、铁耙、测绳、浇水管等常用农具的使用方法,学会种植菠菜,初步体会种植规律、田园乐趣和中国人的土地情怀。教师以民俗谚语“头伏萝卜末伏菜”导入新课,示范了翻地、搂地,指导学生练习;继续示范划沟、播种、搂平和踩实,再让学生练习。最后浇水。

1. 发现操作环节的劳动工具教学缺失。教师虽然说明了部分劳动工具的使用规范,却没有教学劳动工具的具体使用动作指导、提效技巧等内容。

2. 强化劳动工具的适用、实用与连续使用。一是换用小号工具,保障学生得心应手。同时扩展为2到3课时,保障教学完整。二是详解工具的使用方法。注意分解使用工具的基本动作,如使用铁锨时双手握柄、微斜插土、借助身体重心下踩、前后晃柄、铲出泥土、翻转锨头倾倒泥土、侧刃向下破开大块、锨头贴地倒退向后铲土。在单项练习到位后再进行一种工具的连续动作训练。

3. 注意传授使用工具的提效技巧。比如顿柄夯锨、清理锨头、借力甩土、直线后退。比如以锨翻地、以耙搂地、借助测绳确定株距和行距。此外,还可借鉴“水稻种绳直播技术”,请科学教师协助制作种子绳,运用新兴工具提高种植效率。注意利用切换工具的间隔适当休息,促进劳逸结合。

4. 在方法运用中体会劳动工具性质。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与劳动性质密切相关。劳动性质转变后,劳动工具的性质随之转变。以“种菠菜”为例,从菜农到普通城市家庭,种菠菜从生产劳动转变为生活劳动,从靠天吃饭、土里刨食转变为提高品质、享受生活,从“田园食”转变为“田园诗”,劳动工具也发生了重要转变。锨、锄更加矮、轻、便携,肥料优选有机复合,更加生态、环保。教师要联结学生生活实际,引领学生认识这种转变,体会新型劳动工具的适切性能。

三、在反思环节交流劳动工具的文化意蕴

劳动工具的内涵指向设计理念和原理,而劳动工具的文化意蕴指向人文关怀。劳动工具的人文意蕴,大致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生存发展的基本需求,二是对大自然的敬畏心情,三是对社会公正的内心追求,四是对美好人生的情感寄托。挖掘和体会劳动工具的人文意蕴,有利于培养劳动者的工具情怀,加深学生对工具的理解和体会,促进学生主动触摸工具,自主使用工具,通过理解工具人文意蕴而更加热爱劳动。

下面,笔者以“洗茶具”一课为例做出说明。该课旨在初步体验中国茶道文化,了解茶具的基本材质、形状、组件和功用,掌握清洗茶具的方法。教师讲解了茶具的分类,梳理清洗茶具的步骤,并开展小组赛,根据茶具干净、摆放有序、桌面整洁等标准进行了评价。教学基本没有涉及茶具文化,仅做了单纯的技能训练,未能达成劳动教育的多维目标。

1. 初步形成知行意结合的工具学习过程。借助解释说明环节对茶壶、茶杯等茶具组件和壶盖、壶嘴等具体部分的介绍,以及操作环节清理组件和部分的各种有效方法的运用,形成“知其理—洗其器—思其意”的自然认知过程。作为认知过程关键一环的“思其意”,即在反思环节交流茶具的文化意蕴,促进以文化人,德技兼备。

2. 深入挖掘劳动工具的文化之“意”。一是根据不同组件和部位,思考平衡、含蓄、协调、委婉的中国人人格特性。二是咀嚼端茶送客、人走茶凉等社会现象,涵泳“坐,请坐,请上座;茶,上茶,上好茶”等人文典故,感受茶具的象征意义。三是联系生活经验,交流“家中来客,沏茶倒水,茶不倒满,举杯让客”等劳动经验和文化理解。这样学生才能比较深入地感受茶具文化的魅力和洗茶具的趣味与意义,以更加积极和认真的态度参与生活劳动,学习生活技能,享受精神生活。

俗话说:“三分手艺,七分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劳动工具的教学,让学生实际接触、熟练运用和深入理解劳动工具,一是有利于学生从浅层体验走向深度学习,逐渐形成包含态度、能力、精神、习惯和品质的劳动素养。二是有利于学生认识真实世界,产生真情实感,塑造求真务实品质。运用劳动工具来加强劳动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世界的理解从虚化转为实化,脚踏实地地感知世界,自然地融入世界,有力地改造世界。

(作者单位:纪海龙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第三实验小学;李洪光 东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杜建国 东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王 燕

注: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深度开发研究”(项目编号:DHA200367)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不倒翁茶具意蕴
干将莫邪传说演变路径及文化意蕴
哲品π杯 便携茶具
笨笨熊“说”不倒翁
可爱的不倒翁
品雅茶具
发掘动漫创编的德育意蕴——兼以“疫情防控”主题动漫德育剧为例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冯可宾买茶具
融合本土文化意蕴的中国现代平面设计探寻
为什么不倒翁不会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