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建在海港上的贝壳般的雕塑体,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艺术中心,悉尼市的地标建筑之一——悉尼歌剧院,位于澳大利亚悉尼市区北部,是20世纪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由丹麦建筑师约恩·乌松设计,一座贝壳形屋顶下方是结合剧院和厅室的水上综合建筑。
歌剧院内部建筑结构则是仿效玛雅文化和阿兹特克神庙。该建筑1959年3月开始动工,于1973年10月20日正式竣工交付使用,共耗时14年。在2007年6月28日这栋建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建筑设计
该剧院设计者为丹麦设计师约恩·乌松,建设工作从1959开始,1973年大剧院正式落成。悉尼歌剧院占地面积1.84公顷,坐落在距离海面19米的花岗岩基座上,最高的壳顶距海面60米,总建筑面积88000平方米,有一个2700座的音乐厅,一个1550座的歌剧院和一个420座的小剧场,有展览、录音、酒吧、餐厅等大小房间900个。
悉尼歌剧院的外型犹如即将乘风出海的白色风帆由10块大“海贝”组成,与周围景色相互呼应,最高的那一块高达67米。歌剧院外观为三组巨大的壳片,耸立在南北长186米、东西最宽处为97米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座上。第一组壳片在地段西侧,四对壳片成串排列,三对朝北,一对朝南,内部是大音乐厅。第二组在地段东侧,与第一组大致平行,形式相同但规模略小,内部是歌剧厅。第三组在它们的西南方,规模最小,由两对壳片组成,里面是餐厅。其他房间都巧妙地布置在基座内。整个建筑群的入口在南端,有宽97米的大台阶,车辆入口和停车场设在大台阶下面。
这些“贝壳”依次排列,前三个一个盖着一个,面向海湾依抱,最后一个则背向海湾侍立。高低不一的尖顶壳,外表用白格子釉瓷铺盖,在阳光照映下,既像竖立着的贝壳,又像两艘巨型白色帆船,飘扬在蔚蓝色的海面上,故有“船帆屋顶剧院”之称。那贝壳形尖屋顶,是由2194块每块重15.3吨的弯曲形混凝土预制件,用钢缆拉紧拼成的,外表覆盖着105万块白色或奶油色的瓷磚。
据设计者晚年时说,他当年的创意其实是来源于橙子。正是那些剥去了一半皮的橙子启发了他。歌剧院白色屋顶是由一百多万片瑞典陶瓦铺成,并经过特殊处理,因此不怕海风的侵袭。
演奏圣殿
音乐厅在歌剧院的正前方,由10500个风管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机械木连杆风琴,此外,整个音乐厅建材使用均为澳大利亚精致木材,忠实呈现澳大利亚自有的风格。已经建成45年的悉尼歌剧院漂亮壮观,毫无破旧感,造型放在今日依然很现代,外部材料建造时即考虑耐用易清洁,瓷砖烧制考究。
歌剧院外的港口会停靠游轮,游轮真的巨大,如果从两栋楼房中间望向游轮,看不到船头船尾,完全意识不到这是一艘船,看起来就是另一栋高楼。歌剧院里面肃静庄严,墙上悬挂的是世界上最大的竖琴,全世界能演奏它的不超过20人。
全院内各种设计装修都是为了声音的良好传达。因为这里是没有音响的,来这里就要聆听道地的交响乐原声。如果能够在里面看一场歌剧,那一定更棒。不同时间和角度看歌剧院,它呈现出来的美都是不一样的。
近距离看,会发现建筑细腻的设计,进入其中,每回有不同的感受,众多表演和排练厅,殿堂级的表演会在这里上演。每天都有全世界的游客来此,有专门的中文讲解员。
“大贝壳”在夕阳金色的光辉中扬帆起航。结构、纹理在柔和的光线下清晰可见,让人不得不感叹这个人类建筑史上的伟大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