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zy
在众人注视的目光下,一个人大手一挥,用白布盖住地上的一颗梨核。霎时间,梨核突然在土里生根发芽,长高长大,最后结出若干香甜可口的大白梨,眾人无不惊愕。
在现代人看来,这也许是某位知名魔术师在台上表演的精巧魔术。其实,早在千年以前,和现代魔术类似的戏法已然出现,而且在民间相当流行。
见证“奇迹”的时刻
唐代的《幻戏志》中记载了一位叫作马自然的云游道士,他能够在顷刻之间“种”出香甜可口的西瓜,还能“空手取钱”——从自己身上摸出数不清的铜钱,把这些钱全部扔到井里,一声呼唤,钱就一枚一枚地飞出来,围观群众纷纷去捡散落的钱币,可不大一会儿钱币就又消失了。
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古代,人们盼望着庄稼丰收、畜牧兴旺,也希望省时省力地获取更多的食物和财富,于是“种瓜得瓜”“空手取钱”这样的戏法幻术广受欢迎;另一方面,古人对科学的认知有限,笃信怪力乱神,所以一些招数往往被解释成神力、仙法,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震撼。
正因如此,这些掌握幻术技法的人常常自称神仙或得道高人,时不时在人前变几套小戏法来显现神通。许多文献都记载有这些“仙翁”“方士”的精彩表演,比如《后汉书·方术列传》中描绘的“左慈戏曹操”。
据说左慈去参加曹操举办的宴会,曹操笑着环顾各位宾客说:“今日贵宾聚会,山珍海味大致备齐,只缺吴国松江中的鲈鱼了。”左慈回应说:“这容易搞到。”只见他要来一只铜盘,装满水,用装好鱼饵的竹竿在盘中垂钓,不一会儿便真的钓出一条活生生的鲈鱼,引得曹操连连喝彩,宴会上的人都惊讶不已。
当然,这些记载很有可能是民间传言被神化后的结果,也不是所有的戏法都这样充满玄幻色彩,更常见的其实是一种介于杂技和魔术之间的表演。
是魔术,也是杂技
如同相声有“说、学、逗、唱”的基本功,戏法也有自己的四门绝技——剑、丹、豆、环,也就是“吞剑”“传丹”“栽豆”“连环”。
最经典的要数“仙人栽豆”:表演戏法的人拿出几个碗倒扣在桌面上,再拿出几颗豆,一会儿豆便从手中消失,出现于碗中,眨眼间又整齐地回到表演者的掌心里,或突然出现在另外的碗中,令人叫绝。高明的表演者还能变出越来越多的豆,从“一粒下种”到“五子登科”,直到最后盛满一碗的“秋收万颗子”,一招一式都诉说着人们祈盼丰年的愿望,也应和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
此外,还有“吐火”“吞刀”等外来戏法也传入中原,经过本土艺人的改造,变成当地人喜闻乐见的形式。
北宋末年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艺人会表演“吃纸吐火”的把戏:将纸条撕碎,先让观众验看过没有火的痕迹,然后把纸条放进嘴里,用扇子装模作样地扇扇耳朵,顷刻间口中竟然生出浓烟,接着喷出明火,火苗可达二三十厘米。
“吐火”的戏法传到中原,以“吃纸吐火”的形式流传下来,显然是受了造纸术的影响。而“吞刀”传入之后,则和中华的剑文化相结合,演变成经典戏法“剑丹豆环”之首的“吞剑”。
戏法背后的秘密
明清时期,我国的戏法表演更为成熟。清人唐再丰更是整理出一本古代戏法专著《鹅幻汇编》,记载了大量道具制法和表演方法。
不过,虽然大家都想知道魔术背后的真相,但要是全部被扒了个底朝天,那魔术师不都得喝西北风吗?所以在唐再丰的走访过程中,许多戏法艺人为了日后的生存,不愿公开自己的秘密,只是似是而非地胡诌一通,比如说秘诀是使用一些根本买不到的药物,或者连续几十年用雪水来浸泡物品等不可能实现的前提。
即便唐再丰研究了三十多年的戏法幻术,堪称半个专家,但这些难以验证的“秘诀”还是糊弄住了他,导致书中留下了许多站不住脚的“漏洞”,那些神秘戏法的真相究竟如何,后人可能永远无法知道。
古代的戏法表演,出发点本来是为了娱乐百姓,换口饭吃。但因为大众缺乏科学知识,辨识能力不高,所以也出现了一些以变戏法为手段行骗的不义之人。号称古代“反诈手册”的《杜骗新书》中就有一类骗术叫“法术骗”,记载了江湖骗子利用幻术技巧和人们对神佛、僧人的敬畏骗取财物的故事。
今天,我们早已清楚这些戏法幻术不过是熟能生巧的操作,以及深谙观众心理而造成的感官错觉,和所谓的神仙妖术没有什么关系。只是回看古文记载中的精妙戏法时,还是忍不住感叹于古人的智慧,竟能造就这门用理性“欺骗”感性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