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晓
内容摘要:有很多研究者认为,《家》和《红楼梦》在人物塑造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如觉慧似宝玉,瑞珏像宝钗,梅芬若黛玉,鸣凤仿鸳鸯。尤其是鸣凤和鸳鸯这两个人物形象在身份心性和反抗精神上有很大的相似度:都“身为下贱”而“心比天高”,都宁为玉碎而不为瓦全。她们的这种“不自由、毋宁死”的反抗精神引发了无数读者的赞颂和敬仰,也激励了无数读者走上追求自由、反抗强权和命运的道路。
关键词:鸣凤 鸳鸯 身为下贱 心比天高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 反抗精神
《家》是巴金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的第一部,是巴金以自己的家族为原型写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主要书写了大家族由盛而衰的过程,表现了以觉慧为代表的青年男女对自由、民主和爱情的追求,控诉了封建大家庭对年轻生命的戕害。众所周知,《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也是曹雪芹书写自己家族兴亡的一部长篇小说,同样表达了对家族兴衰、人世更替的哀叹以及对美和生命被毁灭的哀悼,二者有诸多相似之处。因而,《家》一问世就有敏感的读者嗅出了二者的相似点:1933年,一位读者在《北平晨报》发表评论道:“这两部小说,无论从什么地方都觉得很相似”,读完《家》,“最后浮上的脑层底,便是整个的《红楼梦》上的人物与事实。”[1]巴金的好友黄裳也认为:“我并不想拿《家》和《红楼梦》对比,不过我觉得两者的产生过程确有某种程度的近似。”[2]现代文学著名研究者钱理群、吴福辉、温儒敏也指出:“《家》在结构艺术上借鉴《红楼梦》的写法……”[3]的确,《家》可以称作一部现代版的《红楼梦》,它在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上都与《红楼梦》十分相似,尤其是人物形象与《红楼梦》高度相仿:如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的觉慧非常近似宝玉,专制霸道、固守礼教但又不乏人情味的高老太爷与贾政高度相近,温柔敦厚、端庄大方、识大体顾大局的瑞珏好似是宝钗的化身,多愁善感、命运凄惨的梅芬简直是黛玉的翻版,而聪慧刚烈、投湖自尽的鸣凤简直就是另外一个鸳鸯……尽管巴金声称自己受西方文学的影响很大,对《红楼梦》几乎是“一无所知”,但笔者认为这句话是其为了摆脱《红楼梦》的“影响焦虑”而故意说出的不实之词,因为据专家考证,巴金一生曾多次阅读《红楼梦》并做了详细的笔记[4]。笔者在此不想过多探讨《家》是否受《红楼梦》的影响,也无意于对二者的相似之处进行全面比较,仅就两个小丫鬟——鸣凤和鸳鸯的形象异同做一粗浅的比较,以求教于方家。
一.鸣凤和鸳鸯的相似之处
鸳鸯和鸣凤年轻貌美、温柔多情、风流灵巧、聪慧可人、宁折不弯,作者赋予了她们诸多优点,因而深得读者的喜爱。著名红学家王昆仑先生高度称赞鸳鸯:“不是使人哀悼怜悯,而使世人震惊与敬重”,是“刚烈不屈的反抗者”。[5]国外的辩论家奥迦朗如此赞美鸣凤:“鸣凤的文雅使人感伤的形象是小说中最令人喜爱的人物,她的爱与死的故事也是小说中最令人难忘的情节。”[6]
鸳鸯是贾府的“家生女儿”,因为“行事做人,温柔可靠”[7]617,再加上模樣儿百里挑一,故而被“色中之厉鬼”贾赦看中。贾母死后,失去依靠的鸳鸯为了不被贾赦凌辱和蹂躏,选择了悬梁自尽。
鸣凤是名门望族的高家买来的丫鬟,她苗条秀美、聪敏勤快、温婉体贴,所以被高老太爷选中送给六十多岁的“假道学”冯乐山做礼物。痴情刚烈的鸣凤为了维护贞洁和爱情,选择了跳湖自杀,在清清湖水中了结了清白女儿的一生。
由此可见,鸣凤和鸳鸯的身份相似、心性相同、命运结局又是高度的一致,若非是对《红楼梦》的刻意模仿,很难有如此的巧合。笔者认为二者的相似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身为下贱,心比天高
《红楼梦》里关于晴雯有这样一首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7]75这里的“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正好可以形容鸳鸯和鸣凤的身份和性格。
从身份上说,她们都是丫鬟,地位都很卑微。鸳鸯的父母是贾府的奴隶,她生下来就难逃被贾家奴役和驱使的命运;鸣凤是高家花钱买来的丫鬟,婚嫁生死只能由高家做主。鸳鸯在贾母生前还有个“保护伞”,但贾母一死,她便沦为贾赦砧板上的肉,只能任由贾赦宰割;而鸣凤虽然和觉慧相爱,但是身份的下贱、地位的不匹配使她很难能成为觉慧的太太。鸣凤对此心知肚明,她曾经哀求觉慧:“我只求你不要送我出去。我愿意一辈子在公馆里头服侍你,做你的丫头,时时刻刻在你的身边。……你不晓得我多尊敬你!……有时候你真像天上的月亮……我晓得我的手是挨不到的。”[8]74多么卑微的要求!多么可怜的愿望!然而即使如此卑微的要求,对她来讲也是不可能实现的。高老太爷一份普通的人情,就葬送了她所有的幸福。她不从,便只有死路一条。
但偏偏她们都“心比天高”。在她们所处的时代,一般的小丫鬟梦寐以求的,莫过于嫁给一个有钱有势的老爷做小妾,从此之后过上呼奴使婢、衣食无忧的半个主子的生活。但鸳鸯和鸣凤却不愿步这些人的后尘,她们有着高尚的爱情理想和高洁的人生追求。《红楼梦》中从鸳鸯掷地有声的话语:“别说大老爷要我做小老婆,就是太太这会子死了,他三媒六聘的要我去做大老婆,我也不能去”[7]618-619,以及她对平儿、袭人做姨娘的不屑可以看出来:她既不愿委屈自己做有钱有势的老爷的太太,也不愿做淫乱多情的少爷的姨太太,那她的选择毫无疑问是嫁一位地位相当、感情投合的男人。鸣凤的理想也很高洁,她想做有知识、有文化、聪慧英俊的觉慧的少奶奶。但可惜,身份的卑微、地位的低贱使她们的理想纷纷落空。
她们的悲剧就在于内心的要求和这种要求不可能实现的矛盾,就在于理想和现实的强烈冲突:论聪慧才干、美貌气质她们不亚于绮罗从中生长受过良好教育的小姐,论勇气胆量、品格心性远胜于富贵之家的少爷,但可惜生为供人役使的丫鬟。不过,地位低贱的她们,在面对荒淫残暴的封建统治者逼迫的时候,依然不改自己的初衷,用“揉碎桃花红满地”来换得一个清白的归宿。这种处厄境不妥协、陷绝境不屈服的高贵品质,闪烁着动人的光芒,焕发出炫目的光彩,使得她们成为文学史中非常受读者尊敬和喜爱的人物形象。
2.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鸳鸯和鸣凤文静秀美、灵巧能干,但她们的风流灵巧、美丽温柔非但没给她们带来幸福,反而加速了她们死亡的进程。
贾赦十分垂涎鸳鸯的美貌,欣赏她的才干,欲讨来满足自己的淫欲和虚荣,为此不惜派大老婆邢夫人当说客。一般的丫鬟遇到如此的好运,莫不欣喜若狂。但没想到碰到一个刚烈的鸳鸯,立马回绝了他的求婚。贾赦的自尊遭到了严重的冒犯,不觉恼羞成怒,口出恶言:“他必定嫌我老了。大约他恋着少爷们,多半是看上了宝玉,只怕也有贾琏。果有此心,叫他早早歇了心。我要他不来,此后谁还敢收?此是一件。第二件,想着老太太疼他,将来自然往外聘作正头夫妻去。叫他细想,凭他嫁到谁家去,也难出我的手心。除非他死了,或是终身不嫁男人,我就伏了他!”[7]624鸳鸯很明白:作为“家生”的奴隶在贾母死后逃脱不了被贾赦占有和蹂躏的结局,于是,她只好借着“殉主”的名义悬梁自尽了。宝玉非常钦佩她的刚烈行为,赞叹地说:“实在天地间的灵气独钟在这些女子身上了!她算得了死所……”[7]1492
鸣凤也与鸳鸯相似,她是高家最漂亮聪慧最有灵气的丫鬟,在伺候少爷觉慧的时日里,两人擦出了爱的火花。她明知道做觉慧的少奶奶是一场可望而不可即的美梦,但是,整天当牛做马、没有多少幸福可言的她仍企望着这渺茫的梦能成真。谁知高老太爷一声令下就断送掉了她所有的希望、毁灭掉了她多年的梦想。《家》中对鸣凤的失落和绝望有一段细腻的心理描写:“她的希望完全破灭了。人们甚至连她所赖以生活的爱情也要给她夺去了。把自己的青春拿去服侍一个脾气古怪的老头子,得不到一点怜惜。在那种家庭里做姨太太的人的命运是极其明显的:流眼泪,吃打骂,受闲气,依旧会成为她的生活里的重要事情。所不同的是她还要把自己的身体交给那个脾气古怪的老头子蹂躏。”[8]218对于鸣凤来说,死亡也比与心爱的男人分开被糟老头子侮辱更加幸福,于是,她纵身一跃跳入水中,用清清湖水来了结自己痛苦的一生!
鸳鸯和鸣凤,在荒淫专制的主子逼迫下,一个选择“自挂东南枝”,一个毫不犹豫地“举身赴清池”,用死亡诉说了对世道的不满,用生命成全了自己的理想。
《红楼梦》研究者王雎先生说过:“一个人发现自己处于重围时,他只有两条路:含垢被缚或自杀玉碎。千古艰难惟一死,能做到玉碎的是寥寥无几。于是世界上满是含垢被缚的人,卑屈成为惟一的生存大道。”[9]
面临同样的处境,《红楼梦》中的嫣红和《家》中的婉儿就选择了含垢被辱、隐忍苟活。不过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主动结束自己的生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膑被庞涓困在魏国时,不惜食粪便装疯卖傻以保全生命;东汉末年的才女蔡文姬被匈奴所俘,为了活命不得不含垢忍辱嫁给野蛮粗鲁的匈奴左贤王;明朝重臣钱谦益面临异族入侵时,曾在守节与活命中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选择了苟活。种种事例说明:绝大多数人都是贪生怕死的,“好死不如赖活着”就形象地说明了人们面对死亡的普遍态度。惟其如此,能在困境中敢于结束自己生命的人,才赢得了世人赞许的目光和赞叹的言辞。鸳鸯和鸣凤,就是这样两位宁折不弯、宁死不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女性,非常值得后人钦佩和尊敬!
二.鸣凤和鸳鸯反抗的意义和价值
“鸳鸯眠并,凤凰和鸣,本是中国人心中最美的婚姻爱情图景。但小说中的鸳鸯和鸣凤却遭遇了逼婚的处境,鸳鸯单飞,凤凰空鸣,好梦难成,我们禁不住为两个女性的死而扼腕。”[10]
鸣凤和鸳鸯正处在“豆蔻梢头二月初”的青春妙龄,正对爱情和婚姻充满渴望,对未来人生充满幻想,但却被逼身亡。她们的死是谁造成的?巴金先生悲愤地回答:“是陳腐的封建道德、传统观念和两三个人的一时的任性杀死的。”[8]384
在古代社会,有千千万万个像鸳鸯和鸣凤的丫鬟被摧残被毁灭,她们由于身份卑贱、地位卑微,命运只能掌握在主人手中。这些主人握有主宰她们命运的生杀大权,随意决定她们的未来、处置她们的命运。在毫无选择余地的命运面前,她们或者像嫣红和婉儿一样,心不甘情不愿忍辱含垢地熬过后半生,或者像刚烈的鸳鸯和鸣凤般,用死亡来结束现实对自己的压迫、表明自己对自由的追求。
被誉为“弗吉尼亚之父”的美国人帕特里克·亨利有一句著名的演讲词:“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翻译成汉语为“不自由,毋宁死”,意即如果人生不能按照我的意愿自由自在地生活,那么我宁愿选择死亡。美国著名的政治家贾里德·英格索尔也有一句名言:“自由之于人类,就像亮光之于眼睛、空气之于肺腑、爱情之于心灵。”鸳鸯和鸣凤虽然没有读过这些名言,但她们自发地践行着这些名人倡导的精神,用自己的生命为筝、鲜血为琶,奏响了一曲追求自由、反抗强权和命运的悲歌。反抗虽然没有给她们带来希望、带来自由和解脱,但却体现了她们高尚的品格和高贵的姿态:我们可以被打败,但绝不会投降。鸳鸯和鸣凤这种在强权面前不屈服、在厄运面前不妥协的精神,激励和鼓舞了无数后人,引发他们走上了用生命来对抗浊世、用死亡来追求自由、用鲜血来成全梦想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闻国新.家[N].北平晨报,1933-11-07(北晨学园).
[2]黄裳.记巴金[C]//贾植芳.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巴金专集.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32.
[3]钱理群,吴福辉,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285.
[4]阎浩岗.具有“红楼”血缘的两部中国现代小说——《红楼梦》与《家》及《京华烟云》之比较[J].红楼梦学刊,2002(1):260.
[5]转引自汪应果.巴金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158.
[6]王昆仑.《红楼梦》中三烈女——鸳鸯、司琪、尤三姐[M].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7]曹雪芹,高鄂.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8]巴金.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9]转引自李子木.封建等级制度下的薄命红颜——鸳鸯和鸣凤悲剧命运比较[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39.
[10]刘二辉,胡辉.“鸳鸯抗婚”与“鸣凤之死”——《红楼梦》与《家》逼婚情节之比较研究[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99.
[11]孙良好,陈建微.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与“沉沦”——《红楼梦》与《家》中的女性形象透视[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29-35.
[12]王雎.红楼人物小谈(三则)[C]//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下).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1109.
[13]周妮.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从鸣凤的悲剧命运探讨封建文化对女性的戕害文教资料,2013(3):11-12.
[14]徐康.《红楼梦》与《家》之思想比较[C].红楼文苑,2012:4-7.
[15]程琴.《红楼梦》与《家》中悲剧人物形象比较——以晴雯和鸣凤为例[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8):24-24.
(作者单位:河北衡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