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子平
一个人的前程,固然要靠个人奋斗,更多则是顺应历史进程。
剑戟灰飞,旌旗鸟散,江山似旧,英雄尘土。夫子红颜我少年,岁月河流漫长,再见时,方觉已暌离太久。故人往事,无情湮没,沉淀心底者,挥之不去。本其良能,顺应所遇,到了一定岁数,许多往事成为转手送人的多余,挥之不去者,也会随风而逝。
诗酒琴棋,从容竟日,此书中人物。现实里,夫耕于前,妻耘于后,日光峻烈,肌肤灼痛,麦子焦黄,起动龙王,世间的艰辛太多。
文字编辑职业,沉溺于句读琐碎,终日忙忙碌碌。作为一家学术期刊的编辑,每月接触来稿无数,一眼扫过,五分之一的稿子不着调,五分之一的稿子与刊物风格不符合,五分之一的稿子学术不规范,五分之一的稿子无新意,余者进入复审环节。看上去无所不知,实则一无所知,或有所不精。梁漱溟列举做学问的八层境界:第一层境界,因为肯用心思所以有主见(形成主见);第二层境界,有主见乃感觉出旁人意见与我两样(发现不能解释的事情);第三层境界,此后看书听话乃能得益(融会贯通);第四层境界,学然后知不足(知道不足);第五层境界,由淺入深便能以简御繁(以简御繁);第六层境界,是真学问使有受用(运用自如);第七层境界,旁人得失长短二望而知(一览众山小);第八层境界,自己说出话来精巧透辟(精辟通透)。粗有学问,颇能文章,编辑好歹算半个文化人,翻来覆去查看,贤郎更在孙山外,竟连第一层境界也不及。壮心凋落,一事无成,如我这般老编辑,由沛然大兴,而索然无味,心路历程大致如是。
面对无奈现实,无家可返,有佛堪依,指引迷途,引登觉岸。还有一种态度,读无用书,做无用事,所谓寻幽、酌酒、抚琴、莳花、焚香、品茗、听雨、赏雪、候月者,无用之外,试图寻找另外的自己。凉风习习,闭目滋神,静听松子落,山中不计年,所有无奈,皆时间的现实。人生是一本翻过的书,谁都知道结果必然是结束。
感觉本就一种体验,不到境地,觅不得共鸣。会心一笑,莫名落泪,荒诞里的合理,皆一半正说,一半歪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