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红
绿色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鲜明特征,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把“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议题进行研究并作出决定,明确提出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走出一条服务国家战略全局、支撑四川未来发展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攀枝花市抢抓“双碳”政策机遇,谋划以打造氢能产业示范城市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开启攀枝花市绿色发展新征程。
落实“双碳”战略,扛起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必将对重塑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深刻改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必将极大激发和创造新的社会需求,催生一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我们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培育发展新动能带来重大机遇。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的 《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赋予了攀枝花“打造氢能产业示范城市”的使命任务,为攀枝花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指明了方向。省委书记彭清华在攀枝花调研时,要求把清洁能源做成攀枝花发展的“第三篇文章”,赋予了攀枝花新的使命任务。攀枝花市深入贯彻落实“双碳”战略,立足全市资源禀赋、创新潜力、产业基础,聚焦打造氢能产业示范城市,因地制宜促进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多能源互相补充,并适度发展一定比例的储能,推进“水风光氢储”五位一体、多能互补、协调发展,打造氢能产业示范城市、新能源示范城市、绿色低碳产业集中承载地,努力走出一条富有攀枝花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资源禀赋优越,攀枝花推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水风光”多能互补优势突出。金沙江、雅砻江贯穿全境,年过境径流量1100亿立方米,全市水电、光伏、风电可开发量分别为660万千瓦、770万千瓦、250万千瓦,2020年已建成水电装机620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26万千瓦、风电装机40万千瓦,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全部能源发电装机的92.1%,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91.9%,“水风光”多能互补优势突出、组合开发条件得天独厚。氢能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年日照2300小时—2700小时,可为电解水制氢、光解制氢提供充足能源保障;钒钛磁铁矿储量69.3亿吨、晶质石墨储量1555万吨,氢冶金、氢化工发展基础良好,可为储氢材料产业发展提供充足原材料保障;氯碱生产副产物和焦炉煤气制氢成本低廉,每年可利用副产氢约10万吨;全市保有大型货车约4.5万辆、公交车700余辆,周边地区工矿企业物流运输需求量大,氢交通应用场景丰富、市场前景广阔。储能产业发展条件优越。磷酸铁、钛酸锂等新能源电池配套产业体系日渐成型,可支撑百亿级锂电池、全钒液流电池等储能产业发展;抽水蓄能项目被纳入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计划总装机300万千瓦,首期实施120万千瓦、总投资65亿元。
拓展“清洁”赛道,加快推动攀枝花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和装备制造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一是大力发展氢制备产业。统筹发展工业副产物提纯制氢,稳步扩大可再生能源制氢规模,有序推进大规模集中式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示范项目,积极探索太阳能光解制氢等方式,逐步扩大绿氢制备规模,提高绿氢供应占比。二是探索发展氢储存产业。统筹运用高压气态、低温液态、金属固态等储氢方式,推进氢储存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开展钒钛基材料固态储氢技术示范,加快推进大容量储氢容器产品化、产业化。三是深入发展氢运输产业。科学规划高效、低成本氢输送网络,统筹建设加氢综合能源站和氢储能、氢运输示范应用等项目,合理布局短距离氢运输工具。推进金沙江区域氢能网络协同建设,逐步打造绿氢市外输送通道。四是统筹发展氢能应用产业。大力推进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示范,逐步扩大氢能固定式发电能级、增加氢能备用电源数量,稳步推进氢化工、氢冶金、天然气掺氢应用示范,推进交通、发电、冶金、化工等传统产业氢能利用转型。五是积极建设区域氢能装备制造高地。以燃料電池钛双极板为突破点,积极推进制氢储氢运氢装备及零部件、氢燃料电池系统及整车制造等氢能相关装备制造业发展。
坚持“水风光氢储”五位一体、多能互补、协调发展。一是积极推进水电基地建设。加快推进银江水电站建设,推动二滩、桐子林、金沙等已建成电站稳定出力,建立以水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体系。二是统筹加大风电开发。大力推进环境友好型风力发电项目建设,加快建设两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探索分散式风电、风电与观光旅游综合开发建设。三是有序发展光伏发电。探索创新“光伏+”模式,推进示范性项目建设,加快打造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深入推进分布式光伏整县试点项目建设,实施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拓展光伏应用场景。四是合理布局储能产业。规划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加快推进“光伏+钒电池储能应用场景”示范项目建设,探索钒电池储能调峰电站建设。加快推进氢燃料电池产业基地建设、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应用示范,培育百亿级锂电池、钒电池产业。五是全面推进多能互补。优化“水风光氢储”电源规模配比,探索“光伏+氢”“新能源+储能+氢能”等跨界融合发展,推动“水风光氢储”一体化发展,培育清洁能源产业生态圈。
加快发展清洁能源支撑产业和应用产业。一是积极发展储能材料产业。加快推进磷酸铁锂、钛酸锂、碳酸锂、石墨负极材料等储能材料开发,发展壮大储能材料及上下游产业。二是完善清洁能源输配体系。开展市(县)级、园区(居民区)级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促进清洁能源科学调配和智能化运用,提升电网对新能源消纳和调控能力。三是深化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实施钒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工程,开展钒钛磁铁矿高效综合利用示范,提高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率,做精钒产业,做强钛产业,做优先进钢铁材料产业。四是促进绿色载能产业发展。全面推进煤炭锅炉清洁能源替代、建筑用能电气化和低碳化改造,有序承接清洁能源替代带来的高载能基础端优质产业转移,推进水风光电力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和就近消纳。五是创新 “水+”发展模式。加快推进“抽水蓄能+水资源配置+新能源开发”三结合项目建设,深入推进“水+民生工程”“水+旱改田工程”“水+林业工程”等,实现“以水促电、以电带水”协同发展。
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是落实“双碳”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国之大者”“省之要者”。攀枝花市将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加大政策争取和支持力度,强化人才、资金等要素保障,促进科技创新,系统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促进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攀枝花力量。(作者系中共攀枝花市委书记)(责编/范吴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