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艺术对儿童审美认知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究
——活动理论视角下的亲子共读

2022-02-27 07:36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33期
关键词:宝妈亲子绘本

倪 慧

(菏泽学院外国语学院,山东 菏泽 274015)

0 引言

依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6岁以前的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对形象的画面更敏感[1],这个阶段正是培养审美能力的绝佳时期。审美力强的孩子,对世界的感知力更强,幸福指数也更高。但在当今“信息大爆炸”和“快餐文化”盛行的21世纪,人们似乎丧失了静静欣赏的耐心。在家庭绘本教育中,被工作及其他事务所困的父母往往急于让孩子获取绘本里的故事信息,太过急功近利,没有给孩子留出充分的时间去欣赏绘本中的图画,更缺乏引导孩子欣赏美的意识。而图画恰恰是绘本的生命,是培养学龄前儿童审美素养的重要渠道。已有研究表明,绘本主题阅读能达到促进儿童审美能力发展的目的[2]。因此,引导成年父母关注绘本的美学价值具有刻不容缓的紧迫性。

本研究旨在探究儿童亲子绘本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思考通过绘本阅读培养儿童审美能力的理论框架和实现路径。呼吁通过绘本阅读激活儿童潜意识里对美的感知,培养儿童对美的欣赏,丰富其精神世界。使美育从娃娃起步,从家庭做起,在儿童内心播撒美的种子。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绘本,即图画书,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指一类以绘画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或没有文字的儿童读物。绘本不仅是讲故事,学知识,而且可以全面帮助孩子建构精神世界,培养多元智能。

绘本诞生于17世纪的欧洲,繁盛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20世纪50、60年代,绘本开始流向韩国、日本,70年代,在我国台湾兴起。绘本是发达国家首选的儿童家庭读物,是21世纪全世界儿童阅读的时尚。

绘本艺术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3],围绕绘本的研究相对较少。近十年的研究主要围绕绘本对学前儿童阅读的适应性[4-5],绘本阅读指导策略及教学设计[6-8],学前绘本文创产品开发[9],学前儿童绘本阅读意义及绘本的选择[7],国外绘本翻译规范问题[10]等。

绘本的美学价值以及如何通过绘本阅读提升学前儿童审美素养的研究更少。审美教育可分为审美形态教育和美感教育。前者就包括人们对艺术品形态、形式和风格的鉴赏、识辨能力;后者主要培养人们健全的感觉、知觉、想象、理解等审美心理结构[11]。幼儿审美能力包括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审美情感、审美想象和审美创造五个方面[12]。

在少量基于绘本审美认知培养的研究中,主要围绕审美心理结构的几个方面来论述绘本对儿童审美素养培养的意义、实现途径以及绘本审美教育开发方案。如绘本艺术对儿童审美感知、体验、创造三个方面的价值[3];在绘本阅读中引导儿童感知画面细节,建立最初的审美感知,以故事激发趣味,触发儿童的审美想象,捕捉绘本中的情感元素,积累丰富的情感体验[13];经典绘本在启迪儿童审美知觉、提升审美想象力、激发审美创造力、完善儿童品格方面的作用以及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审美教育开发方案[14];以绘本中的情感投射为研究对象,通过儿童绘本阅读实现审美移情发生的可行性[15]等。

近期也有研究聚焦绘本审美教育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如:应给儿童留出充分的思考空间,灵活教学,营造有准备的环境以解决机械文字阅读、教学方式刻板与过分强调外在形式等问题[16];以绘本为载体培养儿童的审美意识[17]、探究儿童审美教育的措施[18-20]等。以上研究多为围绕审美心理结构提升及审美教育实施策略而进行的思辨研究,缺乏基于绘本阅读实践的实证研究。

另外,纵观儿童绘本审美认知培养的研究,大都建立在经验型判断的基础上,缺乏一定的理论支撑。章巍巍(2016)虽然提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心理学等理论,但并未与论文的主体分析结合起来,呈现了理论与分析两张皮的现象。本研究将在调查3-6岁幼儿亲子绘本阅读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活动理论,提出通过绘本阅读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理论框架及实施方案。

2 幼儿绘本亲子共读现状

2.1 数据收集与分析

本研究采取便利性抽样的方式对6位3-6周岁幼儿的母亲进行了半结构式电话访谈。6位宝妈均为大学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不同程度的绘本亲子共读经历。访谈平均历时15分钟,在征得研究对象同意的情况下进行了录音,并全部转写成了文字。

访谈围绕绘本阅读方式、阅读聚焦、读图及审美能力培养几个方面展开,重点关注读图的情况。前五个问题聚焦绘本亲子共读概况,后四个问题聚焦绘本阅读审美能力的培养。笔者也鼓励受访宝妈畅谈其他相关绘本阅读情况。访谈文本全部导入Nvivo12,首先根据访谈大纲编码父节点,然后根据访谈文本编码子节点。

2.2 研究发现与讨论

2.2.1 绘本阅读概览(见表1)

表1 绘本亲子共读现状(宝妈姓名全部经过匿名处理)

除了兰妈妈经常给孩子读文字版读物,偶尔读绘本外,其他5位宝妈绘本亲子共读的频率均为“经常”。阅读方式基本上是妈妈读文字,幼儿看图片(但个别宝妈也反馈说没留意孩子有没有看图片)。有的宝妈也会引导孩子按照自己的阅读理念或者孩子的兴趣聚焦某个图片进行提问、讨论或发散性的故事描述。绘本阅读大多聚焦内容及其教育意义,但兰妈妈比较关注孩子对绘本的理解及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她很少与孩子进行亲子共读,而是让孩子去读图并自己讲故事。有两位宝妈也提到绘本阅读的性别差异,如女孩子更喜欢公主故事,男孩子更喜欢科普性绘本(玉妈妈访谈)以及动画片改编的绘本(艳妈妈访谈)。

2.2.2 图片阅读

亲子共读的方式也间接体现了宝妈们对绘本图片的处理方式,即图片是第二位的,重点仍在文字上。她们关注图片的情形包括有意识地关注某页图片(如雪妈妈聚焦封皮),看着图片提问题,发现孩子对某幅图感兴趣时,在读故事之前先让幼儿翻一遍图。读图的目的多为了故事的进展而展开。当然,也有宝妈为了培养孩子的观察力、理解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很少有宝妈专门给孩子留出聚焦图片的时间,原因大都限于时间关系,不少宝妈选择睡前在卧室内与孩子进行亲子共读,有限的时间使得她们无暇顾及图片。比如玉妈妈说:睡前的时间比较紧张时,我会带孩子匆匆把故事读完,然后告诉他,明天你再认真看图。但第二天,有时候他能想起来去翻看,有时候是想不起来的。但也有宝妈通过观察孩子的视线有没有在图片上来决定等待还是翻页,如青妈妈。还有两位宝妈反映由于自己性子急或者孩子缺乏耐性而导致没有或没能静静欣赏图片,如兰妈妈,茹妈妈。

当被问及是否带领孩子从审美的角度来欣赏图片时,三位妈妈完全否认了这一点,并坦言这方面的确忽视了。另外三位妈妈表示偶尔也会。但六位受访对象均表示没有这一方面的意识、觉悟,或者个人素养。

三位汇报偶然性的妈妈并不是从培养孩子审美意识的角度去引导孩子欣赏图片的,只是看到图片诱发了偶然性的行为。比如艳妈妈在带孩子看图时会说:你看这里的蓝天白云多漂亮,这个颜色多好看。玉妈妈想起曾给孩子读过一本《鸭子农夫》的绘本,最初鸭子受奴役时,图片的色彩基本上是灰色调,等到绘本的最后几页,牛、羊、鸡把农夫赶走,使鸭子恢复自由并与其他农场动物过着其乐融融的生活时,画面变成了丰收的金黄色。明显的色彩变化与成年人的认知使她给孩子讲起了不同色彩与主人公心情的关系。玉妈妈在访谈中也夸赞这本绘本设计时的匠心独运。玉妈妈还回忆起在给孩子读贝贝熊系列绘本的中译版时,里面有一些阅读指导语,这些指导语也曾引导她如何带孩子解读图片。但她也坦言除了这种明显色彩变化以及绘本上的阅读指示外,她自己平常是缺乏这种主动带孩子欣赏美的意识的。

本研究中宝妈们只关注文字,而忽略图片欣赏甚至把图片当成文字附属品的现象验证了以往绘本阅读研究中的问题:如因机械呈现文字而削弱了儿童的审美感知[16];只是把绘本当成阅读材料,重视其阅读性、故事性、文学性,而忽视其审美价值[14]。本研究发现也为绘本图片及亲子共读辅导手册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3 活动理论指导下儿童审美能力的培养

3.1 可行性分析

社会文化理论是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于20世纪20至30年代提出的,其目的是为了解释人类认知的发展过程。人的认知发展是“主体”与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即“客体”不断交互的结果[21]。中介是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概念[22]。人类认知和情感方面的所有高级心理过程都是在社会文化活动中由经由物质和符号工具的调节而完成的[21]。

活动理论是由维果茨基的学生和列昂捷夫在社会文化理论中介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强调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对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作用,主张把活动作为分析认知发展的基本单元。后来,芬兰学者恩格斯托姆完善了活动理论,提出了著名的活动理论“三角模型”。他认为活动是一个系统,包含主体、客体、工具、规则、共同体和劳动分工六个要素。

儿童的审美意识属于认知的范畴,它不会自动地获得,而是儿童与周围社会文化环境交互的结果,需要成人适当的审美引导。绘本亲子共读活动正是儿童在家庭这一社会环境中,与绘本以及父母交互的过程中,达到逐渐掌握语言表达、获得知识积累以及审美素养提升这一系列目的的。活动理论特别适合用来解释儿童在绘本阅读中提升审美素养这一主题。

儿童绘本阅读中的美育正是以学龄前儿童为主体,通过经典绘本以及家长的适当引导,达到提升儿童审美素养的目的,并最终达到美育的效果(见图1)。其中,共同体为亲子家庭共同体;规则为家长引导孩子在绘本阅读中品味图画的美感;劳动分工为家长引导儿童欣赏绘本,儿童在读图中体会美的享受。

图1 儿童亲子绘本阅读中审美素养提升活动理论图

3.2 具体操作方案

3.2.1 树立目标

把审美情趣作为绘本阅读的目标。在访谈的最后,几位妈妈都表示受到了启发,意识到自己对孩子审美能力培养的疏漏。如雪妈妈说:“你还真启发了我,确实应该培养(孩子)这个艺术方面的美感”。青妈妈表示审美能力培养可以作为未来亲子共读的方向。茹妈妈也表示应该重新树立带孩子观察图片的目标,绘本里的图片那么美,为什么不带孩子欣赏它的艺术性呢?除了享受故事内容及其教育意义外,家长把审美作为另一个阅读目标,便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对美的理解与欣赏。

3.2.2 制定规则

家长和孩子共同制定规则,在看图时不仅要关注人物的活动,还要关注周围的环境、色彩的使用、人物的表情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首先家长可以带孩子去欣赏图片中的美,然后鼓励孩子自己去欣赏,并找出每幅图片中美的元素。即便是孩子观察美的角度与家长不一样,也不要以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孩子,而是顺着孩子的思路发现更多的美,最终达到引导孩子发现美、欣赏美以及培养孩子审美情感并拓展其审美想象力的目的。

3.2.3 耐心与时间保证

绘本阅读不要盲目追求数量,而要确保质量。一本优质的绘本可以用几天的时间去读,而不是一晚上读完并把目标仅仅定在享受故事情节上。孩子不仅要熟悉故事,能独立讲述故事,更要能在绘本阅读中得到美的享受。家长可以鼓励孩子把绘本里的图片绘制出来作为道具,然后和孩子一起分角色把绘本表演出来,达到培养孩子审美创造力的目的。

4 结论

本研究通过调查学龄前儿童亲子共读的现状,发现审美能力是一亟待提升的素养,对家庭绘本阅读中审美教育的缺失提出了预警。结合心理学领域的活动理论,提出了在绘本亲子共读中培养孩子审美能力的理论框架和实施方案。期待能为家庭亲子共读及幼儿园绘本审美教学提供理论及实践上的指导。本研究把心理学、教育学、美学研究相结合,为跨学科综合研究提供了参考。希望未来的实证研究能够扩大绘本阅读状况的调查范围,进一步挖掘绘本阅读的美学价值。另外,也希望接下来的研究能聚焦家长审美意识和审美素养的提升,为儿童美育提供坚实的家庭后盾。

猜你喜欢
宝妈亲子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家中段子手(四)
家中段子手(二)
家中段子手(一)
绘本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