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一 赵虹/文
几艘帆板陆续向岸边驶来,橙色的帆在海天的映衬下尤为亮眼。帆板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呈一字队形,由远及近而来,动感十足。视线里,一个皮肤黝(yǒu)黑、肌肉线条清晰的男生驾着帆板慢慢靠近,可以看清他的脸了,是韩延泓。韩延泓越来越接近岸边,轻盈地跳下了水,上岸,顺势一用力,将整套器材扛起,拆万向节,仅几秒的工夫,板体和帆就分离了,整套动作一气呵成。
这里是浙江玉环市少体校帆船帆板队训练基地所在地——坎门镇一个叫“尖屿”的地方,也是不少热爱帆板的少年们梦想起航的地方。
帆板,作为主要依靠风力驱动的运动,队员们对风的感情十分矛盾。风力过小,就不足以驱动风帆,海上训练会因此一再推迟,只能等风来;而风力过大,则容易导致海上险情,有时碰上五六级的大风,如果没能拉住桅(wéi)杆,手皮都要被撕破,还可能被帆弹到海里。但韩延泓说自己喜欢风浪,特别喜欢在大风大浪里劈波斩浪,感觉特别帅,特别有成就感!
别看他现在自信满满的样子,10 岁时,他可是队里最矮小的队员。那年,他上小学四年级,因为个头小,只适合用最小的帆板,也因为个头小,四肢力量差,要学的、要练的就特别多。首先要学的是游泳,这可难不倒韩延泓,三四天就学会了。游泳是学会了,但一站到帆板上,他就腿抽筋。后来才发现,那是因为心理作用:惧怕浪,更惧怕风。
“一开始学帆板,就要学习上板,不断地推倒、扶正,数千次、甚至上万次落水才能像现在这样,稳稳站住。”韩延泓平静地说着,仿佛这是一件轻松平常的事,“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再厉害的人,也免不了要落水。”
李政担任帆板教练已经快20 年,他提及最多的两个字就是“吃苦”,因为帆板运动非常需要力量,包括腹部、腰部、手掌力量,而力量训练是很枯燥的,真的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承受这份苦,很多孩子都中途退出了。“还有,我们去浙江象山、舟山比赛,常常是10 月份,队员们下水,体感温度基本都是个位数,他们也只能穿一身潜水服就上板了。”李政教练说。比赛结束上岸后,队员们脱下潜水服,常常浑身起鸡皮疙瘩,冷得不行,需要赶紧裹上最厚的衣服,回到休息的地方,钻进被窝里。
其实,这些早已成为帆板队员们的日常。平时,哪怕下着雨,他们都会坚持训练,雨水和海浪劈头盖脸地打在脸上,汗水也肆意流淌,伸出舌头舔一舔:“海水可真咸啊!”
曹莹也扛着帆板上岸了。她1.6 米的身高,仅43 千克的体重,虽然很瘦,但是身手敏捷,显得非常矫健。“曹莹的笑容很甜,完全是一个阳光女孩的模样。她是队里的“大姐”,曾获2019 年浙江省青少年帆船帆板锦标赛冠军。说起印象最深的一次经历,是在海南训练的时候,当时她驾驭着帆板,风很大,所以一开始还比较轻松,顺风张帆,其快可知,但是突然,眼前有一个非常高的浪迎面打来,约有四五米高,这下后无退路,前有巨浪,怎么办呢?曹莹没有犹豫,就这样冲上去,她说:“一个接一个的浪,浪太高了,后面的人看不见前面的人,你都不晓得教练在哪个浪的中间。”她越说越兴奋,对于没体验过帆板的人,她这样形容:就是比坐过山车刺激得多!
教练李政说:“每个队员都要克服对大风大浪的恐惧感,这需要勇气。”很多时候,队员们都要面临选择,在面对大浪袭来的时候,是翻过浪还是在浪下走,总之一定不能让自己落水,否则就会面临危险。所以,队员们需要在无数次练习中建立起“风感”,懂得如何利用风、驾驭风,感知到风力、风向的变化,调整自己的动作,从而真正地做到“像风一样自由”。
一些帆板运动员们都提到,这项运动是一场与大海的“战斗”,出发后,海浪的高度、潮水的推力以及风力、风速等都存在不确定性,但这反倒给他们一种“征服大海”的感觉。此时,曹莹犹豫了一会,说:“大海太大了,我没有可能征服大海,只能征服脚下的这块板。”
仔细看,每位队员的手上都长有老茧,这已经成为他们手上的“常客”,简直个个都像是老水手。如果不及时割除这些老茧,指关节就容易开裂。所以,每隔几天,他们就要用刀处理那厚厚的老茧。一开始,要对自己的手“开刀”,他们不免害怕,只能小心翼翼地一层一层地割,割完了才能松一口气。
那为什么不戴手套呢?因为帆板运动需要手上保持很高的灵敏度,一旦双手戴上手套,就会钝化手的触觉,不利于风帆的操控。所以,长年不戴手套的他们,有时候手会被划伤,冬天冷风吹着,手总会开裂出血。
“疼吗?”
“习惯了。”
郑盈正在调节下帆角,准备下水。
“万一出海的时候,伤口流血了呢?”
“在海水里涮几下就没事了。”
要知道,他们都是孩子,一开始哪有不害怕的,总会哭鼻子,会撒娇,女孩子们也会因为晒黑而不开心,但是慢慢与帆板成为“朋友”后,他们就不再喊苦喊累了。一些练帆板的孩子后来走上社会,回来时总和李教练说起,他们从小就这样经历大风大浪,以后还有什么经历不起的!只要是训练日,队员们早上8 点就到基地,除了中饭时间,就一直训练到下午5 点,漂在海里。其他同学放寒假的时候,他们就赶赴海南,继续训练,甚至春节也只能休息一天。
在玉环坎门的青少年帆船帆板队里,有两个女生特别引人注目。她们脸上涂着厚厚的防晒霜,整张脸都是白色的,在她们小麦色皮肤的映衬下显得更白了。一上岸,她们就凑在一起聊天,一个帮另一个扶板,开始好友间的协作模式。她们笑着说:“大家都说,我们长得也很像呢!”其中一位叫蒋琴,是目前最有机会被选入省队的队员,曾获2019 年浙江省帆船帆板锦标赛女子乙组场地赛冠军、2021 年浙江省帆船帆板冠军赛女子甲组帆板级冠军,也是队里唯一的水翼帆板运动员。水翼帆板是目前备受水上运动爱好者喜爱的新兴项目,凭借在帆板下多安装一个水翼,当它在水中向前滑行时,会产生额外的浮力,从而使帆板高高升起,快速飞行,被称为“能飞起来的帆板”。
帆板运动员还要面临一个难题:控制体重。所以,每隔几天,队员们就要一一过秤。身高1.72 米的蒋琴,过个节回来,居然63 千克了。郑盈看了一眼秤,也默默地低下头。这下,都不用李教练说,她们就自觉减肥。有时,她们会一起跳绳,一天4 次,每次一小时零五分钟,常常是跳到肚子痛了,头发也湿透了,其他队员都上岸休息了……有时,她们会选择跑步,一天跑4 万米,相当于在操场(400 米/圈)跑上100 圈。“两三个小时,不停歇地跑。实在跑不下去的时候,就互相鼓励。”
“怎么鼓励?”
“体重减下来后,一起喝奶茶、吃火锅。”
郑盈是个旱鸭子,学习游泳一度让她十分恐惧,恐惧到晚上做噩梦,也在海水里挣扎,“第一次,我都不敢下水。最后,我狠了狠心,猛地扎进水里。结果被灌了不少水,肚子都喝圆了。”郑盈还提到,每次出海前查看气象信息,成为队员们的必修课,结束海上训练后,也要画航海地图、写训练日志,记录当天的风向、海流以及训练情况,“久而久之,大家练就了观察天气的本领,成了半个航海小专家啦。”郑盈和蒋琴常常会通过这本训练日志交换心情。
蒋琴说:“我和郑盈约好了,一起考省队!一起好好读书!总之,我们希望未来能够继续在一起!”身旁的郑盈点点头,但又透露出一丝担忧:“如果一个进了省队,另一个没进的话,也没事,我们一定还是好朋友!”她们坦言,这几年来,都有过放弃的念头,密集的训练,加上训练强度的提升,让她们不像普通的女孩,常常是拖着疲惫的身体在海里打滚,又要兼顾读书。“累的时候,要不是因为有蒋琴的陪伴,有她在身边说说话,我一定不可能坚持到现在!真的,我们比别人更需要朋友!”帆板运动,是一个人去面对未知的大海,要是在海上遇到什么情况也只能一个人去面对,但是如果回头能望见队友,哪怕有些距离,只能看见一个小小的身影,都会油然生出一种莫大的安全感。
“无边无际的大海里,郑盈是我最想看见的人。”这句话在此刻有绝对的力量。
现在是1 月了,玉环的海太冷了,这群少年又到了海南澄迈的训练基地。他们顶着亚热带炽热的日光,人站在帆板上,帆板漂在海面上,起帆……
知识链接——
帆板运动是介于帆船和冲浪之间的新兴水上运动,帆板是最简单的一种小帆船,自1970 年在美国正式问世以来,便以惊人的速度风靡(mǐ)世界。
杭州2022 年第19 届亚运会帆船(板)竞赛项目将在浙江象山县的松兰山海域举办。
合作支持:杭州2022 年第19 届亚运会组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