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感的策略探究

2022-02-27 21:08刘国新谷宛桐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红色时代情感

■ 刘国新,谷宛桐

(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红色文化产生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结合碰撞的过程中,所以红色文化自信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进的重要文化引擎。当代大学生诞生于21世纪,成长于改革发展变迁飞速的时代,正值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之际,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互联网的广泛普及、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涌动都在这个时代演绎得淋漓尽致,外来文化思潮不断侵袭,西方意识形态不断渗透,导致当代大学生在红色文化认知方面边缘化[2]。红色文化形成与发展的革命战争年代久远,当代青年学生无法切实地感同身受,导致情感浅层淡薄化。而且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承方式守旧,当代大学生认为枯燥无味,主观能动性极低,没有在行为上真正的认可。因此,高校应在大学生理论学习、生活娱乐、工作实践中潜移默化地融入红色文化元素,使其从最初认知认同再到情感认同最后知行合一提升到行为认同,主观接受并自觉推崇传承红色文化。

一、红色文化与红色文化认同

(一)红色文化内涵

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风华,红色血脉源远流长,自嘉兴红船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红色一直是全党坚守理想、践行使命、忠诚斗争的主色调,奠定了红色中国的底色。红色既是一种色彩,也是中国几千年文明流传下来的国色,随着时代变迁,它的意义也随历史发展日渐不同凡响。纵观中国古代,它是喜庆吉祥的象征,在迎亲嫁娶或者逢年过节时人们都会着红色装饰以凸显隆重兴盛。再观近代中国,西方列强不断在我们的领土上烧杀抢掠,红色又被赋予了政治力量。李大钊先生曾高喊出“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3]的时代声音。在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红色融入人们的血液和灵魂,迸发出的是刻入骨子里的爱国情怀。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指引,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特殊文化形式,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具有穿越时空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主要内涵在于三个层面[4]:一是红色物质层面,主要包括革命战争年代保留下来的遗址、物件、家书等一系列红色宝贵实物遗存;二是红色信息层面,主要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红色理论制度和方针路线;三是红色精神层面,主要包括新民主主义时期开天辟地的革命斗争精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保家卫国的艰苦奋斗精神、改革开放时期创新发展的团结奉献精神和新时代力同心的复兴拼搏精神等一脉相承的伟大精神。

(二)红色文化认同

文化一词在中国最早出现在《易经》中:“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意思是观察社会人文现象,就可以用来教化改造成就天下的人。文化发展至今各路学者理论大家们给予了两百多种界定概念,还有广义狭义之分。于时代赓续发展而言,文化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综合体,人类作为主体通过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不断认识和改造自然界客体而形成的物质生产高级方式和实际物质成果,这属于物质文化的创造过程。而精神文化则是在物质生产进步发展中逐步形成的价值理论观念,属于精神创造的结果。因此,红色文化的形成在广义上是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力量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进程中所达到的程度、方式和成果[5]。

所谓文化认同,是指大众对文化所包含的属性、价值和理念进行认知理解、情感接纳和行为肯定的心理过程和实践活动。故而红色文化认同可分为三个阶段的动态过程。首先是认知认同,主要指对红色文化的概念、内涵、历史发展脉络等进行理论上的浅层认知理解,这是红色文化认同的起始;其次是情感认同,主要指对红色文化的内涵三层面发自内心地肯定认同,将自身价值观念与红色文化融合产生情感共鸣;最后是行为认同,主要指将红色文化传承的价值理念融入自身的生产生活实践,知行合一,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投入红色活动之中,参与政府组织的相关红色宣传,并自觉遵循红色文化创新发展道路。这是红色文化认同的最终指向。

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是将大学生作为文化主体参与认知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的三阶段动态过程,对中国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行课上课下系统理论认知和精神内核情感认同,进而将其转化为自身优秀意识形态和传承价值理念并融入实践活动中,弘扬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创新之路。

二、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感现状分析

(一)外来思潮侵袭,红色文化认知边缘化

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进步,与此同时有利必有弊,其弊端表现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在国家日渐繁荣昌盛的社会背景下,大多数属于家中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在娇生惯养的溺爱中成长,极容易产生物质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6]等不良思想,错误思想和价值观念与红色文化传承宣扬的艰苦奋斗精神背道而驰。互联网的广泛普及,虽然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互联互通的极大便利,但也带来了多元化的西方思潮。大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在面对腐朽的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时不能准确作出判断和甄别,动摇了大学生原本的文化价值理念,更多地去崇洋媚外,鼓吹西方国家英雄主义、个人主义、极端暴力主义[7]。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在西方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的影响之下,新兴多元的文化浪潮对红色文化造成了冲击,使得当代大学生在红色文化认知方面日渐边缘化。

(二)革命年代久远,红色文化情感浅层化

红色文化源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之际,成熟发展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8]。恰逢新时代学习成长起来的大学生距离革命年代久远,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几乎都是通过思政和历史课堂上的教学输出,还有家庭中经历过红色年代的父母长辈们的倾情讲解等,而且大学生在生活娱乐中不会主观选择观看红色电影、查阅红色文献,更多的只是被动接受,无法感同身受革命老前辈们身先士卒、奉献祖国的顽强拼搏精神,无法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理性分析全局,评判红色物质、红色信息和红色精神的时代价值理念,无法设身处地结合时代背景历史真相冲破西方腐朽思想浪潮,在红色文化之路的情感认同上只是浅薄地停留在理论认知,没有实质性的精神共鸣。这是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红色文化情感认同浅层化的现象。

(三)时代传承守旧,红色文化行为淡薄化

回首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的历史,红色文化传承在革命战争时期主要是以红色歌曲、红色故事、红色戏剧等形式进行广泛传播。步入新时代后,红色文化作为广义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方式并没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所创新,而是大部分停留在守旧层面,搞形式主义的红色主题班会,照本宣科的红色教育理论,索然无味的红色文旅活动。因此,青年大学生在红色文化学习和传播方面主观能动性极低,在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执行力方面远远不够,在红色文化行为的示范和引领上也存在责任心不强的问题。从最初的认知边缘再到情感浅层,最后一定会导致没有更多行为上的认可,红色文化认同就会日渐趋向淡薄化。

三、当代大学生提升红色文化认同感的策略

当代大学生处于学生时代和职场时代的交汇处,既带有学生时代的稚嫩,又有职场时代的能力,是祖国繁荣发展的新起之秀。大学阶段是形成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时期。面对西方文化渗透、全球化多元化等多方位侵袭,在此关键时期应当构建正确文化传承理念,提升红色文化认同感,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一)融入红色资源,构建“沉浸式”思政课体系

高校应该将思政课堂当作红色文化理论教育主阵地,结合红色资源,创新发展新红色教育体系,打开当代大学生的红色认知认同。首先,加强思政教师团队建设,笔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多数大学生认为高校红色文化教学内容枯燥,教师仅仅是照本宣科,所以这也要求教师队伍建设应结合完备的红色文化体系和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与政策。对于已在高校任职的老教师进行新教学培训,使其在教学内容上增加更多调动学生兴趣的教学素材,从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出发,通过专题讲解、人物分析、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手段呈现形象生动的红色课堂。在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招聘中,优先录取红色文化相关研究方向并且有创新思维能结合红色资源展开教学的高校青年毕业生,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其次,增强教学模式建设,结合当地红色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带领大学生在红色故居文旅之地开展新思政课堂,根据相关红色物质组织“沉浸式”教学体验,让学生身临其境、切实感受革命年代的红色精神,进而提升其学习红色文化理论的高昂兴趣。在高校开设新兴科技VR体验馆,让红色课堂活起来,重温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真实艰苦道路,同红色人物对话,深刻理解老一辈共产党人奉行的红色理论、红色方针路线、红色精神。最后,开展校园红色文化活动,结合“沉浸式”教学体系配套相关文化主题活动,选择红色文化纪念日如国庆节、“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南京大屠杀公祭日等开展故事会、影视剧演绎竞赛、红色知识竞赛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借助实践活动巩固在校的红色文化理论学习并且提升学生知识输出的成就感和价值感,寓教于乐,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提升其红色文化认知认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更进一步达到从红色文化认知认同到情感认同的完美过渡。

(二)发展新兴红色,构建“情景式”娱乐性体验

学生在学习中可以通过在高校构建新型思政课体系提升红色文化认同,但在生活中只是通过家中长辈讲述革命红色故事,或者是通过红色影视剧达到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了解,实际上自身仍然没有对其有真正的情感认同,没有激起学生心中的兴趣点,因此新时代高校应该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娱乐产业中增添文化色彩。一方面将娱乐产业融入红色元素,一点一点进行红色文化情感渗透。例如,当下最流行的娱乐形式——剧本杀,一个集知识属性、心理博弈属性于一体的娱乐项目。结合红色资源开发,将真实革命年代的谍战故事融入剧本之中,使青年大学生在兴趣娱乐与情景演绎融合之中深刻感受中国共产党在旧时代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等多重重压下不惧艰难、忘我牺牲的伟大革命精神,将人物与自身融合,通过感同身受的“情景式”体验,进而达到红色文化情感认同的效果。另一方面,新时代自媒体的蓬勃发展为红色文化传承提供了新舞台,快时尚也成了当今流行的娱乐风格。高校应建设网络红色文化主战场,将红色物质、红色信息、红色精神三层面内涵作为专题创作新意视频,以娱乐解说、人物动画、直播互动故事等一系列新兴形式吸引广大青年大学生在闲暇时观看思考,并从中获得情感共鸣,在不断完善红色文化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文化认同感也在一点一滴地深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认同慢慢形成,逐渐向红色文化行为认同巧妙过渡。

(三)创新红色实践,构建“一站式”产业链合作

红色文化理论认知逐步形成之后加以生活之中的娱乐兴趣渲染达到情感认同,最后向红色文化融入日常行为准则中转换过渡,旨在达到红色文化认同的最高阶段——行为认同。一方面,各大高校同红色产业合作,形成产业链互赢发展模式,为在校期间的大学生源源不断地提供红色文旅宣传、红色作品设计、红色题材编剧等多专业多领域的红色志愿服务活动和暑期实习项目平台,使其在实践中既可以收获社会责任感和红色文化认同感,还可以使依托地方红色资源兴办起来的红色产业降低用人成本,运用新青年开创思维,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增添青年市场活力,永葆创新繁荣发展;另一方面,各大高校与政府协商合作,开设红色文化研学机构,将愿意加入且真正喜欢研究红色文化的大学生组成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走访各地红色老区,学习借鉴开发红色资源和传承红色文化的经验教训,并结合当地红色资源和自身创新思维,协同政府共同构建新型红色文化传承方式,做好新时代红色宣传工作,用同龄人的思想去感染同龄人,让更多大学生自觉参与红色创新实践之中。知行合一,笃行不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深刻认识且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新时代三问[9]。

四、结语

青年一代已拿起新时代的接力棒,传承红色基因,建设红色文化创新发展新高地,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开新局,优化红色理论教育体系,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增添红色元素达到情感共鸣,逐步形成自身红色发展理念并将其融入社会创新实践,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红色基因赓续发展的重要思想论述,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精神,知行合一,做新时代红色文化认同的领军人。

猜你喜欢
红色时代情感
红色是什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红色在哪里?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追忆红色浪漫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