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驱动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多元化的实践探究

2022-02-27 19:51李良虎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空间

李良虎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桂林 541199)

引言

空间是人类思维的总体框架,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参考坐标,是人们考察和分析事物的重要维度。[1]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虚拟空间和生态空间等概念的提出,教育界越来越注重对空间的研究以及空间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运用,以此提升教学质量和达成教学目标。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的内涵与特征

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要在特定的时空开展,具有明确、具体的时间和空间属性。教学空间是以教学活动的发生为存在的前提,由教学活动所涉及的场所、设施、参与者等各因素之间所释放出来的教学影响共同构成的一种存在样态。[2]教学空间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分为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宏观空间与微观空间、传统课堂教学空间与社会实践教学空间、学校教学空间与家庭教学空间等。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是在特定的社会空间之中,教育参与主体双方通过各种形式的互动与沟通,有目的、有组织、有秩序地利用协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各空间要素,进行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综合性教学空间系统。[3]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空间和其他课程的教学空间一样,都是人化的空间,其本身就是一种塑造的力量。空间不是沉默不语的,它会说话,或诉说着人际关系和伦理规范。[4]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场域的选择、物体的安放、文化气氛的营建、教师教学空间思维的运用都是事先精心设计和有计划实施的,蕴藏着一定的教育目的,具有教育性。习近平总书记于2019年3月18日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设计或运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空间,如红色革命情境教学、红色革命故事模拟教学、红色基地实践教学等,让学生在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中理解和掌握“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干什么”“为什么要拥护中国共产党”“如何跟着中国共产党走”等根本问题。政治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的重要属性和基本特征之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单向教学行为,而是教学参与主体互相联动、彼此融合推进的一种动态过程,因此要贯彻落实《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精神,“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加强生师互动,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强化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和教学相长,营造具有融合性、交互性的教学空间,而且还要根据马克思主义“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实践观和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组织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引导学生聆听、细看、思考、实践、运用相统一,使学生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做到知行合一,从而达成教学目标。由此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教学空间具有教育性、政治性、实践性、互动性等基本特征。

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多元化的实践意义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统筹推进思政课课程内容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为重点,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目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等必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丰富且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其教学过程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不同教学内容选用相匹配的教学空间。如,在传统课堂教学空间讲授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社会实践基地体验学习时讲授具有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安排学生在网络虚拟教学空间预习(复习)即将学习或学习过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利用校园生活空间、家庭生活空间理解和掌握与校园日常交往、家庭亲情有关联的教学内容。通过优化传统课堂教学空间、开拓校园生活教学空间、拓展社会实践教学空间、创建网络虚拟教学空间、开发各类课程教学空间、扩展家庭亲情教学空间等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空间,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多元化,有利于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要求选择与学生认知相匹配的教学空间来开展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在情境和谐的教学空间中增进认知,丰富情感,坚定意志,落实行动,有益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达成课程教学目标。

三、高质量发展驱动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元化教学空间的实践探索

伴随着学习理论的快速发展、空间研究的持续深入、教学活动的实践探讨,出现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现实与虚拟、学校与家庭、思政课与非思政课等多维一体化的新教学空间观,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元化教学空间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基础。

(一)树立以生为本理念,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传统课堂空间

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课堂教学空间基本上都是“秧田式”结构,学生使用的桌椅是固定的,老师以站在讲台上授课为主,师生间只能进行简单的问答式互动,不利于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和多元化教学法的使用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新教学空间理论的产生和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先进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为高职院校改造升级传统教学场域、建设新型教学空间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在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观的驱动下,高职院校运用VR技术、触屏技术、无线投屏技术等高科技建设了分组合作学习式教室、多屏或投屏互动教室、情景互动讨论式教室、VR智慧教室、录播控制教室、自主交互学习教室、未来学习探索教室等教学场域,为不同类型的课程和多样化的教学法提供了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空间。如,在传统教学空间开展以讲授式为主的课程教学,在自主交互学习教室开展以合作学习、主题研究、成果分享为主的课程教学。

新型教学空间的建立和教学空间多样化的发展,优化并拓展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传统课堂空间。任课教师应遵循以生为本的理念,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选择相匹配的教学空间开展教学活动,才能更加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愈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落实课程的育人功能。

(二)发挥校园文化功能,开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校园生活空间

大学生的生活有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三大类。校园生活空间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交往最直接、最频繁的载体。[5]生活与学习是密不可分的,是相辅相成的。生活在校园中的大学生必然会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在宿舍文化、班级文化、社团文化等校园文化的熏陶下成长。校园生活空间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形成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情感体验、性格塑造、人格养成的重要孵化基地。[5]

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很强的实践属性。“思政课”教学也必须根植于人的现实生活的主体性活动中。[2]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大部分可以在大学校园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实践载体。比如,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关于团队合作的教育,可以结合开展各项比赛,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和合作共赢的理念。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校园生活空间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集中体现,是思想政治课理论课课程属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生高质量学习的有力支撑,有助于大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在校园生活中验证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且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去指导生活实践,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升生活质量。因此,要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延伸到宿舍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社团文化建设和技能竞赛及青年志愿者等各项活动,以此推进教学的生活化、生活的学习化,使得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在工作中学习、在交往中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

(三)依靠地域特色资源,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社会实践空间

课程资源是实施教学活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可分为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类课程资源。地方课程资源具有极其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切身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体验。[6]地方特色资源属于地方课程资源,通常是指国家内部的各个地方所具有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组织等方面的独特资源,包括地方经济生产课程资源、地方文化课程资源。[7]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相关的课程资源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因此,可以依托地方特色资源,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社会实践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此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以笔者院校所在的广西桂林市为例,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象鼻山、独秀峰、日月双塔、两江四湖等山水风光举世闻名;桂林市是中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以甑皮岩遗址、灵渠、桂海碑林等为代表的古代历史文化;桂林市是湘江战役遗址的所在地,在全州、兴安、灌阳建有湘江战役纪念馆等革命遗址;桂林市近年来推进工业振兴,做大做强四大重点产业,加快培育八大产业集群,打造桂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桂林)广西园三位一体开发区,实施差异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经济生产课程资源典型显著。由此可见,桂林市的地域特色资源类型众多、特色鲜明、内容丰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是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社会实践空间的保障。

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社会实践空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从教学论和学习论的角度来看,一是依托地域特色资源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基地,以便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不同类型的课程实践教学活动;二是聘请地域特色资源的研究专家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对大学生讲解、介绍特色资源;三是建立地域特色资源资料库,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积累丰富的素材和鲜活的案例。从育人的功能来看,依托地域特色资源可以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厚度、温度和深度。以桂林市为例,一是可以依托桂林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甲天下山水资源,切实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二是可以利用湘江战役等革命遗址资源开展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精神教育、党史教育;三是可以利用桂林市日新月异的经济生产资源开展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中国梦教育。鲜活、形象、灵动的课程资源——地域特色资源,更容易吸引学生眼球、震撼学生内心、升华学生情感、提升学生思想、指引学生言行,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达成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四)依托“互联网+”,创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网络虚拟空间

21世纪是网络的世纪,是“互联网+”的信息时代。网络平台的及时性、开放性、便捷性、交互性、自主性、平等性,以及内容的丰富性和表达方式的多样性等特征,使其成为人类的精神家园,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交往、工作的一种重要的场域。因此,在“互联网+”大背景下,加上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此起彼伏,利用网络开展线上教学已成为当今教育界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互联网+”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广泛运用为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网络虚拟空间提供了现代化技术支撑和实践探索的经验。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使用QQ、微信等即时通信软件和超星、中国大学MOOC(慕课)等学习平台来开展线上教学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顺势而为,在线上建立课程、组建班级、选定学生,上传课件和视频及章节测验试题等教学资料,设置学生课堂考勤和互动等教学环节。学生随时随地在网络平台阅读教学课件、观看视频、进行章节测验、完成课程作业、与老师或同学进行互动交流,或者就学习问题通过文字、符号、图片、视频等发表观点,还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工具即时检索、了解相关教学信息和知识,满足求知的渴望与学习、生活、工作的需要。

依托“互联网+”、依靠超星等学习平台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开拓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网络虚拟空间,顺应了新时代发展的需求,突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拓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有效地提升了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贯彻课程思政观,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各类课程空间

“课程思政”是指非思政课程的思政化,即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渗透思政元素,在非思政课程教学中挖掘其思政资源,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统一。[8]课程思政观的提出,为贯彻“三全育人”理念,使其他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有了理论支持和根本遵循。把高校思政建设从思政课程一个战场扩展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个战场,为思政建设的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方法资源供给,[9]从而推进了高校立德树人的普及化和内涵化。

作为落实高校立德树人关键课程、核心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与时俱进贯彻课程思政理念,因事而化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开拓各类课程空间。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对其他课程教师进行培训,参加其他课程教师的备课会和教研,帮助其提高思政理论素质、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能力,以此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各类课程空间。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设计教学案例,把专业元素融入思政教育,使思政教育更加形象化、具体化、生活化、实践化,有助于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比如,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关于坚定理想信念的教育,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专业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学以致用。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联合辅导员、班主任,结合学生所处的环境、必须面对的状况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更能引起他们的思考,有利于他们悟透、想通、内化、践行。比如,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关于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教育,思政课教师可以请辅导员、班主任先总结学生在学校期间违纪违规的情况,然后与辅导员一起给学生分析什么是法,为什么要遵法、学法、守法、用法。

(六)深化家校合力育人,扩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家庭亲情空间

教育从广义上指对一个人身体和心理发展有着影响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所谓家校合作就是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共同目标,家庭和学校两种力量相互配合、支持与协调的教育互动活动。[10]因此,要加强家校合作,深化家校合力育人,实现1+1>2的教育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依托家校合作机制,创建教学的家庭亲情空间,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延伸到家庭,与家长共建教育空间,形成教育共同体,一起引导孩子的成长发展。比如,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关于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教育,教师可以构建和谐、快乐的家庭为鲜活案例开展教学活动,启发学生思考,或者与家长联合指引孩子养成真、善、美的品德和尊老爱幼的美德。

四、结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创新法。[11]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中,遵循新发展理念,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抓手。因此,必须持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的建设,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多元化发展。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空间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