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大学英语网络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研究

2022-02-27 19:49陈文荣
文教资料 2022年20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思政大学

陈文荣

(南京审计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5)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华大地乃至全球范围内肆虐,时至今日,仍偶有多地频发,对全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对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面对疫情,众多高校纷纷开展线上授课模式,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路径,针对开学仍未返校和校内外进行隔离防疫的学生做出了维持正常教学秩序的安排,以保证教师正常授课活动的开展和学生正常的课程学习。

大学英语是非英语专业学生最重要的基础必修课程和核心通识课程之一,不仅是“新文科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的有力支撑”[1]。学生学习时间长,学习人数多,规模大,几乎覆盖了所有高校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在于通过英语语言和文化知识的学习和英语听、说、读、写、译等专项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或进一步运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单一地依赖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学资源相对单薄,课堂互动较少,且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积极性不高,易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难以主动投入思考和学习,导致课堂效果欠佳。基于上述情况,后疫情时期大学英语网络课程的开展,更应积极关注和尝试解决上述问题,以进一步推进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具体而言,在线大学英语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成为一个新的不容忽视的研究课题。

一、疫情前大学英语线下课程思政元素的先期缺失

(一)大学英语教材中思政元素嵌入模块的先期缺失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年版)(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提出了要求,并指出“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阐释能力,服务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这一大学英语课程的根本性质。此外,《指南》还对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自身发展等诸多方面做出了思政相关的具体要求和解释阐述。[2]然而,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疫情前的普通教材中体现不多,以往的大学英语教材主要偏重英语作为外语技能的学习需求,通常仅选择地道的、标准的、适合英语学习的素材,不太注重文化内涵的植入、思政元素的嵌入和育人功能的开发,也没有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推广纳入教学目标。而教材的编写又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抑或前期思政元素的呈现存在相对单一性或牵强性等不足,导致一段时期内大学英语教材中思政元素嵌入模块的先期缺失与不足。

(二)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融入水平偏低

在设计教学大纲时,疫情前在教学目标方面没有考虑太多思政教育内容。并未刻意注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而是更多地侧重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语言技能的训练和掌握。在具体教与学的过程中,很多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仅注重学习任务的完成,不注重思政内涵的感知与体悟。例如,部分来自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同学,很多由于母语并非汉语,导致影响其对教师课堂授课内容的理解力,学习过程中疲于应付教师布置的测试与作业,很难做到主动学习,也不易理解部分教学内容的深刻思想内涵。教师在教学方法的应用上,多倾向于采用传统的任务式教学法,惯性地追求授课进度,学生也仅惯性地追求任务的完成,往往忽略大学英语课堂思政教育内容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融入度。

二、大学英语网络课程思政的多元路径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遵循这一基本原则和要求,大学英语网络课程应牢牢树立坚定自信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首先,大学英语网络课程应该探索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同为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根铸魂的具体路径;其次,大学英语网络课程应该守好英语课程本身的责任田,为当代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提供实践基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深化学生的爱国情怀。具体而言,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探索大学英语网络课程思政的路径与可能。

(一) 开发新教材,融入富有内涵的课程思政内容

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内容无法很好地得到呈现与吸收,归因于传统教材选择的思政内容过于扁平化,教师的课程思政融入往往流于表面,难以取得实效。目前教材的更新换代速度难以赶上时代的步伐和满足当前需求,大学英语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一定量的课外材料,重点选择有内涵、可挖掘的课程思政要素和内容,既能吸引学生兴趣,也有利于学生训练深刻的表达。可以选择一些抗击疫情先锋模范人物的事迹进行专题学习,如新冠肺炎疫情“吹哨人”李文亮的故事、“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逆行”赶赴抗疫一线事迹的相关英文报道等,作为学习材料和素材探讨;一些地方特色民歌的外文版本,如江苏民歌《茉莉花》的翻译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也可以作为在课堂上探讨的素材,还可以现场演绎,有效增加课堂活动的多样性和趣味性。经过多轮实践,积累一定的经验和思政素材后,可以组织团队进行教材编写,既可以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增加思政元素,也可以根据需求,重新编写符合当前时代特征和学生需求的新教材。

(二)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各大高校都积极探索多种模式的网络授课,切实解决被疫情阻隔在教室以外学生的学习问题,涌现出一批功能全面、方便快捷的网络授课平台。以笔者所在高校推广使用的超星学习通平台为例,首先,超星平台能够实现快速签到,既有常规打卡签到,也有利用二维码、拍照、手势等相对复杂的签到方式,可有效预防学生弄虚作假;其次,超星平台有较好的学习过程记录功能,教师的授课过程可以直接在云端同步录制,学生可以上传笔记,进行线上讨论,制作思维导图等有利于学习巩固的附加功能;再次,超星平台联系方便,教师可以直接线上增加班级活动,如开展腾讯视频会议,系统会自动推送短信提醒,告知学生腾讯会议号;最后,超星平台在学习成果检验方面也高效便捷,教师可以设置好客观题答案后,由系统自动批改作业和测试给分,也可以进行问卷设置,尤其适合人数较多的大学英语课程。在高效快捷的网络平台中,可以方便地嵌入适当的课程思政内容。例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悟与感受置于问卷调查中,或设置一些与之相关的随堂练习;将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置于网络学习平台,作为课后补充阅读的材料等,可以有效提升课程思政的效率和实施效果。[3]

(三) 构建基于POA的大学英语网络课程思政体系

在大学英语网络课程的教学理念上,要秉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核心理念,这也是与课程思政要求高度重合和匹配的。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从学生的基础出发设计教学大纲,应用适应学生水平的教学方法,如利用学生的资料查阅水平或分组讨论能力,做到课堂以外学习的自然延伸,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与产出能力。例如,在相关主题文章的学习过程中,植入中国传统书法的展示,梳理中国传统书法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传播和影响,并布置学生对具体书法内容进行英译,弘扬和传播中华先进传统文化。再如,在运用问题解决法时,可以提出环保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环保节约的理念,引导学生对其他国家环保问题的良好做法进行资料挖掘和成果展示,形成研究型学习报告。在教育教学理念上真正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以产出为导向,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融入更多生动有趣的课程思政元素,多讲一些振奋人心的“中国故事”,会大大提高大学英语课程的吸引力,增强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效率。课程思政的融入要注重细节的把握,教师应预设相应的输出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此基础上,适当布置相应的产出任务,通过使用各项有效的促成活动,最终实现产出目标[4],让学生在愉快的任务完成过程中实现知识学习、技能提升和思政升华的多重效果。课程思政在课程大纲中要有单独的体现,有独立具体的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的呈现等,注重细节设计,也便于教师操作执行。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方面。

首先,在授课前,教师应呈现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其应用场景,并以思考题等形式设置课程思政内容,让学生提前进入场景,开始积极思考。如在大学英语写作课程的练习中,可以布置与疫情防控志愿者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设想在志愿活动场景中,如何宣传报道疫情防控志愿者的感人事迹,让学生在宣传报道中激发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在口语表达练习中,可以布置职业选择的相关话题,探讨大学生就业相关问题,助力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这些话题并非随机提出,而是需要精心挑选与之相契合的主题,设置合理的形式,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产出任务。

其次,在授课过程中,为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会积极尝试,进行产出练习。但由于英语技能和水平的限制,每位学生的产出效果不尽相同,参差不齐。练习初步产出后,学生会意识到自身不足,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加强学习和产出训练,提高产出质量。

最后,教师做进一步说明,对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进行明确的解释,提出具体要求,引导学生对照标准,检视自身不足,努力提升产出质量,最终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应注意教学活动中思政目标的适切性,即需要与本班同学的英语水平相匹配和适应,目标设置也应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切忌过于宏大或过于细微。

三、大学英语网络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一)大学英语网络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指南》在论述课程定位和性质时强调:“大学英语教学应主动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之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见,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并非仅仅是语言本身的学习、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用英语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等,还应在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国家安全观,能够清晰认识和评判中西方文化差异和意识形态差别尤为重要”[5]。大学英语网络课程思政应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网络课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特色文化,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各类主题的特色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在中西文化交融和互动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中西比较中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二)大学英语网络课程思政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要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师生对课程思政的认同感。只有全体师生从内心深处认同课程思政,才会自觉提高课程思政的意识和效果。[6]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巧妙融入,可以让学生在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中既提高英语语言技能水平,又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认知和理解,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随着国门的打开,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走出去,也有越来越多的留学生走进来,在交换和交流过程中,中华传统文化和其他特色文化吸引了大量外国友人,对这些文化的了解、熟知甚至精通,必将有助于中外文化间的沟通和交流。同时,课程思政新鲜话题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互助协作能力,学生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并自己得出对某一事物的最终意见或方案。教师推荐的课程思政内容一般为开放性内容,需学生自行挑选和研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品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上述能力的提升,有效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大学英语网络课程思政有利于培育学生的精神涵养

恰当合理的课程思政内容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专业精神、独立精神等。创新精神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也是课程思政中需要注意传达的重要内容。教师在引入课程思政内容时,可以鼓励学生采用创新路径进行研究和讨论,如无领导小组讨论、“世界咖啡”等讨论方法,而不局限于单一的分组讨论。不一样的讨论方法可以激发出不一样的火花,进一步激发学生创新积极性。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英语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也有助于学生专业精神的培养,教师的“身正为范”及其对课程思政的态度也影响学生的切身感悟。同时,结合学生所学专业,从所学专业特质和行业规范出发,引入课程思政话题,可以针对性地引领学生专业精神的培养。

(四)大学英语网络课程思政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明确提出:“建设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中华文化软实力。”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期,各种思想文化交汇融合,在此过程中,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文化是创新的动力源泉、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哪个国家能够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就能够在世界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作用主要有:一是弘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通过“中国故事”的讲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我国的文化竞争力;二是通过当代大学生的培养,塑造一批批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通过大学生就业,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积蓄有生力量。

四、结语

大学英语网络课程的思政功能有独特作用。大学英语作为高校的基础课程之一,师资多,覆盖面广,课程思政的目标一旦达成,不仅对学生各方面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全校师生具有重要影响。大学英语课程的教育目标主要包括:一是夯实知识技能,使学生能够掌握关于中国文化的英文表述,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二是提升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能够用英文进行中国文化主题的演讲、讨论,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三是增强学生思想政治学习和提升的自觉性和实践水平,注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提升政治修养和思想道德水平,从而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思政大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大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