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彦胜
(敦化市第一中学校,吉林 敦化 133700)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内容设计,以及教学反思,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去完善自我,更好地迎接初中数学学习的竞争与挑战,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新时代数学教育的发展需要,初中数学教学目标从单纯的以数学知识技能为目标导向,逐步过渡到由“抽象”向“具体”转变,由“知识”向“素养”转变,由“教师”向“学生”转变,全面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教学目标是教学中的重要指标。教师用敏锐的眼光发现、捕捉教材中有价值的知识,深入钻研,拟定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站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高度,体现数学课程育人价值,寓育人功效于无痕。
关注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遵循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其一,整体性原则。教育教学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制定教学目标从整体性出发,立足于核心素养,使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成为一个目标体系,彼此要有连贯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二,主体性原则。基于教学目标是对学生要达到的学习结果的描述,目标是由学生来实现的,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从学生的视角阐述。其三,度量性原则。教学目标是对教学结果一个预判,教学目标的可度量性为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度量与评价提供了依据。其四,可行性原则。教学目标要描述具体,能实施,能测量。能够厘清知识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关系,设计出能落实、可评价的教学目标,同时为学习目标进行铺垫。教师知道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学生知道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促进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实现正向迁移,更具可行性。
其次,要围绕核心素养,从教材、教法、学生三个维度提炼教学目标。其一,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提炼出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核心词,最终制定出教学目标。其二,“四基”“ 四能”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改变单一讲授式的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体验反思、合作交流等学习过程中感悟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充分发挥每一种教学方式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其三,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更是学习的主体。从新课程理念来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让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简而言之,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以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为核心。例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圆的有关性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通过“用绳画圆”的实验操作,让学生说出圆的描述性定义;通过观看几何画板演示圆的形成过程,初步渗透集合观念,预期80%的学生能达标。2.通过画圆的方法,进行交流讨论,明确“圆”的要素;结合图形明确弧、等弧、弦、等圆、半圆、直径等有关概念;学生根据概念和几何图形的结构,添加辅助线,构造基本图形,实现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预期85%的学生能达到。3.提高学生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如此设置教学目标,使其比较明晰,具有可操作性。首先,教学目标清晰定位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次,采用“通过……”“明确……”的描述句式既清晰又具有可操作性。教师知道所教内容,学生清楚所学内容,清楚的表达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展开有针对性的点拨,这样的表述,有利于师生对学习结果进行度量和评价。再次,教学目标指出了实现教学目的的条件。如“根据……构造……”为学生的学习搭建适度平台,学生可以借助平台解决问题,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这样做也渗透了学科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数学学科思维。
数学课堂是鲜活的、智慧的、师生和谐共生的课堂。这一特点就决定了数学课堂的形式是由“预设”走向“生成”。数学课堂旨在促进学生能够根据教学目标不断思考,不断探究,在完成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中逐渐培养核心素养。
1.注重情景导入,凸显趣味性
新时代的课堂教学内容由“重知识型”向“能力、情感、价值观”多维角度转变。教师首先钻研教材,在大单元视角下精准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都来源于教科书,教师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受缚于教材。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应该注重课前的情景导入设计,做到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将教学内容放置到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加以审视,进行思考,教师做到适当调控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结合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选择教学内容,并且在思维层面要有挑战性,在趣味化、情境化和生活化方面深度挖掘,教师对所教授的知识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进行有深度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的学科产生兴趣时,就会以积极的、主动的态度去学习学科知识,激发出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逐步养成主动求知的习惯。在趣味性的激发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乐于试错、探索、领悟、合作、分享、实验反思,逐渐学会学习,提升综合能力。以此实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由“强制”变为“主动”的目标。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一课,以《我的家乡——敦化市》的视频宣传片作为课前导入,设计问题:(1)视频片中的地点应该怎样表示?(2)不管是出差办事,还是出去旅游,人们都愿意带上一幅地图,它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大方便。如图,这是敦化地图的一部分,同学们知道怎样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吗?以此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本节课,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2.注重贴近生活,凸显生活性
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与真实问题的关联性,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对真实问题的思考和探究,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从而促进核心素养的养成。
如,进行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直线、射线、线段》教学时,通过研究发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对此部分的教学要求是通过实物和模型了解从物体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平面、直线和点等概念,并没有给直线、射线等明确的定义,从而确立了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选取恰当的教学手段实现学生对直线、射线等概念的内涵感知的教学方式。为此,教师要利用多媒体信息化教学手段,展示与直线型相关的素材,让学生充分感知。又如讲到“平面内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时,通过设计让学生有切身感受、能让学生动手实践的问题:在正常条件下,电游射击时怎样做才能击中目标?钉木条的时候要固定,只需要在木条的头和尾钉上一个钉子,这是为什么?让学生充分感知平面内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公理,并理解其公理的内涵与外延。
教学方法是将教材中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认知知识的载体,将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转变为更加开放的“思考”。“有效的教学方法选取是教学过程中核心问题”,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探索意识,引发高级思考,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是衡量数学课堂是否具有深度的重要指标,是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标志。如在《二次根式》教学时,结合教材对这部分知识的设置意图,采用“自学-点拨-应用-反馈-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先展示学生自学提纲,再进行个体学习,教师点拨指导、释疑,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进行小组成果展示,最后教师进行评价,完成教学任务。在讲《有理数复习》时,结合学生已有的小学数学知识和学生所学知识的最近发展区,教师要做好作业前置工作,给学生一定数量的有理数运算的题目,在课堂教学时展示前置性作业,这样就能最大化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充分回忆出相关的知识点,运用归纳法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促使学生理解、吸收,增强了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进行《平方差公式》的教学时,大部分教师通常会采用从“形”的角度诠释平方差公式,通过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来推导平方差公式,再讲平方差公式的结构,最后结合教材中的利用几何图形面积说明平方差公式。然而从“数”的角度来认识平方差公式更可以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比如,教师展示一组计算问题:1×3=?4×6=?7×9=?11×13=?待学生回答后,追问学生从结果上看,是否可以表示成两数的平方差的形式?相乘的两数又有什么特征?怎样用数学的等式表示这个规律?通过小组交流使学生从“数”的角度认识平方差公式,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数学进行深层次的学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接受,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实现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的学习模式。自主探究学习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主动学习愿望为目的,促进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进行合作交流,实现学习方式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再到“何由以知其所以然”的转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科学合理地设置数学探究活动,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如在探究“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定理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活动:一部分学生可以采用线段的度量法,从“数”的角度来阐述“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数学定理,体现对空间观念的感悟;一部分学生从“形”的角度(两点间连线,线段最短)来阐述“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数学定理,体现对空间刻画的表达。在教学时采用说理拓展,让学生在实验操作、感知确认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有效地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师作为探究性学习的设计者,要对教学环节的整合、设置、合作交流环节做到精准预设,使学生处于自主探究学习的主体地位。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教学行为日趋优化,成为促进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教学研究活动。心理学家波斯纳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教学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浅薄的知识。”这句话凸显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教学反思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为此,教师要高度重视教学反思,以新课程理念为主导,潜心研究课堂教学,解析每个教学环节产生的根源,完善教学设计,吸取经验教训,萌发新感悟、新思考,为今后的教学助力。只有这样教师的自身专业素养才会有所提升,才能在专业发展上成长得更快,逐步完善自己的教育主张,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首先,要总结教学的成功经验。写好数学教学反思或教学案例,积累教学经验,有利于提高教学艺术和教学水平。教师在教学时是否重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辩证统一,以及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重视程度;是否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行为表现,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与开放性,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研究,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要反思教学的不足。对在教学过程中不够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不够得当的教学方式,未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活动进行充分的思考,深挖产生的根源,利用身边的好资源,请教身边的同事、有经验的名教师,求教有影响力的专家,对症下药找出不足的原因,改进教学,以此促进自身教学水平快速提升,形成独具匠心的教学风格。
总之,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关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关注教学反思,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驱动学生学习正向迁移发展,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更可以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转变教师教学行为,转变学生自主学习方式,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