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丽丽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新城镇中心小学,甘肃 庆阳)
课堂的两大主体是学生与教师。教师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展示与传授,使学生获得知识、汲取知识,丰富知识积累。学生是课堂上探究知识、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学习,可见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很重要。构建互动课堂模式,既能促进师生和谐关系的发展,又有利于营造愉悦、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同时实施互动教学,也能促进“教”与“学”的共同发展。
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课堂中,教师是传播知识的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做好交流与沟通,提升互动频率,才能提升学习效率以及教学效果。但是从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率并不高,教师受陈旧教学思想影响,而学生缺乏与教师相应的交流,难以保持同频共振。师生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与互动,导致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认知程度了解不足,这也使语文教师在教学时未能结合学情完善、优化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教学中师生之间有效互动、发起人以及促使学生积极“动起来”的关键因素是教师,教师应发挥自身的教育职责,通过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实现知识的有效渗透与传递,体现互动教学的价值与意义,这也成为师生互动教学的必备条件。但在实际的语文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率并不高,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缺乏互动意识,未能真正认识到当前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构建互动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教师授课中仍然是“我讲你听”“我说你做”,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在知识的学习中被教师提前给出的要求所限制,无法发挥个性化的思维,其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并不高。而且,学生的认知需求方面也得不到满足,难以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身心规律具有独特性,年龄小、知识储备不足,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待培养。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与良好的习惯。为此,教师应加强对互动教学的认识,摸清学情、教情,采取适宜于学生认知需求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同时,小学生情感方面更需要教师的调动、培养与点燃,这也要求教师首先充满激情,以情唤情,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但是在教学中,教师缺乏互动教学的激情,一味关注学习任务,忽视了用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师生之间的关系在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在这其中,师生互动教学则成为促使师生关系良好发展,以及“教”与“学”双促进的助推器。但是受一些原因的影响,教师在开展互动教学时方式方法较为单一,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互动方式多为“我问你答”“我说你听”“我讲你做”,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下,学生觉得枯燥,无法产生学习的主动性。缺乏趣味性、新鲜感,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不强。由此也能看出,教师需突破传统的教学定式,不断丰富教学互动的方式,才能让课堂充满活力,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
在一些语文互动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互动评价方式较为单一,所采用的多是口头式表扬,常使用的评价语是“这位同学说得不错”“读得很有感情”“非常棒”等,内容不具体。时间一长,这些评价语变成一种机械式的应用,并没有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价,无法实现师生之间有效的互动与交流。这样的评价不能使学生受到激励与启发,未能有效发挥评价的作用。
在语文课堂中,教学互动是师生间的一种交往活动,是彼此影响、彼此作用的一个过程,并非是教师单向输出知识、学生单向接受知识的过程。为此,小学语文教师秉承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理念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认真审视学情、教情以及课堂上学生的认知特点,构建学习共同体。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摒弃传统教学中的陈旧做法,采取新颖的互动方式促进“教”与“学”的发展。教师要以自身的热情与激情,采取适宜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教师情感的感染下、问题的启发下、激励的促进下,思维活跃,乐于与教师、同学交流互动,构建良好的对话关系,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接纳、彼此理解,从而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在互动教学的构建中,教师立足于“如何更好地教”,扮演好个人的角色,成为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参与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学习的朋友。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落实“如何更好地学”,学生在教师所给予的充足的时间与空间中思考、探究,敢于表述意见,敢于阐述观点,实现与教材的互动,与同伴的互动,与教师的互动等,从而构建开放式的互动课堂。
传统课堂中,师生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感,而教师多是采用“我问你答”的形式与学生互动,未能充分了解学生所需,而学生也缺乏主动性与教师积极进行沟通,教学氛围较为沉闷,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为此,语文课堂中应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利用提问手段增加课堂提问,启发、引导学生,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教师在提问环节要不断优化,提问要精准有趣、有深度,要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接近,由此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问题,使这一问题体现科学性、启发性、合理性、趣味性。而教师通过把握好时机提出问题,在学生的认知关键处提问,发挥提问激趣激思的作用,点燃学生的互动欲望。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地思考,并能主动发表个性化的观点。在师生的积极互动交流之中,课堂充满活力与生机。如在教学《开满鲜花的小路》一课时,教师紧密结合课文题目设计了几个学生可能产生疑惑的问题,使学生展开丰富想象,从而主动投入分析课文中。师生之间围绕这一问题互动起来。教师在导入环节设计问题,既引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又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看到‘开满鲜花的小路’这一题目,你们有何问题要问?”有学生在思索后开始回答:“这些鲜花是谁种的?”也有学生问:“路上的鲜花都是什么样的?”还有的问题是:“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样子,我很想看一看。”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与热情,而教师也在学生的高涨热情下,顺势告诉学生接下来要介绍的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就会带大家一一揭开谜底。由此,学生的热情与探索欲望被充分激发出来,也为后续的教学埋下了伏笔。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设计问题,与学生产生了积极互动,借助文体使学生产生想象,产生疑惑,进而继续调动思维产生获取后续知识的主动性。
在互动式课堂模式中,互动并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还包括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这一多方互动合作下,使课堂的界限被打破,也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为此,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通过采取小组合作法促进多向、多元的互动。教师科学、合理地组建4~6 人的学习小组,各小组选出一名学生担任组长,并且每一成员都有具体的分工与职责,给予每一名学生表现自我、积极参与的机会。而教师通过创设关键问题或者布置任务,不断激发各小组学生积极合作,互动交流,深入探究的动机与欲望。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相互探究,从而推动其学习由浅入深地进阶。在多向互动下,课堂教学效果得以提高。如在教学《曹冲称象》一课中,教师以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形式,实现了多向互动。在教学活动开展伊始,教师通过科学、合理组建小组,提出具体的探究任务。其中包括这篇课文之中的曹操喜不喜欢大象,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而曹冲是用何种方法测量了大象的重量?你了解曹冲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换作你,打算用何种办法来称大象的重量?当任务下发给各小组后,各小组成员积极围绕教材以及问题进行交流讨论。讨论过程中,学生积极发表个人的见解以及想法,通过激烈讨论,问题便得到解决,也得出了最初的结论。学生在小组互动之中,充分发挥自主思维,同时展现个性化的思路,在互动中取长补短、拓展思维。通过灵活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实现了多向互动,同时还增强了合作效果。
新课标中提到,教师要不断增强课堂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小学语文互动教学模式的开展多基于一定情境,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通过结合文本以及发挥学生想象力,创设表演情境,鼓励学生通过表演互动再现文本中所描述的情景。学生借助在表演之前对文本的研究、掌握以及对所要扮演人物角色的性格特点的揣摩等,与文本互动,对文本产生一定的认知。而在具体的表演中,让学生尽最大可能对文本中的角色进行再现,由此提高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学生在表演互动中,也使得课堂氛围和谐、愉悦。参与表演的学生会拧成一股绳,共同为表演好这一节目而努力,学生之间互动频繁,加强了沟通,一起探讨交流,增强了合作意识。同时,学生在揣摩角色时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困惑或者问题,也会及时请教教师,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教师与学生一起将该文改编成课本剧。通过“灾难惨重,父念坚定”“困难重重,父爱如山”“重见曙光,父子重逢”三个场景尽情演绎,学生在课本剧的参演中既加深体验,同时又激发自身面对困难要保持坚强与勇敢的意识,并懂得感恩父母给予自己的爱。学生先通过认真阅读理解所描述的情景,之后鼓励发挥想象力,并围绕这一想象开展积极的交流与讨论。然后,学生借助道具,根据三个场景描述的画面进行表演。学生在参演前会有表演的欲望,会自觉而充分地理解文本,逐步深入了解文本内涵,以及通过相互配合再现场景。表演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力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在表演互动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高,在深入理解文本以及诠释文本角色时,其表现更具张力,情感世界得以丰富,从而获得了更深刻的阅读体验。
在互动教学模式的运行下,教师应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想法与看法,为学生提供宽松而稳定的自由学习空间,使学生个性化地展现学习成果,不断在实践中提高综合能力。写作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更容易产生写作意愿。为此,教师在写作教学中组织实践性活动,不断使学生在真实情境的互动中获得直观的学习体验,同时也能在学以致用中进一步理解、深化认知,这也是师生之间沟通交流,不断进行互动,交换意见的方式之一。比如,在教学写景作文时,基于学生认知兴趣,教师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郊游,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释放心灵。并在整个郊游过程中叮嘱学生,学会观察,先观察周围的景色,哪些景色让自己最感兴趣,观察到其独特之处,由此不断积累写作素材。郊游完成之后,教师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讲述这次郊游的感受,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说出自己认为最美的景色。发言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互动热情。有了这一“看景”“说景”,教师趁势让学生“写景”,通过系统的互动方式,让学生产生了真实体验,在写作时就不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学生通过互动交流,体会到如何获取自己需要的素材,懂得观察时应该更细致,才能做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从而丰富认知,增强体验,提升写作水平。
总之,小学语文构建互动式课堂模式,关键在于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引入新方法,结合学情、教情构建互动课堂,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让语文互动式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