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方法的研究

2022-02-27 18:39禹倩霞
新课程 2022年43期
关键词:植树有机劳动

禹倩霞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解放路小学,甘肃 平凉)

新时代的到来为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与教学设备,有力地优化了数学教学的物质基础与课堂环境,因而教师应与时俱进,自觉提升个人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思想,为数学教学提供新型教学模式。这样,小学生不仅拥有科学先进的数字化教学设备以及直观化虚拟情境,还能够获得良好的智慧导引、创意活动以及先进理念,实现物质环境与教学方法的双重优化。因此,教师应创造性地将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努力建构出科学、高效的人性化成长环境。

一、数学教学活动的特点

第一,数学知识具有突出的抽象性与深奥性,需要小学生进行抽象思维活动与逻辑推理活动,这使得以直观认知与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学习起来颇感困难。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多采用实物教学,顺应小学生的认知需求与思维偏好,有效弱化思维难度,循序渐进地培养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第二,数学知识具有突出的规律性与集成性,需要小学生全神贯注于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之中,借助良好的生命活力高质量地掌握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多采用游戏教学或趣味教学的方式,提升小学生对数学教学的参与度以及探究度,科学导引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应用于数学教学之中。

第三,数学知识具有突出的实用性与兼容性,能够与多个学科进行有效关联与有机融合,能够为小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刺激、心智启迪以及灵感催发。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适当引入其他课程情境,用以提升数学教学的丰富性、趣味性以及体验性,提升小学生对数学教学的注意力,强化小学生的认知动机。

第四,数学知识具有非常突出的探究性与能动性,需要小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借助主体实践、自觉思考、能动探究与多维交互而积累足够多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多实施主体教学,引导小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大胆拓展,充分调动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掌握大量数学知识。

二、新时代对数学教学的实施要求

第一,新时代要求数学教学提升趣味诱导力,能够充分吸引小学生的认知注意力,为开启小学生的生命活力提供“人文钥匙”。数学教学离不开小学生生命活力的强大支持,因而数学教学中的趣味元素与人文诱导是小学生认知状态的“兴奋剂”与“催化剂”,对小学生认知状态以及探究能力的科学提升大有帮助。

第二,新时代要求数学教学提升主体参与性,真正让小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活跃起来与兴奋起来,以此催发小学生的主体能力,为数学教学提供强大的主体基础与能力保障。主体参与能够帮助小学生获得源源不断的情感体验与良性刺激,有效强化小学生的认知关注度,有助于小学生长时间地处于良好的认知状态。

第三,新时代要求数学教学提升活动创新性,为小学生提供高品质的认知环境、交互契机与合作空间,借助丰富多彩的趣味活动与合作活动优化信息交流的品质与体验感。活动创新能够给予小学生良好的参与体验、灵感激发与创意诱导,切实提升小学生的拓展意识与创新理念,综合提升小学生的探究能力。

第四,新时代要求数学教学提升教学实效性,能够为小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训练以及素质发展提供良好的趣味诱导与人文推动,在主体参与中焕发小学生的生命活力与能动作用,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数学课堂是小学生的知识积累平台以及主体成长基地,因而数学教学的实效性能够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品质。

三、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的兼容性

劳动教育是一个知识应用的大舞台,内容涵盖数学、物理、化学等多种课程知识,能够为小学生提供多元化的信息刺激与知识积累,实现小学生的厚积薄发。劳动教育具有良好的活动性、参与性、探究性以及交互性,能够为小学生提供活泼有趣、体验丰富、效果良好的课堂活动,助力小学生拥有良好的探究过程。而且,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乐于表现交流,因而劳动教育恰好与小学生的主体爱好不谋而合,能够为小学生建构一个积极探究、主动思考、多维交互的生命乐园,能够助力小学生知识验证、能力训练以及素质发展。

课程融合理念是一种较为先进、方兴未艾的新型教育理念,能够帮助小学生实现对数学知识的临近整合、范畴拓展、触类旁通等,实现小学生的深度学习与高效发展。可见,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具有非常高的可行性与兼容性,能够为小学生创造一个思维开放、活动拓展、深度探究以及科学高效的高复合教学环境,助力小学生的数学认知与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立足拓展理念与创新思想,大力推动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为小学生建构一个富有多元性、趣味性、复合性以及高效性的成长环境,助力小学生的整合发展。

四、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价值

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能够为小学生建构一个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借助劳动活动教育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参与性以及体验性,有效强化小学生的认知状态与探究能力。小学生的数学认知具有明显的情绪化倾向,因而需要足够强的趣味刺激以及人文诱引,以此有效克服小学生在数学认知中形成的审美疲劳,推动小学生长时间地参与到数学课堂活动之中。因此,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能够提升数学课堂的体验性,持续激发小学生的生命活力。

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能够为教师设计与实施数学教学提供新创意、新方法以及新模式,直接促进数学教学走向策略拓展、理念创新与提质增效,有利于小学生的知识解读与能力发展。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能够提升数学课堂的主题性、设计性以及策略性,为小学生提供耳目一新的教学模式与探究过程。因此,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能够极大地激发小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探究动力,加速小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知识探究与能力训练之中。

五、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方法

劳动教育能够为数学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的主题性活动支持,有效提升数学教学的参与性、交互性以及能动性,有力推动数学教学实现提质增效与创新发展。

(一)开展植树活动,感悟数学知识

为了实现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教师可以开展植树活动,帮助小学生清清楚楚地明白“树坑”与“间隔”的真实含义,明白树不能直接挨着建筑物种植的生活常识,“树”与“建筑物”要存在一定的“间隔”。而且,小学生还能够在植树活动中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与位置意识。这样,小学生不仅在现实生活中完成了真正的植树活动,也彻底明白了“树”“间隔”以及“建筑物”三个核心元素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为深度学习数学知识奠定基础。

因此,当小学生去处理“植树问题”(选自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章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时,小学生立足个人的劳动经验以及生活常识就会明白“两端都栽”意味着植树距离的两个端点上都要有“树”,“一端栽树”意味着植树距离上只有一个端点栽树,有一个端点不栽树,“两端都不栽”意味着植树距离的两个端点都不栽树。而且,小学生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直接想象出“两端都栽”“两端都不栽”以及“一端不栽”的模拟情况。这样,小学生就会从容面对数学教材中“植树问题”这一难点性教学内容,还能够借助个人的想象能力、推理能力以及画图能力解决一些较为困难的“植树问题”。可见,小学生在劳动活动中获得的劳动教育以及生活常识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有助于小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切实提升小学生的主体能力,促进小学生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开展采摘活动,感悟数学知识

为了实现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教师可以借助学校内的某一类果树开展采摘活动。在采摘过程中,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让小学生以固定数目装满小型容器,如6 个、7 个、8 个等,这样,小学生就会在最后计算一共采摘了多少个果实时运用乘法进行计算。而且,小学生还会因为“每盒装固定数目”这一做法体验到采摘活动中隐含的智慧,从而更好地理解“乘法口诀表”(选自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章与第六章“表内乘法”)。

另外,“每盒装固定数目”还有助于小学生更好地理解“除法问题”中的“平均分做法”(选自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章“表内除法”)以及“倍的认识”(选自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章)。而且,采摘活动具有非常高的参与性、趣味性以及刺激性,能够给小学生带来良好的活动体验与愉悦感受,推动小学生进入大脑兴奋状态之中,能够使小学生在激动的情绪、快乐的心情以及激昂的精神状态下获得良好的认知印象以及活动效果,帮助小学生积累更多、更好的活动信息。这样,趣味横生的采摘活动能够为小学生提供快乐的劳动体验以及印象深刻的信息积累过程,因而非常有助于小学生立足“每盒装固定数目”深刻理解“乘法”与“除法”的相关问题,充分体现采摘活动的实效价值。

(三)开展浇树活动,感悟数学知识

为了实现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教师可以开展浇树活动,让小学生两个人一组,并给每组小学生一个小水桶和一根木棒,让两个小学生进行抬水活动,充分享受抬水浇树的快乐。这样,小学生就会在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中进行合作,切身体验分组活动的内涵与乐趣。而且,小学生能够在分组活动中合理规划抬水路线、浇树次序等实际问题,以此更好地理解“搭配问题”(选自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章“数学广角——搭配〈二〉”),以此规划最优的抬水浇树活动方案,切实提升劳动效率。另外,分组活动还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设计能力、规划能力以及组合能力,提升小学生的课程核心素养。

抬水浇树活动既是非常值得小学生开展的劳动活动与健身活动,也是摆在小学生面前等待解决的“工程问题”,小学生能够在一边劳动一边计算中增强“工程意识”。而且,小学生还会在完成“四分之一”“三分之一”“二分之一”“四分之三”中逐渐强化对“分数”(选自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理解与掌握,更好地理解“整体1”。因此,小学生能够在抬水浇树劳动中更好地掌握“搭配问题”以及分数内涵,借助劳动活动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四)开展粉刷、清洗活动,感悟数学知识

为了实现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教师可以开展粉刷、清洗活动,如粉刷或清洗垃圾桶的外表面、清洗游泳池、粉刷展示栏等位置,帮助小学生在接触立体图形的过程中慢慢培养立体感与空间感。这样,小学生就会在粉刷、清洗活动中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表面积问题”(选自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章“长方体和正方体”),能够在头脑中形成物体的立体形状以及拆分想象。因此,参与粉刷、清洗劳动能够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立体感与想象力,提升小学生的课程素养。

在粉刷活动或清洗活动中形成的立体感与想象力,有助于小学生更好地掌握“圆柱的侧面展开图”(选自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章“圆柱与圆锥”),帮助小学生形成一定的想象能力、推理能力以及画图能力。这样,小学生的头脑中就会存在“具有生命力的圆柱体”,能够为小学生直观展示出“侧面展开图”的长与宽。因此,粉刷活动和清洗活动能够培养小学生的立体感与想象力,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

(五)开展打扫活动,感悟数学知识

为了实现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教师可以开展打扫活动,并指派小学生到具体的学校区域去打扫卫生、捡拾垃圾、整理树木等。小学生还可以在打扫卫生中相互提醒被疏漏的垃圾所在的位置,以此培养小学生的“位置观念”(选自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章以及五年级上册第二章的“位置”)。这样,小学生就会在打扫卫生活动中有效强化“前后左右”以及“东南西北”的方向感与位置感,进而提升小学生的空间感与立体感。

因此,小学生在打扫卫生活动中会接触到很多的方位信息,能够很好地培养方位观念,有效避免“左右不分、方向感差”的尴尬。这样,打扫卫生活动就展示出良好的实效价值,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辅助小学生进行数学认知、信息积累与能力提升。

六、结语

数学知识与其他课程教学具有非常强的联系性与融合性,因而教师也可以将其他课程教学有效融入数学教学,借助课程融合理念助力小学生的信息获取与知识悦纳。可见,在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过程中,小学生能够感受到复合型、多元化、趣味性的主题认知信息刺激,获得更多、更好的信息积累、思维启迪与方法拓展。因此,教师应立足新时代的全新教学要求,以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为教学抓手,并通过植树活动、采摘活动、浇树活动、粉刷活动以及打扫活动而付诸实践,打造高品质的育人环境,助力学生快乐成长。

猜你喜欢
植树有机劳动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植树
植树真快乐
纯净天然有机 为您献上一杯道地药茶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植树鸟的来信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