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晓娜,曹雪玲,郭君霞,蒋 林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所,上海 200071)
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进入全方位综合防控的“科学精准、动态清零”阶段,“动态清零”的关键在于早发现、快速围堵、切断传播,使疫情不会发生持续性传播和规模性反弹[1]。核酸检测是新冠肺炎病毒主要的检测手段,是快速鉴定RNA病毒的可靠工具,对控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起着重要的作用[2-3]。铁路疾病预防控制单位作为铁路系统的专业防疫机构,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落实落细应急值守、疫情处置、核酸检测、终末消毒、防控督导等各项工作,在疫情防控中全力发挥铁路卫生保障作用[4]。本文结合某铁路疾病预防控制单位静态管理期的具体做法,探讨如何发挥专业技术优势阻止重大传染病经铁路传播,为今后更好的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参考。
主动对接地方疾控中心,打通信息上报渠道,优化报告流程,同时保持与铁路局集团公司疫情防控办的信息畅通。疫病预防控制所内成立以党政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核酸检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核酸检测的方案制订、信息对接、统筹调度、信息上报、生物安全、物资保障等工作;下设核酸检测组、应急处置组、信息研判组、后勤保障组,领导分组包保,各组各司其职、分工协作。
指定信息研判组每天收集疫情信息,结合铁路的运行情况及疾控所内人员实际,研判疫情形势并上报核酸检测工作领导小组。检测工作领导小组结合疫情现状和发展情况动态调整7版工作方案,以有效应对临时性减员、人员集中管控、检测结果异常等突发状况,在科学研判的基础上,保证采样检测工作的有序推进。
按照常态化期间有备班、疫情严峻早期设专班、静态管理全天候组轮动等方式优化采样班次。静态管理期细化10个专班负责8个采样点位,预留2组补位,做到应急有备;常态化期间调整为3个采样组,负责5个固定点位及应急采样,节约人力。优化轮次流程,分时段采送样,压茬进样,分批次检报,平均报告时间控制在7 h内,有效提升了检测效率。
采样组严格落实双人作业制度,发挥互相监督作用,确保采集样本的有效性。实验室重视室内质控,每板检测设立2个弱阳性质控(不同厂家)、3个阴性质控(生理盐水、上次阴性样本留样、试剂盒自带阴性质控)。每周参加所在城市临床中心组织的新冠病毒核酸飞行盲样考核,确保检测结果精准可信。执行生物安全标准要求,采样人员做到一人一手消、十人换手套、一管一消毒。每日采样检测结束,将医疗废弃物送至医疗废弃物暂存间统一处理;指定专人对废弃物处置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落实样品转运、生物安全垃圾、采样点、送样通道、实验室、医废存放点的消毒。
定期组织采样检测人员参与各类线上培训,及时宣传疫情防控政策,跟进学习最新的采样检测要求。结合现场遇到的问题定期召开座谈会,探讨采样检测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探索可推广的经验,强调个人防护和手卫生的重要性。静态管理期严格核实送样单的格式、采样人员配合、采样点位置、采样管条形码粘贴位置、健康云和核酸码转换、防护服穿脱等问题。
职工集中闭环管理期间,强化内部疫情防控,将采样楼二楼作为隔离观察室,坚持划小单元原则,将会议室、仪器间、体检室、报告室等可用房间充分利用,尽量做到一人一间,确保核酸检测实验室运行绝对安全。
拓宽采购渠道,克服采购、运输等难题,积极协调、全力以赴拓宽供货商渠道,安排专车上门取货、运用铁路物资专列优势及时保障防护物资供应。同时,调整物资保障计划,将物资储备量扩充至1个月,坚持动态消耗、及时补充,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保障。
(1)适时调整物资储备。结合疫情形势和服务对象人数,充分研判核酸检验检测耗材和防护设备的需求量,适时调整物资储备量,防止在交通、物流停止的情况下出现物资不足的状况,同时有效利用铁路货运专线,充分调动长三角地区的资源、及时补充库存,保障防控工作有序开展。
(2)及时转变管理模式。根据疫情变化进行人员管理的调整,此次静态管理期间,考虑工作、交通和家庭需要,适时调整参与防疫人员管理方式,在静态管理开始1周后,由中层干部带头,所有技术骨干均在单位集中管理,减少与外界的接触,实现了静态管理期防疫人员零感染。
(3)及时快速反应。应对突发情况应预判在前,紧盯疫情形势,发挥专业优势,做好预判,结合实际,形成多套方案,保障突发状况发生时能够有效应对,发挥卫生专业部门职能,为铁路疫情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4)多方协作化解难题。多部门联动及时解决突发难题,保持与地方疾病预防控制单位、上级部门、路内兄弟单位、共建单位的沟通联系,静态管理期在信息畅通、技术难题、物资保障、政策支持上得益于多家部门的支持,保证了核酸检测工作的不间断开展。
回顾此次静态管理期的具体做法,铁路疾控部门快速转变角色、投入核酸检测工作,实现了指挥调度平急结合、采送检报无缝衔接、专业后勤协同融合、路地疾控默契配合、及时上传推送数据信息、关口前移管控风险。目前,全球还处于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状态,加之奥密克戎变异传染性强,对核酸检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如何在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响应与常态化防控相结合的模式下,进一步提高检测能力、增强防控能力是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
(1)建立集采购、验收、储存、管理于一体的防疫物资保障系统,为应急处置和常态化疫情防控提供充足的物资保证。同时,应对疫情形势,适时调整防疫物资的储备量,在常规按1个月量储备的情况下,形势严峻时可适当提升储备量。
(2)储备一支由专业的消毒人员、核酸采样检测人员组成的能力过硬的应急处置队伍,定期组织培训,不断提升防疫技术,同时严格落实7×24 h值班制度,针对突发疫情能够及时做出应急响应,缩小应急事件影响范围。
(3)时刻关注疫情动态,依靠常态化的卫生防疫手段,每周对辖区内的站车、公寓开展疫情防控指导,充分运用场所码或数字哨兵,借助大数据手段,提升防控效率,有效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五早措施,达到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目的[5]。
(4)完善铁路疫情防控应急联动机制,按照应急管理的需要,对组织、人员、信息、技术、物资、资金等要素加强资源整合,形成联防联控。完善疫情防控应急管理流程,增强早期监测和多渠道监测预警能力,建立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尽最大可能明确和规范各职能部门、各站段和职工的应急责任和义务,形成应急联动网络,做到“平战结合”[6-7]。
作为应对急性传染病等公共卫生安全情况的快速反应单位,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应是健康安全的“防护墙”。在全球新冠疫情仍处于流行的状态下,境外输入风险持续增加,特别是病毒变异与进化带来的挑战复杂严峻,铁路应因时因势,坚持预防为主、属地管理,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与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提速调整检测技术方案,发挥好专业队伍的作用,做好核酸检测、疫情督导、终末消毒、重点任务保障等工作,防止疫情通过铁路传播,促进铁路运输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