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凤
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灵魂。保障经济普查数据质量,需要普查机构的综合协调、各部门的有效配合、普查人员的熟练操作、普查对象的积极参与,各环节相互补充、环环相扣。承载着摸清家底重任的经济普查,只有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和配合度,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推动统计数据采集方式的创新与优化,才能最终实现普查数据及时、全面、准确报送,推动经济普查工作的顺利实施,进而获得真实可靠的普查数据。本文通过剖析普查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困难,试图探讨提高普查数据质量的路径,从而为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市级层面的普查工作提供有效的借鉴。
经济普查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掌握我国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情况,建立健全基本单位名录库及其数据库系统,为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奠定基础[1]。经济普查,五年一次,在逢3 和逢8 的年份进行,目前已开展了四次。
开展全国经济普查,利用普查获得的海量经济微观数据和总体情况,通过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总量与结构相结合、质量与效益相结合,可以准确及时地反映新动能培育壮大、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更好地为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科学指导和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提供基础数据支撑[2]。数据失真会导致党和国家重大决策的误判、国民经济运行偏离正轨。
数据质量是经济普查的生命线,高质量的统计数据是经济普查成功的保证,只有做到普查数据全面、真实、可靠,才能确保经济普查工作圆满完成。普查数据质量控制的具体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普查数据要符合经济整体发展趋势,尤其是总量和结构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相吻合;二是普查数据要与历史数据相衔接,要符合数据质量控制标准,将误差率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以内[3]。各级普查机构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强化数据质量控制。
在整个经济普查过程中,存在很多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这些因素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普查数据的质量。
在整个普查过程中,多个环节都离不开普查对象的配合和支持。普查对象由于调查时间冲突、主观不配合甚至故意瞒报而降低普查数据质量。某些指标直接涉及到普查对象的商业机密,普查对象普遍存在怕露家底,怕日后加税的思想,顾虑重重,配合度低,出现“脸难看、门难进、数难填”的现象。最难摸清的普查对象当属个体经营户,个体经营户数量较多,行业复杂,且流动性较大,给核查和登记带来很多困难。
“两员”是人口普查的直接执行者和数据采集者。在普查工作开展过程中,普查员的主要工作是开展清查摸底,普查小区建筑物的标绘,携带PAD 等电子设备完成入户登记等工作。普查指导员的主要工作是与普查机构协调,领受任务,并检查指导、监督普查员工作进度和质量,解决普查各环节出现的困难。
要求普查员要热心普查工作,认真负责;政治觉悟要高,善于做思想工作和宣传工作;要熟悉普查小区的分布情况,具备较好的亲和力和沟通协调能力;能较好完成入户调查,具有一定的电子设备操作能力等。普查指导员除具备普查员的能力素质之外,还应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经验,具有较强的处理问题能力。但“两员”是不固定人群,部分“两员”是临时参与到经济普查中,影响了“两员”的连续性;部分“两员”认为普查报酬与普查工作量不成正比,出现中途退场,影响普查的开展。
从普查人员的业务能力看,经济普查选聘普查员主要渠道为高校学生和社区村组工作人员,财务和统计知识普遍储备不足,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中经过多轮培训后仍显欠缺。普查表填报种类多、指标多,审核关系复杂,同时要求普查员熟悉调查单位经营、财务情况等,对填报人员业务水平要求更高、更专业,有些普查员因为工作任务重、填报难度大而离岗。有些普查员虽然能够完成入户登记,但对普查指标了解不透,对数据采集设备PAD 操作能力不高,造成事后返工,影响经济普查的工作效率,对推进普查整体进度带来影响。
从普查人员的业务精力看,许多普查指导员由乡镇及村居委会干部担任,都有本职工作,在遇到本职工作和普查工作冲突时,时间和精力难以保证,直接影响到普查的组织实施和数据质量。
从普查人员的劳动报酬看,由于各级财政都面临一定困难,“两员”补贴相对较低,有的地方还不能及时拨付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普查“两员”选聘工作的顺利开展。
单位清查是经济普查的重要环节,主要是查清普查对象的范围和相关的属性信息,以及普查对象的总体数量,以及各种分组的单位数量和情况,并形成普查对象名录。在编制《清查底册》过程中,需要收集整理部门单位名录和相关资料,并进行比对,建立比对数据库,生成法人和产业活动单位清查底册,以及个体经营户清查底册。
单位比对涉及的部门多,包括与市场局、税务局、编办、民政局等相关部门数据比对衔接;涉及的专业多,包括与联网直报、线下单位抽样调查等日常统计报表单位进行比对;特别是对个体经营户进行全面排查,需要利用市场、交通运管等部门掌握的登记信息。
单位比对存在的困难,一是数据质量不高。各部门行政记录方法和标准不同,部门之间数据的匹配性与协调性不高。二是比对不深。从数据表面看是一种情况,认真比对后,可能是另外一种情况,有的是普查对象不愿意如实填报,有的是普查员敷衍了事,两种情况叠加,就是一个大的偏差。
主要问题是小型企业基础数据质量较低。大多数小型企业没有健全的财务制度,相应地,统计基础也比较薄弱,兼职的统计人员都不配备,更难配备专职的统计人员。由于普查人员在短期内很难掌握复杂的统计知识,财务知识更难掌握,加之,私营和个体企业会议报表不完善,普查人员与企业财务人员不能准确对接,因此,普查需要的相关指标数据来源填报不够准确,也不够规范。很多情况下,不能准确地将财务指标转换为统计指标,导致数据错误填报,有时还会出现无法填报现象。还有部分企业由于隐私及税务原因,尽管统计人员强调不会对单位和个人造成不良影响,但仍存在企业瞒报和虚报现象。
经济普查整个过程要周密组织,分步实施,严格把关,狠抓各个环节各项质量控制的落实,才能确保经济普查的数据质量,圆满完成经济普查工作。
要加强对经济普查的宣传动员,利用电视台、报纸杂志以及各单位显示屏、公众号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报道。在交通要道、居民区、人员密集场所悬挂宣传条幅,张贴公告,发放告知书,制作宣传展板,公交车、出租车流动宣传等等,增强宣传声势。同时,要尊重调查对象隐私权,增进群众对普查信息化工作的理解。多渠道共同发力,增强对经济普查的重视程度,消除群众的担忧,实现经济普查家喻户晓、人人配合。
从历次普查的经验来看,作为普查工作直接承担者的“两员”是确保普查任务高质量完成的基础和关键。在普查工作正式开展之前,选调好、培训出高素质的“两员”,关系到经济普查的成败。
一是充分发挥宣传媒体的作用。从“两员”选聘的原则和标准等方面多角度多层面地宣传,有序推进“两员”选聘工作,避免“两员”队伍不稳定影响到“两员”的管理和增加“两员”培训负担。二是普查员选聘突出实效性。要结合各地特点,可以在人员选聘方面走捷径,直接聘用企事业单位专职财务人员,指导普查员及普查对象正确填报财务表,使问题能早发现早解决。三是确保普查经费。既要确保普查机构的工作经费,又要确保“两员”劳动报酬按时足额到位。
在普查前,培训一支业务精的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队伍,对于提高数据质量意义重大。
一是要切实做好业务培训。普查人员培训是经济普查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和前瞻性工作,培训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普查数据的质量和整个普查工作的成败。要强化师资力量培训,突出业务培训重点,狠抓实战实练,狠抓实战考试。二是要做好及时指导。要针对普查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予以答复和指导,强化普查员责任意识和普查询问技巧,确保普查数据的质量。三是要注重综合培训效果。把工作重点放在为基层做好业务培训服务、传道授业解惑等技术、业务支持上,做到一套表单位与非一套表单位数据采集工作两不误。鉴于非一套表单位数据采集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甚至要把非一套表单位数据采集工作放在比一套表单位更为重要的位置。
在普查过程中要严格把好三个关口,坚决杜绝统计造假和弄虚作假,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可靠。
一是要把好清查关。在入户登记前,各级普查机构基于现有的统计基本单位名录库,将单位的大部分属性指标,如组织机构代码、单位名称、详细地址、市场注册号等信息补充完整。整合部门行政记录,将清查比对系统中无效单位、一套表单位、由部门实施普查单位剔除。通过比对和排重,建成普查单位核查底册,降低实地核查难度,提高单位查找效率。同时,充分提取和利用部门已有的财务和生产经营数据,简化普查内容,减轻调查对象负担,提高普查配合率,全面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要把好登记关。要严格按照《统计法》《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格执行《全国经济普查方案》,坚决抵制各种中间环节的干扰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可靠。普查机构要开展检查指导,重点针对普查对象不配合,不如实填报数据,影响现场登记工作等突出问题。
三是要把好审核关。落实即采即审即传,切实做好汇总表内相关指标的对比、汇总表与常规报表数据的对比、各地汇总数据间的对比、分行业主要指标数据的对比,同时要与历史资料进行对比,以检查宏观数据与当地经济发展情况是否相符。
经济普查发挥政府的组织领导作用,是保证普查成功的关键。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和政府行为,是和平时期的广泛社会动员,是国务院要求开展的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组织实施大型国情国力调查,属政府行为。既不是哪个部门、更不是哪个人的事情,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各个部门要积极支持经济普查、参与经济普查,切实形成工作合力。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即将开展,在普查开始之时,就要高度重视经济普查数据质量。要从普查机构的筹建、普查人员的选调、社会氛围的营造、单位清查的比对、正式登记的填报、事后数据的审核等各个环节,强化数据质量管理。特别是要针对普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找出容易导致数据失真的问题所在,积极想办法、找举措、寻经验,确保普查数据高质量,为各级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坚实的数据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