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金融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2022-02-27 09:09陈佳伟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2年10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借贷金融机构

陈佳伟

一、前言

农村金融就是指在农村地区,农村人口可以支配资金流通的服务,其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就是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机构运行的过程中,网点布置、贷款利率等都是其中重要的工作内容,但目前仍然存在部分发展问题有待解决。部分农村地区机构网点较少、资金外流严重、贷款门槛较高、不良贷款严重等问题普遍存在。

二、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发展和政策作用的影响下,金融体系逐渐健全,且金融机构进一步发展和扩大,使其覆盖范围更加广泛,且对相关金融工作者的能力素质要求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不断加强。在此基础上,农村金融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我国农村金融体制自改革开放后不断发生改革和优化,从起初的农村合作社已经逐渐发展为了现在更大规模、更为规范化的正规金融机构。但是,农村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导致其发展进程受到阻碍。首先,部分农村地区存在较为严重的不良贷款情况,导致金融机构发展受到制约,影响农村金融的发展,究其根本在于农村居民对于金融存在认识的误区,难以真正合理利用金融机构为自身创造更多的效益。

就目前的农村金融发展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来看,其主要在于农村本身的资源利用不合理、金融观念落户以及设施不完善等。在我国农村人口当中,有超过四分之三的人口没有完善的档案信息,也就意味着绝大多数的农村人口无法进行贷款业务,这种信息采集不到位的问题就严重影响了农村金融的快速发展。并且,由于农村区域发展的特殊性,导致不少人口向外流动,因此资金也外流严重,再加上部分进货商对农村商品压价过于严重,导致很多的农产品被低价售出,而这些产品又极有可能以高价返回到农民的手中,造成恶性循环。就金融服务网点现状来看,部分地区网点分布较少,以至于其难以提供健全的金融服务,制约了农村金融的发展。最严重的问题是,一些农村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对部分金融产品虚假宣传,而农村人口本身对金融产品了解不多,在受到宣传的影响后,农民购买了此类产品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保障,久而久之就会使农村人口逐渐失去对金融机构的信心,导致农村金融发展难以前进[1]。事实上,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在于我国农村的相关金融法律不够健全,缺少针对于农村自身的法律法规,因此在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过程中,缺少制度约束,使其难以保证运行的规范性,甚至在此过程中不断出现资金短缺、风险增加等问题,不利于农村金融的发展。

三、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金融发展影响因素

(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在乡村振兴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其尚未达到均衡的发展水平,部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农村金融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一些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金融发展也会更好。在农村发展经济水平较好的地区,农产品不会被迫低价售出,农民可以获得应得的利益,农村人口收入能够得到保障,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农村的人均贷款能够有所提高,可有效缓解资金外流的问题,不断促进农村金融的积极发展。但是相对应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其农产品很可能压低价格售卖,农村人口的收入难以得到保障,导致金融机构中的存储等业务难以正向发展,导致农村金融发展受到影响。另外,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农村地区,金融机构为了确保资金回笼,也会相应的提高贷款的门槛,导致农民难以从金融机构的获取更多的帮助,制约农村金融的发展[2]。经济发展水平还影响着资源配置情况,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农村地区,其金融机构网点势必会为了节约成本逐渐变少,而这就造成了金融资源分配不均匀、利用不合理的问题,这都严重影响着农村金融的发展。因此,为了促进农村金融发展,应首先加强经济发展。

(二)农村人口可支配收入

在乡村振兴视角下,要想发展农村金融势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对于其发展情况而言,农村人口可支配收入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金融机构不属于非营利性机构,其建立和发展需要介入投资,但是通常情况下资金都不愿意投资到农村,这就导致农村金融机构的交易资金数目较小,难以推动农村金融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对于本身经济发展就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而言,其投资更是非常少。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经济水平发展较好与经济水平发展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将近一半,且其涉及到的金融贷款也是相差一半以上,这就可以看到农业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农村金融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通常情形下,在经济发展相对快速的农业地方,人口可支配收入更高,向金融机构的信贷状况也相对优越,而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农村地方,由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对较少,因此涉及到农民向金融机构信贷的业务就更少,从而严重影响了农村金融的发展。

(三)政府对农村金融的干预

在农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政府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同时也对其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在政府推行了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以来,我国农村地区取得了重大的发展,经济发展迎来了质的飞跃,政府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推进作用是必须肯定的,但是由于政府对农村金融的干预,也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村金融的发展。目前,各地方政府的权利越来越多,就财政权力方面,地方政府可以参与到金融事业的建设中,这种权力的提升为国有资金的资金渠道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但是正是由于权力的交接,导致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发展政绩开支,不断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建设,对农村金融产生过多的干预,进而出现农村金融结构受到破坏的问题。在政府的干预下,农村金融原本统一的结构体系被逐渐分割,形成了多个不同的结构体系,使其中的附属机构也受到了影响,导致在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不少的业务都是直接由政府管理,甚至关系到农村人口福利的问题,金融机构也不能自己决定,导致政府更关注居民的利益,忽略金融机构本身的发展。政府的干预是双向的,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农村金融的发展,又会在超过干预限度后,对农村金融发展产生副作用。

(四)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

城乡二元结构是指城市和乡村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工资高和工资低的差距,这种现象在我国是比较明显的存在。在乡村振兴视角下,农业结构不断调整,农业不断发展,但是其与城市工业发展之间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农业经济发展与非农业经济发展仍然仍存在距离,这也就导致了农村金融发展远远比不上城市金融发展。在我国大部分的农村地区当中,金融机构的资金流动情况较弱,甚至流动资金还比不上储蓄资金多,且这种情况逐渐明显,这就对导致农村金融发展失去了根本的动力。并且,我国农村人口基本上工资较低,要想集资也比较困难,这就导致在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缺少资金的支持,长此以往,如果不加以解决,就很容易产生负面影响,使农村经济发展受到限制。在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情况下,不少的农村会选择以非正式的金融渠道去解决这些问题,但是这也导致其中会存在很多难以掌控的风险因素,对于农村金融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3]。这些情况的出现根本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所导致的,因此城乡二元结构是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对此,我国政府应尽量结合农村的发展现状,有针对性的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增加农村的经济收入,缩小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并鼓励各企业等为农村金融机构进行投资,为农村金融发展注入更多资金,为其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五)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利率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推进,乡村产业经济得到了有效的改革和优化,受乡村振兴战略影响较大的农村地区,在其经济不断发展进步下,已经有效地提高了其农村人口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但是即便如此,仍然存在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对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人口的收入也处于低水平状态,农村金融要想得到快速的发展,必须确保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在农民收入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因此说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也是影响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够让农村人口决定在金融机构贷款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投资与其产业发展,因此,产业发展所带给农民的收入直接影响金融机构的贷款情况,如果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过高,农村人口向金融机构贷款的情况势必会下降,从而影响农村金融的发展。农村金融机构的借贷利率与乡村金融经济工作也存在着重要的关系,它与农业人口增收也存在着重要的关系,当农民贷款达到国家规定额度范围之内后,农业人的收入就将得到持续提高,所以它是一种正向循环的经济过程[4]。农村金融机构的借贷利率也对农村金融工作具有着很大的作用,在中国农村经济振兴的过程中,必须加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才能应对这一影响,使其起到正向促进作用。为了应对这一影响对农村金融发展产生不良影响,我国应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加强推动农业自动化发展,不断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不断完善农村的金融体系,规范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

(六)货币金融政策的制度

1.货币政策统一性

在我国,货币金融制度是统一制定的,但是主要是以城市的金融发展为主要的参考和制定对象,因此其对于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仍然会产生一定影响甚至是限制作用。在我国利率管制制度的作用下,我国的城市利率普遍较低,但农村的利率却相对较高,这就导致在实际资金运用的过程中,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资金通常会流动到利润偏高的城市地区。在这种情况下,不少的盈利性为目的的金融机构就会在农村吸收资金,向城市进行贷款,导致农村金融中负资产的情况普遍存在,对于农村金融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并且,这种统一的货币政策对于农村金融的发展而言也存在一定空间上的限制,由于缺少独立的金融体系和制度,导致农村地区难以有针对性地利用相关制度解决金融问题,在实施各项政策时,其对农村金融产生的效果还会连带影响城市金融的发展,导致政策的执行缺少针对性,难以保证政策效果,在这种背景下,农村地区的资源分配也会受到影响,阻碍农村金融的发展。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发展各有不同,各个地区的金融发展也存在一定差异,这种统一的货币政策对于各地区的金融发展难以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进而对农村金融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

在我国利用货币政策所进行的宏观调控基本每次都发挥了其重要的作用,并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宏观调控的同时还是难免会带来一定的问题。以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为例,为了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政府往往会进行统一的实行,有的地区缺少对各个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和经济产业结构的不同进行区分,这种情况就导致了一些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经济情况会进一步下降,资金利用率也会在此基础上不断降低,这种现象对于我国农村地区更为明显。在紧缩性货币政策实施的过程中,我国农村地区会承受很大的经济损失,且只能通过政府的财政拨款等方式对其进行一定的补偿,或者是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加以弥补。但是扩张性货币政策实施之后势必会接着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这种相互交叉实行的情况只会导致农村经济难以保持稳定,资源难以合理利用,因此,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也难以保持稳定发展,对于农村金融发展而言十分不利。

(七)非正式金融的影响

非正式金融机构既是指在中国没有接受合法控制和约束的金融机构类型,也包括我国没有被法律监管的部分金融机构类型,包括货币经纪人、地下银行等。在我国农村区域,非正式金融机构还是存在的,且对我国农村金融系统的发展发挥了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农村区域出现的比较常见的非正式金融机构,主要是农村合作基金会与民间借贷这二个类型,农村合作基金会属于有组织的非官方金融机构,而民间借贷则属于无组织的非官方金融机构。农村合作基金会是满足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资金需求的重要来源,但是民间借贷却是不合法的。民间借贷在农村范围内广泛存在,其在没有法律统一约束和规定下,缺少统一的利率标准,金融风险也非常大。在民间借贷中,包括乡村邻里或者亲朋好友之间的相互借贷,这种借贷方式一般没有利息;向农村信用社的借贷,这种借贷与相互借贷相比其利率就比较高;高利贷是以超高利息借贷的方式,这种借贷方式一直属于非法的金融形式,且具有超大的风险,但是仍然在农村范围内流行,因此对农村的金融发展产生了十分不良的影响[5]。这些非正式金融的存在,导致农村金融机构整体结构受到影响,虽然有些形式的金融类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经济压力,但是非法的金融类型势必会造成消极影响,必须加以控制。为了应对非正式金融的影响,政府应针对其加强法律政策的颁布和约束,对一些互帮互助类型的民间借贷可以适当放宽管束,或者直接赋予其合法的地位,使其不断向规范化发展。对于一些合法运营的非正式金融机构,政府可以对其加以支持,不断使其朝向民营金融机构转型,对其资产和经营活动等进行正规保护。对于一些不合法且影响金融市场秩序的非正式金融形式加大打击力度,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抑制这种行为出现。通过这些措施,能够有效维护农村金融发展的秩序,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农村金融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地区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农村金融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决定其发展的持续性。在农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村人口可支配收入、政府对农村金融的干预、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等因素都会影响农村金融的发展,因此政府及当地管理机构应结合这些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村金融发展。

引用

[1]段秀娟,张海波.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金融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市场,2022,(07):38-39.

[2]林庆炎.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J].热带农业工程,2020,44(06):55-57.

[3]罗君名.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金融发展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0):187-188.

[4] 卜凡.新形势下基于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金融因素识别[J].现代经济信息,2019,(21):273-274.

[5]张婷婷,李政.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影响的时变效应研究——基于农村经济发展和收入的视角[J].贵州社会科学,2019,(10):159-168.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借贷金融机构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我国金融机构股价和主要财务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让民间借贷驶入法治轨道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
信息不对称下P2P网络借贷投资者行为的实证
一张图看懂民间借贷“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