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海洋与渔业》记者 罗茵 周礼雄
12月9日,阳光明媚,澄澈的西江河面泛着金色的光晕,十分耀眼,上空不时有鹭鸟飞过。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南岸沿江路中国渔政码头上,工人们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将底栖动物套袋、搬运、装船,一片繁忙。原来,这是要举行广东省西江干流(肇庆段)治理工程施工期生态修复及水生野生保护动物救治救护项目底栖增殖放流活动,向西江干流(肇庆段)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增殖放流348万粒底栖动物。
此次增殖放流活动以“关爱水生动物,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由肇庆市高要区农业农村局主办、广东汉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渔生态”)承办。来自肇庆市高要区农业农村局的相关人员及当地的渔民和志愿者代表参加了活动。汉渔生态的工程师刘海涌介绍道,这是首次在西江流域开展底栖动物插播增殖放流,共投放底栖动物348万粒,其中贝类76万粒,螺类272万粒,苗种均来自汉渔生态。“底栖动物种群的恢复不单可以增加物种多样性,构建完善的水生生物食物链,还可以利用底栖动物的种群结构、优势群类、数量等参数确切反映水域生态环境的质量状况。”据悉,本次投放的河蚬小的壳长约0.5cm,大的约1cm,螺类壳长约2cm,后续将持续对其生长及资源情况进行监测。
西江干流(肇庆段)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于2009年,位于西江广东省肇庆市大湾至小湘河段,全长9940m,其中核心区江段位于大湾高熊村至大湾镇码头,全长2530m,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5.4%,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鲤等产黏性卵的鱼类及其产卵场所,保护区江段生态类型复杂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保护区及邻近水域有近百种鱼类,是重要的渔业资源产出地。
广东省西江干流(肇庆段)治理工程位于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西江干流以及受西江干流洪水控制的一级支流回水堤,工程整治堤段总长度65.2km,其中涉及西江干流(肇庆段)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工程共8个,工程的建设可能会对西江干流(肇庆段)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强化和规范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保护重要水产种质资源及其生存环境,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广东省西江干流(肇庆段)治理工程施工期生态修复及水生野生保护动物救治救护项目规划对广东省西江干流(肇庆段)治理工程实施过程中全施工区域流域及邻近保护区的渔业资源及生态环境进行生态修复,对受施工影响的水生野生保护动物进行救护,项目实施内容主要包括濒危野生水生动物救治救护、人工鱼巢构建、生态环境修复。其中,增殖放流是生态修复的重要一环。
汉渔生态是广东省省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也是广州市市级水产良种场,配备分析测试中心、仿生原种保育基地(核心区100亩+试验区400亩)、珠江土著鱼类资料库(超过600种)等软硬件设施,承担重点水域生态调查与评估、渔业水域生态修复、土著鱼类的保育与开发利用。截至2022年,汉渔生态累计在广东省各水域增殖放流土著原种或子一代鱼苗2600万尾,虾苗2.7亿尾,贝螺类超过1000万粒,助力广东水域生态修复,为广东渔业生物资源的修复和水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了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