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旭东,王胤娣
(苍溪县林业局,四川 苍溪 628400)
蜀柏毒蛾(Parocneriaorienta)俗称小柏毛虫,属鳞翅目(Lepidoptera)毒蛾科(Lymantriidae)柏毒蛾属(Parocneria)昆虫,也是为害苍溪县柏木资源的第一大食叶害虫,发生频率极高,大面积发生时,常造成柏木林呈现似火烧般痕迹,甚至导致柏木成片枯死,故有“不冒烟的森林火灾”之称,对当地森林生态系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做好蜀柏毒蛾监测和预报工作对保护全县森林资源安全,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苍溪县位于四川盆地北缘,大巴山南麓、长江上游嘉陵江中段,地处东经105°43′~106°28′,北纬31°37′~32°10′,东接巴中、南抵阆中、西靠剑阁、北连昭化、旺苍,幅员面积2 334 km2,海拔375~1 378 m,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雨水充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常见树种以柏木、马尾松、青冈、桤木、桉树、枫杨、香樟、斑竹等为主,现有森林面积11.73万公顷,其中柏木林6.14万公顷,占全县森林总面积52.3%。
苍溪县柏木林以纯林为主(占柏木林面积80.1%),且大多属于中幼林,极有利于蜀柏毒蛾的发生、蔓延,因此蜀柏毒蛾发生与危害较频繁、较严重。据统计,自1996年以来,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灾害发生,年均发生面积在5 300 hm2以上,虽然多以轻度发生为主,但1998年、2002年、2007年、2018年发生极为严重,年均发生面积超过6 600 hm2,以中、重度为主,致使大片柏木林停止生长乃至成片枯死,造成全县柏木木材减产21 000 m3,直接经济损失达500万元,给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苍溪县蜀柏毒蛾发生与危害的特点是,以越冬代发生面积为主[1],可达全年总发生面积的95%以上,是全年防治工作的重点;第1代发生面积较小,一般不超过660 hm2,仅占全年发生面积5%左右,且易受高温和雷暴天气影响,幼虫成活率较低,虫口密度不大,一般不会危害成灾[2]。
苍溪县自2005年就已初步建成以县森防站和乡(镇)林业站专职测报员为主,生态护林员为辅的三级测报网络体系,为有效监测预报蜀柏毒蛾灾害的发生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尤其是2018年建设成为国家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后,依托国家各类林业项目支持,蜀柏毒蛾监测预报综合实力得到了全面加强,也使得覆盖全县范围的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监测网络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苍溪县现有蜀柏毒蛾测报员489名,共设置踏查线路62条、固定标准地93个,由基层测报员负责当地虫情的调查、监测和分析,定期通过网络向县森防站报告蜀柏毒蛾虫情动态趋势,县森防站负责相关数据的收集、汇总和分析,并适时向社会发布蜀柏毒蛾虫情动态趋势预报,编制和严格实施《苍溪县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应急预案》;兼顾周边林区有害生物发生动态监测预报,积极与毗邻县(区)开展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控工作,做到了蜀柏毒蛾等林业有害生物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同时对云南松毛虫、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检疫性和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进行重点监测,杜绝了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扩散和蔓延,有效确保了全县森林资源的安全。
2.2.1 踏查线路 苍溪县蜀柏毒蛾监测调查以线路踏査为主,由县森防站定期组织各乡(镇)林业站开展调查。首先根据蜀柏毒蛾历年发生情况及森林生态系统条件,以村或小班为单位划分常发区、偶发区、安全区等三种类型;然后再在蜀柏毒蛾常发区和偶发区内选取适当路线进行虫情调查。
2.2.2 调查时间 苍溪县蜀柏毒蛾集中调查每年进行5次。3月进行越冬代低龄幼虫期虫情调查,主要查明上年越冬代发生面积、危害程度等;6月上旬进行越冬代羽化期虫情调查,主要为适时开展灯诱杀虫做准备;7月进行第1代低龄虫期虫情调査,主要是准确把握第1代发生面积、危害程度等,以便制定合适的防治方案;9月上、中旬进行第1代羽化期的虫情调查,主要为开展灯诱工作做准备,以减少越冬代虫源;10月下旬进行越冬代虫卵期虫情调查,主要预测来年虫情发生趋势。
2.2.3 适时发布预报 及时收集、汇总、分析蜀柏毒蛾虫情调査数据,预测当代或下代发生趋势,并将各代虫情数据录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报送相关数据及表册至省、市森防站;同时,编制蜀柏毒蛾防治方案、刊发简报等,为科学防治蜀柏毒蛾做好充分准备。2018、2019、2020、2021年连续四年及时准确发布了预测预报信息,为政府科学防治蜀柏毒蛾提供了有效依据。
从表1看出,2022年苍溪县31个乡镇都有蜀柏毒蛾发生,全县发生总面积7 807.73 hm2,较2021年同期增加40.3%,发生面积约占全县柏木林面积12.7%、全县林地总面积6.7%;主要发生在龙王、元坝、陵江、三川、东溪、鸳溪、亭子、东青、白桥、浙水、岳东等中低海拔区域。
2022年苍溪县蜀柏毒蛾平均有虫株率为50.17%,较2021年同期增加26.31%,平均有虫株率超过全县平均值者有10个乡镇,约占全县乡镇数1/3;平均虫口密度为每株98条,较2021年同期下降22.41%,平均虫口密度超过全县平均值者有11个乡镇,也约占全县乡镇数1/3;从有虫株率、平均虫口密度指标看,2022年蜀柏毒蛾发生程度较2021年减轻。
表1 苍溪县2022年蜀柏毒蛾发生情况
苍溪县2022年蜀柏毒蛾发生面积增大,发生程度降低,原因是苍溪县林地类型及树种较为单一,即林地以人工纯林为主,树种以柏木为主,林种及林木结构单一,致使林分质量较低、抗逆能力差,生物种类多样性低、食物链简单,非常有利于蜀柏毒蛾的生活和迁徙传播,不利于蜀柏毒蛾天敌的定居和繁殖,致使蜀柏毒蛾传播蔓延速度加快,加之多年来尽管一直采取多种防控措施,但从未根绝虫源或其发生传播的条件,从而使其发生面积增加。
2022年发生程度降低的原因是,2021年冬季和2022年春季严寒及持续阴雨等异常天气抑制了蜀柏毒蛾越冬幼虫生长发育,且2022年春季及时采取了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了蜀柏毒蛾种群增长。
4.1.1 监测经费短缺 苍溪县森防站因专项测报经费缺口较大,造成基层调查监测工作进展滞后,加之缺少必要的交通工具,测报人员难以在蜀柏毒蛾高发时期经常性深入林区开展实地调查,在一定程度影响了虫情监测的准确性。再之,因各种监测仪器和设施设备陈旧落后,难以满足现有工作的需要,致使监测调查工作仍依靠人工调查方式进行,既增加了工作强度和时间成本,也导致调查结果难免出现较大误差。
4.1.2 测报人员不足 苍溪县森防站因受机构编制限制,专职测报员技术与人力极为薄弱,加之受林权制度改革的影响,一些乡(镇)专职测报员身兼数职,无法集中精力从事蜀柏毒蛾等林业病虫害调查监测,甚至在部分乡(镇)还存在无人抓、无人管状况。再之,测报人员岗位调动频繁,一些经过培训,掌握测报技术,业务熟悉的测报人员经常被调换工作岗位,新补充的非专业人员未经培训,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专业性较强、技术要求较高的监测预报知识,进而造成测报工作常常陷于被动应付的局面[3]。
4.1.3 测报手段落后 苍溪县蜀柏毒蛾等林业病虫害测报工作,主要依赖传统调查方法,技术落后、效率不高,加之调查项目繁多,工作强度较大,常常造成蜀柏毒蛾等林业病虫害预测预报水平不高。特别是对流行性、突发性林业病虫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预测能力和准确性。
4.2.1 建设完善测报网络和机制,强化测报人员管理 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以专职测报员为主、兼职测报员为辅的森林病虫害测报网络,达到机构健全、人员落实,以便有效监控全县森林病虫害,为防治森林病虫害提供真实、可靠数据,提高防治效率;继续开展森防检疫机构的标准化建设,购置必要的防治、检疫仪器和设施,不断提高处置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发生的应急能力。
由专职测报员担负林区主要监测调查和日常情况报告,及时报告责任区内发生的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发生地点,并及时采集样品向乡镇或县森防站报告;兼职测报员随时密切关注林木和林分的异常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向专职人员报告,并带领专职人员及时实地核查发生面积较大、危害程度较高的林分。加强人才选拔和培训工作,定期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班,提高森防人员的业务素质,配备专业技术骨干,培养森保和检疫的专业队伍。
4.2.2 提高测报科技创新 将传统测报技术与现代化手段相结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手段实施信息采集、传递、处理、决策等,强化对蜀柏毒蛾等危害严重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控,及时准确预报预测其发生、发展和危害趋势动态,为科学有效防治提供依据。
4.2.3 加大测报经费投入 政府部门应加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经费投入,保障森林病虫害测报防治正常开展。既要保证聘用人员工资能够足额发放,又要加大基础设备投入,给乡(镇)林业站配备必要的病虫害测报设备,为县森防站增添必要的交通快捷工具,以达到及时准确测报各乡镇森林病虫害发生、发展动态,汇总、掌握、通报全县森林病虫害整体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