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伟尧 康步仑
新时代高校后勤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以甘肃政法大学为例
唐伟尧 康步仑
[甘肃政法大学]
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明确指出捍卫“两个确立”是高校后勤三全育人的思想保障。阐述了高校后勤要提升饮食服务工作水平,加快推进物业服务社会化进程,注重培育热情、高效、廉洁、法治的后勤精神和后勤文化,打造形成具有现代管理服务水平的后勤队伍等方面的工作着力点,以实现后勤高质量发展。
政治担当;高校后勤;文化精神;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两个确立”为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培根铸魂,凝心聚力,是夺取新征程新胜利的根本保证。是本次全会形成的最重要的政治成果。
迈上新征程,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高校作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时代新人。
后勤服务是高校事业沿着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稳步发展的基础保障,红色基因是高校后勤的鲜明特点。要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扛起捍卫“两个确立”的政治责任,准确定位自身职责使命,维护好宣传好阐释好“两个确立”,运用好新发展理念,构建高校后勤新发展格局,不断践行新时代“三全育人”具体要求,切实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高校食堂经营管理的社会化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是单一的承包经营发展阶段,其模式为高校饮食社会化经营模式1.0版;第二是以委托经营为主、多样经营模式并存的发展阶段,其模式升级到2.0版;第三是合作共营方式的探索、实践和发展阶段,其模式已升级到3.0版。当前大多数高校食堂经营管理正处于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发展过渡。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食品原材料价格波动及饭菜价格不稳定,给高校食堂的经营管理带来巨大压力,会直接影响到校园安全稳定。这就要求高校后勤管理者审时度势,分析新形势,研究新问题,做出新决策,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识、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满足广大师生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向往和需求,持续提升校园饮食服务能力。
甘肃政法大学实施的《食品售价核算监督制度体系》《食材质量追溯制度体系》《食品生产加工规范制度体系》《食品售卖服务质量奖罚制度体系》等四个制度体系,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各个制度主题明确,内涵丰富,制度之间交叉融合,互为补充。基本解决了学校食堂普遍存在的“一包了之”粗放式监管模式带来的问题,特别突出了单菜成本核算和定价权概念,确保了饭菜售卖价格始终由校方决定并进行科学调控。同时将国家和地方市场监管部门以及校内的食品安全相关管理制度选择性引入,体现出学校制度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合理性。该四个制度体系的内容,基本覆盖了饮食服务监管工作的全过程。
高校饮食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内涵发展,强化主体责任,把握多元利益,保证学生受益,努力探索创新,不断充实和完善四个制度体系内容,“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坚决把好校园食品安全的食材入口关、价格成本关、生产质量关、售卖服务关,统筹兼顾,精准施策,调控好与学生和经营方之间的利益关系,保证饮食整体工作水平稳步提升。
从国内高校物业服务的社会化情况看,一些学校仍然沿用最早的自办后勤模式,尚未进行社会化。出现了学校发展负担重、服务质量低、用工风险大的被动局面,极不利于学校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此,必须加快推进高校物业服务社会化改革进程。应该说,高校物业管理改革已经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到了非改不可地历史阶段。
物业服务社会化,是后勤管理模式转型的具体表现。要求高校持续深化后勤改革,由原先的自办后勤向购买社会服务转型。只有将高校后勤物业服务进行社会化,引入社会优质企业、专业团队,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才能更好地为高校提供科学规范、舒适便捷、优质高效的物业服务,助力高校后勤服务水平高质量发展。物业服务社会化,也是防范高校后勤劳动用工风险的现实需要。只有将高校物业服务进行社会化,对其依法依规进行监督管理,保障劳动者正当权益,才能化解后勤用工中的各类风险,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大局。
高校后勤精神是在时代精神感召下、在大学精神指引下,后勤人通过长期工作逐步形成的具有共性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是指引学校后勤工作稳步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特别是在学校面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自然灾害抢险、突发事件和重大困难处置时,后勤精神会成为学校后勤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无畏艰险、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成为锻造后勤服务保障铁军的人心相聚和力量源泉。高校后勤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扎实作为,践行后勤保障教育教学发展的初心使命,在基建、国资、保卫、交通、物业、饮食、公寓、能源、医疗、商务等多个领域做好服务保障。高校后勤服务团队庞大、服务种类繁杂、服务人员众多,如果不能统一思想、听从指挥、坚持打赢、乐于奉献,势必会阻碍高校事业发展。为此,高校后勤必须要凝心聚力,努力创新,重点突出热情、高效、廉洁、法治的后勤服务理念,沉淀形成本校的后勤精神。
高校后勤文化是在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影响下,后勤部门谋求新发展、开创新征程、提领新工作的核心理念和行为准则,是后勤工作的灵魂。新时代新征程,后勤文化的内涵丰富,不仅表现在工作思路上,还表现在工作行动上。后勤文化包含政治、经济、法治等引领层面的内容,还包含团结、自强、乐观、奉献等精神层面的内容。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积极向上的后勤文化可以激发后勤斗志、提领后勤工作、助推后勤发展。高校后勤工作要创新思维,不断满足广大师生日益增长的教学科研和学习生活需要,形成具有热情、高效、廉洁、法治特色并适应本校发展的后勤文化,这样才能助推后勤高质量发展。高校后勤文化应当围绕四个方面进行凝练,即“73326”后勤文化体系。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做好“七讲”,即讲政治、讲法治、讲安全、讲创新、讲廉洁、讲高效、讲奉献。二是明确思路,做好“三抓三化”,即抓管理,实现标准化;抓服务,实现品牌化;抓督查,实现常态化。三是提升理念,铭记两个信条,即“用心做事就能把事情做好”“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四是突出重点,做好“六保”,即饮食保稳定、水电保运行、物业保满意、卫生保健康、服务保质量、保障保及时。该文化“对内”管理育人,“对外”以文化人,“当前”内涵发展,“远景”高质量发展。
一是注重队伍建设,提升管理的现代化水平。高校后勤要加强后勤管理服务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工作,深化后勤部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全员聘任制和劳动合同制,严格依法依规用工,引进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构建现代薪酬分配体系,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完善目标责任体系和量化指标评价体系。同时,还要在编制和人员配置、经费投入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建立起一支管理能力强、工作效率高、业务技能专的现代化后勤队伍。
二是发展智慧后勤,提升服务的现代化水平。高校后勤要顺应时代发展,关切师生期盼,各项工作向着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个性化方向不断发展,竭力发展智慧后勤。积极主动谋发展、善突破,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行业标准和引进现代科技,实现服务转型升级。将移动互联技术与后勤服务管理深度融合,建立数字化后勤管理平台,实现数据信息共建共享,提升后勤管理能力,促进后勤业态迈向信息化、智能化和个性化服务,更好应对时代需求,不断增强师生的幸福感、获得感。
三是加强法治引领,提升治理效能的现代化水平。高校后勤要通过法治引领,不断解决后勤治理效能向好发展但缺少法治支撑、治理体系行政化痕迹明显、治理能力尚欠法治指导等诸多问题。要在后勤治理中引入“法治”理念,坚持依法依规治理,在治理环境中强化法治意识,在治理制度内植入法治内容,在治理过程里彰显法治精神,在治理行为上筑牢法治信仰,从而切实提升后勤治理效能的现代化和法制化水平。
(责任编辑:杨书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