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社区环境的育人功能审视与路径研究

2022-02-26 22:11
高校后勤研究 2022年8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育人社区

宋 婧

高校学生社区环境的育人功能审视与路径研究

宋 婧

[同济大学]

学生社区是高校学子生活的重要共享空间,也是高校育人的阵地着力点。社区生活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校园生活必经之路,其环境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了学生的情操陶冶、人格塑造、行为养成等等重要方面。面对新时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又正值高校“十四五”的开局实践阶段,学生社区环境建设也是科学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目前高校学生社区的环境建设正处于发展中的摸索时期,结合“三全育人”实践工作,各高校都积极探究学生社区环境的育人功能。然而针对环境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如何提出有效路径,进而为充分挖掘高校学生社区环境的育人功能实践提供借鉴已成为当下各高校和教育界人士所关心的话题。

学生社区;环境育人;路径研究

“学生社区”是由学生宿舍、学生公寓演变而来的。区别于学生宿舍和学生公寓,学生社区除了在物理空间上更为广泛、规模上更为庞大以外,功能上突破了生活这一单一属性,包含了学习、社交、锻炼、育人、文化、共享等等功能。社区生活在学生的高校生活中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比例,学生居住环境对学生的发展与培养是全面而深远的。根据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中心问题,建设良好的高校学生社区环境,充分发掘学生社区环境的育人功能潜力成为了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

一、高校学生社区环境的育人功能审视

高校学生社区环境有其特定的涵义,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大学生社区生活的一切事物总和。有研究者认为,高校学生社区所具备的重要属性有第一社会、第二家庭和第三课堂,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1]。从功能出发,学生社区环境的育人功能包含了身体和心理的陶冶功能、集体和组织的凝聚功能和观念及行为导向功能。

(一)身体和心理的陶冶功能

在新形势下,优秀的文化教育环境可以作用于学生的思想和精神,实现超越自我的内化[2]。高校通过建设良好的学生社区环境,包括全方位的设施配备、人性化的管理服务、沉浸式的文化元素和多样化的活动组织等等,能够更好地营造温馨舒适的社区生活环境,从而协调环境与成长的关系,起到两方面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是通过良好环境的建设来有效地实现道德教育中知与行的统一,进一步加强对身体和心理的保健,提升学生对社区、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另一方面通过良好环境的营造,建立行为养成基地,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高校学生社区常见的墙面标语、党员寝室挂牌亮相、流动宣传栏等等,都以某种符号的形式来引导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氛围。在这种持续性的良好环境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同时还能受到陶冶、熏染,无形中实现了理想信念的教育和家国情怀的培养。

(二)集体和组织的凝聚功能

学生虽然都是个体的存在,然而在大学生涯中,每个学生都将扮演不同的角色,融入不同的集体。在社区中,学生即是居民,身边的舍友、邻居都可能来自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组成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集体。一个社区群体里,每位学生离开社区都会前往不同的目的地,开展不同的活动,然而作为社区的一份子,他们都拥有共同的目标,即让社区生活更为美好。社区良好环境建设包含了优质的生活配套、有效的生活公约、积极向上的氛围渲染以及社区活动的多样探索。例如一些标杆性的学生社区,它必定是在社区环境的建设上“狠下功夫”的,生活在这样社区中的学生满意度和满意率都相对较高,学生参与社区活动的热情也十分高涨。在这样一个磨合的过程中,学生作为个体,在社区生活中将化被动参与为主动,充分发挥主人翁的意识,达成个人与集体的统一。正如楼艳等所述,“共同的文化有利于凝结集体成员的情感认同”。[3]“共享生活”的意义就在于在共同的规则下能让每位成员获得利益,得到实惠便利,同时实现集体的凝聚。

(三)观念和行为的导向功能

不同的社区环境会带来不同的思维和视野。社区环境就像镜子一样,潜移默化中触发特定的行为。高校的社区环境依托一定的物理空间并围绕这些空间的各类因素形成社区场域,这种场域内含的力量、潜力全方位引导和感染着学生身心行为。例如在社区中设置图书室,无形中会发展一批爱读书的学生;又如在社区中设置健身房,那么强身健体也可能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再如在社区中设置党建活动室,那么红色教育主题将更深入人心。社区环境可以起到提示的作用,来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高校学生社区环境育人功能建设的现状问题

近年来,高校学生社区环境的育人功能和作用已经引起了各个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社区环境建设仍然面临了一定困难和问题,从顶层设计到底层建设都是社区环境建设必须考虑的方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

(一)规划统筹不够完备,缺乏顶层设计

社区环境建设是校园整体环境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高校育人的重要步骤和环节。但部分高校存在着顾此失彼的现象,未能从顶层设计的层面对校园各方面环境建设进行系统设计,或是在必要的规划环节未能尽可能统筹到社区建设的各方面。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持续推进,高校连续扩招,宿舍规模迅速扩大,然而宿舍在数量和质量上却未能实现同步。例如有一部分高校,新楼新标准,老楼老标准,学生之间入住的标准存在很大的差别。又如还存在一种现象,由于改造上经验不足,无法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舒适的环境,对于设备的更新换代没有统筹的考虑,导致学生居住环境变得越发拥挤。这些欠缺往往导致学生对校园生活满意度和满意率不高,育人的功能无法得到彰显。

(二)实用性和美观性并存困难,未能有机统一

近年来部分高校逐渐意识到学生社区环境育人的重要性,但却很难兼顾到美观性与实用性。在经费充足的情况下,部分高校已经在改善基础社区环境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例如丰富了社区内部设施的品种,引进了智能化的设备,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导致这些设备的杂乱堆砌,使用上不能真正做到人性化。同时,近年来社区环境建设也成为了一种趋势,各个高校通过交流走访相互学习,竞相效仿。然而我们发现,实用性和美观性未能两全,两者脱节的现象并不少见。例如许多高校社区中都改造了影音室、研讨室、咖啡吧等等区域,但往往这些功能房的使用率低,或者仅仅被学生占用做自习的功能,功能房存在的意义形同虚设。因此,实用性和美观性也是目前许多高校在推进社区环境育人工作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服务队伍结构不够优化,主体地位不明显

传统的社区服务队伍主要以后勤保障管理人员为主,他们一般有年纪较大、素质较低的特点,无论是各类技能还是价值理念,能够传递给学生的都很有限。然而随着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提升,仅仅依靠宿管队伍已经不能满足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更需要朋辈的教育、师长的引领以及自我的管理。其中,尤其是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适应大学生活和步入社会的基础,是学会做人做事的第一步,更是主人翁意识的体现。因此,社区服务队伍结构的不合理和学生主人翁地位的缺失这类问题都让社区发展捉襟见肘。

三、高校学生社区环境的育人功能路径研究

高校学生社区是学生校园生活的核心点之一,是关系大学生成长成才及行为教育的重要场所。针对目前学生社区环境育人功能建设所面临的困境和难点,需要认识和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实现环境育人的功能作用,从而真正发挥学生社区的空间载体作用,拓宽育人维度和实效。

(一)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全面和长远意识

高校社区育人是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切实转变管理理念,以春风化雨的方式融入人才培养的过程[4]。高校学生社区环境的建设绝对不是某一部门的事情,是学校整体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领导层以及各协同部门都应该是学生社区环境建设的主体,都应提高认识,强化落实。在学校大型基建规划中,要充分考虑,统筹安排,提前将学生社区环境育人的功能范畴思考进去,并且付诸于实践。例如,在经费和政策上予以支持,确保学生社区的环境建设不会因为缺乏顶层的设计而无法“迈开腿”。同时,社区环境的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是一个持续性、贯穿始终的过程。因此,要将社区的建设工作作为学校日常事务之一,一以贯之,充分认识学生社区环境育人功能建设在高校育人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思想和实践上都给予高度重视。

(二)拓宽功能维度,盘活内生治理能力

高校学生社区的环境建设不仅仅只依靠外部政策环境,其自身的持续造血能力也至关重要。一方面,社区环境的建设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日常行为,对于社区内的设施设备以及氛围布置都需要与楼宇的主题、特色相适应,打造友好和谐的社区环境;另一方面,充分盘活社区内部的载体作用,赋予互动式的社区活动,这样不仅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对学生学业以及未来的人生都将有所帮助。例如社区内的心灵交流会、驻楼导师活动、就促指导、传统文化工作、生活技能培训等等都是依托社区载体来盘活有限的宿舍资源,从而使社区空间成为学生情感建立、表达的重要场所,真正有效实现空间的拓展和延伸。

(三)坚持三全育人,实现协同治理

教育部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中指出,要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依托生活园区,推动不同组织、部门进驻园区开展工作,把各类队伍力量压到教育管理服务学生一线[5]。“三全育人”作为一种育人的理念,对学生社区环境的建设至关重要,它有效诠释了如何充分挖掘社区环境育人功能的有效途径,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社区作为一个重要的育人阵地,是整合校内优质的育人资源和力量的中心。具体来说,改变原本单一的宿管服务队伍,将校领导、专业教师、一线辅导员、学生骨干、后勤宿管以及社会力量都注入到社区中,建立起相互协作的关系。充分发挥特长,取长补短,让社区环境的育人功能更为有效、全面的凸显。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学生自管组织在社区中的作用,让学生能从被管理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这也是提升学生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的有效途径。

四、结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强调“德智体美劳”的基本素质定位,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社区是高校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环境的建设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操陶冶、道德思想、行为素养和处事能力。积极探索学生社区环境的建设是优化高校育人资源,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理路。因此,提高认识,唤醒社区治理内在动力,实现“三全育人”理念下协同治理,对于高校学生社区环境的育人功能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和指导意义。

[1]杨爱华.新时代大学生社区育人面临的挑战与优化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21(05):154-157.

[2]徐静,姚小波,李进,徐学英.新时代强化高校后勤管理“三服务、三育人”功能的思考——以西昌学院为例[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1(01):101-103.

[3]楼艳,陶安娜,邵頔.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20(03):150-154.

[4]刘文博,陈城.新时代高校学生社区管理育人的内涵及实现进路[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3):67-70.

[5]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20(04):23-27.

(责任编辑:胡新龙)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育人社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社区大作战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3D打印社区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