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领导教育的百年历程与历史经验

2022-02-26 20:41周洪宇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展

周洪宇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9)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在进取中突破,于挫折中奋起,从总结中提高,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全党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从教育事业发展看,党领导中国教育的百年历史是不懈奋斗的办学实践史,是人民至上的教育体系建设史,是与时俱进的教育制度改革史,是实事求是的教育理论探索史。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教育事业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伟大成就,不断证明党领导教育的先进性、规律性和合理性,具体可以从实践逻辑、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三个维度予以阐释。实践逻辑即党领导的办学活动在教育实践土壤中萌发、孕育和成长,在教育实践沃野中应用、检验和升华,并引领中国教育事业稳步前行。历史逻辑即党对百年教育发展形势的理解和洞察,对百年教育发展方向的判断和思考,对百年教育发展规律的认知和遵循。理论逻辑即党在教育实践中总结、凝练和丰富教育理论,在教育发展中继承、拓展和创新教育理论,坚持立足已知、探索新知,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2]在实践逻辑、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三者的统一中考察党领导教育的百年历程,全面考察和系统认识党的办学活动、党的教育政策、党的教育管理和党的教育理论,才能彰显党领导教育的百年辉煌,才能领悟党领导教育的百年艰辛,才能汲取党领导教育的百年经验。

一、雄关漫道,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领导教育的百年历程

1.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下的教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逐步取得对中国教育的领导权,并对教育进行了灵活多样的实践探索。[3]无论是在建党初期,还是在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抑或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党始终在艰苦革命中不断探索教育经验,与革命同行,为民族奉献,走出了一条艰苦卓绝、独树一帜、行之有效的教育探索之路。

一是在创业奋斗中开展卓有成效的办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人开展办学活动的历史要早于党组织的正式成立。1920 年9 月,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根据培养革命干部和输送进步青年赴莫斯科学习的需要,组织创办了外国语学社。1921 年1 月,为提高工人文化水平,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在长辛店镇创办了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为培养工人运动骨干、宣传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便以教育为阵地,创办了党的早期教育机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教育事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同时,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学校、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等学校相继成立。随着革命斗争和战争形势的不断变化,党先后创办了工农革命军军官教导队、中国工农红军通信学校、中国工农红军学校、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后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等军事学校,培养了大批英勇善战的红军干部,提升了人民军队的领导力和战斗力。

二是在唤醒和解放工农劳苦大众中制定教育政策。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一文中深刻指出:“中国历来只是地主有文化,农民没有文化。可是地主的文化完全是由农民造成的,因为造成地主文化的东西,不是别的,正是从农民身上掠取的血汗。”[4]推翻腐朽的封建统治,让工农劳苦大众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制定教育政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1931 年11 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规定:中国苏维埃政权以保证工农劳苦民众有受教育的权利为目的;一切工农劳苦群众及其子弟,有享受国家免费教育之权。[5]在党的正确领导下,1944 年,群众性的扫盲教育和社会教育在陕甘宁边区大量普及,兴起了大批的读报识字组、夜校和半日学校,参加人数达三万四千余人。[6]

三是在艰苦摸索中推动教育管理的产生与发展。纵观中国共产党教育领导方式的百年进程,我们不难发现其经历了“组织”“管理”“治理”三种教育领导方式的转变,也可以说经历了“组织”“管理”“治理”三个阶段,呈现出清晰的历史轨迹与发展规律。[7]1921 年至1931年是党领导教育事业的“组织”阶段。1921 年8月,党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领导全国工人运动和教育。1922 年5 月,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宣告成立,俱乐部拟定了 《安源工人补习学校章程》。1930 年3 月,中共鄂西特委在石首调关镇正式成立鄂西工人俱乐部,配合苏区开展文教宣传活动。[8]1931 年至1949 年是党推动教育管理产生与发展的阶段。1931 年11 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临时中央政府内设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掌管苏区的教育行政事务,在方针政策上领导全国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1934 年,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修改了原有的教育法规草案,并补充制定了一些新的教育法规,主要有《教育行政纲要》 《小学制度暂行条例》 《小学管理法大纲》《列宁小学校学生组织大纲》 等共计25 项,后由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汇编成《苏维埃教育法规》。

四是在革命斗争中凝练形成新民主主义教育论。1940 年1 月,毛泽东发表 《新民主主义论》 的演讲,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教育论。新民主主义教育论主张新民主主义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教育,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教育思想上最重要的收获。新民主主义教育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在教育领域的反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成果,是教育思想与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代表着党的教育初心和使命,代表着党的教育宗旨和追求,代表着党的教育性质和目标。

2.重建体系,探索新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下的教育

为了充分发挥教育事业在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首先将旧教育改造为新民主主义教育并逐步过渡为社会主义教育,建立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下的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也走了一些弯路。

一是在恢复和重建中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国家建设需要大批管理干部和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广大干部和工农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亟待提高。第一,调整高等学校院系和专业布局。1952 年,中央人民政府开始对民国时期效仿英美构建的高校体系进行大规模调整,建立了效仿苏联的新中国高校体系。20 世纪后半叶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基本格局由此发端。第二,改进和发展中小学教育。1953 年11 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发了 《关于整顿和改进小学教育的指示》,把小学教育视为整个教育建设的基础,对小学教育中存在的混乱现象进行纠偏。[9]1954 年6 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了 《关于改进和发展中学教育的指示》,对改革和发展中学教育作了具体部署,强调中学教育不仅要为高等学校输送足够的合格新生,而且还要为国家生产建设输送具有一定政治觉悟、文化教养和健康体质的新生力量。[10]第三,教育为工农服务,教育向工农开门。1950 年4 月,中国第一所工农速成中学——北京实验工农速成中学挂牌开办。工农速成中学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大力提倡的提高工农干部文化的一种创造性的正规教育渠道。

二是在服务国家建设中建立崭新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1949 年12 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旧教育进行接管、清理、整顿和改造。为了统一全国学制,改革旧学制中不合理的年限与制度,促使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相互衔接,1951 年10 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 《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和国家确立了社会主义教育方针,遵循“两条腿走路”的办学理念,开展“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的教育试验,大力推动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和教育教学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绩。[11]但是,“左倾”错误也对教育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为此,党和国家通过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制定了一系列教育规章和学校管理办法,及时调整了各级各类教育的规模和结构,促使教育事业走上正轨。然而,“文化大革命”的出现再次使社会主义教育事业遭遇了严重的挫折,教育工作在曲折中前进。

三是在计划和规范中形成集中统一的教育管理体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在教育管理上的特点是“计划管理,高度集中”。一方面,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直接领导教育事业,并指导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先后发布、印发 《关于修订高等学校领导关系的决定》 《政务院关于整顿和发展中等技术教育的指示》 《中学暂行规程(草案)》 《小学暂行规程(草案)》《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 等文件,对大中小幼各级学校的管理作了详尽而又明确的规定,其主要精神是对教育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另一方面,经过20 世纪50 年代初对旧教育的接管、改造,各级各类教育均由国家举办,源远流长的民间办学传统至此中断,多样化的教育格局被大一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所取代。在反思了苏联管理模式的弊端之后,毛泽东强调要走自己的路。1958 年的教育革命除了强调政治挂帅,着力加强党对教育的领导外,中央决定下放教育事业管理权,改变以条条为主的管理体制,中小学及中等专业学校等由地方管理。然而,由于这些改革缺乏完善的制度设计,并且与持续的政治斗争相伴随,整个教育管理体制也一直处于变化不定之中。[12]

四是在社会主义教育实践中创生社会主义教育改革理论。在领导党和人民建立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和探索社会主义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为基础,从中国教育的实际出发,对新中国的教育地位、教育性质、教育方针、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形成了社会主义教育改革理论。社会主义教育改革理论的主要观点集中体现为坚持教育为无产阶级服务,从根本上实现教育性质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确定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探索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育同生产劳动与社会实际相结合。

3.改革开放,走向大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领导下的教育

1976 年10 月,中共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历时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在这历史转折关头,邓小平领导教育战线率先进行拨乱反正,全面恢复和整顿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使学校教育迅速走上了正常发展的轨道。[1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4]在党的正确路线的指引下,教育工作的重点也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轨道上来,拉开了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序幕。

一是在全面改革和发展中实施振兴教育事业的教育工程。“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共产党迅速整顿教育秩序,恢复了高考,推翻了“两个估计”,为中国教育事业的重新出发指明了方向。[15]1982 年党的十二大召开,社会主义教育进入了全面改革与发展的阶段。在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下,1984 年,国家在北京大学等22所具备条件的高等学校试办研究生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制度。同时,国家开始推行希望工程,希望工程是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于1989 年发起实施的,以改善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设施、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重返校园为使命的社会公益事业。截至2019 年9 月,全国希望工程已累计接受捐款152.29 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99.42 万名,援建希望小学20195 所。[16]1992 年党的十四大召开,标志着社会主义教育进入了深化改革与加速发展的新阶段。面向21 世纪,为建设100 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1995年,“211 工程”正式启动;1999 年,“985 工程”正式启动;进入21 世纪,“校校通工程”“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先后实施。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工程,我国基本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二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建立走向大国的教育新体制。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领导制定了诸多重大教育政策,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体制相适应的教育新体制。1985 年5 月,中共中央颁布了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从教育体制入手,系统地对各级各类教育进行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落后状况和教育体制的弊端。1993 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了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从战略高度规划了教育在发展规模、速度方面的目标,制定了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方针和发展任务,是20 世纪90 年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献。2010 年7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这是中国进入21 世纪之后的第一个教育规划,是指导这一时期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三是在变革和创新中建立综合立体的教育管理体制。“责任共担,适度分权”是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教育管理上的主要特点。与政治经济改革相适应,党和政府开始在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上推行简政放权策略,改变并创新管理方式。1985 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的重点是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强调中央向地方放权,政府向学校放权,逐步扩大地方政府教育管理的权力。1993 年颁布的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强调要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从21 世纪开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及其教育管理方式开始出现明显转变,逐步将部分经营性行为转变为以公共服务为本的治理体系,凸显“以人为本”的主题。[17]

四是在与时俱进中发展适合国情的现代化教育理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都是围绕探寻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展开的。[1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教育史既是一部实践办学史,也是一部理论认识史。“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19]党对教育思想和理论的认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实际出发,结合时代特点,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是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每一代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与发展党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时情和国情,都科学准确地论述了每个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1983 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是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分析国内外教育发展形势,作出的符合教育基本规律的科学概括。1994 年6月,江泽民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教育优先发展论”,强调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2010 年7 月,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论”,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4.鹏程新举,迈向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领导下的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20]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国教育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各项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矢志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中华民族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教育保证。

一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实行建设教育强国的宏伟计划。中国共产党将教育视为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石,视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20]基于此,在学前教育领域,2011—2020 年连续三次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有效缓解了“入园难、入园贵”问题,超额实现了中央要求的学前教育85%普及目标和80%普惠目标;在基础教育领域,党中央聚焦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于2014 年实施“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工程”,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大战略决策,2017 年,国家印发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双一流”建设成为继“211 工程”和“985 工程”后的又一重要国家战略决策,旨在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此外,党在教师教育、职业教育、老年教育、特殊教育等领域也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教育行动和教育计划,有力地保障了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促使人民群众都能享受满意的教育。

二是在建设强国中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我国先后制定了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等一系列教育政策,构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从“十三五”时期 《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来看,全国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稳步向好发展,各级教育普及程度均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其中学前三年毛入学率逐年提升,达到83.4%,提升较快;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上涨最快,达到51.6%,高等教育正式进入普及化阶段;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初中阶段毛入学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分别达到99.94%、102.6%、89.5%、94.8%。同时,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首次突破4 万亿元,年均增长8.2%;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动态清零”,累计资助贫困学生3.91 亿人次、资助金额达7739 亿元;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联网率已由2015 年的69.3%上升至99.7%;全国过半数新增劳动力接受过高等教育,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7 年。一系列亮眼的数据证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在教育经费投入、教育普及、教育公平、教育信息化发展等重要方面发生了格局性的变化。

三是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中完善国家教育治理体系。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共产党教育领导方式在“治理”上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新水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明确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深化各领域改革的总目标,也由此开启了我国由教育“管理”向教育“治理”转变的新征程。其转变表现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实行“管办评”分离,明确主体责任;第二,实行“放管服”结合,激发办学活力;第三,实行政校社一体,发挥三方作用;第四,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即推进教育管理主体由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变、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由集中性向民主性转变、教育管理过程由强制性向互动性转变、教育管理方式由控制性向合作性转变。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教育领导方式又有了新发展。新时代的教育治理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牢牢把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方向,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使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第二,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筑牢基础性的制度体系保障;第三,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衡化、均等化乃至城乡一体化方面,依法确保各级政府担负起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主责;第四,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激发社会各方积极性,尽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有效机制,逐步拓宽终身学习通道,建设符合国情的学习型社会,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21]

四是在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中创新中国特色教育理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创造,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22]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上,在继承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在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伟大实践中,多次就教育事业发展发表重要论述。特别是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九个坚持”,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是我们党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是我们党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23]

二、百年初心,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领导教育的历史经验

1.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路线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根本性质。[24]中国共产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前进方向。中共四大正式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认为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必要条件。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高度重视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提出“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25]。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26]。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首先体现在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上。提出“党的教育方针”,在党的建设历史和世界教育史上是一个创举。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既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对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教育的迫切需要;既是对百年来党领导教育事业发展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选择;既是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坚强基石,也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强大保障。

2.坚持人民至上,牢记教育初心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为绝大多数群众谋利益的观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密切联系群众,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党领导教育事业的百年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人民教育史。百年来,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提高人民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文化科技水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证人民当家作主。[27]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并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发展的奋斗目标,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具有内在的同理性和延续性,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迈向教育发展新征程,我们必须站稳教育的人民立场,坚决贯彻为人民服务的教育宗旨。

3.坚持正确方向,探寻办学道路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百年来党落实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经验总结。1957 年,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所作的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讲话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28]2018 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同时期党对教育方针的内容进行不断阐释和丰富,回答了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确立了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宗旨,明确了教育为社会主义培养人才的目的。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长期以来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制度自信。长久以来,“西方中心论”者认为,起始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是唯一成功和正确的发展逻辑,人类要发展只有一条道路——西方道路。中国道路的成功是当今世界发展中最大的成果,证明了基于西方经验的“西方中心论”是狭隘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大会上提出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的教育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要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正是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我国的教育事业才能方向明确而正确,教育事业才有了如此快速健康的发展。

4.坚持与时俱进,注重改革创新

百年来党始终坚持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在时代性和创新性相统一中把握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根据时代形势,不断调整教育政策,实行教育改革,以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群众的需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战略部署,明确提出了加快教育改革的要求,如1985 年颁布了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 年印发了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9 年印发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等。这些文件明确了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开启了关于教育改革的顶层设计,确定了教育改革的重要地位,指导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进入新的阶段。2020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印发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进一步将教育改革推入深水区。在新的形势下,教育要坚持依靠改革创新应对变局、开拓新局、推动大局,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推进落实,突出实效,为中国教育开创新的未来。

5.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发展大局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教育事业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在各个历史时期,党的教育事业始终紧紧围绕党的奋斗目标,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服从和服务党的中心任务与战略安排,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发挥有力助推作用、提供有力保障支撑,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明确了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2018 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这一论断直接、明确地把教育与党的事业、党的命运、党的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这说明党中央对教育重大意义的认识前所未有,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这是我们党百年来实践探索总结出来的深刻规律。这也说明,在新的时代,坚持教育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了党的中心工作。这还说明,从教育为革命斗争服务,到为经济建设服务,到今天的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教育在党的事业中的决定性作用日益凸显。这是我们党百年来领导中国教育和革命的历史逻辑,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创新结论。[29]

6.坚持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国情出发,正确认知和遵循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律。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要义,也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和指导思想,用实事求是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分析、解决教育问题。党对历史经验的每一次系统总结都深化了对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新中国成立后,党通过接管和改造新解放区的旧学校,巩固和提高老解放区教育,改革学制、课程、教材,创建了社会主义教育体系,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改革开放以后,党逐步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各级各类教育体系发展完善,解决了“好不好”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解决“强不强”的问题成为党在新时代的重要教育任务。在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从这也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善于反思历史、总结经验,利用科学规律来推动工作。

7.坚持扎根大地,密切联系群众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教育在困难中奋进,在挫折中成长,在探索中发展,在改革中成功,这种经验决定了教育发展必须坚持扎根中国大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这句话凝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宝贵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在党领导下持续不断探索的真实写照。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就是扎根基本国情和人民生活实际,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注重基层经验。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群众路线,视其为夺取革命战争、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成功与胜利的保证。1944 年,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文教工作者会议上指出:“我们的文化是人民的文化,文化工作者必须有为人民服务的高度的热忱,必须联系群众,而不要脱离群众。要联系群众,就要按照群众的需要和自愿。”[30]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这些表述充分体现了党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体现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生存之本,更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资产。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更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注重基层经验,保障人民的教育权益。

8.坚持对外开放,着眼战略全局

中国共产党从来就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党,党一直重视教育领域的对外开放。1920 年9 月,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创办了外国语学社,输送进步青年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党积极鼓青年学生走出国门,学好本领,报效祖国。1957 年11月,毛泽东在莫斯科大学大礼堂同中国留学生和中国实习生约三千人见面,在讲话中鼓励留学生和实习生:“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逐步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78 年6月,邓小平在听取清华大学工作汇报时对派遣出国留学生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我赞成留学生的数量增大,主要搞自然科学”,“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1978 年9 月至1985 年,我国向五大洲80 多个国家派出留学人员25000 余人。在“走出去”的同时,我国教育也主动“引进来”。截至2017 年,我国与4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我国已成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三的留学目的国。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博鳌亚洲论坛等重大场合多次向世界宣示中国将扩大教育开放。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主动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鉴、互容、互通,形成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强调: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我国教育工作者应全面总结党领导教育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展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2016重要领导变更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不能比领导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