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微课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

2022-02-26 19:29程中芳张廷群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构式语言学微课

程中芳,张廷群

(亳州学院,安徽 亳州 236800)

2017年,教育部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指出,应该大力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与最新信息技术的融合,继续发挥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采用合适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改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1]。2018年4月,教育部研究制定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2019年2月,教育部公布《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点》,指出要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研究中国智能教育发展方案[2]。这一系列文件的制定和出台反映了国家振兴高等教育、打造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的迫切需求和目标,同时也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手段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信息化时代,大学英语作为大学教育体系中最重要和最基础的学科之一,面临着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而微课为这种变化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推进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工具,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也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迫切要解决的问题。而随着新形势下网络课程的兴起和各种线上教学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微课作为一种信息化资源教学形式,在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提高中发挥中重要作用。本文探讨如何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构建微课的教学模式,更好地提高外语教学效果。

一、微课与认知语言学

微课最早的雏形是美国爱荷华大学教授Mc⁃Grew提出的60秒课程,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学者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现今热议的微课概念是由美国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提出的,认为建设微课程分为五个步骤:罗列课堂教学中要传递的核心概念;写出时间长度为15~30秒的介绍和总结;基于以上内容,录制1~3分钟的视频;设计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或探讨的课后作业;将教学视频与课程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3]。国内最早的微课概念由胡铁生2011年提出,他认为微课的主要载体是教学视频,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动画等生动有趣的方式录制下来,微课是一种将视频与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与手段[4]。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呈现方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微课为处于信息爆炸化时代的人们提供了碎片化、移动化的学习新体验。微课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一方面是因为它适应时代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因为它本身所具有的如下优势和特点:时间短,内容精简,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短小精悍,使用方面,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比较适应碎片化学习的时代;资源丰富多样,情景真实,提高学习的趣味性;主题突出,目标清晰明确,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除了这些基本特点和优点外,微课在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改革方面更发挥着突出的作用。一方面,微课的使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更能积极地参与到各种课堂活动中来,从而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有利于获得更好的课堂学习和教学效果。同时,学生通过理解和完成课前、课中和课后微课的提纲和任务,增强了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微课的应用也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教师在设计微课的过程中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要对教学内容和资源进行深刻的思考和揣摩。这一过程无形中提高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化技术和资源整合和优化的能力。

认知语言学为二语习得提供了最完善、系统和规则的语言模式。认知语言学强调语言环境和语言的使用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注重语言的交际和交流作用。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外语教学活动中,教师会根据教学目标的差异而设计不同的交际活动,并通过交际任务的难度逐级增加的方式来取得最佳输入和输出效果。使得学习者在完成交际任务的过程中既习得形义配对的构式,又获得深层的文化信息[5]。基于认知语言学的二语教学模式,可以把语言的形式、意义和功能结合起来,这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得到大幅度提高。总之,认知语言学的外语教学观,要遵循三个教学理念:通过不规则教学内容的输入,用显性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以体验和交际为主的教学活动;以理论推动教学过程,以构式习得为教学目标[6]。

二、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微课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特征

当前高校微课的数量相对丰富,但应用还处于浅层次的探索阶段,高校微课建设仍不可避免地存在“建多用少”的问题[7]。在此背景下,高校教师应该广泛学习和借鉴国外高校微课应用到课堂教学的经验,在大学英语课程新标准指导下,积极探索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新模式,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外语教学资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改善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效率。

(一)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微课教学模式的构建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微课教学模式,是以微课为媒介,通过学生的自主和个性化学习来达到构式习得的目的,教学步骤分为课前预习、课中实践和课后复习巩固等三个教学环节。教师通过制定教学计划和设计教学活动、辅导答疑、情景交际、分组协作、同伴互评、信息反馈等方式传递信息,而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交际体验、习得构式、成果展示等方式获取知识并应用新知识和新技能。这种教学模式把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而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微课教学模式也反映了高校外语教师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主动适应大学外语教育的新要求,积极地顺应网络信息时代下大学外语教学的新趋势,探讨和践行信息技术与大学外语教学深度融合的时代责任与使命[8]。

1.课前预习准备阶段微课教学模式的作用

课前预习阶段所体现的认知语言学的外语教学观主要为以理论为指导设计和推动教学活动,以构式习得为教学目标。在课前,教师在完成传统教案和课件的制作后,还要根据教学需求和内容并在结合网络资源的基础上制作相应的微课视频,而学生在完成教材内容预习的基础上,观看微课视频,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在此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惑并进行自主的思考。在预习阶段,要注意师生角色定位的不同,教师发挥着引导作用,而学生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体。

2.课中教学实践阶段微课教学模式的作用

课中教学实践阶段的微课教学模式所体现的认知语言学外语教学观主要为通过不规则教学内容的输入,用显性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以体验和交际为主的教学活动。以认知语言学为依据的课堂教学活动可以分为四个步骤,即体验活动、构建概念、构式习得和篇章输出。教师首先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预习问题和疑惑设计体验性的教学活动。体验活动可以通过亲身示范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肢体动作或虚拟的方式感受语言概念,如教师可通过图像、图片或图表说明意义的形成方式和过程,教师还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展示相关联的语义框架,加强学生的印象,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语言意义。其次是形成概念,在认知语言学看来,语言的基本单位是构式,学生在体验式教学活动中主动探索发掘,归纳分析并建构抽象的语义概念系统,总结意义之间联系的理论依据,并最终形成意象图示,进而建构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和概括构式的形式和功能并探索构式的创造性应用,通过分组合作讨论,协商和沟通的方式来完成教师的章节任务,通过成果展示的方式完成输出部分,对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构式的能力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学生的展示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反馈,以此加深和巩固所习得知识的效果,从而完成知识的内化和创新阶段。

3.课后复习巩固阶段微课教学模式的作用

在课后巩固和复习阶段所体现的认知语言学教学观主要为用理论推动教学过程,以构式习得为教学目标。在课后,教师自身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并充分利用网络交流平台(QQ,微信、钉钉等)与学生及时交流与沟通。在沟通过程中,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及时的总结和评价,同时对学生所反馈的一些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之后再进一步思考改进方案和完善措施。同时,学生也需要反思和总结自己课堂的收获和疑惑,并通过借助微课视频的手段复习巩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借助不同的微课视频达到不同的学习目的。例如,可以为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后知识和延伸的微课视频,以便使他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视频的方式巩固和复习所学习的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有显著提高。总之,在课后复习巩固阶段,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知识的巩固和复习过程,师生一起努力达到知识习得的最好效果。

(二)认知语言学视角下微课模式的特征

认知语言学下的微课教学模式主要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以认知语言学为理据设计和推动教学过程,以构式习得为教学目标。二是通过不规则教学内容的输入,用显性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以体验和交际为主的输出任务和教学方法,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三是通过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推动课内外的师生交流与互动并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与主动性,节约师生的课内外时间,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并在学生课内外互相交流与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微课教学模式的实践

《大学英语教学新指南》(2017年)指出,大学英语根据三级教学目标提出三个级别的教学要求,大学英语三个级别的教学要求分总体描述和单项技能描述,单项技能描述则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对三个等级的教学目标作进一步的说明。大学英语写作作为五个单项技能之一是大学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基础目标中,对书面表达能力做了详细的阐述,如能用英语对一般性话题或提纲以短文的形式展开简短的讨论、解释和说明等,语言结构基本完整、中心思想明确、用词较为恰当、语意连贯,能运用基本的写作技巧[1]。为了实现这一基础目标,大学英语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而微课的出现,使大学英语写作在互联网平台的支持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笔者以新视野大学英语1第3单元的The Prons and Cons of Instant In⁃ternet Access and Connectivity(大学校园无线网全覆盖的利与弊)分析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因果法和微课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前:教师备课和学生预习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为讨论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活,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应该首先了解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在新内容的导入部分可以设计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大学生为什么喜欢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长时间上网对学生的危害。怎么样才能正确处理网络和生活的关系?为了加强学生对于问题的认知程度,教师可以播放一个“网络时代的大学校园”的视频,以便了解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和观点,并据此制定合适的内容。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的时候,要对讲解内容中出现的较长句式进行构式分析,因为句法的准确性对英语写作很重要。在此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分辨构式的能力如动宾构式、动宾补构式、同位语构式和介词构式,等。同样,教师可以借助图表的方式对“大学校园无线网全覆盖的利与弊”这一问题进行教学,构建并引出因果写作手法这一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怎样通过特殊概念理解一个普通的概念,进而形成对习得知识的加深和巩固。

(二)课上实践和交流阶段

针对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所出现的问题和疑惑,教师进行现场答疑,并制定具体的输出任务和方案。教师为学生设定特定的语言交际情景,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合作讨论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课前微课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结构和概念,并对段落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讲解。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总结的方式找出因果关系概念并理解概念的含义。此外,教师还可通过使用微课的方式分析典型的因果关系段落,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因果关系写作方式的规则。最后,教师通过课前微课,让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通过探讨分析文章中的结构和段落之间的衔接关系,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总结它们之间关系的形式找出因果关系概念并理解这种关系。教师通过显性教学的方式重点讲解段落之间的衔接关系,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分析。在此基础上,教师用微课方式展示典型因果关系段落,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因果写作法的规则。最后,按照知识输出的目标和任务,教师分配布置任务,让学生分组完成,然后通过分组呈现的方式展示输出成果,并通过及时的生生互评的方式和教师评价总结的方式帮助学生对相关概念进行更深的理解。

(三)课后总结和交流阶段

教师可根据课前和课中微课的应用评价进行总结,并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的方式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批改网布置相关写作题目,让学生不断通过练习和修改的方式内化所学知识,通过生生互评的方式发现问题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师生再次沟通和交流,针对不学生的问题进行共性和个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能力观看不同的微课视频,进一步巩固或拓展所习得知识。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延伸和拓展视频进一步提高能力,能力较弱的学生通过观看回放巩固习得知识。

结语

高速发展的社会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使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而网络多媒体技术辅助下的英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多维度思考问题能力,新型教学模式的变化为培养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了策略保障。当然,这种英语教学模式的转型不是短时期可以实现的,需要英语教育工作者转变观念,意识到学习网络多媒体技术的重要性,同时积极地学习现代技术,并将这些网络技术资源与教学实践和目标相结合,从而真正提高教学效果。其次,学生也应积极改变观念,积极适应网络技术环境下新型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提高自主学习与思考的能力。再次,学校和教育机构也应加强多媒体教学基础设施的投入,为教师提供先进的设备与适时的技术培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和交流的氛围,从而全面实现新时代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成功转型。从传统英语教学到网络多媒体技术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转变,是一次质的飞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多样性和多媒体技术的卓越呈现能力,能够使大学英语课堂真正地活跃起来。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全体英语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与努力,本文所探讨的认知语言学视域下大学英语微课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正是大学英语教学与新媒体技术高度融合观念指导下的应用尝试。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索大学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的改革,尤其是将认知语言学与多媒体信息化网络教学资源有机结合,以微课为媒介,实现语言的构式习得目的。认知语言学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注重通过输入不规则的教学内容,采用显性教学方法,以学生的自身体验和交流为主要教学活动,注重师生角色的定位,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如何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指导下,构建各种微课资源库以及如何更好地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发挥微课教学的媒介作用,将有待于广大大学英语教育工作者对这一课题进行更加深入的关注和探究。

猜你喜欢
构式语言学微课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述评
“不可推导性”作为标准的虚妄:兼评“修辞构式观”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
主观性在口语构式中的非常规表达——以口语构式“V+他2+NumP”为例
强化显义与突出内涵:当代流行构式“不是所有的X都叫(是)Y”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