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国视域下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本科生学风建设的路径探索

2022-02-26 14:39吕雪艳
高教论坛 2022年5期
关键词:学风人工智能专业

吕雪艳

(南开大学 人工智能学院,天津 300350)

一、前言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顺利开启,2021年5月28日,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1]。科技创新已然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科技强国势在必行。

人工智能是科技创新的关键领域,是科技强国战略实施的核心领域,已成为赋能社会与经济发展、提升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战略支撑。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推进离不开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培养。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发布的《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发展报告(2019-2020年版)》显示,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强劲的发展浪潮中,研究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人才需求在短时间内激增,但人工智能领域仍然存在人才储备不足且培养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此,我国高度重视并加紧开展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培养工作,2018年将人工智能列入首批新工科专业建设,一些高校依托已有理工科专业优势,积极开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招收学生人数成递进式增长。

将人工智能领域大学生培养成专业基础扎实、创新能力突出,有理想、有追求、有本领、有担当、有品质、有修养,拥护党的领导,热爱国家且愿意投身国家建设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是实现科技强国战略的重要保障。

良好的学风直接影响人工智能领域大学生的培养质量,也是展现高校工作成效的显性指标之一。为积极推动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服务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立足学科特点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对智能科学与技术和自动化两个本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中,探索了学习基础摸底为根本、学习动力激发为核心、学习过程提升为重点的高校学风建设实施路径。

二、对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全面摸底,把握学风建设的基础因素

全面而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基础是开展学风建设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决定了学风建设的走向。“招生-培养-就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环环相扣的三个重要环节。要做好培养段的学风建设工作,首先要从招生数据着手,从招生类别、生源地、专业志愿匹配度三个指标值入手,全面摸排学生的学习基础。

(一)明晰招生类别,重点关注降分录取的学生

随着高考制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考生进入高校有多种方式。除本科一批次之外,还有美术类、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助力贫困学子圆梦的国家贫困专项计划、高校贫困专项计划等招生类别,还有外语类保送生、强基计划等。其中,通过高考录取数据来看,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和国家专项、贫困专项入校的考生录取分数往往比一批次录取的考生分数低,这部分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相对会弱一些,需要我们倾注更多时间和精力。

就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的学生录取情况来看,受招生录取指标动态调控和人工智能特色班面向新生二次选拔的影响,每一级本科生的人数在80至150人之间,其中高水平艺术团或高水平运动队的人数在1至2人,录取分数较同省份普通批次录取考生的分数低30至60分不等;高校专项和国家专项录取的考生人数占录取总人数的比例在5%-20%之间,这部分考生的录取分数较同省份普通批次录取考生的分数低10至30分。录取分数的差值,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中阶段学生文化课学习基础的差异或高中教育水平的差异。这一小部分学生入校后,在学习态度上基本是没有问题的,在专业知识的接受度上或多或少会有差距,所以需要我们重点留意,并调动多方面资源,给予更多的学业支持。

(二)分析生源地,重点关注某些特定区域学生

从行政区域来看,考生生源地包括31个省市自治区、港澳台、国际生等,绝大部分高校在培养阶段均是按照考生专业划分,同一专业有来自不同地区的不同类别的学生。由于各地区教育内容侧重点的差异,在同一起点进行同一专业学习时,不同地域学生在学习成绩上多少会有差异。这些差异都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以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2020级本科生数据来看,共有本科生124人,来自全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其中72.5%的学生为城镇生源,27.5%的学生为农村生源。就一年后的成绩来看,学分前50%的学生中,76%的学生为城镇生源,而根据与学生的谈话了解,很多城镇生源的学生在小学时就学习过编程课,对学生快速入门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学院在进行学风建设时,对每一级的生源情况进行了全面摸排,以做到有的放矢。

(三)掌握专业满足度,重点关注录取专业非其前三志愿的考生

考生在志愿填报过程中一般可以选择填写5至6个专业并进行依次排序,专业选择越靠前,考生对该专业的兴趣度越浓,对该专业的认可度越高,入校后学习该专业的投入度也就越深。录取的专业越靠前,也就证明考生的专业满足度越高。专业满足度高的考生一般不太容易在后续培养阶段出现学业问题,相反,考生录取的专业靠后,那也就意味着考生对该专业的认可度和满意度越低,入校后对该专业学习的投入度就可能打折扣,学习成绩容易出现问题。非前三专业录入的考生,也是我们在学风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

人工智能学院2020级、2019级、2018级、2017级在校本科生753人,其中有46人选择双修,双修的学生群体中,89%的学生是在高考志愿填报时优选数学、经济、金融等专业,但最终录取到人工智能学院的学生,由于时间和精力的原因,这部分学生在人工智能学院的专业学习需要给予重点关注。

三、对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行全面激发,找准学风建设的关键因素

全面摸底学生的学习基础情况是我们进行学风建设的前提,有助于我们把握学风建设的主动权。学风建设实效性提升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掌握主动权,也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主动学习的意识。

(一)时代发展需要:从世界观的角度激发学习动力

当今时代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时期,数字化、智能化成为时代的主旋律。随着时代车轮滚滚向前,人类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而迅猛的变革,当今时代的主要特征是瞬息万变。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个体具有能够适应变化并不断在变化中创造新价值的学识和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时代的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之间的和平与发展,也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发展,这就需要个体具有责任意识,具备调和紧张和困境的能力。引导学生准确认知时代发展的特征和主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拥有开阔的视野和眼界是激发个体学习动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国家建设需要:从价值观的角度激发学习动力

青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科技就有前途,创新就有希望[2]。科技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核心动力,而青年大学生则是这股核心动力的源头,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希望所在。立足国家发展需要,引导青年大学生心怀国家,树立将专业学习与科研创新的小我融入科技强国战略实施的大我之中,将青春奉献祖国的价值观,有助于激发青年大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个人成长需要:从人生观的角度激发学习动力

个体自诞生起便有着各种各样的需求,以适应环境和满足个体成长需要。需求是激励和引导个体行为的重要力量[3]。根据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个体的需求主要包括5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其中,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是个体为适应生存环境,维持自身生存状态所必须的、最基础的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则能够满足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舒适度。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是个体追求上进、实现自我价值的彰显,也是个体积极人生观的直接体现。作为青年大学生,肩负着推动社会发展、促进国家建设的使命。践行使命的过程也是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得以满足的过程,积极的人生观是个体学习动力激发的重要因素。

为激发人工智能学院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学院以主题党团活动、时政报告和学生讲座、课程思政建设为抓手,提升学生三观,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以科技创新和科研报国主题的党团活动为抓手,引导学生将小我融入大我,触发学生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和不断进行科研创新的内生动力;以时政报告和学术前沿讲座为抓手,使学生更清晰、更客观地认知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自觉融入时代发展潮流之中,打开眼界,提升境界;以课程思政建设为抓手,将国家发展的热点、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点和专业学习的重点相结合,提高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满意度,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自觉为之努力奋斗。

四、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指导,巩固学风建设的核心因素

掌握学生的原始学习基础是学风建设的根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是把握学风建设主动权的关键,而接下来要着力的就是分层分级分主题,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阶段性指导和过程化培养。

(一)对一年级新生进行专业适应性教育,巩固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认知度

对于一年级的本科生,特别是理工科的学生而言,大学的学科体系、知识框架与高中阶段具有较大差异,专业课程入门难度大;学生对所就读专业,如智能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等专业概念缺乏基本认知;对大学阶段学什么、怎么学都比较迷茫。此阶段学风建设的目标是帮助新生尽快进行角色转换,适应自主学习的方式,增强自律能力,通过专业介绍、走进实验室等,加深学生对专业发展方向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认知,增强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程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自律性,提升学生专业认知度,激发学生专业兴趣。

为使大一新生尽快适应专业学习,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面向新生开设“南开智库”系列活动,邀请学院教师从不同角度为新生科普专业;开设科研启蒙系列活动,带领新生走进实验室,揭秘人工智能,共睹“智造”风采;开设榜样引领成才路系列活动,邀请高年级优秀学长学姐围绕专业怎么学、大学怎么过等新生关注的问题,为新生专业学习和大学生活启航带路。

(二)对二年级、三年级本科生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夯实基础知识、锤炼应用能力

伴随一年级的专业入门,二年级和三年级是学风建设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学风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夯实专业知识基础,锤炼知识应用能力。通过建立班导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教务老师的联动机制,全时段、全角度、全面指导学生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夯实专业基础知识;通过支持和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省市级、校级各类创新创业类和学科类竞赛,检验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并拓展学生创新能力;通过带领学生参加寒暑期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实践,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应用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为把握本科二年级、三年级学风建设关键期,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制定班导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教务老师联动机制,每周通过线上或线下会议,共同探讨年级学生整体学习状态和值得关注的问题,互相沟通,协力构建良好的学风;充分发挥南开人工智能公众号的载体和信息辐射作用,持续推送“学霸访谈”“‘学渣’拯救计划”等专题,发挥朋辈引领和帮扶作用;发挥学生党团组织的重要作用,院团委学术部不定期开展软件安装大会、一站式刷题活动、C++上机模拟考试、“小笔记,大智能”优秀笔记评选等活动,丰富学生学习形式,营造赶学比拼的良好学习风气;以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类赛事为载体,组织带领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等,提升同学们的专业应用能力;借助社会资源,以实习实践为教育契机,带领学生参观航天科工集团、华为、科大讯飞、麒麟软件、飞腾芯片等科技产业公司,并为学生们搭建在企业实习实践的平台,使学生们在参观、实习、实践中,领悟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在推动和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

(三)对四年级本科生进行生涯规划,洞悉自身特点,把脉发展方向

经过专业适应、知识积累、实习实践等阶段训练,大学四年级对学生而言是学习的转折点。这一阶段,学生要复盘大学期间的学习情况,明晰自身特点,着手规划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完成学业到就业或继续深造的转变。这一阶段学风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充分调动校友HR、小有成就的学长学姐、学校内生涯规划师等资源,帮助学生完成自我认知,并对学生今后的学业规划、如何攻读研究生等进行针对性的专项辅导。

为帮助四年级学生顺利完成学习身份的阶段性过渡,巩固学风建设的实际效果,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立足学生本科学业顺利完结和未来发展顺利衔接两大目标,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学校资源、学院资源等三大资源,开展“毕立报国志”“毕知行业事”“毕胜智囊团”“毕走生涯路”等四大主题系列活动,切实巩固大一、大二、大三阶段学风建设效果,为学生进一步成长成才助力。

五、结语

面对时代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和国家发展的关键历史时机,我国适时提出并推进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以人才培养为首要任务的高校,承担着为国家接续培养科技创新高质量人才的重任。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离不开良好的学习氛围,为给学生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立足在校本科生学习基础有差异、学习动力有不足、学习过程无监督的现状、探索并实践了一套全面摸底学生学习基础、把握学风建设基础因素,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找准学风建设关键因素,全面指导学生学习过程,巩固学风建设核心因素的学风建设路径,对营造良好学风、助力学子成长成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学风人工智能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心理辅导促进高校学风建设探讨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