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芳
(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山西 大同 037000)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发展,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课程思政也成为高校各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难点。
泛读课程是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一门必修课,也是使学生大量接触英语读物和培养阅读能力的一门实践基础课。大量阅读实践可以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分析、归纳、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扩大词汇量,增加文化背景知识,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师范专科院校的泛读课程长期以来在教学理念、过程和内容等方面,着重强化知识和阅读技能的掌握,重视专升本等应试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三观、品德、意志、信仰、爱国情怀、文化自信等思想政治教育。为了通过课程教学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教师应在教学的各环节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将知识的习得与思政教育有效结合,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和育人成效。
专科院校的英语教师研习了多年英语专业,基于学习经历和学习内容的原因,意识形态较容易受到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影响。此外,一些英语教师认为思政教育是思政课程和辅导员的专项任务,和英语教学活动无关。所以英语教学中教师缺乏借助英语课程的专业资源、人文资源等进行思政教育,未能将“教书”与“育人”有效结合。
教材是开展教学的主要载体,目前泛读课程所用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英语泛读教程》。该系列教材的阅读文章均选自英文原版著作、文章,以及New York Times, Washington Post,Science World等西方媒体。在原汁原味反映英美文化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传播了西方的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如果教师仅依靠教材进行思政教育,可挖掘的思政元素较为匮乏。
泛读课程以语言为教学的基本内容、途径和目标,而语言和意识形态紧密关联。语言类教学是一种与文化、政治意识形态关联的社会、文化生产和再生产的政治行为[2]。泛读课程在本质上具备较强的思政属性,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教师应将思政内容融入教学内容中,培养学生开放性和批判性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站位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从本质上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材在特定社会文化、政治和历史背景下编写,本身承载着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作为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学素材会显性或隐性地塑造学生的思想,影响他们的价值取向[3]。泛读课程的阅读内容涉及西方政治、经济、历史、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既然教材内容本身不可能价值中立,科学建设其中的思政内容将产生重要作用。泛读课程思政首先要发挥教材的载体作用,为实现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提供支撑;其次,通过在教材中融入思政元素来探索泛读课程教学要求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丰富和完善泛读课程的育人功能。
信息技术包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各种传统媒体及教学资源类媒体的利用,比如印刷媒体(如包括文字、文本、插图、图形、照片信息的教材、练习册、文学著作);音频媒体(如语言实验室里的录音机和播放器);视频媒体(如电影及其剪辑片段);教室里的技术应用媒体(如黑板、白板、投影仪、扫描仪)[4]。新兴媒体指基于计算机与网络相连的移动技术。多媒体是把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全部利用在同一个教学活动中。
现代信息技术创造了“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学习条件,泛读课程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创新教学模式,促进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信息技术便捷了师生互动,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更好地将课程思政中的德育元素渗透到学生的认知视野中。信息技术延伸了课程思政时空,拓展了课堂思政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创新了立德树人途径。
教师在泛读课程思政创新教学探索中,以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定位教学内容的思政教育方向。
泛读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各个思政教学点,如单词、名言等。教师及时收集时政要闻、热点话题融入课堂教学,与时俱进地进行泛读课程思政教学。例如Book 3 Unit8 Three Days to See一课,教师通过欣赏美文,教育学生们珍视时间,珍视生命,带着爱和感恩去体验生活,感知世界。教师释义present 时, 引入某英语学习公众号中的每日一句:There is a saying: Yesterday is history, tomorrow is a mystery, but today is a gift. That is why it is called the present. Seize the day. 教师在讲解了present两个词义(现在;礼物)的同时,也教育学生要珍惜当下,珍惜眼前。教师通过“点”的思政元素挖掘,契合本节课的思政教育主题的“面”,培养师范生树立正确健康的时间观,人生观。
教师要将泛读课程思政教学的“线”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教师将4个学期的泛读教学内容,按照人生观、价值观、身心健康教育、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国家情怀、生态和谐、低碳生活等进行分类,进一步基于信息技术将有限的教学资源与思政教育融合。囿于篇幅,本文列举如下4个思政教学案例。
3.2.1 生态和谐,绿色发展思政主题教学
教学内容为unit 4 Migratory Birds and Coffee。本单元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是学生了解中国的绿色发展理念,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家园的意识;了解中国的绿色发展成就;准确流利地使用英语介绍中国的绿色发展理念,能够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课前教师通过学习通发布预习活动,课堂教学进行思维导图展示,学生了解荫栽咖啡种植园作为类似于森林般环境的栖息地,不仅可以保护候鸟的多样性和数量,从长远来看对整体的生态环境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种植者的身体健康都有益处。
教师通过展示学习强国平台短视频,让学生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学生观看视频“绿化将军”,了解家乡绿色发展的成就。时代楷模张连印从副司令员岗位退休后,在家乡山西大同左云县荒山上植树造林18年,让曾经的1200公顷荒滩荒坡变成如今的塞上绿洲,被誉为“当代愚公”,这位身边的时代楷模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保护自然、建设生态家园、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意识。
3.2.2 国家情怀,爱国精神思政主题教学
教学内容为Unit 14 Overdue Interest。本单元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是学生理解中国人的国家情怀,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教育学生要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国家情怀,努力做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要时时想到国家,处处想到人民,做到“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之恶之”。
教师通过学习通发布预习任务,课堂教学中通过短视频导入华裔作家张纯如的事迹;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张纯如历经3年的调查写作,为南京30万遇难同胞发声,用英文向全世界详尽揭露日军当年的暴行。2018年孟晚舟被美国联合加拿大政府采用不正当手段扣押。之后的1000多天里,戴着电子镣铐被软禁的生活、可能被引渡美国并坐牢的恐惧并没有压垮孟晚舟。孟晚舟坚决不以牺牲国家利益来换取自由,这是对国家的忠诚,这需要勇气和信心,这背后是强烈的国家情怀。
3.2.3 文化自信,民族自信思政主题教学
教学内容为Unit 7 Numbers and Omens。本单元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是学生了解独一无二的数字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之中,由此树立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树立文化自信的理念;准确流利地使用英语介绍中国数字文化,能够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教师通过学习通发布预习任务,课堂教学通过思维导图的辅助阅读,使学生了解数字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了解数字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如“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等。
学生通过阅读英语新闻融入思政元素,了解中国二十四节气、太极拳、昆曲、京剧、端午节、珠算、中医针灸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成功,成为全人类共同保护和记忆的文化遗产。教师引导学生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厚植文化自信。
3.2.4 人生观、价值观思政主题教学
教学内容为Unit6 Fool's Paradise。本单元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树立“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要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积极人生目标、价值取向;准确流利地使用英语讲述中国人民的拼搏奋斗故事,向世界讲好中国的励志故事。
课前教师通过学习通发布预习活动,课堂教学通过思维导图辅助阅读,梳理思路,使学生理解寓言故事“愚人天堂”的寓意,意识到真正的幸福要靠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创造,而不是坐享其成,无所事事。
教师通过视频再现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百米决赛激动人心的时刻,以及中国男子4×100米接力赛的拼搏时刻,融入思政元素。教师引导学生意识到梦想的实现浸透着奋斗的汗水,运动员每快0.001秒,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每一次自我价值的实现,都离不开日复一日的拼搏。拼搏奋斗不只在运动赛场,我们都要通过奋斗成就梦想,朝着更美好的生活努力进发。
师范专科院校的泛读课程思政教学要形成势态良好的思政教育“面”。有限的课堂思政教育结合课后的自学、外语教学结合思政教育、教学结合管理、学校结合社会等,形成泛读课程思政教学的全面覆盖。
师范专科院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设智慧课堂不仅增加知识的趣味性和丰富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帮助开辟泛读课程思政的第二课堂,在课外生活中育人,在日常生活中育人,发挥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立德树人的协同效应。学生关注China Daily、 21世纪英文报等权威英语微信公众号,进行每日阅读,了解世界发展格局、时政要闻等。教师可利用好这些优秀的语言学习和课程思政素材,能够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英语阅读,既激发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又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学生还可以利用学习强国平台的每日英语新闻,早读时间阅读当天新闻,准确把握国家对新闻热点的解读,在新鲜轻松的氛围中提升自己的语言学习能力,提高政治文化素质。
在21级英语教育专业的泛读课堂中,笔者尝试组成泛读思政阅读小组,学生每天通过China Daily以及学习强国的英语新闻推送,进行课外英语阅读学习,将每天的学习成果以“一句话播报当日新闻”的形式,发送在阅读学习群内。通过这种阅读方式,学生不仅掌握了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神舟十四号升空等新闻词汇,提升了概括语篇大意、提炼关键词等阅读能力,还全面了解了中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成就。英语思政阅读,强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效形成了泛读课程思政的教育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5]”。师范专科院校要在教学中着力于未来教师品格的塑造,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提升未来小学英语教师的素养,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教师职业道德培养中去。尽管泛读课程的教材以英美文化为基础,泛读课程思政要有效地将教材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有机地融入泛读教学全过程,让学生辩证地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课程思政教育的总要求。师范专科院校的泛读教学不仅仅传道授业解惑,还担负着传承和引领的重任。师范专科院校在泛读教学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融入思想教育元素,有助于真正意义上实现“三全”育人,为基础教育培育品学兼优的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