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宏伟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299)
2020年3 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劳动教育的推进方向。2020年7月15日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对什么是劳动教育、劳动教育要教什么、如何开展劳动教育等问题进行了专业化及精细化地指导[1]。当前,高职院校采取了一些措施开展劳动教育,如增设劳动课、组织卫生劳动等,但是依然存在重形式轻成效、对劳动教育概念理解偏颇等现象,未能将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高效地发挥出来。
高职院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伟大使命,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新时代要为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培养青年学生要从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等六个方面下功夫[2]。而劳动教育就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开展思政教育的有力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曾讲到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高职院校作为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将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对于实现党提出的育人目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要强化学生劳动观念,弘扬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强调全身心参与、手脑并用、亲历实践的劳动过程;要在充分发挥传统劳动工艺项目育人功能的同时,紧跟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体现时代要求;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创新创造[1]。《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中也提出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新时代劳动精神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础要素之一,而青年学生是劳动精神的主要学习者和传承者。
由此来看,高职院校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传承新时代劳动精神这一任务需要常抓不懈,这不是通过几门课、几次活动就可以完成的。它本身就属于养成教育,从养成教育的特性来说,将劳动教育的内容与形式融合到思政教育课程中,通过在思政教育课程中增设劳动理论认知的内容,使学生系统地认知劳动对于人类与社会发展的意义;将劳动教育的内容与形式融合到日常的思政教育管理中,通过整理宿舍、打扫教室、勤工俭学等日常生活劳动,以及完成专业实训生产任务、专业技能比赛、下企业实习生产、参加志愿社会服务等生产劳动和服务劳动来实践、体验和认识劳动的理论知识,将更有利于全面地培养学生传承新时代劳动精神。
劳动教育中生产劳动教育、服务劳动教育主要通过技能比赛、实训、实习和就业的形式来实现,而目前高职院校部分学生在面对实习实训和就业时存在着“挑肥拣瘦”的现象,喜欢工作环境好、工资高、休假多的岗位,凸显出缺乏必要的劳动意识,没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高职院校将劳动教育融合到思政教育的日常管理中,“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高职院校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提出的以生产劳动教育和服务劳动教育为抓手强化学生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工匠精神的价值观培养,使学生形成脚踏实地、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和劳动观,同时更能增强学生就业意识,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走出校门步入就业岗位。
为了能全面地掌握相关情况,笔者以查阅文献资料、开展问卷调查的形式总结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现状。笔者面向唐山3所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针对大一至大三不同年级多个专业的学生群体进行抽样,通过“问卷星”的方式发出问卷1500份,回收问卷1476份,回收率98%,其中有效问卷144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6%。参与问卷调研的学生中男生占76%,女生占24%,大一学生占50%,大二学生占24%,大三学生占26%,城市生源占19%,农村生源占81%。
由于劳动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不被重视,造成了大家对它的忽视。首先是学校层面,在《意见》和《指导纲要》颁布后各院校都做出了反应,但实际情况还差强人意,在“您是否感受到学校的劳动教育氛围”的调研中73%的学生表示没有感受到学校的劳动教育氛围,仅有27%的学生表示在班级管理和实践课上感受到了劳动教育的氛围;在“您认为学校在劳动教育中存在哪些问题?(多选题)”的调研中34.12%的学生认为学校不够重视,61.12%的学生表示学校劳动教育的活动形式单一;同时结合文献《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学生劳动教育调查》中的内容来看,目前高职院校存在着校园文化建设中劳动教育元素较少、劳动教育氛围营造不足等问题。
其次是家庭层面,很多家庭认为只有读书学习才是正途,除此以外的任何活动都是给学习添负担,在“您认为家庭在劳动教育中存在哪些问题?(多选题)”的调研中有着清晰的体现,81.01%的学生选择了家长认为学习成绩比劳动重要,48.41%的学生选择了家长缺乏正确的劳动教育理念,32.8%的学生选择了家长比较忙没有时间教育我。
最后,当前的学生家庭普遍比较富裕,更有一部分学生自幼受到家长宠爱甚至是溺爱,也就缺少了主动劳动的意识。在“您认为当代大学生的劳动意识?”的调研中55.52%的学生认为较为薄弱,32.8%的学生认为很强,5.11%的学生认为很差,6.56%的学生表示对此没有了解。生活中网络化、智能化的设备也使一些传统体力劳动被取代,比如一部分学生将以往必须自己动手完成的洗床单衣物、打饭打水、外出购物等活动通过自动洗衣机、外卖、网购、快递跑腿等形式完成,久而久之学生就不想劳动,不愿劳动最后也就不会劳动,有的院校公共区域的卫生都由外包公司负责打扫而学生理所当然地享受着劳动成果,自己则是严重缺乏劳动意识,厌恶劳动甚至不会劳动[3]。
笔者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多以开设劳动课程为主,组织卫生清扫类活动为辅的形式。比如在“您所上的劳动教育课主要是什么内容?(单选题)”调研中,88.6%的学生选择了以打扫卫生为主的体力劳动, 9.53%的学生选择了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劳动活动, 1.87%的学生选择了结合劳动实践开展劳动观的教育;在“是否了解劳动教育的含义?是否了解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关系?”等问题的调研中仍有49.38%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劳动教育的含义,41.37%的学生表示不太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您希望开展哪种劳动教育形式?(多选题)”调研中70.99%的学生选择了与专业课相结合的劳动意识教育,59.05%的学生选择了校内、外开展实践活动中的劳动技能教育,56.91%的学生选择了学生社团活动中的劳动素质教育。在教育部印发的《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要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培养来开展工作。由此不难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形式及内容存在相对较单一的问题。这也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对学生劳动价值观、劳动认知、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专业技能的学习,并影响了学生整体劳动素养的提升,弱化了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
高职院校要贯彻落实《意见》和《指导纲要》,高效地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可以“三融入”模式为切入点,将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
在当下校园生活条件优越,生活设施智能,如何将逐渐消失的传统生活劳动在学生中组织起来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这就需要思政教育工作者发散思维、与时俱进地设计思政教育活动,将生活劳动融入其中。具体可以采取“课上+课下”的方式:课上,开设劳动教育理论课程内容既可以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也可以是习近平总书记以劳动为主题的重要讲话精神等,还可以在思政课中单独设立该章节,重点围绕“劳动为什么、是什么” 的问题,有重点地进行讲解,让学生懂得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提升学生对劳动的认识高度;课下,学校要营造浓厚的劳动教育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加强校园环境布置,每日开展常规的生活劳动,每周组织以生活劳动为主的趣味比赛,在个人量化考核中加入生活劳动任务单,以及通过团学组织依托植树节、“学雷锋”主题活动、五一劳动节、父亲节、母亲节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活劳动教育活动,进一步将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的养成教育融入其中。学校可以结合生活劳动形式开展内务整理比赛,让学生自己洗衣物、叠被子、清扫床铺和宿舍,最后以表彰的形式鼓励学生,使之形成主动劳动、愿意劳动的优良风气。以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依托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以班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素质拓展活动和主题性活动竞赛比如运动拉练、破冰、团队协作等主题活动,学生自己组织寻找合作方式,整理己容队容,动手整理内务,打扫场地卫生,既提升了团队意识、责任意识、劳动意识,也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与思考分析能力。此类活动让学生明白只有通过劳动体验才能真正地掌握好相应技能、提升自我修养。高职院校要多组织此类的活动,让学生通过生活劳动养成劳动的习惯,并使其在此过程中体会到劳动理论的实践意义。
高职院校既要开设诸如劳动法规、劳动安全等劳动教育类专业课程内容[4],加强劳动观念、劳动纪律、劳动相关法律法规的正面引导;又要以专业课程为依托开展生产劳动活动,学生可以在专业教师设定的生产项目或专业技能竞赛中,动手实操,真抓实干,用心用力,能真正地练技能、塑品质,在这个过程中,专业教师结合专业课中的课程思政元素[5],以师傅的角色引导学生形成精益求精、执着专注、作风严谨、敬业守信、推陈出新的大国工匠精神,同时这种形式也更有利于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生产创造财富的过程,增强产品质量意识,体会平凡劳动中的伟大,为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1]。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各类各级技能比赛、项目仿真生产实训等形式将学生培养成了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其中一部分学生荣获“河北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一部分学生获得了企业的高度评价和认可,有的被中车集团唐车公司评为优秀标兵并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有的以过硬的技术能力、较高的职业素养被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航天三院等业内有影响力的重要企业录用。
高职院校的服务劳动可从“校内”“校外”两个方向来开展,在校内以班团支部或社团组织的形式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室、食堂、校园场所的卫生保洁、绿化美化和管理服务中,同时在校内举办“劳模大讲堂”“大国工匠进校园”、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等活动,综合运用专题讲座、主题班会、新媒体平台的宣传作用,让学生感受并领悟勤勉敬业的劳动精神,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在校外可组织学生依托自身专业到周边的社区、乡村、企业,为居民或企业提供技术咨询、维护保养设备、宣传新技术、参与产品的生产和研发等;也可以组织红色筑梦振兴乡村建设的志愿服务、参加抗疫志愿者队伍等公益类服务劳动活动。相关教师在组织服务劳动的同时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史以及当地经济发展建设成果,向学生讲授党的理论知识,更直观地展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把个人的理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到李大钊故居所在的乐亭县大黑坨村开展助建美丽乡村志愿服务劳动,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助力乡村农田保护、村庄建设、环境改进。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是需要常抓不懈的育人工作,因此要将学生在各阶段上劳动教育课程的表现及成绩融合到思政教育的个人量化考核里,在制度上明确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若考评不合格则不允许学生毕业,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劳动教育。
该考评制度应该包含劳动时长制定、劳动态度优劣、劳动能力高低、劳动成果检验、创新能力评价等几个方面,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体验中形成热爱劳动、勤于劳动的优良品质,提升学生的劳动自豪感[6]。
具体操作可分为理论考核评价、实践考核评价和学习态度考核评价。首先是理论考核评价,它主要针对学生劳动理论知识和劳动教育专业知识,以卷面考试的形式完成考核评价,劳动理论知识和劳动教育专业知识是学生构建自我劳动观的理论指导和思想基础,在整体的考核评价中占40%;其次是实践考核评价,它是针对学生的劳动态度和劳动能力进行考核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在劳动实践项目中劳动能力及劳动态度的表现情况,以一些具体的项目或科目实践,考核评价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劳动态度及劳动效果、质量,进而评判学生劳动能力,并给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学生提高劳动水平,这部分考核评价占45%;最后是学习态度考核评价,它主要是考核评价学生在劳动教育学习过程中有没有凸显出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主要由考评教师采取主观评价,因为此项考核评价结果主观因素较大,所以该部分占15%的比重且仅为考核评价的参考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