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虎
大学生“内卷化”现象探析
张鹏虎
[作者: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在社会经济快速化和疫情的交织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内卷化”问题日益严重。如何认识与把握大学生“内卷化”的实质与原因,分析“内卷化”现象对大学生消解自身信仰意志、模糊奋斗价值观、阻碍创新精神等负面影响显得更加重要。为破除“内卷化”不良影响,高校应巩固以思政课堂主渠道的地位,强化大学生信仰意志教育;借助网络媒体平台,弘扬正确奋斗价值观念;创新教育体系,促进大学生创新精神的自我培养,为新时代的发展培育实用型、创新型人才。
内卷化;大学生;信仰意志;奋斗价值观;创新精神
世界正处于经济全球化和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的交织化发展变局之中,各地区、各领域都处于一种半封锁式的发展状态,这为社会“内卷化”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和条件。“内卷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的“演化”与“内卷化”的区别争论之中。随后,格尔茨将“内卷化”这一概念引用至农业发展模式中,他在《农业内卷化》一书中借用“内卷化”作为“一个分析概念,即一个既有的形态,由于内部细节过分的精细而使得形态本身获得了刚性”[1],使“内卷化”的概念呈现于大众视野之中。戈登威泽将“内卷化”的概念用来描绘一种文化模式,即文明内部不断复杂化、精密化和重复化发展迟缓的过程。在前人的理解上,学者黄宗智将“内卷化”加以改造并理解为劳动力的边际效应递减。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内卷化”概念与社会其他领域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扩大,从而形成不同的科学内涵。如在农业经济生产中,“内卷化”指的是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下,不断输入劳动力到农业生产之中(劳动力不断输入到农业生产之中),这一做法并没有提高农业生产率,反而降低了人均收入;在全社会领域之中,人类学家戈登威泽认为“内卷化”概念即关于群体或事物达到了某种最终形态后,既没有找到办法稳定下来,也无法使自己突破瓶颈转变成新的事物,为了能够处于不断变化的世界之中,它只能不断地进行内部的运动和变革。在“万物皆可卷”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也自动或者被动地纳入其中。随着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从而使得大学生群体不自觉卷入日益激烈的竞争之中。然而,大学生在各种考试中的非理性的内部竞争行为,不仅没有提高专业能力水平,反而增加了自身压力和内部消耗。大学生“内卷化”现象的本质即个人或群体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因无法突破自身瓶颈,而被迫卷入内部竞争之中,致使其内部关系不断复杂化,进而导致了部分大学生效率低、目标偏移的一种社会现象。以考取证书为例,部分大学生考取各类证书并非自愿,而是稠密的社会竞争系统本身所强加的。新时代大学生,需要正确看待“内卷化”现象的本质,正确面对社会“内卷化”的冲击。
大学生“内卷化”现象的出现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方面,从大学生内部来看。首先,人生理想信念不牢固是大学生“内卷化”现象流行的根本原因。理想信念为大学生指引人生方向,对大学生的人生历程起导向作用。而现在部分的大学生并不清楚“我是怎样的人,我要成为怎样的人”等一系列的问题。大学生在试图顺应时代发展的前提下满足自身的发展,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提升自我的核心竞争力,这一出发点是正确的。但部分大学生却是为竞争而竞争,对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和天赋并不了解,理想信念也无从谈起。多数大学生仅仅是因为害怕自己脱离群体,所以选择“随大流”,致使自己陷入到高度一体化的竞争之中。盲目地竞争使得大学生对于自己的理想和目标缺乏深度思考,对于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没有清楚的认识。其次,大学生缺乏对自身能力的认知,最主要是缺乏对自身主体性的学习能力的认知。自身能力的认知是指一种亦可清楚认识到自身的能力、水平、客观条件和性格特点的能力。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定位不够准确,普遍定位过高、自我评价过高,甚至出现自负心理,导致失败后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以现实客观条件变化过快,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调整等为借口。最后,大学生没有对社会竞争形成准确的认识。其一,大学生彼此竞争、相互内耗,对自己的竞争对手感到不满,致使自己陷入无限的痛苦的循环中,没有勇气跳出去。其二,大学生渴望通过忙碌来证明自己对未来是有所追求的,最后在纷繁的追求过程中迷失自我。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来看,当前校园的竞争风气愈加强烈。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中,校园形成了“不进则退,慢进也退”的竞争风气,使得大学生很难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愈发焦虑和迷茫。这种现实的状态和困境迫使当代大学生不得不抓住当下任何一次机会,全力奔跑。这种缺乏主观能动性的奔跑,只会使自己疲惫不堪,内心失落,甚至抑郁。在内因的逐渐催化和外因的不断推动下,大学生自愿或非自愿地加入这场非理性的竞争之中。在此竞争过程中,大学生付出了自己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却收获甚微,甚至没有获得任何的成就感和幸福感。社会“内卷化”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消极影响。大学生所讨论的社会“内卷化”与学术上的“内卷化”有着不同的表现。大学生所讨论的社会“内卷化”,最早起源于对网上晒出的学霸骑车看书的照片的讨论,之后“996”、“5+2”和“白+黑”工作制的出现,都是社会“内卷化”带来的连锁反应,这些现象对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信仰意志是人的精神境界的最高层系,是一种终极的人文关怀,具有至高性。新时代大学生的信仰意志是对于当前自身状态的一种超越,是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必需品。诚然,这种精神需求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物质关怀”是人类第一个也是最基本的需求,是人类生存的前提。正如马克思所说:“吃、喝、性行为等等,固然也是真正人的机能,但是,如果使这些机能脱离了人的其他活动,并使它们成为最后的和唯一的终极目的,那么,在这种抽象中,它们就是动物的机能。”[2]换句话说,“物质关怀”虽然是人类的基本的关怀,同样也是大学生最基本的关怀,但将其看作“最后的绝无仅有的最终目的”即“最高的人文关切”,那么人与动物毫无差别。所以,“最高的人文关怀”是跨越“物质关怀”根本之上的精神关切,即信仰。信仰满足是大学生的基本需求,也是大学生得以意义存在的精神基础。随着世界经济贸易的不断交往、世界文化的不断交融,大学生的精神家园不断出现新的文化信仰和理想价值观念,如西方的节日、西餐、电影等,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西”化思潮。在这个思潮中渗透着不良的价值观念。为追求时髦、个性,社会逐渐形成了西化的“内卷化”环境。“内卷化”的文化意蕴是竞争内部的不断精细化发展,延伸至大学生的信仰意志方面,则是促使大学生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内卷化”的过度竞争机制消解了大学生的信仰意志,促使大学生愈发的迷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价值观念出现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大学生受“内卷化”环境的影响,奋斗价值观念发生异化。价值源于自然并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价值的终极本源只能是变化发展的物质世界和具有劳动性质的人类社会。随着“内卷化”的深入发展,大学生对于奋斗价值观念的理解开始出现偏差。“奋斗,是中华民族历来的优良传统,是民族精神的鲜明表达,也是中国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3]而“内卷化”的不良竞争使得大学生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这与我国所提倡的“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价值观有很大差异。“内卷化”使得校园里的奋斗价值观扭曲。这也是“佛系青年”、“躺平”等社会热词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内卷化”使得大学生对于奋斗产生两种相反的价值理念,即无意义的奋斗和无奋斗的欲望。“时代的发展使艰苦奋斗精神的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但艰苦奋斗的内在精神本质,与新时代青年学生的奋斗精神一脉相承”。[4]大学生“内卷化”现象使得“奋斗”变了味,而在这种“变味了的奋斗”的环境下,大学生便不由自主地陷入了一种无意义的、消耗时间和精力的死循环之中,这对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扭曲式的奋斗观表现为低劣竞争、盲目竞争、过分竞争等,正是这种竞争助长了内卷化的态势。同时,内卷化也加剧了恶性竞争的发展。这种“内卷化”现象最主要的表现在校园之中。校园是大学生形成正确奋斗价值观念的关键之地。校园应通过网络媒体、报纸书刊等多种媒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价值观,使其成为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现实动力。“内卷化”现象在校园里蔓延,让大学生的奋斗价值观念发生变化。例如大学生之间的学习时间不一样,学习时间少的大学生为了不让自己落后于他人,便会选择花费与他人相同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学习,希望以此来形成更强的自我竞争力,而这种心理则造成了盲目竞争、过度竞争的局面,最终的结果也与他们的预期截然相反。经济学上的“边际效益递减”规律,表明大学生学习时间的无限延长并不意味着其学习效果也会同步的得到无限提升。无意义的竞争只会不断扭曲大学生的奋斗价值观,自身能力也无法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在学校的人文社科类考试中,部分教师以学生答题字数的多少为标准进行打分,字数多分数高,字数少则分数低。学生为了评优评先,取得更好的成绩,原本几十个字就可以回答清楚的问题却洋洋洒洒写了几百字甚至几千字。然而,字数的增加并不意味着正确率的提高。增加字数对他们而言只是简单观点重复的手段,他们的勤奋不能有效地转化为现实价值,自身的能力也未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只能是事倍功半。与此同时,因为不想被卷入内卷化的竞争之中,部分大学生甚至出现了“佛系”“躺平”的现象,他们试图用自己的生活态度来对抗“内卷化”现象。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不仅是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同时也是当前素质教育工作推进下的一个重要的内容。”[5]创新精神是新时代大学生顺应时代发展的必要精神要素,也是社会全方位发展的重要条件。创新人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第二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前提。大学生是创造和创新人才的后备军。“内卷化”现象的文化逻辑即某种文化模式达到一定的发展阶段或形成某种规定的形式后,无法突破转化为高级模式,且内里结构不停复杂化和精密化的现象。从其字面上来看包含着深钻、精细化、精益求精的文化内涵。而大多数大学生的思维和行为并没有领会其文化内涵。相反,大学生“内卷化”现象削弱了大学生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实效性等。首先,在校园“内卷化”的潮流下,大学生的自我学习方式缺乏创新思维。其根源在于大学生对自身能力的认知不清。其次,当大学生同时面对纷繁的学习课程以及生活事务时,不得不处于疲惫应对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使得对自身能力的发展失去了最基本的价值判断。大部分大学生表现出相对比较稳定的学习追求,在自身的大学生涯中,对于自身的发展规划和专业期望以及大学目标等多个方面,仅仅考虑考试成绩评定的硬性标准,缺乏对自身专业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最后,大学生考试评鉴体系加固阻碍创新精神的篱笆。随着高等学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为选拔出人才,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当前部分高校大学生评估体系尚未成熟,主要采用“期末考试+平时表现”的评判方法。然而,二者关系并非对等,其中分数成绩在学生评价中占据较大的比重,大学生受到内外因的影响,更乐于追求分数而不是自身能力的提升,失衡的评价体系使得大学生追求分数、以分数定英雄。从这一角度看,评价制度体系阻碍了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育。“内卷化”式的评价体系抑制了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从大学生自身发展方面来看,缺乏创新精神的大学生仅是知识传输中介、运输工具、学习的傀儡。从民族复兴大业的角度来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部分,时代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内在的精神动力。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人才,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出了青春力量。缺乏创新精神的大学生将不能切实地肩负起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任务。新时代的发展、国家的需要、民族的振兴促使“去内卷化”成为现实客观要求。
“去内卷化”的路径应遵循因事而为、因时而新、因势而进的原则。这里所指的去“内卷化”,意指从如何消解“内卷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的角度去进行相应的探讨,可以从思政课堂、网络媒体、教育创新等方面着手。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6]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实践中加强,在创新中拔高。高等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知识教学和社会实践培育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让大学生在理论的“学”和实践的“行”中培育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历史使命感,最终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面对“内卷化”现象,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必须充分践行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必然要求,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采取“理论教学+实践应用”的教学方法,将理想信念与专业知识结合,形成多堂联动的教学模式。以信仰教育为出发点,以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为主线,点线结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其次,积极运用榜样教育,向革命先烈看齐,向身边优秀的党员同学学习,营造良好的榜样氛围,利用“朋辈”影响力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进而筑牢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精神之基,强化其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最后,除了重视课本知识的教授以外,还应看到实践教育的重要性。社会实践教育是当代大学生进行理想信仰理念教育的重要路径之一。“没有某种实践,就不会有相应的品德与能力,即不会有相应的素质。”[7]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基本素养,能更好地发挥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能动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8]要通过知识教学和社会实践的双重作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理想信仰,帮助学生规避利己主义、功利主义、人情冷漠等严重病态的道德观念的侵害,不断加深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理解,持续增强大学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心同向的人生理想信念,强化大学生的时代责任感。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推进,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9]特别在这个时期,网络媒体开始广泛地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导致人们越来越依赖网络媒体,大学生对网络媒体的依赖日益严重。在校园内卷化的发展下,网络媒体能够满足大学生对各类事件的个性化需求,随时随地得到信息资源,了解国内外大事件的发展动态。网络媒体的相互性使得网络媒体的使用者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传递者。信息在网络媒体传播的过程中,是需要借助某种中介的。譬如,信息在“微博、微信、QQ”等平台传播。因此,网络媒体是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价值观的重要平台,是宣传社会主义奋斗价值观念的重要渠道。社会主义奋斗价值是当代大学生的必备素养之一,为牢固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奋斗价值观念,高校应借助网络平台提高奋斗价值观教育的系统性、时效性和广泛性等,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首先,网络媒体运用典型实践实例丰富了大学生奋斗价值观念教育内容。利用部分流行文化的积极作用,把握大学生的接受心理和审美习惯,将“奋斗本身就是一种美”的观念,融入大学生价值体系之中。宣传“最美奋斗者”的英雄事迹,发挥榜样效应,弘扬社会主流奋斗价值观念,形成“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社会风气。其次,网络媒体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传播符合时代主题相关作品,从而加强大学生“青春正美好,奋斗正当时”的主体奋斗意识,拓宽奋斗的基本理念,增强大学生应对“内卷化”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实效性。最后,网络媒体应借助技术提高宣传正确的奋斗价值的效率,通过文字、图片、短视频、和网络直播等传播形式,将抽象性的奋斗价值观念转化为具体的行为,以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奋斗价值观念的吸引力和向心力。
创新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发展新理念”,是引领社会发展进步的第一动力。大学生是贯彻党的创新教育方针和践行国家创新政策的主力军。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的基础条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体系也应与时代“并肩走”。将“双创”融入教育教学、教育评价体系,创造性继承优秀的教育模式和创造性转化教育评价体系。首先,推动高校教师队伍教育理念革新。将传统“理论知识教学理念”转变为“实践能力教学理念”,注重学生能力发展,重点突出创新意识。破除“内卷化”,以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为主,为自身的发展做好准备。坚持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的价值理念,为社会发展培养实用性人才。不断创新学习模式,赋予大学生全面发展更多的空间,让教育教学服务变的更加灵活。其次,完善教育教学评估模式。传统的教育评估是以考试的分数和作业为标准,这种评估方式极大束缚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扼杀了创新想法。对此,教师要创新评价方式,以多种标准全方面评估学生,参照多种数据,对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做出评价,在遵循合理的价值范围内,支持学生创新想法,鼓励创新做法,激发学生的创新干劲,培育创新精神。明确多元化教育创新评价体系,为大学生发展提供更多的自主权,调动大学生创新的积极性,破除“内卷化”压力,切实达到增强大学生创新精神自我培育的效果,助力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接班人。最后,借助网络媒体等技术促进学生创新发展。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高校应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资源,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高校要积极利用网络窗口,建立创新平台,便于大学生表达自己的创新想法,教师通过网络交流了解大学生内心想法,不断强化创新精神的感染力和亲和力。通过“创新数据大课堂”,引导、培育、塑造社会真正需要的创新型、实用型人才。以教育的创新,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将创新精神融入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之中,实现对大学生的创造力、创新力和行动力的塑造。
综上所述,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下,大学生“内卷化”现象是当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一种社会现象,其照映出现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并提出了新挑战。大学生要正确看待“内卷化”现象,高校要采取多种方式去消解大学生“内卷化”的影响,巩固大学生人生理想信念,摆正奋斗价值观念,培育创新精神。把握社会与个人的诉求,在于现实的呼吁中,使得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入心、入脑,达到精神领域塑造人的目的,培养出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
[1]郭继强.“内卷化”概念新理解[J].社会学研究,2007(03):194-208+245-246.
[2]马克思,恩克思.马克思恩克思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3朱晓甜.习近平“奋斗幸福观”及价值意蕴[J].公关世界,2020(04):17-18.
[4侯玉环.论新时代青年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6):53-57.
[5]梁华伟.论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06).115 .
[6]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7]杨叔子,吴昌林,张福润.再论创新之根在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04):1-6.
[8]习近平.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01).
[9]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8.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 “铸魂育人”使命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方略(SK2019A0260)
(责任编辑:杨书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