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代英“封建”观考析

2022-02-26 07:43张志强
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恽代英军阀全集

张志强

在近代西学东渐的浪潮中,尤其在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的推动下,“封建”概念发生了巨大蝶变,与“封邦建国”的古义渐行渐远。针对这种差别,自20 世纪20年代以来便有持续不断的争执。一派学者斥之为“泛封建化”,另一派学者则肯定这一术语转变对中国革命的积极意义。①冯天瑜在《“封建”考论》一书中认为,中共近代“封建”观演变的过程是一种服从于革命话语而违背封建古义的“泛封建化”过程。但是这种观点引起了李根蟠、周建明、翁有为、翟宇、闫超凡、杨泰龙等学者的质疑、讨论与反思,主要研究有翁有为:《“五四”前后陈独秀对“封建”意涵的探索——中共“反封建”话语的初步形成与发展》,《中共党史研究》2018 年第5 期;周建明:《“封建论”:是对概念的误植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兼评冯天瑜先生的〈“封建”考论〉》,《探索与争鸣》2012 年第10 期。若要评价争执双方的意见,必然需要回溯到故事的原点——即中共早期领导人如何理解和改变“封建”概念的使用习惯。现有研究聚焦于陈独秀“封建”观的研究,这是因为学界普遍认为陈独秀是中共早期“封建”观蝶变的开创者。②相关研究有翁有为:《中共民主革命理论建构中的“封建”意涵之演变》,《近代史研究》2018年第5期;曹仲彬:《对中共中央文件最早使用“半殖民地半封建”概念的考析》,《北京党史》2008 年第5 期;李根蟠:《“封建”名实析义——评冯天瑜〈“封建”考论〉》,《史学理论研究》2007 年第2 期。但是对于其他领导人的研究明显偏少,并且由于学者们对材料的掌握和裁剪程度不同也存在诸多分歧。为深入探究这一问题,力求有理有据,笔者选择具体的人物案例,通过其“历时性文字,以透视其过程”③冯天瑜:《“封建”考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年版,第264 页。。中共早期领导人恽代英是合适的研究对象。他饱学中西,笔耕不辍,留下了近300万字的鸿篇巨制。恽代英对“封建”概念的使用较为广泛,系统折射出中共早期“封建”观蝶变的过程。从历史演变来看,恽代英“封建”观的演变是近代中国政治术语急剧转变的必然;从认知转向来看,恽代英是在马克思主义话语的影响下,逐渐从政治制度层面理解封建观念深化为从经济生产方式层面理解封建社会,即逐渐将“封建”视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形态;从实践进路来看,恽代英“封建”话语的使用明显服从于其革命目的。因此,理解恽代英等中共早期领导人的“封建”概念绝不能仅从咬文嚼字、强调古义的角度出发,而必须与中国革命历史与理论相结合。

一、近代“封建”观的多重含义与演变趋势

个人观念的变化必然深受时代环境的影响。恽代英并非“封建”观念变化的开创者,而是这一变化的接受者和继承者。因而回顾近代中国“封建”政治术语演变的基本脉络,以探究政治术语大环境,对于分析恽代英“封建”观蝶变的过程是有重要意义的。

近代以来“封建”概念的变化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各派各别基于自身的经济利益、文化背景等因素,对于“封建”概念有着不同的解释,大致分为五种类型:第一是指“封邦建国”的古义,如李大钊在1916年《省制与宪法》中专门将“封建”解释为“封土”“建国”。①《李大钊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3 年版,第376 页。第二是指西欧封建领主制。这种解义最早出现在翻译作品中,翻译家普遍地以“封建”指代英文中的“feudalism”。严复首创了这种翻译方式,而蔡和森的《社会进化史》、恽代英的《阶级争斗》等著作中均有所体现。这种翻译虽然并未充分反映出中西方封建制度的不同,但是却立足于两者分权、分散的共同点,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封建”的中文古义。第三是指近代的军阀。这一话语主要流行于国民革命时期。时人认为南北军阀混战的局面颇似古代藩镇割据和群雄争霸的“封建”状态,因此以此指代军阀势力。但是后来由于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封建军阀”的“封建”含义已经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混乱”“分散”的代名词,还指代军阀背后的大地主、买办资产阶级等封建势力,由一种政治表象的描述深化为经济背景的考察。第四是指“封建”的社会形态及其相关势力。列宁主义和共产国际将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称为“封建”社会,以此指代资产阶级以前的社会状态,并且曾用“半封建”形容近代中国的社会状态。后来,这种学说渐趋转变为中共的特定学说。第五是指“封建”落后的事物,作形容词使用。即将一切落后的事物、不符合所谓的时代潮流的事物均斥之为“封建”。“封建”概念虽有分歧,却也呈现出变化的总趋势——近代国人对于“封建”概念的定义逐渐由代指单纯的政治制度向代指复杂的社会形态转变。

古代中国一直坚持“封建”是“封邦建国”政治制度的古义。但是,晚清的严复受到西方社会形态演进学说以及英国学者甄克思的影响,将人类社会分为图腾社会、宗法社会和国家社会,并视宗法社会向国家社会过渡的阶段为“封建社会”,由此开启中国人将“封建”理解为一种社会形态的滥觞。严复认为封建社会是宗法社会的晚期和国家社会的前期,并且认为中国在秦朝时期没有从宗法社会转向国家社会,反而宗法社会又延续了两千多年。因此,学者判断严复认为“宗法”与“封建”是相连的,而陈独秀在1915年写作《敬告青年》时将“宗法社会”“封建社会”并列,这无疑受到严复观念的直接影响。②李根蟠:《“封建”名实析义——评冯天瑜〈“封建”考论〉》,《史学理论研究》2007 年第2 期。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前期所称的“封建”意涵基本秉持着“封邦建国”的古义。其虽然在《敬告青年》中指出“封建”制度之遗“思想差池,几及千载”③翁有为:《“五四”前后陈独秀对“封建”意涵的探索——中共“反封建”话语的初步形成与发展》,《中共党史研究》2018 年第5 期。。不过,这一时期陈独秀批判道德、礼教等为“封建”的原因,主要是这些东西的集大成者孔子生活在“封建时代”,而非中国处于“封建社会”。④杨泰龙、陈金龙:《中国共产党对“封建”的认知与早期革命目标的确立》,《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9年第3期。但是陈独秀的不变中却蕴含着变的因素,比如他在1916年的《今日之教育方针》一文中已经将“封建制”与“君主专制”等同⑤冯天瑜:《“封建”考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年版,第193 页。,这无疑是对“封建”古义的巨大背离,因为中国古代是将专制制度与封建制度相对立的。陈独秀“封建”观变化的原因主要是深受日本学说的影响,日本明治年间的思想家往往效仿法国启蒙运动,将过去的落后的斥之为“封建”,而将明治维新前的时代统称为“封建时代”。①冯天瑜:《“封建”考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年版,第200 页。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时期除了陈独秀积极使用“封建”概念,鲜有他人跟从。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俄国的革命话语习惯于将革命前的时代称为“封建”。瞿秋白、蔡和森等人受此影响,逐渐用“封建”形容古代中国和近代中国。尤其到了中共二大前后,“封建”术语遍布于中共中央文件和领导人的文章之中,蔡和森提出中国是“半封建”的武人政治和“半封建半民主局面”②《蔡和森文集》上册,人民出版社2013 年版,第88、111 页。。瞿秋白、李达等人在文章中开始大规模地使用“封建”字样,将现实的中国定性为“封建”或“半封建”,指出现实中国具有“推翻封建势力”的任务。③冯天瑜:《“封建”考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年版,第226 页。自此之后,中共“封建”观为之巨变。又经过国民大革命的推动,各种带有“封建”的政治术语流行开来。王亚南曾回忆道:20年代末期“所谓‘封建军阀’‘封建思想’一类术语,早就流行于一般文人学士之口”④《中国社会史论战》第一辑,《读书杂志》1931 年第1 卷第4、5 期合刊,第39 页,转引自李根蟠:《“封建”名实析义——评冯天瑜〈“封建”考论〉》,《史学理论研究》2007 年第2 期。。虽然不同学派对近代中国属不属于封建社会等核心问题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但是在这一历史转变中,中共的“封建”观逐渐建构完成并影响至今。但是,思想或概念的蝶变绝非一蹴而就,这一时期中共的“封建”观仍然是朦胧而未成熟、交错而未统一,在与时俱进的同时也呈现出因人而异的特点。比如陈独秀在大革命失败之后否认近代中国是封建时代,李大钊、毛泽东等人迟迟未在行文中广泛使用“封建”这一时髦用语。

二、从吸收西方“封建”到重构中国“封建”

近代中国政治术语的转变历程一般是如此:最初在翻译文本中以中国原有的政治术语对照西方现代观念的含义,进行“选择性的吸收”;但在后期使用过程中,渐趋“消化、整合和重构”,进而形成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中国当代观念”。⑤金观涛编著:《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法律出版社2009 年版,第8 页。“封建”概念的演变基本符合这一规律。恽代英“封建”观的蝶变过程充分展现出近代国人从吸收西方“封建”观念到重构中国“封建”观念的大致脉络。但是对于恽代英而言,这种西方“封建”观念主要来自马克思列宁主义。

(一)“封建专制”的古代中国

恽代英在早期的翻译著作与著述中已经开始引用西方前资本主义时代的“封建”概念,并且认识到“封建社会”是前资本主义时代的一种社会形态。在时代话语的影响下,他将此对照于中国,逐渐开始用“封建”形容中国古代社会。

1921年1月,恽代英所译的考茨基的《阶级争斗》一文中多次提及“封建地主”的概念,例如,“今日的资本家,成了个无用的人,如前一百年封建的地主一样……不仅如此,资本家在今日,正如十八世纪‘封建’地主一样,亦是更远进步的障碍”⑥《恽代英全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第361 页。。这也是《恽代英全集》中有关“封建”话语论述的最早文本。他在翻译著作中基本沿用“封建”的西义,即将“feudalism”译成中文的“封建”。

其实恽代英应该是受翻译习惯的影响,因为在近代将“feudalism”翻译成“封建”绝非个例,而是较为普遍的情况,比如19世纪的《海国图志》中即采取这种翻译;①冯天瑜:《“封建”考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年版,第170 页。1902年,梁启超在《中国专制进化史论》文中也明确使用了西义的“封建”概念;②翟宇:《“封建”概念的变迁与中国社会历史的再认识》,《河南社会科学》2012 年第8 期。1903年,严复在翻译甄克思的《社会通诠》时,同样将“feudalism”译为“封建”,并认为由三代至周朝均是“封建时代”③冯天瑜:《“封建”考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年版,第179~180 页。;而据海外汉学家考证,1908年的第一个中译本的《共产党宣言》也是如此翻译④〔德〕李博著,赵倩等译:《汉语中的马克思主义术语的起源与作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年版,第167 页。。此外,20世纪20年代初期,瞿秋白、蒋光赤等人在叙述西方历史时均将“feudalism”译为“封建”,并以西欧历史为原型描述封建制度的基本情况,“隐约透露出将中国前近代划入‘封建’的意向”⑤冯天瑜:《“封建”考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年版,第224 页。。无疑,这种政治术语的使用习惯极有可能直接影响了恽代英的翻译用语。

有学者认为“封建”的本义与地主概念是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封建”是指土地分封,与贵族制相关,土地受命于上,不可出租或者转售;但是地主则是指土地归个人私有,可以出售。⑥冯天瑜:《“封建”考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年版,第298 页。因此,他们认为恽代英等人的这种翻译是泛用“封建”概念,是错误的。但是,在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中,从未认为只有封土封臣制和农奴制才是封建社会,而是更为注重从剩余价值劳动、地租形式等经济基础来理解封建社会。⑦李根蟠:《“封建”名实析义——评冯天瑜〈“封建”考论〉》,《史学理论研究》2007 年第2 期。恽代英此时所翻译的《阶级争斗》本身也是一部以财产有无为基本标准,结合其他因素深入分析德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现状和各阶级之间的矛盾的书籍。⑧刘辉:《恽代英与中国共产党阶级分析的兴起》,《人文杂志》2018 年第6 期。恽代英在翻译这本著作时,应该也是深受其中经济学思想和阶级斗争理论的影响。因而,恽代英这时虽然延续“封建”的翻译作用,但是却以生产方式的角度去理解“封建地主”“封建社会”的概念,这与前人的概念对照做法完全不同。陈独秀被普遍认为是中共“封建”观的开创者,他在早期使用“封建”概念时一般基于政治立场的视角,出于“民主”的考量将辛亥革命后发展起来的“半民主”势力的对立面视为“半封建”,未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基础的因素。⑨翁有为:《“五四”前后陈独秀对“封建”意涵的探索——中共“反封建”话语的初步形成与发展》,《中共党史研究》2018 年第5 期。

恽代英指出,封建地主是18世纪发展资本主义的阻碍,而今资本家又成为无产阶级运动的阻碍。这种认识已经表明了社会进化的基本过程,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代封建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的必然性。虽然此时斯大林尚未形成完整的“五大社会形态”发展理论,但是西方长期以来的社会进化学说已经在西学东渐中对中国人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前文所述的严复的例子即是明证,笔者推断恽代英此时也已经接受了社会形态更迭的理论。例证是:1924年,恽代英认为“出口税在历史上本只是封建时代那些诸侯认为卖货物给外国人时”,而在近世因为发展工商业的需要,所以各国将其废除了。⑩《恽代英全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第8 页。在此之前,1922年中共早期重要领导人蔡和森也认为在中世纪末期,封建制度已经成为新兴资本主义的桎梏,因而资产阶级便奋起推翻封建政治而建设近代的民主政治⑪《蔡和森文集》上册,人民出版社2013 年版,第109 页。;1923年,陈独秀指出人类历史“乃是由部落酋长进化到封建诸侯王,由封建诸侯王进化到资产阶级,由资产阶级进化到无产阶级”①《陈独秀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13 年版,第307 页。,这些表明恽代英等人已经认识到封建时代是西方历史上的某一社会形态,即资本主义社会之前的社会。

在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下,近代学者以西方事物比称中国事物的趋势极为明显。在恽代英习惯于使用“封建”一词形容西方资本主义之前的社会时,其也逐渐开始使用“封建”二字指代中国古代社会。但是这种概念的使用也存在交错、渗透的情况。

恽代英早期并未用“封建”二字形容古代中国社会。1919 年,恽代英认为古代中国是“专制君主”式的政体,古代社会是“二千年专制”。②《恽代英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第38、80 页。但是中共二大之后,恽代英则习惯于使用“封建社会”指代皇权专制时期的中国社会。例如,1924 年恽代英将清朝王公贵族称为“封建阶级”③《恽代英全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第553 页。。1925 年,恽代英斥责举人、孔教会、同善社等旧社会的遗物“无非都是封建社会的余烬”④《恽代英全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第342 页。。同年,他又指出孙中山生于封建社会的中国,所以孙中山难免要残存封建社会的思想。⑤《恽代英全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第362 页。1926 年,在评价古代的革命时,他将昔日的反清复明运动视作“封建社会的革命运动”⑥《恽代英全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第420 页。。1927 年,恽代英指出:“因为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势力,久已支配了一般思想上多少落后的分子,他们或早或迟总不免要怀疑到一切反封建力的各种行动。”⑦《恽代英全集》第九卷,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第43 页。这些“封建社会”都是指代晚清及之前的中国,而非近代的中国。由此可见,恽代英已经基本认为古代中国便是“封建社会”。

恽代英不仅称呼古代中国是“封建”的,并且直接将“封建宗法社会”“封建社会”与“君主专制”等词并用。⑧《恽代英全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第67 页。有的学者从词义的角度认为,“封建”是分权,“专制”是集权,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如此混用是不合适的。⑨冯天瑜:《历史分期命名标准刍议》,《文史哲》2006 年第4 期。从政治制度角度理解,“专制”强调集权,“封建”侧重分权,这种名词的混用自然不合适。但是如上文所述,马克思主义并非从政治制度的角度理解“封建”,而是从生产方式以及社会形态的角度理解,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中“专制”与“封建”并非一对对立的词语——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与封建等级制度均曾作为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形式出现在历史中,只是在不同国家两者出现的时间有所不同。并且有学者指出“封建专制主义”“宗法封建专制主义”等概念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章中出现十余次,正是马克思、恩格斯“把君主专制纳入‘封建’主义的基本内涵”⑩李根蟠:《“封建”名实析义——评冯天瑜〈“封建”考论〉》,《史学理论研究》2007 年第2 期。,因而“封建”与“专制”对立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为了还原时人的认识,再回到恽代英的文本。恽代英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认为中国是专制的社会,是统治者剥削人民的社会。但是在恽代英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其虽然认为中国是“封建”的,但是丝毫未否定古代中国社会的专制特点。例如,1924年在分析古代社会教育时,恽代英仍然认为“皇帝时代的主人翁只是皇帝,而绝非是人民”,因此是“专制的、压迫的”,强调顺从的。⑪《恽代英全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第466 页。1926年,恽代英认为汉代至明代的“封建”君主就是以“君子群而不党”之说使民众宛如散沙,从而实现“以一人或少数人宰制鞭笞之”的目的①《恽代英全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第194 页。,其专制本性未曾改变。另一处例证是恽代英1926年在编簒的《政治学概论》一书中对“封建”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和解释。恽代英将封建政治理解为“封建阶级(君主、贵族)统治其他阶级之术”,并且认为中世纪的封建诸侯、军队是封建阶级压迫人民的工具。与此同时,他将贵族专制定义为“诸侯卿大夫视国家为私产,刑罚效力只能及于庶人”的封建阶级独裁政治②《恽代英全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第180~186 页。,在这里同样没有将“封建”与“专制”相对立。

但是,这种语义的使用却伴随着说明对象的变化而变化。恽代英在叙述中国特有的“封建”制度时依然会固守古义。例如,他提及秦始皇时认为“秦始皇废‘封建’,立郡县”③《恽代英全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第85 页。,此处“封建”犹指封邦建国的政治制度,而非一种社会形态。他也曾提及“封建井田”的概念④《恽代英全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第557 页。,同样是将“封建”理解为中国周代时期的土地分配制度,而非马克思主义话语下的经济形态。这种语义的固化绝非恽代英一个人的特点,而是中共领导人普遍的特征,例如毛泽东在晚年也会使用“封建井田”的字样。

(二)“封建”的近代中国

中共二大之后,在列宁主义和共产国际话语影响下,恽代英等早期中共领导人逐渐开始普遍运用“封建”概念分析近代中国社会。1922年,远东民族各团体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口号。此后,列宁主义与共产国际对于“封建”“半封建”的理解与认识逐步传入中国,进而深刻影响了中共早期领导人的“封建”观。

1922年,中共的革命纲领和“封建”观产生了较为剧烈的变化。6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反抗封建帝政”“反抗封建的民主革新战争”及不得使“封建制度延长生命”等口号。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73页。此时,“封建”概念的使用已经呈现泛化的倾向,即开始将近代中国与近古中国都称为“封建社会”。7月,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全文共提及“封建”概念达到13次之多,其中已明确指出“中国经过了几千年的封建政治”“辛亥革命战争,是适应近代由封建制度到民主制度”等论断。此文件中也指出中国实际上仍然是由“封建式军阀”掌握政权,从而构成了“半独立的封建国家”。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年版,第89~90 页。此时,中共早期领导人也纷纷发表文章,指出“中国现在半封建的武人政治”⑦《蔡和森文集》上册,人民出版社2013 年版,第88 页。“民主与封建之争”依然未能解决⑧《蔡和森文集》上册,人民出版社2013 年版,第103 页。等等,一时“封建”的概念出现在党的文件、领导人的文章中。而在1922年之前,中共领导人中仅有陈独秀在普遍使用“封建”概念,罕有人跟从。⑨冯天瑜:《“封建”考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年版,第192~204 页。由此可见共产国际对中共早期领导人“封建”观影响之剧烈。

在这一“封建”概念极具泛化的时刻,恽代英的反应却稍显迟滞。因为自1921年恽代英在翻译《阶级争斗》时使用了西义的“封建”概念之后,恽代英再次使用“封建”概念则到了1923年的春天。他在《青年与偶像》一文中指出:“我们中国从古典封建的思想,一旦忽然与全世界现代生活相接触,旧道德旧制度的破坏……如摧枯拉朽,一下儿便大告成功。”⑩《恽代英全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第44~45 页。虽然恽代英使用“封建”指代前现代的社会,但是并未出现以“封建”形容近代中国的意涵。不过,恽代英后来对此问题的论述却极为丰富。

恽代英主要把“封建社会”“封建时代”理解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状态,也泛指这种状态内部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诸多方面。例如,1927年恽代英在《敬告从歧路自拔归来的青年》文章中讲他们“每每是从完全滞留在封建社会下的乡村中间出来,脑中所有的只是几篇古文或中国历史上几个‘名臣’‘志士’的逸事”①《恽代英全集》第九卷,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第22 页。。这里使用“封建社会”形容了乡村的状态——其思想形式呈现为个人对于“中流击楫”“揽辔澄清”人格的崇拜,而忽视了对于革命派别具体主张和深邃思想的考察。同年,恽代英在评价孙中山的思想时,将大汉族观念、贤人政治观念、东方文化观念等一律归纳为封建社会的观念。②《恽代英全集》第九卷,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第73~74 页。

恽代英十分注重从经济角度考察封建社会的形态。1925年,恽代英将近代中国称为“封建的农业社会”③《恽代英全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第223 页。。次年,恽代英在比较中国文化与欧美文化时,将中国文化定义为“农业封建社会的文化”,并且认为因为“欧美的经济状况比中国的经济状况为进步的原故”,所以,中国文化较欧美的“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是比较落后的。④《恽代英全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第91 页。这里恽代英便从经济的角度揭示了“封建”:第一,“封建”的来源是因为中国是农业社会;第二,“封建”是资本主义之前的一个阶段,这便提及了社会形态的演进问题。1929年,恽代英在分析阿富汗局势时指出:“阿富汗还是一个纯粹封建社会的国家。”⑤《恽代英全集》第九卷,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第274 页。他的论据是阿富汗全国的经济基础是农业,工业仅在京城(开)布尔附近有很少的发展,因而在这种经济状况下,阿富汗的政权便只能掌握在地主手中。再比如,1925年读者砍石来信询问恽代英,“现中国尚在封建时代,资本制度以前的财产制度依然存在”,那么中国必须等待这种财产制度逐步废止,才能进行社会革命吗?恽代英则在回信中对于前资本主义时代的财产制度作了全面的解析。他认为“资本家制度以前的财产制虽然存在”,但是只有少数人可以以此制度满足生活的享用,因而“少数人享有资本主义以前的财产”是不能阻碍社会革命的产生。⑥《恽代英全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第164 页。上述的解释表明恽代英认为中国仍然存在着资本制度之前的经济,经济制度尚未完全脱离农业社会,小农经济等旧生产方式仍有残留。这种对于“封建”的认识也可以被定义为“后封建时代”⑦毛崇杰:《泛化“封建”观与后“封建”问题》,《甘肃社会科学》2015 年第5 期。,即列宁主义话语中的“半封建”。并且,在分析军阀政治时,恽代英更为重视从地主经济、列强经济支持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将之称为“封建军阀”。这一部分的论证留予后文。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论述与列宁主义的观点几乎一致。列宁曾指出中国是个“落后的、农业的、半封建国家”,他认为:“农业生活方式和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是封建制度的基础;以这种或那种方式把中国农民束缚在土地上,这是他们受封建剥削的根源;这种剥削的政治代表就是封建主,以皇帝为整个制度首脑的封建主整体和单个的封建主。”⑧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列宁全集》第二十一卷,人民出版社2017 年版,第429 页。简而言之,列宁主要从经济角度理解“封建”这种社会状态,他将封建制度的特征归结为农业生产方式与自然经济的统治地位、地主大土地占有制、农奴制等,并且还把东方国家以地租剥削为主要形态的君主制纳入“封建主义”的概念之中。⑨叶茂:《“封建”新辨——关于近年来中国秦汉以后是否属于“封建社会”争论的述评》,《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年第2 期。伴随着革命实践的发展,中共对此问题的认识更为全面。中共四大明确提出“这个革命的内容是反对封建的经济关系,反对封建的军阀政治(如督军制、雇佣军队制、政权分裂、农民屈伏于官绅、人民无法律的保护)”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二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年版,第221~222 页。,认识到土地革命对于反对军阀和反对帝国主义的关键作用,这表明中共对于“封建”的认识已由政治制度层面深化到经济层面的理解。②翁有为:《“五四”前后陈独秀对“封建”意涵的探索——中共“反封建”话语的初步形成与发展》,《中共党史研究》2018 年第5 期。

综上所述,恽代英所用“封建”概念一般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话语下的观念,其核心的命题便是出于生产方式的考量将“封建”视为一种社会形态,而非一种政治制度。但是恽代英使用这种概念绝非仅仅是纯粹的语义变化,而是服从于其宏伟的革命目的,这在恽代英批判革命对象时有较为明显的体现。

三、从剖析“封建军阀”到解析“封建资产阶级”

伴随着革命任务与革命对象的变化,恽代英等中共领导人使用“封建”概念的所指对象是不同的。在大革命时期,恽代英等人所用的“封建”观念主要指代北洋军阀势力;中共四大之后,中共逐渐以“封建”指代农村地主势力;大革命失败之际,中共使用了“封建资产阶级”概念,以此指向地主阶级妥协的资产阶级右翼。这表明中共对于“封建”一词运用更为成熟,逐渐由照搬共产国际的概念趋向到立足中国实际,在一定程度上自主发展政治术语和探索革命方式。

(一)“封建军阀”

中共对封建军阀的批驳由来已久。民国建立之后,武人政治与军阀政客因其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的腐败落后而被时人所批判,国人较早地认识到了“废督军”对于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性。③杨泰龙、陈金龙:《中国共产党对“封建”的认知与早期革命目标的确立》,《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9年第3期。恽代英在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也逐渐认识到“南北军阀……一丘之貉”④《恽代英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第99 页。,他们都无法为国民“做出什么好事”⑤《恽代英全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第217 页。,因此立志要打倒这种军阀旧势力。但是此时他未将“封建”与“军阀”联系在一起。直到1920年,陈独秀第一次将“尊祀孔子及武人割据”视为“封建主义”,并将近代军阀称为“封建式的武人”。⑥任建树主编:《陈独秀著作选编》第2 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278~279 页。这主要是因为军阀武人割据是指“政权分裂”,与“封建”本义相合。但是,这一种称谓并未普及开来,比如中共一大虽然明确提出进行“反对军阀主义和官僚制度的斗争”⑦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6页。,但是丝毫未提及“反封建”之事。

直到中共二大前后,中共早期领导人才开始普遍性地将“封建”与“军阀”并称。中共二大明确提出了“封建的武人”“封建的军阀”“封建式的北洋军阀”等概念⑧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73、90~92 页。,蔡和森等人也将中国的现状称为“半封建的武人政治”⑨《蔡和森文集》上册,人民出版社2013 年版,第88 页。,将袁世凯、段祺瑞等北洋军阀称为“封建的武人阶级”⑩《蔡和森文集》上册,人民出版社2013 年版,第97 页。,自此“封建军阀”一词逐渐开始在中国政治术语中流行开来。例如,1929年国民政府召开编遣会议时,何应钦、李宗仁发表声明称如果军队内部再有以集团或地域为单位进行划分,那么便是“在制度上将延长封建之恶习,为革命主义所不容,而实际上足以启诱军阀之割据”①《恽代英全集》第九卷,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第133 页。。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话语下,资产阶级革命的对象往往是封建主义,此时中共将国内主要的斗争对象(军阀)视为“封建”,有利于将中国革命纳入世界革命话语。②翁有为:《中共民主革命理论建构中的“封建”意涵之演变》,《近代史研究》2018 年第5 期。简而言之,“封建式”“半封建”的论断为中国革命提供了良好的历史坐标,有利于确定革命目的、对象、方式等,正所谓“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制造’出中国的封建社会,只是为中国人认识这种封建社会提供了思想武器”③李根蟠:《“封建”名实析义——评冯天瑜〈“封建”考论〉》,《史学理论研究》2007 年第2 期。。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恽代英逐渐开始以“封建军阀”或“封建”指代军阀势力,并且对军阀的起源、军阀的目的、军阀存在的原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其中重点剖析了“封建军阀”的经济基础。

恽代英认为军阀是“在封建社会还未完全消灭净尽的遗址上”产生的,他们是“绝对不随时代进步的人”。那么什么是封建遗址?恽代英解释为在数千年封建社会中所培育成的“个人的英雄主义的思想”与“专为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道理与成见”。④《恽代英全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第8 页。所谓“个人的英雄主义”,用恽代英早期的语言解释即是“利己”而不是“利他”的认识,而“地主阶级利益”则是指军阀的经济基础——地主。恽代英认为军阀与地主的关系是相互的,“官僚、地主、工业资本家与一切俸给生活者,又仅能托足于他们与军阀买办阶级的政治经济势力之下”⑤《恽代英全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第300 页。,即军阀保护地主,地主支持军阀并寻求其庇护。因此,恽代英将“封建军阀”称为“封建阶级”⑥《恽代英全集》第九卷,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第134 页。,视他们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巨大阻碍,是完成国民革命的巨大绊脚石。

恽代英认为军阀依靠于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在中国最跋扈的只有帝国主义国家的势力,军阀与买办阶级不过是他们所卵翼的附属品。”⑦《恽代英全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第300 页。帝国主义获得利益的方式主要是“以很苛的条件借款给军阀打仗”,使中国国内混战不止,难以发展工业,从而他们可以尽情地倾销产品;使中国永远同室操戈,以便于外国政客讥讽“中国是野蛮黑暗的国家”⑧《恽代英全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第530~531 页。,为外国政府堂而皇之地实行殖民和侵略政策提供便利,因此帝国主义者要充分利用殖民地中的封建势力,促使各派发生战争,从而充分得利。⑨《恽代英全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第20 页。在全国受帝国主义经济压迫之下,列强的勒索使得“盐税增加”“厘金不能废除”“日常生活昂贵”,而大批输入的洋货压低了中国传统手工业生产品的价格,以至于做工种田的人“终日勤劳而不能自给”。⑩《恽代英全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第529~530 页。“洋货流行,夺了土货的销路”,农村的土货丧失与机器产品竞争的优势,致使土货生产者失去了生计,被迫成为流民。⑪《恽代英全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第529 页。出于生计的考虑,失业游民“为了糊口为了活命”⑫《恽代英全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第429 页。,从而选择参军。农民群众悲惨的经济状况为军阀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⑬〔美〕齐锡生著,杨云若、萧延中译:《中国的军阀政治(1916—1928)》,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年版,第79 页。恽代英由此认为一切内战的根本原因都是资本帝国主义的作祟。⑭《恽代英全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第531 页。

因而,恽代英认为欲铲除军阀这股“封建势力”,必须先完成反帝国主义的任务,即“打倒外资压迫,使流氓兵匪返其本业,使军阀无所利用以为抵抗,他们的权威才会根本消灭”①《恽代英全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第531 页。。这样军阀才会瓦解,革命方能胜利。由此可知,恽代英已经认识到了反封建主义与反帝国主义的关系——中国的苦难主要是帝国主义造成的,只有反对帝国主义才能完成反对封建主义的目的。与此同时,伴随着革命的发展,尤其是中共四大通过《对于农民运动之决议案》后,陈独秀、瞿秋白、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充分认识到封建地主是封建军阀坚实的社会基础,因而着重强调反对“封建”军阀必须加大力度反对“封建”地主。1926年,毛泽东指出:“经济落后之半殖民地的农村封建阶级,乃其国内统治阶级国外帝国主义之唯一坚实的基础,不动摇这个基础,便万万不能动摇这个基础的上层建筑物。”②《毛泽东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37 页。同年,陈独秀指出要推动“推翻都市中封建的军阀政权,推翻乡村中封建的地主土豪劣绅政权之争斗”③《陈独秀文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3 年版,第516 页。。从大革命时期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开始逐渐探索反对“封建地主”的革命道路,对于“封建地主”的论述越来越多,抨击更为激烈。④翁有为:《中共民主革命理论建构中的“封建”意涵之演变》,《近代史研究》2018 年第5 期。1928年,蔡和森明确提出:“中国资产阶级民权革命实际就是农民革命,要求消灭封建地主阶级及驱逐帝国主义。”⑤《蔡和森文集》下册,人民出版社2013 年版,第974 页。但是,恽代英在这方面的反封建主义论述相对较少。

(二)“封建资产阶级”

大革命时期,北洋军阀是国共两党的主要斗争对象,恽代英所谓的“封建势力”主要指北洋军阀,称其为“封建军阀”。大革命失败后,“封建”则被他用于泛指新军阀和国民党右派,且日趋泛化。

“中山舰事件”之后,国民党新右派开始向农村地主势力、城市资本家势力靠近,中共由此斥责国民党新右派为“封建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叛徒。大革命失败之际,中共已经明确地指出群众要反抗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的“封建与资产阶级的领导权”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四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年版,第171 页。,共产党“必须领导劳苦群众反对封建资产阶级等的反动派”⑦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四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年版,第181 页。。之后,中共认为“中国南部已经是清一色的封建资产阶级的政权”⑧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四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年版,第499 页。,必须领导工农反对封建资产阶级,以巩固国民大革命的成果。在宁汉合流之前,中共的“封建资产阶级”所指仅限于南京国民政府。比如1927年3月,中共认为在以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人尚能对抗资产阶级右派等反动势力时,“中国共产党决定完全赞助武汉的国民党中央,使他易于团结大多数人民而与封建资产阶级及反动潮流相奋斗,并且中国共产党决定自己的党员应加入国民政府,以分负武汉国民党在此艰巨时期的重任”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四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年版,第335 页。。在宁汉合流之后,中共则认为“现在南京、武汉政府,已经都是代表封建资产阶级的政权,成为反革命的工具”⑩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四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年版,第444 页。。毋庸置疑,“封建资产阶级”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逐渐破裂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新概念,一般可视作与国民党右派同义。因此,中共一般将“封建资产阶级”视为“完完全全是工农的敌人”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四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年版,第499 页。。

在这种话语环境下,恽代英将国民革命的失败归因于“资产阶级”向“封建主义”的投降。恽代英认为“地主制度是封建社会残留的一种反动的势力”②《恽代英全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第395 页。,导致“农人很苦”“中国产业不得发达”③《恽代英全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第413 页。。因而“提出没收地主阶级土地的主张”便是反封建的关键所在,也只有“以扫除封建社会残余势力自任的革命党”才能解放全中国被压迫民众。④《恽代英全集》第九卷,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第41 页。不过,国民党右派不可能采取如此的举措,放弃对于农民的剥削,因为他们惧怕工农运动会威胁他们的政权⑤《恽代英全集》第九卷,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第225 页。,所以“宁可背叛革命而与封建势力妥协”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四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年版,第367 页。。这就表明中国资产阶级必然会向封建势力妥协,绝不能承担肃清封建势力的革命任务。恽代英进一步指出正是因为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的领袖蒋介石、汪精卫、陈公博等人对买办地主阶级“有相当的让步”⑦《恽代英全集》第九卷,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第248 页。,从而为封建势力(主要指军阀及其在农村的势力)乃至帝国主义的势力膨胀提供了机会,“才将中国的革命引到今天这种失败投降的地步”⑧《恽代英全集》第九卷,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第168 页。。因而,恽代英认为国民党只是表面上的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等各阶级的联合体,但实质上其他阶级只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俘虏⑨《恽代英全集》第九卷,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第172 页。,即国民党已经完全沦为“封建资产阶级”的政党。⑩《恽代英全集》第九卷,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第73~74 页。

由此可见,“封建资产阶级”概念并不是指一种新型的阶级划分,而是指代“资产阶级”向“封建主义”妥协联合的状态。中共领导人在提及这一词汇时,一般会在前后行文中分别提及“封建”与“资产阶级”,并且描述他们走向联合的情况。例如,瞿秋白曾指出:“中国的资产阶级与地主的反革命正是帮助了帝国主义新的分配中国的便当……虽然各种反动的封建、资产阶级的集团间有相互争夺,但外部的仇敌在反对新的工农革命的高涨他们是联合在一起的。”⑪《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五卷,人民出版社2013 年版,第559 页。恽代英等人使用“封建资产阶级”概念,可能出于便于革命宣传的考量,因为这个简洁明了的概念与对南京国民政府“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定义几乎完全吻合,十分利于革命的号召。不过,这一概念也存在指代不清的问题,即容易模糊封建地主与资产阶级的区别。因而,这一概念仅在大革命分野之际有所使用,在1928年之后再未被提及。

需要指出的是,在国民革命失败后恽代英除了以“封建资产阶级”指代国民党,还较为广泛地使用封建概念指代残存的“权力欲望”“英雄思想”及传统的“名分阶级观念”等愚昧观念⑫《恽代英全集》第九卷,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第41 页。,进而深入分析国民党失败的原因。1927年,他认为国民党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国民党包含着诸如“贪图革命的功利”“忽视工农的力量”“过分以自我为中心”“内部不够团结”“个人英雄的观念”“同乡同学的团结”等“封建社会的元素”,国民党缺乏对这些势力的抵抗能力,致使封建观念频频阻挠革命事业。⑬《恽代英全集》第九卷,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第39~42 页。1929年,恽代英指出国民党妄图将“一切势力都吸收于它的组织范围以内”,这是“封建社会式的”。此外,恽代英还认为封建思想对国民党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虽然国民党的改组使国民党“渐次脱离了封建的色彩”①《恽代英全集》第九卷,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第42 页。,但是“因为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势力,久已支配了一般思想上多少落后的分子,他们或早或迟总不免要怀疑到一切反封建力的各种行动”②《恽代英全集》第九卷,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第43 页。。这主要是因为落后的国家、阶级成见使国民党一直机械地将亲俄理解为卖国、将工农运动视为过激,而这些封建观念的作祟必然导致国民党走向失败。

由此可见,在恽代英此时的用语中,“封建”已经是一个筐子——成为愚昧、落后、糟糕的代名词。这种概念的泛化绝非是恽代英一人的思维倾向,在大革命时期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那时候把一切旧的都看作‘封建’的,因而亦在被打倒之列”③陈啸江:《西汉社会经济研究导言》,新生命书局1936 年版,转引自李根蟠:《“封建”名实析义——评冯天瑜〈“封建”考论〉》,《史学理论研究》2007 年第2 期。。固然对于革命的论战双方而言,给对手扣上一顶政治的帽子,这有利于分清敌我阵营,但是这也存在着脸谱化的倾向。比如在批驳三民主义时,恽代英认为孙中山“只是随处摭拾一点东西的新奇学说,来欺骗群众”,随处表露出“‘封建’落后的思想”。④《恽代英全集》第九卷,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第152 页。此处“封建”与“落后”并用,“封建”一词的贬义含义明显被强化。

四、小结

综上所述,恽代英“封建”观的变化既是语义的演化,也蕴含着反封建主义思想的变化。这充分反映了中共“封建”观的蝶变本身便不是简单的词句变迁,而是巨大的思想蝶变——中共革命理论的萌芽和发展。此后,伴随着革命的发展以及中共革命理论的成熟,中共的“封建”观逐渐在延安时期趋于定型——周秦以降的古代中国属于封建社会、近代中国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不仅仅是历史的存在,也是现实的存在,即现存社会中相当一部分落后、腐朽、反动的人与物,皆可定性为“封建”。这种使用话语习惯一直保持至今。

回首望去,近代中共“封建”话语的转变可谓近代社会发展的必然,因为近代国人面临西学东渐的巨大影响和救亡图存的紧迫任务,几乎无力再造一种全新的话语体系,必然需要吸收西方观念重构中国理论,以尽快服务于民族复兴的伟业。固然,将落后事物归因于前社会状态的遗毒和历史的惯性并非一直是准确的问题分析方式,但是这种革命话语的确在较长的时期内准确地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奋斗方向。因而,如果仅因“封建”的古义便否定近代的变化,那么这种机械呆板的固守是脱离历史语境的,也是没有意义的。

猜你喜欢
恽代英军阀全集
五四时期的恽代英与学生运动
趙孟頫書畫全集
上海人民出版社 章太炎全集
恽代英的对联,既有才又有情
专治出墙杏
竺可桢学——《竺可桢全集》催生的一轮朝阳
在坏的时代能做好事
看不到目标比死还可怕
明星开心笑果全集等
《中国青年》创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