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系统恢复技术与效益分析

2022-02-26 04:35朱永萍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林间林区植被

朱永萍

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甘肃康乐 731500

森林资源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自然资源,有着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一系列的作用,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日益推进,使林业生态系统恢复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目前看来,林业生态系统中尚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工作人员应仔细分析现有的林业生态系统恢复技术,结合林业生态系统恢复效益,探索多元化的恢复手段,并针对森林建立起完善的管理机制,促进营林质量的不断提升。

1 林业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

甘肃南部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定西市的康乐、临潭、卓尼、渭源、临洮五县交界处(103°39′59″E~103°50′26″E,34°54′17″N~35°01′43″N)保护区气候寒冷阴湿、四季不明、长冬无夏、春秋相连,高原气候特色明显。以保护区为例,林区的林业生态系统目前看来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天然林业资源不断减少

受传统生产理念的影响,过去很多企事业单位常会为了提升经济效益无序砍伐、滥用林业资源,造成天然林业资源不断减少,影响了林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近年来,虽然人工林区数量不断增加,同时加大林区封山禁牧,一定程度上为林业生态系统的恢复带来了积极的助力。但结合实际情况可知,天然林业资源目前仍然处于不断减少的趋势之中,私采药材、盗采的现象长期存在,严重破坏了天然林业资源。

为解决此类问题,林业保护部门正在严格执行相关的林业修复程序,设立了林业修复资金,在合同签订率方面,也在严格执行相应的程序,显著提升了林区的林业资源管理质量,但长期林区破坏所造成的生态系统损坏问题仍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复原,天然林保护难度高,这是在后续的林业资源管理中相关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

1.2 林业生物多样性减少

在自然保护区中栖息着大量的自然生物,林区生态系统的退化,必然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相关生物的灭绝,为整个生态系统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近年来,此类生态系统问题已得到了林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管护人员也已就林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法,国家对此甚至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但生物多样性锐减具有不可逆的特点,短时间看来,这些管理办法与法律法规所起到的作用仍然是杯水车薪的,这无疑会影响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即使近年来相关部门已在人工林种植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时间、精力,为林区的自然生物提供了生存基础,但生态系统破坏为自然生物带来的影响仍然是难以磨灭的,一些林区中未被探明的生物物种一旦遭到破坏,很难被再次复原,同时一些位于食物链顶端的生物的数量锐减,也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完整性[1]。

1.3 林区生态系统不断退化

生态系统退化也是林区林业工作者在执行相关管护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生态系统退化对林业资源造成的影响是极为明显的,在一些生态系统脆弱的地区,林业生态系统的退化一般会直接引起水土流失,影响地表径流、河川水量。此外,地力衰退会影响土地的生产力,久而久之造成当地居民无法使用相应的土地完成农业生产,同时当地人工林的繁殖能力亦会不断下降,严重影响地区经济发展。

分析近年来甘肃临夏地区林业生态系统保护状况可知,水土流失中,保护区内的乔、灌、草植被减少,巨大的涵水保土效益普遍偏低,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受损后土壤的地力难以承担新树木的生长,同时当地气候条件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会无形中影响新林区的建成,最终破坏当地生态系统。

1.4 林业生态系统恢复目标与效益

为提升林业生态系统恢复效果,相关工作者必须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系统恢复目标,明确生态系统恢复的效益。以甘肃临夏地区为例,该区开展林业生态系统恢复工作的主要目标及效益如下。

1.4.1 提升植被覆盖率提升植被覆盖率是优化林业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植被覆盖率是评判林业生态系统平衡性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一指标的提升能够为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起到极为积极的作用,为后续生态系统恢复工作提供诸多帮助[2]。

总体上来看,提升林间植被覆盖率的效益如下:吸引动物的栖息,为小型动物、微生物在林间的生存提供良好的环境,优化林间物种多样性,从而提升林间土壤的酶活性,促进地力的恢复,使新建林区的土壤理化性质、养分状况变得更为合理;此外,植被覆盖率的提升,也与生态系统的平衡性息息相关,最终这一指标会与生态系统的恢复程度走向匹配。

1.4.2 恢复林区小气候实践证明,在林业生态系统恢复工作中,林区小气候的恢复与林区生态系统的恢复以及林业资源的进一步发展息息相关。林区小气候具有抗逆性强、波动性小等特点,通俗来讲就是,尽管林区的外部环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气候条件的变化而出现一系列的波动,林区内部环境依然可以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即使外部环境恶化,林区小气候仍然能够有效抵抗外部环境的这种变化,为林间生物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这对恢复林间生态系统无疑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3]。

因此,可将恢复林区小气候的效益概述为:恢复林区小气候,可以抵抗大规模的气候变化,从而增强林区环境对动物的吸引力,提升物种多样性;林区小气候的恢复也会为动物的生长与生存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优化林区动植物的生存条件,创造出与林间生态系统相匹配的物种组合,进而使林间的动植物物种变得越发丰富。

1.4.3 改善林区生态系统林区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够使林区群落结构自动达成分层,这也是恢复林区生态系统的重要效益之一,也是恢复林区地力的关键所在。目前来看,单纯在林区种植相应的植被是无法真正改善林区生态系统的。这是因为在生态系统相对脆弱时,采用单一的生态系统重建技术往往无法达成理想的成效,相关工作者必须从整体层面上入手,站在自然群落的整体视角考虑,依据本地区实际情况选用合理的手段,层层递进地完成整个自然群落恢复工作。

一般来讲,在整个林区生态系统中,增加乔木、灌木的数量,提升植被密度,可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林区生态系统,之后相关工作者可采用相应的手段使冠层出现明显的分行,优化冠层的层次,减少生态系统中的阳生树种,增加中生与耐阴树种,优化林区生态系统,提升林区植被生长质量。

1.4.4 增强生态环境的功能性林业生态系统恢复到一定程度后,生态环境的功能性会有明显增强,其效益一般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林间土壤的地力增强,能够为多种植物的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林间树木利用太阳能的能力也会有明显的提升,加快生态系统的循环速度。

其次,林区生态食物链将会有明显的延长,生物之间的附生关系会变得更为紧密,整个生物链呈现出“种间共生”的特点,生物之间的关系将会变得更加复杂,互相交织在一起,形成完善的生物网络。

最后,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将会有明显的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会有明显的增加,树木固碳释氧的能力将会提升,这有利于优化局部大气环境,缓解大气污染问题,为生态环境功能的恢复提供助力。

2 林业生态系统恢复技术与策略

为提升林业生态系统恢复速度,在此后的工作中,相关工作者必须结合林业生态系统的实际情况,采用最为合理的生态系统恢复技术完成相应的工作。

2.1 明确植被恢复、土壤修复与动物、微生物修复之间的关系

植被恢复、土壤修复、动物与微生物修复是林业生态系统恢复的3个关键点。为提升林业生态系统恢复质量、最大化发挥各种恢复技术的优势,相关工作者必须明确这3个关键点之间的关系。

2.1.1 植被恢复是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前提植被在林业生态系统中,有着基础性作用,因而在开展林业生态系统恢复工作的过程中,相关工作者应重点恢复植被,为土壤、动物及微生物群落的恢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首先,应依照林区生态系统退化的实际情况,选用最为合适的植被恢复技术。相关工作者可使用专业技术,针对林区生态系统退化情况做好测定,如林区生态系统退化并不很严重,属于轻度退化,可直接对森林实施封禁,避免人员进入,如此便可起到一定的植被恢复作用。为提升林区管理的灵活性,相关部门可兼用半封、轮封等不同的封禁措施,同时还可针对封禁方式与封禁期限做出精细化的设计,使植被尽快恢复。

其次,对一些退化严重的林区,可通过种植人工林,完成生态系统修复工作。具体而言,工作人员可依照实际情况,针对已经退化的林区,实施定向管理,做好补植工作,使生态系统日益恢复。

最后,针对已经受到严重破坏的林区,可采用人工重建的方式,提升林区植被覆盖率,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一般来讲,工作人员可采用人工播种的手段,完成造林工作,使生态环境日益优化。通常情况下,为促进林间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工作人员可将沙棘、小檗、柳灌、杜鹃等生长能力强、根系发达的植物种植在林间,之后循序渐进地完成后续林间重建、管理工作。

2.1.2 土壤修复是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关键土壤修复也是林间生态系统修复的一个关键点。一般来讲,工作人员可结合林区生态系统退化的实际情况,采用最为合适的技术完成土壤修复工作。

在轻微退化的林区,水土流失治理是重点内容。工作人员可通过提升林木密度促进土壤恢复,增加土壤肥力,缓解水土流失。实践证明,在工矿区、公路与村落等地使用该技术完成生态修复,有着良好的成效[4]。

对生态系统退化相对严重的区域,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应重视利用土壤修复技术,缓解当地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同时解决部分区域出现的土地荒漠化问题。首先,应通过松土,提升地表的粗糙程度,使土壤变得更为透气,从而优化土壤环境;其次,应在修复区域内设置草障,减少大风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侵袭,同时兼用多种现代化的治理技术,使土壤结构尽快恢复原样。

在修复林区土壤结构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着手开始进行动物/微生物群落的重建工作。为提升生态系统修复质量,应依照土壤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修复计划,先恢复林间第一级的动物种群,支撑草食动物种群的生存,之后逐渐吸引食肉动物进入林区生存、繁衍,逐步完成对林间生态系统的重建工作,使林间生态系统尽快恢复原样。

2.2 加大科技投入,推广应用新技术,提升林业生态恢复效率

科学技术在林业生态恢复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为加快林业生态系统恢复速度,在此后的工作中,相关工作者必须加大先进技术投入、应用力度,将各类先进的科研成果、生产技术,应用到对林业生态系统的恢复之中,从而显著提升林分的综合质量。为做好这部分工作,相关工作者必须转变过去的工作理念。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很多林区将成活率、保存率视作衡量营造林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林业生态恢复工作步入新局面后,工作人员应主动意识到传统工作理念的局限性,完善现有森林经营规程及技术规范,使林业生态系统真正符合时代要求。此外,还应对基层工作人员做好培训,引导其学习前沿科学技术,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的生态恢复水平,使森林生态系统尽快恢复平衡。

2.3 探索多元化的森林经营途径,促进生态系统恢复

为加快林业生态系统恢复速度,相关部门有必要主动探索多元化的营林途径,提升营林质量。其一,以小经营单位为主,完成森林经营,如实行家庭或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等;其二,依据森林资源的分布特点,划分小经营单元,兼用立体经营、综合经营等多种不同的经营模式;其三,针对已经出现荒漠化的土地,可鼓励社会中的相关单位,以个人投资或引资的方式完成造林,减少国有林地流失,提升林分质量;其四,森林抚育上,应与承包人签订长期经营合同,经营期满后及时进行回收,提升营林管理质量[5]。

2.4 改革林业管理体制与机制,促进林业蓬勃发展

林业管理体制与机制直接影响着林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在恢复林业生态系统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针对此类体制与机制做好完善。

例如:深化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改革试点工作,不断探索创新森林经营的新思路、新方法,将森林资源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彻底分离开来,构建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森林经营模式,使权责利真正实现统一,达到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运转协调、办事高效、执法严明的森林资源管理新体制;完善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政策,逐步探索出一套符合林业经济发展现状的林业产权制度,使林业产权管理真正实现“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落实、监管服务到位、权责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加大林权监督力度并完善对相应责任追究制度的设计,提升林业管理质量,促进林业生态系统尽快恢复平衡。

3 结语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相关工作者必须持续创新林业生态系统恢复工作,加大科技投入,利用各类先进技术,针对林业生态系统做好监测,从林业生态系统的多方面出发,对植被、土壤、动物、微生物等林业生态系统要素做好恢复、保护与管理工作,维持林业生态系统平衡,提升林业营林质量,促进林业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林间林区植被
作 品:风景写生
——林间
基于植被复绿技术的孔植试验及应用
林间游戏场
吕梁山林区白皮松育苗技术
与生命赛跑的“沙漠植被之王”——梭梭
餐桌上的生命2——从林间到厨房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青松林间革命人——听歌剧《星星之火》有感
绿色植被在溯溪旅游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