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明洋
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气象局,内蒙古库伦旗 028200
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国内的农业生产活动呈现出了较为显著的现代化发展特征。在此过程中,气象因素对农业生产活动发展具备一定的决定性作用,需要各地市气象部门针对农业气象服务保持高度的关注与重视。具体可以从农业气象服务及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完善角度出发,采取有效策略确保农业气象服务可以实现一定的服务效能。而考虑到当前很多地市需要面对和处理诸多的问题,因而当地气象部门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和处理,有效建设完善的农业气象服务及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为“三农”服务水平的提升创造更加有利的基础条件,推动当地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从而为广大乡村地区的居民生活水平提升赋能。
参考各地市当前的农业气象服务发展状况可知,部分地市受限于多方面的客观影响要素,农业气象服务所需设施设备更新换代速度较为缓慢,当前设备已经难以较为有效地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提供支撑[1]。同时农业气象服务相关联的科学技术水平较低,相关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导致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开展阻碍,农业气象服务效果和效率不能达到预期,从而无法为农业生产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当前,部分地市地方政府及气象部门对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及其体系的实际关注与重视不高,主动防御意识比较薄弱,气象服务人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第一,各地市相关部门不重视对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的宣传,导致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受众面受限,种植户对此项工作内容了解不全面,从而不重视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第二,农业部门中的工作人员服务意识较低、综合素质不足,缺乏足够的团队合作意识,气象服务人员之间无法有效配合,为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完善贡献自身的力量[2]。第三,部分地市并未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构建宣传机制,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宣传培训普及不够,加之农业生产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与受教育程度有限,无法有效利用农业气象服务。第四,部分地市气象部门对农业生产从业人员更加偏重于理论知识培训,在实践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使得气象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仍然薄弱。
当前,很多地市实际的农业气象服务相关管理机制不够健全,无法为国内农业生产活动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具体体现在农业气象服务现行管理机制较为传统,并未结合农业生产活动的现代化发展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3]。考虑到国家层级对乡村地区发展愈发关注与重视,各地市地方政府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样越来越重视,而部分地市受诸多客观要素影响,无法通过农业气象服务的形式为农业生产活动现代化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
整体而言,国内的农业气象服务在服务效能和技术水平方面取得了较为有效的发展与提升,为农业生产活动和农业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在此过程中,国内的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建设完善效果和效率在区域之间存在发展不平衡状况,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地市,在农业气象服务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未能向农业气象服务提供有力的支撑。为此,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改善,构建完善的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为农业生产活动的现代化发展赋能。
农业气象服务的根本目标在于为农业生产活动提供服务与支撑[4]。风险评估在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中占据着关键地位,通过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各地市气象部门可以监测当地气象环境状况,并在气象变化出现前提供及时精准的预报和预警,进而通知农业生产从业人员调整生产计划规避气象灾害。而当前,部分地区并未搭建气象灾害相关的风险评估机制,无法有效地预防各种风险性因素和及时捕捉到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从而导致农业生产从业人员无法提前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农业气象服务最终服务于农业生产活动,可以更好地预测与预防各种潜在的气象灾害问题,帮助农业生产活动减少和避免气象灾害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为农业生产活动更进一步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在此过程中,农业气象服务与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密切相关又彼此独立,同时随着农业生产活动现代化发展进程推进,气象灾害可能带来的危害和不利影响越发显著,建设完善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气象部门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展农业生产活动,推动农业生产活动长效发展。
首先是工作内容。各地市气候条件各有不同,农业气象服务也就存在一定的差异。农业气象服务目的是为农业生产从业人员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气象信息服务,以便帮助其抵御各种气象灾害。在此过程中,农业气象服务的具体内容基本取决于当地农业生产活动发展需求,需要结合各地市不同的气象条件进行调整和优化。
其次是服务方式。一般而言,气象服务系统通常会经由智能手机和网络平台向农业生产从业人员提供农业生产活动相关的服务建议,其中包含实时天气状况和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
从可持续地长效发展现代化农业的角度出发,为确保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效果,各地市气象部门应提高关注与重视,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引入基于最新科学技术成果的农业气象服务设备,为农业气象服务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赋能,进而提升农业气象预测预报效果和能力。在更加智能化的先进设备有力支撑下,气象部门可以更加切实地确保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5]。
例如,在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的实施阶段,会应用湿度计、温度计等基础设施,其可以较为直观且准确地测报农业气象信息数据,为乡村地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提供重要信息数据。但若湿度计和温度计感应部分有灰尘或者损坏,会直接影响其反应灵敏性,因此,相关人员应注重日常管理,定期检查,确保湿度计和温度计处于正常状态。
在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的建设和完善过程中,农业气象服务人员队伍的具体建设状况占据着关键地位,各地市气象部门应保持高度的关注与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组建高质量且专业的农业气象服务人员队伍。
首先,气象部门可以依据各项工作内容,合理引进与应用相关工作人员并组织培训工作,帮助工作人员提升责任意识和专业能力,使其在实践培训中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正确应用各项基础设施,从而构建一支专业化的工作队伍。
其次,定期面向在岗农业气象服务人员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和专业化知识能力培训活动,从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2个维度出发,为其自我提升和自我发展创造积极有利的条件。在教育活动和培训活动结束后,还应设置评价考核环节,敦促农业气象服务人员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为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建立健全农业气象监测体系不仅可以扩大农业气象检测系统实际的覆盖范围,还可以为当地特色农业的后续发展带来一定的便利,确保农业气象监测体系的适应性和有效性,从而切实提升农业气象监测服务能力[6]。因此,在完善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时,首先,气象部门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农业生产活动实际发展状况,探讨有利于农业气象服务效果和效率提升的实践方案,建立健全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气象监测体系。其次,地方政府需要加强对中小尺度气候状况的研究,县气象局要针对当地的气候特点,将科研作为气象队伍能力建设的重要抓手,不断提高气象灾害预报预测预警的质量和精度。
首先,各地方政府需要认真贯彻“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御方针,气象部门要主动做好政府的“防御”参谋。其次,各地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构建由气象、农业、水利、林业、国土等多个部门以及各社会团体和基层组织广泛参与的灾害防御组织体系,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和应对不同气象灾害的措施,逐步建立起政府统一领导的多部门协调联动、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防灾减灾机制。
受限于自然条件和气候状况,部分地市农业生产活动无法开展。在农业生产活动相关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下,人工影响天气的作业能力和作业效果得到了较为显著的有效提升。各地市气象部门应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农业生产活动状况进行分析,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加以探讨、分析和实践,提升其实际作用。在气候条件可能为农业生产活动带来不利影响的地区,有关部门应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应用,通过采取人工方式,有效避免和减轻灾害气象对农业的影响。
在完善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过程中,各种资金资源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资金投入。尽管近年来各级政府在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气象事业保障、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但相对于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以及农业气象服务发展愈发迅速,仅依靠财政性的资金投入已经难以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撑。
首先,地方政府首先需要落实双重财务计划体制,建立稳定增长的财务投入机制,将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投入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其次,各地方政府和气象部门应继续拓宽农业气象服务的资金来源,可以积极主动地引入社会资本为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供资金支持。最后,相关资金具体的使用过程同样需要得到切实有效的监督与管理,相关部门应面向社会层面公示相关资金使用状况,以便为社会资本参与农业气象服务发展清除障碍[7]。
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不仅可以为国内农业生产活动效率和效果的确保和提升创造有利条件,还可以为国内农业经济的发展壮大赋能。因此,各地气象部门应保持高度的关注与重视,完善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为农业生产活动和农业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而言,需要切实地了解农业气象服务的发展现状,深入地认识农业气象服务、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可以从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意义、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流程2个角度出发,科学合理地采取包含加大气象服务所需设备有效管理力度,面向农业气象服务人员开展培训活动,建立健全农业气象监测体系,增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实用性,加大资金资源投入力度在内的诸多有效策略,从而确保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为农业生产活动和农业经济发展赋能,带动当地社会经济取得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