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心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1400)
音乐传播高水平专业群(以下简称“本专业群”)是应对数字文化创意活动产业新业态发展需求,以音乐传播为主导,音乐表演、现代流行音乐、舞蹈表演为主干,音乐制作为支撑专业,组建的高职高水平专业群。其组建的目的是为数字文化创意活动产业培养“会策划、会表演、会制作、会传播”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1]数字文化创意活动产业是将数字技术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新兴产业。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2]分类,数字文化创意活动产业从属于数字创意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随着数字创意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打造,数字文化创意活动产业也将发生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势必倒逼音乐传播专业群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师团队建设等方面产生一系列的转变。
“数字创意产业是以数字技术为主要驱动力,围绕文化创意内容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而融合形成的新经济形态”[3]。其下有“数字创意技术设备制造”“数字文化创意活动”“设计服务”和“数字创意与融合服务”等产业形态。数字创意产业的集群化,势必引起“数字创意技术设备制造”“设计服务”和“数字创意与融合服务”等产业形态对数字文化创意活动产业的横向拉引,从而催生数字文化创意活动产业的新业态。
产业集群之前,每一个企业都要注意产业链、供应链和产品链。在集群下,不仅产业链中上下游企业相对固定,而且有集群内其他产业链横向支撑,企业只需专注于本专业的工作即可,且由于集群内产业的横向支撑,单一企业可以对接集群内不同产业,可能把本专业的工作研发开展得更加精深。比如,随着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数字文化创意活动对技术设备的需要越来越高,产品交互越来越人性化,在单一产业链条时,数字文化创意活动类产业需要一边寻找适合的技术装备,一边寻求交互设计对接企业。即在研发产品之外,还要将精力花费在材料的选配和成品的销售方面。产业集群后,供应数字文化创意活动产业的设计服务、数字创意与融合服务等行业企业相对稳定,节省了寻租成本。并且一旦衔接关系固定,在以后的生产过程中,其他产业的企业可以分工协作,随动发展。
生产要素主要包括人的劳动、土地、资本、信息、数据等。由于数字创意集群依托的是数字信息技术,其设备(资本之一)一般造价不菲,并且部分设备使用对场地和操作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导致集群之前,每个产业的链条都是相对独立的用地、人员、信息和数据。集群之后,产业可以跨链对接,在拓展功能之后,可以实现在同一个场地里,同一批员工,能够根据信息和数据,生产用于不同产业链条的产品,节省了数据和信息处理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单一产业无须再配置使用频率低、造价高的设备,也不需要再聘用报酬供给高、生产运用少的研发工作人员。相应的设备可以进入集群内其他适合的产业中,有效利用了场地和员工。具体到数字文化创意活动产业,生产和传播文化产品的技术设备和研发人员由数字创意技术设备制造产业链研发提供,产品的交互设计、广告推广等生产要素可由设计服务和数字创意与融合服务两个产业链提供。
集群之前,产业要单独调研、分析研判行业发展趋势、客户需求,不仅要投入成本,还要承担研发失败的风险。集群之后,用户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可以多产业链共同测算,分析研判结果就会更加准确。并且,某一产业的产品,可以在群内与另一个产业共享。这样不仅共担创新风险,还可以对同一个行业从不同维度进行市场引领,打造用户需求。如果四个产业都认定这个市场,就可以从四个维度一起打造客户需求。比如,音乐在线教育项目。传统的音乐教育,因为教学效果反馈要精准及时,不仅要采用面对面授课方式,甚至要一对一教学。疫情以来,这样的教学方式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同时,由于国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美育素养的追求越来越高。线上音乐教育成为市场需求的主要导向。这个市场的需求量有多大,效益如何,已经拥有多大的产业规模,教学资源库建设和专利占有情况如何,设备制造、软件研发、广告宣传投入与产出比如何等,这些创新创业前的信息收集分析研判涉及群内多条产业链,仅由音乐教育机构和音乐传播专业群来完成,显然力量单薄。并且,一旦确定开始制作产品,还需要技术设备制造产业提供可供线上一对一或一对多教学的网络教学设备、设计服务产业提供能够吸引客户群体的交互界面、融合创意将其整合为数据信息收集处理一体化的电子出版物等产业协同创新。这样,音乐在线教育项目创新创业的前期研判、中期研发、后期推广与反馈,就由数字创意集群共同完成,并且群内产业共同承担创新创业风险。
如上所述,产业集群后,各产业链可集优完成对市场的调研、研判、开发和引领,协同完成企业专业分工、生产要素配置,甚至可以共同打造供给侧市场消费理念引领,为群内每个产业拓展生存空间,使群内各产业链共进共生,融合发展。比如,数字文化创意活动产业中“虚拟现实处理软件”“动漫制作引擎软件和开发系统”需要数字创意技术设备制造产业支撑并受其制约;数字创意与融合服务产业中的广告服务,又受到数字文化创意活动产业对文化产品的原创能力提供程度的限制。同时,数字文化创意活动产业打造的数字文化创意软件开发、内容制作服务、音乐传播等市场,也会倒逼数字创意技术设备制造、数字创意与融合服务的研发与应用。
数字创意产业集群化后,给数字文化创意活动产业带来很多新拓展,也对产业的发展提出很多新需求。
数字创意产业集群化后,对产品内容的原创要求更高,也就是对本专业群人才培养的文化创新素养要求更高。数字文化创意活动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文化创意。在数字创意产业集群内,承担着文化活动的打造、传播和服务等功能。目前文化活动的主要内容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二是现代文化的展示。在当前国家导向和市场关注下,传统文化的创新式传承更有发展空间。由于原音乐传播专业群培养的人才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有限,传播和服务人才对技术掌握程度不高,文化活动的主要内容基本是以传统技术简单复制传统文化。音乐传播专业群培养的就业者抓不住传统文化的内核与现代社会意识的切入点,也因此无法打造文化标识度高、原创性强的品牌,没有达到“创新式”传承的基本标准。
内容原创性的增强,对相应的开发工具、基础软件自主程度需求更高。一是很多原创性的内容需要根据特色进行自主创作,二是在传播过程中需要结合受众进行特色策划,三是对传播后的反馈需要进行自主分析。这些都需要数字文化创意活动产业从业人员在充分发挥自主性基础上使用开发工具和软件。聚焦到音乐传播专业群,就是要专业群人才培养更着力于数字信息技术软件使用的培养。与产业集群化前不同的是,这种培养应该更加注意与“数字创意技术设备制造”“设计服务”和“数字创意与融合服务”所使用的开发工具、基础软件对接。
无论是对内容原创能力的需求,还是对开发工具、基础软件自主程度的需求,都可以归结为在数字创意产业集群框架下对从事数字文化创意活动产业的人才的需求,即音乐传播专业群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第一,产业集群化后,数字文化创意活动产业需要跨产业链对接,产业岗位对接网格化,原岗位人才需要拓展岗位技能才能满足新业态岗位需求;第二,产业集群后,受到临近产业链影响,数字文化创意活动产业的岗位技能会重新组合,甚至产生新的岗位,并且数字创意产业集群发展迅猛,数字文化创意活动产业岗位演化频率高,对相应的人才需求量也显得异常大;第三,就数字文化创意活动产业自身来说,原创人才需要复合能力,复合人才也必须具备原创意识。这就需要音乐传播专业群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实训教学等诸多要素中进行原创能力、技能复合的调整甚至改革。
数字创意产业集群化后,对数字文化创意活动产业的影响还有很多,以上三点是当前比较急迫的。
作为高职高水平专业群,音乐传播专业组建的初衷,就是紧随数字文化创意活动产业新业态发展需求,为数字文化创意活动产业培养“会策划、会表演、会制作、会传播”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满足数字创意产业集群化对数字文化创意活动产业的新需求,音乐传播专业群至少应该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一般而言,高职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于典型岗位与几个辐射岗位。专业群对接产业框架下,人才培养定位于产业链,必须考虑典型岗位及其辐射岗位上下游岗位对接问题。而在数字创意产业集群化的过程中,势必出现对原创人员了解数字传播技术、数字传播技术人员掌握传播内容特征的岗位技能要求。在音乐传播高水平专业群中,则体现为音乐、舞蹈编创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字传播素质,才能创作出符合数字平台传播的歌舞类作品。在数字技术平台竞争日益激烈的前提下,甚至要掌握一定的数字编创技术,才能创作出跟进数字平台演进的可传播的作品。传播岗位人员也必须能够清楚哪些作品符合数字平台用户认知规律、具备数字传播价值,甚至能够对不适合数字平台传播的作品进行再创作。由此,人才培养定位将不再是“一个专业典型岗位+多个辐射岗位能力”,即“一专多能”,而更加倾向于“多个岗位能力模块综合+一个专业特长”,即“多能一专”。一个专业的学习者,可能需要掌握群内其他专业的职业基本能力,才能符合产业集群的岗位需求,这使得本专业群人才培养更加体现高职的复合化倾向。
在产业集群化的过程中,为适应集群上下游产业,同一产业链条的岗位能力可能会出现扩展、合并、重组的情况,势必带来典型岗位的一系列变化。这一点已经在与本专业群相关的“1+X”证书、职业技能大赛的立项上充分体现。在保持原产业技能体系总体不变的前提下,不同产业链条的相近岗位,对技能的要求可能趋同,知识体系可以通约。比如,音舞表演类专业的视唱练耳、合唱训练课为其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而在音乐传播专业为其职业基础课程。为节省产业投入成本,最好的解决途径,就是岗位技能体系模块化。从业人员根据就业目标,选择需要学习的岗位技能模块。在实际操作中,再根据所在产业链需要掌握到何种程度。这样,同一从业人员,可以在产业集群内适应多个可通约[4]岗位,节省了人才培养成本,也符合数字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基本素养形成规律。岗位技能体系的模块化组合会倒逼原有以典型岗位能力知识体系为主导的课程体系进行内容和模块的重组,不同专业学习者可以按岗位能力选择不同模块进行学习。
职业院校的教学场地是学习者理论与技能转化的重要场所。本专业群已经有“艺术团”、工作室和实训室等以单一岗位技能实训为主要功能的教学场地。产业集群的出现,意味着要将原岗位技能按不同产业组成相应链条。这必然要求与岗位技能训练相对应的教学场地必须能够完成一个岗位技能到另一个岗位技能的实训传递运作。在完成适应数字平台传播的创作、推广、服务的技能链条训练的同时,教学场地内的设备设施也需要尽量与数字平台实际使用的相一致。至少在功能上趋同。由于数字创意产业的技术平台特性,本专业群内各专业实训设备造价不低,教学设施要求较高,教学场地建造投入较多,不可能为产业集群每个产业构造单独教学场地链条。更符合教学成本的,是将教学场地运作随动课程模块,整合好校内外实训基地,将原有的单一“艺术团”“工作室”,按产业集群进行链条化运作。
教师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也是知识、技能的有自主意识的载体。人才培养定位的调整、岗位技能体系模块化的组合,势必会给教师和教师团队带来新的要求。首先,产业集群框架下的岗位技能体系模块化组合,势必要求教师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对于新业态,还需要教师到企业中进行新的实践体验。比如,同是音乐传播,在仅声音传播平台和可视频传播平台,就有不同的基本要求。其次,在专业实操技能训练方面,也需要引入新的企业教师到教师团队中。比如在线直播平台,实操过程中需要应对很多技术、情绪处理的情况,是课堂教学和校内教师无法预设的,只能在实操中由企业教师指导进行学习。再次,针对数字创意产业内容原创能力不足问题,教师团队需要加入能提供原创驱动力的文学、思政方面的教师。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由于每个学习者选择的课程模块不同,负责课程的师资团队搭建也将随动学习者需求。同时,随着学习者的成长,师资团队的搭建也是动态调整的。产业集群化过程中对人才培养定位需求的调整使得本专业群师资团队的搭建更体现学习者的个性化。
随着数字技术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数字创意产业各形态开始汇聚。这种汇聚必然由于产业的横向联系催生产业的新形态。数字文化创意活动产业由此产生对从业人员的原创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复合型能力等岗位技能提出更高要求。解决这一要求的根本路径,是从人才培养上进行系列调节。音乐传播高水平专业群为满足数字文化创意活动产业人才需求而组建,其组建的定位必然要求自身进行主动的人才培养调整。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可以着力的环节很多。本文首先从人才培养定位、岗位技能模块化、教学场地链条化、师资团队个性化动态调整入手进行探索。这当然不能穷尽解决数字文化创意活动产业人才培养需求的全部途径,但希望能为促进音乐传播专业群随动数字文化创意活动产业业态发展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