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芳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美术系,福建福州 350001)
近年来,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要“振兴传统工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强调,要尽快“制定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扶持传统工艺项目”[1]。《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出台标志着“振兴传统工艺”上升为国家战略。随后,湖北省、辽宁省、上海市、河南省、福建省等纷纷立足本地实际出台具体实施方案,以促进地区传统工艺的传承与振兴。《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提出,要“提高传统工艺产品的设计、制作水平和整体品质”[2]。这就要求传统工艺振兴必须向更高品质、更可持续的文创模式转变,推动传统工艺文化在新时代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创新中实现从“产品制造”到“文化创造”再到“品牌塑造”的华丽转身,从而促进中国传统工艺的传承与振兴。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天然漆的国家,同时也是最早将漆发展成为一种工艺和艺术的国家。2020 年,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三七市镇的井头山遗址出土了迄今为止已知的最早的漆器,将中国乃至世界使用漆的历史提早到8000 多年前。在漆艺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漆艺的材料、工艺、技术、内涵不断丰富,漆艺由实用性逐步转向装饰性、艺术性,发展成为我国传统工艺中耀眼的一颗明珠。目前,我国共有彝族漆器髹饰技艺、漆器髹饰技艺(重庆漆器髹饰技艺)、北京雕漆工艺、天水雕漆技艺、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扬州漆器髹饰技艺、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厦门漆线雕技艺、成都漆艺、金漆镶嵌髹饰技艺等22项漆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漆艺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优秀代表,是我国自古及今传承不息的造物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传统工艺振兴视域下,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传统漆艺与现代艺术的直接对话提供了可能。传统漆艺借助文创设计进行转化创新,使传统漆艺得以重焕生机,让漆艺文创产品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为继承和振兴中国传统漆艺开辟更多的路径。
漆艺,即漆之工艺,是一种广义上的概念,凡是与漆相关的都可以称作漆艺,主要包括漆器、漆画、漆塑。所以,漆艺是一种将“技术制作”和“手艺活”有机结合的艺术形式,既在技术层面蕴含丰富的文化精神,又可以传达人们在器物上的精神寄托。漆艺是一门根植于东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最早,漆主要应用于粘连和加固生产工具,而后逐步被应用于涂饰。商朝时期,我国开始出现制作考究的覆漆之物。西周时期,随着人们对器物美学的追求日益提升,彩绘与镶嵌成为漆艺的主要装饰技法。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大面积种植漆树,出现了竹编胎和夹纻胎的制胎方法,漆工艺精细程度不断提高,漆器造型也日益多样化。到了汉代,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各地漆器风格趋于一致,漆器生产工艺得到进一步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漆艺工艺开始和绘画艺术融合,不再只使用单纯的平涂表现方式,而是开始使用晕色新技法,漆画逐步发展成为漆艺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到了唐代,漆器向着工艺品的方向发展,出现了雕漆工艺,漆塑诞生了。到了宋代,官府开始设置专门机构负责管理、制造御用漆器。明清时期,漆工艺日渐成熟,并在乾隆年间达到鼎盛。可以说,经过历朝历代能工巧匠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汲取和对漆工艺的打磨,漆器展现出了别样的艺术景象。
材料引发美,材料的性质直接决定产品的形态和美感的享受。比利时新艺术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亨利·凡·德·威尔德强调,设计应尽量保持材料的天然本性,反对过多地修饰而破坏材料自身的美[3]。而乔治·桑塔亚纳认为,材料美是一种最初级的审美形态[4]。漆艺的材料是大漆,大漆被喻为“涂料之王”,来源于自然,具有防腐、防潮、防霉等特性,干燥后没有污染、没有毒性,一旦使用会永不变色,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材料共同使用,是一种具有包容性的天然材质。以大漆为材料的漆艺不仅“择于自然”,而且是人和自然心灵沟通的一种语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工艺产品中的一种表达方式。漆艺是自然的恩赐,不仅具有自然之美,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大漆使漆艺文创产品得以保留并展示古朴、典雅、深沉、内敛的美感,从而有效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漆艺是利用某种质料的色彩,对生活用品或者工艺品进行美化,其核心就是满足视觉的色彩审美需要。“黑漆其外,朱画其内”是漆艺产品独特的色彩之美,“天然漆的黑和朱砂的红”成为我国漆艺文化的色彩基调,充分体现了漆艺端庄古朴、温和圆润之美,具有强烈的传统民族气息和传统文化特色。讲到漆艺的颜色,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漆黑”,这个词既指黑得极致,又是对漆的赞美,这也是漆艺最为本质的美学特征之一。中国人自古崇尚黑色,吴冠中认为“黑漆的黑”和“宣纸的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两样极致之美[5]。黄永玉则强调漆黑是世上最美的黑[6]。朱砂红又称中国红,是我国古代漆艺的主要色调之一,是一种吉祥、尊贵的象征,其鲜艳而外放。随着漆艺的不断发展,自然材料不断增加,其色彩类型也日益丰富,出现了金、银、蓝、绿等颜色。材料的色彩之美是漆艺文创产品设计的点睛之笔,不仅可以使漆艺文创产品具有独特的装饰风格,而且可以充分体现其文化内涵。
材料质感之美是指器物材质所体现出来的纹理美和质感美,是漆工艺品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大漆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装饰性。漆艺工匠先将漆液均匀涂抹在胎上,再进一步打磨和抛光,从而使器物表面呈现出特殊的光泽、纹理、质感,这种美是古朴韵味、自然流畅的[7]。漆艺的纹理质感本质上是一种综合材料材质的工艺美术形式,漆工艺品的制作使材料的原始肌理与质地得以最大限度地保留,这也是漆艺区别于其他传统工艺的主要特点。大漆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可以和玉石、金银等不同材料进行搭配。漆艺工匠通过罩漆、镶嵌等不同工艺技法,将大漆和其他材料自然性、特殊性完美结合,使漆器得以产生多种肌理效果,带给人们完全不同的艺术感受。应该说,材料质感之美是工艺和自然的有机融合,可以向人们传递温暖、舒适、温馨的感觉,契合中国传统文化含蓄、内敛的气质。漆艺工匠将漆艺材料质感之美融入文创设计中,通过纹理与质感传递文化内涵,从而设计出更具个性化、地域性、文化性的漆艺文创产品。
几千年来,漆艺深入中华民族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解决了人们的生活实际需求,而且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工艺美术、审美感悟和艺术创造之一,完美地体现了某些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审美观[8]。精神意蕴之美是传统漆艺的灵魂,是创作者的思想情感表达。将材料转变成漆艺的创作过程,本质上是创作者寻求精神意蕴之美的过程。漆艺的创作集材料、工艺、精神于一体,在保持材料自然之美、色彩之美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漆艺的精神内涵和美好寓意,将意蕴美融入艺术创作,从而使内涵与形式得以完美统一。伴随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对艺术欣赏的品位也日渐提升。将漆艺的精神意蕴之美融入文创产品设计中,既能让文创产品凸显独特的审美价值,又可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促进漆艺的复兴和发展。
漆艺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凝聚着东方的美学智慧,在我国传统文化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且对日本、朝鲜等周边国家的艺术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传统漆艺的美学思想以传统儒家美学思想为主导,坚持“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技近乎道”的传统观念,主张“技”须与“六艺”相结合,从而使漆艺成为表达中华民族美学哲理和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之一[9]。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漆艺为代表的传统文化面临着传承困境,这就要求漆艺设计师保持深切的使命感。通过对漆艺文创产品的再开发,现代艺术气息能更好地融入传统漆艺,漆工艺品也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天然大漆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包容性,其可以和玉石、皮革、金属、陶瓷等不同材料进行搭配,从而极大地拓展漆艺使用范畴。最早,漆主要应用于粘连和加固生产工具,而后逐步被应用于日用食器、车马用具、首饰、建筑等多个生活领域,和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10]。目前,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漆工艺品与人们的生活日渐疏远,在博物馆、文化馆里束之高阁。漆艺本身具有很强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如果将漆工艺和日常生活用品相融合,根据现代审美进行设计,让漆工艺品的商品性和实用性得以体现,为人们带来美感的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漆艺的社会价值。比如,设计师将漆艺含蓄、朴实、唯美的技法应用到实用家具及居家饰品设计中,从而使生活实物增添传统艺术气息和文化内涵。
传统漆艺从原始社会发展至今,具有丰富的工艺技术和文化内涵,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由于漆艺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这为漆艺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在传统漆艺的发展历程中,技术、技艺和工艺不断推陈出新,漆艺也在实践中不断生产出契合社会需求的漆艺产品。但是,由于传统漆艺生产模式、设计理念的固化,漆艺生产出来的产品难以符合现代审美需求,不利于漆艺的可持续发展[11]。因此,漆艺设计师基于现代的审美观念、技术手段、文化需求,立足于传统工艺,从文化、造型、技艺、材料等多方面不断创新,为漆艺文创产品设计找到了更多灵感和构思,拓展了传统漆艺的表达空间,也逐步提升传统漆艺的创新价值,促进了现代漆艺设计的多元化发展,使漆艺在激烈的文化市场竞争中得以振兴。
漆艺作为一门传统工艺,是一种有形技艺与无形文化相融合的载体,凝聚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情感记忆和生活经验,是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有机统一。中华民族通过口耳相传、眼观心授传承漆艺的情感记忆、审美价值和生活经验。在漆工艺的代代相传中,漆艺工匠们加深和升华了对漆艺的特殊感情,从而延续了传统漆艺生命的长度。比如,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君幸酒”云纹漆耳杯,不仅可以用来盛酒,而且图案精美、线条流畅,让人赏心悦目,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漆艺创作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打磨,较难被仿制,因此,创作出来的作品精美绝伦。这种创作是独一无二且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塑造和提高大众审美能力。近年来,伴随着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审美需求也日益个性化、多元化。漆工艺有着独特的魅力,现代漆艺文创产品与现代审美情趣相结合,不仅使传统漆艺的审美价值得到升华,还能为漆艺的发展开辟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为文创产业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素材与灵感。文创产品不同于普通商品,它是传统文化和情感记忆的产物。从三星堆“青铜面具”冰激凌到陕西历史博物馆“唐妞”表情包,这些广受欢迎的文创产品的根基始终是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消费者被文创产品的创意表达所吸引,因文化认同而采取购买行动。一件优秀的文创产品必然要在文化上做足文章,连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实现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的珠联璧合。漆艺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其色彩选择、图案构建、寓意表达蕴含着中华民族的造物哲学、审美价值和精神风貌,使漆艺文化独具魅力。在传统工艺振兴背景下,漆艺传承人应深入挖掘传统漆艺文化内涵,将传统漆艺文化元素融入漆艺文创产品之中,使受众得以感受传统漆艺的魅力,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在日益重视传统文化的当下,曾经一度沉睡的漆艺文化逐渐苏醒。我们通过打造强大的流量吸聚能力的漆艺文创产品,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增添新动能。例如,黑漆金画传承人杨桂林坚守漆艺40 年,采用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题材,运用漆画的特点,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创新,创造出了许多具有浓郁闽南民俗风情的漆艺文创产品,广受游客和民间传统工艺爱好者的欢迎[13]。
回溯千年的漆艺发展史,漆的运用遍布生活各处,上至皇家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无不是漆艺的受益者。然而在当下,实用漆器较少,漆器似乎已经远离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很多人对漆艺文化感到陌生。几千年来,漆器从实用器物逐渐发展为贵族赏玩的对象,到今天多被视为工艺品、绘画作品,很少能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漆器之美,不应在博物馆的玻璃窗内,而应在日常生活之中。漆艺不同于“纯艺术”,其本质上是日用之物,主要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需要,无论如何创新都应坚守其生活器物本性。《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提出,传统手工艺应“结合现代生活需求”[1],创作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的作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因此,漆艺文创产品开发过程应当结合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向漆艺“新生活用品”的领域进行探索,积极打造更多富有生活气息、强调实用价值的漆艺文创产品,让传统漆艺适应当代生活形态和生活方式,重新焕发新的生命力。例如,为引领漆艺消费新时尚,弥补漆器产品实用性不足的特点,扬州漆器厂有限责任公司创新工作室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开发出来的系列文创产品,将传统漆艺文化与时下潮流相结合,符合年轻消费者对时尚的认知。该工作室设计的漆艺文创产品共计32 个品类,数量达120 件。产品有家居橱柜、壁灯、茶具、香道用具、钥匙扣、汽车钥匙保护套、文具、打火机、蓝牙音响等。在这里,漆艺不再高高在上,而是人们能够感受到的生活用品,真正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创新是传统漆艺的灵魂。《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强调要注入现代设计理念以“改进设计,改善材料,改良制作”[2]。这就要求广大设计师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把握时代潮流与社会审美,设计出充满生机、丰富多彩的时尚漆艺文创产品,传递东方美学魅力。具体而言,漆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第一,创新漆艺材料以打造时尚文创产品。材料是漆艺的物质基础和表现载体,传统漆艺将金银、木竹等材料作胎成器,从而造就了异彩纷呈的漆艺文化。随着时代不断进步,科技日新月异,各种现代工业材料被广泛应用到漆艺设计中,进而拓展了传统漆艺的设计风格和形态,为时尚文创产品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例如,上海工艺美术学院教授翁纪军将天然矿物质粉加入传统大漆中进行调漆,调出了高饱和度的糖果蓝、绿等色彩,让大漆的颜色更接近现代审美。第二,创新漆艺造型以打造时尚文创产品。近年来,伴随着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审美需求日益个性化、多元化,漆艺设计师应对漆艺造型进行大胆创新,采用契合现代审美情趣的抽象造型、几何造型、仿生造型等,打造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漆艺时尚文创产品。例如,GROTTO(个乐)设计团队设计的以“自由从心,创造重新”为主题的“ROUTE66&大漆漆画艺术”系列女士手袋,是将皮革、手袋、大漆、艺术进行有机结合,将传统漆艺推向时尚舞台的文创产品。该设计获得2016 年由德国红点机构举办的“中国好设计”奖的荣誉奖。第三,强化漆艺装饰功能以打造时尚文创产品。漆艺装饰具有特殊的材质美、精湛的工艺美、传统的精神美,千百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漆艺设计师可以运用独特材料和胎的肌理特性来装饰现代工业产品,在保证产品使用功能的基础上,融入漆艺的时间属性、色彩之美、质感之美、意蕴之美,从而提升漆艺文创产品的档次、时尚效果,提高了漆艺文创产品的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将旅游作为一种日常消费。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在文旅融合的大趋势下,旅游文创产品最终还需回归传统文化,做到与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在给游客带来无尽的美好回忆和纪念的同时将当地的历史与文化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这样的旅游文创产品才能具有持久的市场生命力。因此,文旅经营者应在深入挖掘本地独特的漆艺技艺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融入独特的文化创意,并加以功能创新,设计出可以满足游客审美、使用等多重需求的漆艺旅游文创产品。这不仅有利于漆艺本身的传承和发展,而且还可以使漆艺成为当地文化旅游发展新的盈利点。例如,以“‘漆漆’相息、未来可期”为主题的朱紫坊福建文创市集在福州市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开展,用古代传统的技法结合当代审美创作的漆器、漆画等漆艺文创产品,吸引了不少市民欣赏、购买,特别是亲手制作一份属于自己的漆艺旅游文创产品的活动,更是受到游客的青睐。此外,文旅经营者还可以针对不同消费群体,设计相应的漆艺主题文化旅游路线。比如,针对漆艺爱好者,文旅经营者还可以推出“漆艺技艺修学之旅”,组织他们互相学习、交流互鉴,通过培训让他们简单完成“福漆珠”“漆葫芦”和“漆筷子”的漆艺制作,加深他们对传统漆艺的了解和热爱。
对于漆艺而言,艺术性是漆艺作品的灵魂。创作者运用独特的表现方式将个人的审美体验和情感注入作品中,所创作的作品凸显创作者的情感、品质与精神内涵。这样的创作过程使漆艺作品成为文化的载体,促进了漆艺文化的发展。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这就要求文创产品具备丰富的设计情感,在满足用户精神消费的同时传达漆艺的文化内涵。因此,文创产品的设计者应关注用户情感体验,通过打造DIY 文创产品,引导消费者亲身感受或体验漆艺的文化知识、传统技艺和制作过程,加深消费者对传统漆艺工匠精神及文化内涵的理解,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文化与情感的双重体验。首先,打造漆艺DIY 体验包。漆器经营者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手工制作的材料、工具、使用说明书等,一般以一次使用的量为宜,然后以产品体验活动的形式向消费者派送或者销售。消费者可以亲自到漆艺工坊DIY 文创产品,也可以购买单品后在家自主体验活动。其次,组织漆艺文创产品DIY 活动。目前,许多企业在进行产品设计时都会充分吸取用户的使用体验,基于用户体验来开发漆艺文创产品,从而开发出深受用户喜爱的漆艺文创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使消费者获得良好的使用体验,而且可以亲身体验传统手作乐趣。比如,由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双创办、共青团新津区委主办的砥砺传承·匠心筑梦——“漆器工艺品设计与创意”培训活动曾在新津青年(大学生)创业园举办,来自当地各镇乡(街道)青年创客及高校大学生参加了该活动。在漆艺老师的带领下,结合新津鱼文化、道教文化,参与者们开始了一场与漆器的完美邂逅、与传统文化的亲密碰撞的漆艺文创产品创作,在短暂的时间里,纷纷创造出了流光溢彩的漆器作品。
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创意,文化创意产业所依赖的是创意本身的价值。没有知识产权对文创产品价值的确立和保护,就无法激发人们对文化产品的创作热情。而没有了创意,文化产业也就难以形成强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但长期以来,盗版问题严重困扰着文创产品的开发者和消费者。比如,由故宫博物院自主研发的被称为圈粉利器的文创产品——“正大光明”充电器、朝珠耳机、顶戴花翎官帽伞、故宫日历等,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却曾遭遇到知识产权侵权,线上线下均出现了很多仿制品的问题。在传统工艺振兴视域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造漆艺文创品牌,是促进漆艺文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首先,加快构建适用于传统工艺及其文创产品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一方面,国家应立足中国传统工艺特点,逐步规范传统工艺知识产权生成、运用、管理等各个环节,以及完善对漆艺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的保护。另一方面,政府和监管部门应严厉打击漆艺文创产业出现的侵权盗版、假冒商品、胡乱授权等现象,在维护消费者正当权益的同时保护开发者的创作热情。其次,增强漆艺文创从业者和企业的知识产权维护意识。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注册产品商标、申请专利和登记版权等的宣传,帮助相关从业者和企业合理运用知识产权制度来保护自身的商业秘密和创新成果,为未来生存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地方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应共同启动漆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助力打造漆艺文创品牌。目前,扬州漆器、福州脱胎漆器、大方漆器、成都漆器均已经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成为一张张响亮的城市名片。
漆艺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优秀代表,是我国自古及今传承不息的造物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传统工艺振兴视域下,通过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以打造民族文创产品、坚守生活器物本性以打造实用文创产品、注入现代设计理念以打造时尚文创产品、回归传统文化本质以打造旅游文创产品、注重用户情感体验以打造DIY 文创产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打造漆艺文创品牌,让传统漆艺和文化创意产业进行融合与碰撞,从而使传统漆艺得以重焕生机,让漆艺文创产品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为继承和振兴中国传统漆艺开辟更多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