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初期钱学森给赵秀恒的八封回信

2022-02-26 09:47章华明同济大学校史馆
浙江档案 2022年1期
关键词:建筑系敬礼同济大学

章华明/同济大学校史馆

赵秀恒,1938年12月生于山东济南,1953—1956年就读于山东省济南第七中学,1956—1962年就读于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曾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建筑初步教研室主任、建筑系副主任、建筑系主任,还担任过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都市建筑院资深总建筑师。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建筑作品包括上海中兴剧场改建、无锡市商业幼儿园、曲阜孔庙文物档案馆、泰兴国际大酒店、浦东新区行政文化中心总体实施规划、清华大学大石桥学生公寓等。除专业论著外,还著有《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62届六年大事记》《寒窗同济情》等。

2021年12月,赵秀恒教授通过微信,向笔者展示了1979年11月至1983年5月钱学森给他的8封回信。原来,1979年11月10日,赵秀恒在广播中听到了一篇关于钱学森的采访文章。当时,赵秀恒正在给建筑学专业的学生上建筑概论课,他听了广播中钱学森对科学、数学、思维、灵感等一些议题的论述,很受启发,壮着胆子给钱学森写了一封信。在信中,赵秀恒就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向钱学森请教,并谈了自己的一些观点,还附上了自己的一篇文章。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钱学森很快就给他回信,并且在信中对他提出的问题给予了耐心回答,没有一点大人物的架子。受到鼓舞后,赵秀恒继续给钱学森写信请教其他问题。就这样一来一往,他收到了钱学森的8封回信。这些信,他一直保存到了今天。

钱学森给赵秀恒8封回信内容如下。

1

同济大学建筑系

赵秀恒同志:

您十一月十六日来信和大作收读。谨致谢。

我对建筑是一无所知的。有时参加一些工作用房的设计审批工作,大家对建筑美或不那么美还是注意的。所以我想一切建筑都有一个美观问题,但在这方面留给建筑师的活动余地不同:在纪念性建筑余地很大;在住宅,余地很小。所以建筑总是艺术和科学技术的结合。

其实设计小汽车,又何尝不是艺术和科学技术的结合?缝衣机?电视机?钟?都是。我们应该成立“技术美术协会”。

我很希望更多地读到您的文章。

此致

革命的敬礼!

钱学森

1979.11.25

2

赵秀恒同志:

这是我为今年全国科协代表大会准备的发言初稿,现送请您看,并提意见。

您一月十日信收到,《学报》中的文章,待我细读后再说吧。

此致敬礼!

附:《科学技术现代化一定要带动文学艺术现代化》(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二十日)(略)

钱学森

1980.1.17

3

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

赵秀恒同志:五月二十一日收到。老话说:我恭贺您合家乔迁之喜!将来有机会,要到中兴影剧场去看看。

近从广告中见日本东京新大谷饭店的园林布置(见附件)似为水景动静相结合的一例。您看如何?

此致

革命的敬礼!

钱学森

1980.6.8

雅致而宽敞的新大谷饭店

当您下榻新大谷饭店,即进入一个幽雅的环境中。四周是绿草如茵(原文误写为“绿色如茵”)的日本式庭院。身边是亲切而体贴入微的服务。各式餐厅供应着各种珍味佳馔。另外,还有画廊,雅致的仕女时装和高级品商店和其它许多豪华设施——这真可说是东京首屈一指的高级饭店。

这里有世界第一流的豪华卧室和套房,加上超级的服务。在这里您会享受到富于日本情调的那种宁静和祥,一切需要都会得到称心如意的照顾。

日中邦交正常化后,中国大使馆曾一度设在这里。目前,访问日本的中国各方面的代表团经常利用我们的饭店。

4

上海市同济大学建筑系

赵秀恒副教授:

记得上次给您写信是去年六月,快一年了。不久前蒙您系陈从周教授赐其著作《园林谈丛》一本,多次捧读,深感中国园林艺术之妙,远胜外国。然而我们又如何继承和发扬?今五一节放假在家,又想到这个问题,似有所得,故写此信,向您求教,望开展讨论。

我想新园林有两点是不同于中国旧园林的:

(一)技术基础变了,用的材料不一样。中国旧园林用砖木为材料,我们用钢筋水泥,用钢架。旧园林的亭楼高不过十米,而我们可以搞一百多米的建筑。

(二)社会基础变了,人的生活不一样。中国旧园林是为封建家族服务的,主人不过十人左右,大小一家也只不过几十人;而我们现在是要为人民服务,一个居民区,一个工作区服务,人数上千人。

这两点不同,都说新园林的空间规模可以比中国旧园林大,尺度要放大十几倍。占地面积可以是几百亩到上千亩,或一平方公里。这就要在城市建设中搞综合统一计划,不能一个单位独家营建。

这样就可以高、低建筑相配合,建筑物之间有空中走廊相联结。也可以布置高楼侧面中间植树、种花,楼顶布置花园等,把自然界的奇峰在新园林中重现。我们要做我们的先人想做而又做不到的事。

上海市的城市建设规划能否利用以上设想?当然,也许您早已想到了,那上面说的就是陈谈了。

此致

敬礼!

钱学森

1981.5.3

5

上海市同济大学建筑系

赵秀恒同志:

五月十四日来信和照片收到了,我很高兴能认识您一家。

上次称呼错了,我向您道歉!但也算是我向您作出的祝愿吧,努力吧!我们的劳动总会为人民所认识的。

我想搞建筑设计与研究建筑理论不同,后者必须大胆创新,才能大步推进;而前者则要结合我国实际,才能为人所接受。似乎有成就的建筑师都是如此的。您以为如何?为了后者,您可以写些文章。(一年写一篇?)

莉丽同志前问好。

此致

敬礼!

钱学森

1981.5.25

6

上海市四平路同济大学建筑系

赵秀恒同志:

好久没通信了,您一家都好吧?

一个时期以来,不断收到陈从周教授寄来的他的有关园林著作。又想到刘敦桢教授也已去世。因此觉得关于“园林学”后继要有人的问题已必须注意。我的一位中年同事,他儿子去年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我抱着希望问他是否对园林学感兴趣,青年人回答是:不知中国园林是怎么一件事,茫然!

这些都使我着急起来。我们要培养园林学的研究生。请告诉我您那里的情况和其他情况。我算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成员,必要时,可以呼吁一下。

此致敬礼!

钱学森

1983.1.31

7

上海市四平路1239 号同济大学建筑系

赵秀恒同志:

我很感谢您二月十五日的信,它使我了解到我国园林学教学的事。我也等着拜读您的大作《建筑与信息》。

我喜欢把事情彻底搞清楚,所以想求您办一件事:能否把贵系园林绿化专业的教学大纲和计划,找一份寄给我。我想学习它。

如果有复制费用,请告我,我当邮汇上。

此致

敬礼!

钱学森

1983.2.28

8

上海市四平路同济大学建筑系

赵秀恒同志:

三月十日信及大作并教学计划材料收到。

初步看了园林绿化专业的教学计划,我不满意,觉得去园林学甚远,不伦不类。但现在不宜下结论,待见到教学大纲后再说。

对您的文章,我实无评论的资格,因为我不懂建筑学,也未深入学习过建筑史。您提出空间性和环境性,我赞成。我想为什么要搞建筑?无非是人工地改造在环境中的一部分空间,以满足人的集体所要求的某一社会功能;这当然要利用技术条件。而社会功能和技术条件都随时代而变革。因此,同一建筑,在不同时代,其功能也就不同。

这也许就是您说的“信息”?信息来自信息源,但要起作用就还得有能接收、即感受信息的接受者,人。不能接受不行,“对牛弹琴”了。不同接受者所得到的信息也不同,虽然信息源没有变。您说的古长城不如此吗?因此,是“信息”?还是旧名词“美”?或者您会说“美”就是“信息”。

总而言之,我不懂,不敢妄加议论;但我以为用些新名词不见得就解决问题。

大作为手写的,估计份数不多,所以退还。将来发表后,请赐抽印本,以便再深入研究。

李莉丽同志问好!赵岷赵清也好吗?

此致

敬礼!

钱学森

1983.3.17

以上这些信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像赵秀恒这样的青年教师只争朝夕、追求上进,试图抓住一切机会要把被“文革”耽误的时间补回来的精神状态。这些信件也反映了以钱学森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的格局和胸怀,他们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能够在百忙中俯下身来,倾听年轻人的声音,和年轻人进行跨学科的交流与对话,以提携后学、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祖国科教事业发展。赵秀恒和钱学森之间的对话,是我国改革开放大潮中的一朵跳跃的浪花,温馨而生动,对今天科教工作者如何做人做事、如何立足本职工作有所作为,有所启迪。

猜你喜欢
建筑系敬礼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党旗,向你敬礼!
梁思成夫妇的拒绝
梁思成夫妇拒绝走关系
梁思成夫妇的拒绝
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