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慧,卢毅,郑瑞博
■教育学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制度研究——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钱学森空间科学实验班为例
席慧,卢毅,郑瑞博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6)
随着科技和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比以往时候都更为迫切,国内高校也持续致力于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各项探索。为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部遴选高校试点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集聚育人资源、加大育人力度,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进一步开花结果提供了丰厚土壤,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招生选拔制度亦随之不断变化。本文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钱学森空间科学实验班的招生选拔实践为例,立足“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新要求、新挑战、新思路,思考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招生选拔制度的优化途径。
拔尖创新人才;招生选拔制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当前,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改革浪潮中,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新时代发展的主基调。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全国高校以各类试点班为基础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基地,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举措,以求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如何立足“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优化包括人才选拔等在内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具体环节,是新时代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
回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40多年的发展历程,其发展演变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先民间、后官方”“先实践、后研究”,形成了百花齐放、丰富有效的发展局面[1]。
从实践发展来看,中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发展最早可追溯到197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的全国第一个“少年班”,这也是国内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初次探索。随后,以清华大学等为首的国内重点高校纷纷成立拔尖班、试点班、实验班甚至特色学院书院,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经验[2]。比如北京大学通用人工智能实验班以人工智能知识体系为核心培养“通识+通智+通用”的世界顶尖复合型人才,复旦大学数学英才试验班通过课程改革、设立导师制、科研指导、国际交流等措施助力“未来数学家”培养,西安交通大学则以少年班、钱学森班为先导成立“钱学森学院”统筹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科学家素养的行业领军人才。
从政策演变来看,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正式提出“拔尖创新人才”这一概念。2009年,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启动,2011年11所高校入选该计划,目前第二批、第三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名单已与2021年公布;2018年,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等文件,启动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由“单兵作战”转向“集体发力”,实施面向卓越工程师、医生、农林人才、法治人才、新闻传播人才、教师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革命。
2017年12月,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各高校应“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十三五”期间,教育部先后遴选出两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包括8个改革试点区、25个改革试点高校和92个改革试点院(系),各高校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也首当其冲成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的实验田和示范区。“三全育人”的新要求、新思路为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带来了新挑战、新变革,“三全育人”的新方法、新举措也率先在各类试点班、实验班落地实践,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注入了新的活力。
1.就人才培养长期目标来看,“三全育人”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与考察,部分高校先期拔尖人才培养过程中过于以智力水平为重、以学业课程为重的选拔标准、培养标准便不再适用;
2.就人才培养实施方法来看,“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思路要求更多的校内外育人力量参与到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的各个环节中,统筹协同各个领域的育人资源,以往少数高校多注重集中名师资源上好课的育人方法也应随之而变;
3.就人才培养管理评估来看,“三全育人”要求改革评价机制、激发育人动力,其培养模式下的学生应是德才兼备、文理兼容、理想信念和能力水平同样深厚的高素质人才,因此传统的仅以学分成绩为主要考核标准的评价机制明显不可适用,个性化综合素质和创新素质的考核评价才是应有之义[3]。
从人才选拔、人才培养到人才评价,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环环相扣、关关重要。和普通学生培养相比,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一定程度上更是以天赋和才能为前提的培养教育,其出发点在于承认学生们自然禀赋的差异,挑选真正优秀有潜力的人选进入与众不同的发展轨道。为从准入门槛起就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普通高校学生培养相区分,国内各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选拔环节也不尽相同、各有千秋。
梳理各高校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方法,可以看出其主要在选拔时间、选拔方式和报名要求等方面有所区分,适应各高校不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的目标定位和培养方案。
(一)选拔时间:选拔时间主要集中在大一第1学期初和大二第1学期初。大一第1学期初,入学学生尚未完全适应大学学习新节奏,特定领域的了解认同尚不强烈,此时进行人才选拔可以使学生更快进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轨道,但是相应的对其也会造成更大压力,后期难以适应的风险更高,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流失可能性更大;大一第2学期初或大二第1学期初,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已经逐步习惯大学教育的新模式,对于拔尖创新人才项目的了解也更为深入,个人兴趣目标和发展规划较入学前更为清晰,更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和学生间的双向选择,但是需要做好大一阶段课程与后期新培养方案之间的衔接。
(二)选拔方式和报名要求:选拔方式主要为资格审核与面试相结合,少数采用主干课笔试和在线考核等做法。不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下选拔方式虽然不尽相同,但是选拔方式的灵活多样必然更有利于全面地考察学生综合素质。同样,除了少数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在报名时对单一学科领域有较多限制外,大多数项目报名要求为排名限制甚至仅要求理工科背景,由此可见高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选拔上仍倾向于面向更广泛的优秀学生群体[4]。
钱学森空间科学实验班(简称“钱学森班”)设立于2014年,是国内高校开办的第五个以“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之名命名的实验班,也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面向我国航天事业和空间科学快速发展需求而设立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钱学森班秉承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理念,以空间信息发展对复合创新人才的新需求设计培养思路,培养“学科交叉、文理兼容、工程实践能力突出且具有浓厚家国情怀与坚定航天理想的复合型空间信息拔尖创新人才”。
钱学森班聘请郑晓静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包为民院士担任顾问组组长,航天领军人才牵引培养方向并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科学知识与人文素养多元融通的拔尖人才培养方案,打造创新思维和工程能力贯通应用的实践能力提升体系。8年来,90%以上学生选择在国内外一流高校的航空航天需求专业读研深造,毕业生100%深造的“最牛班集体”两度出现,人才培养创新举措在空间科学与技术等多个专业推广应用,学院依托此获批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续写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西电现象”。
随着钱学森空间科学实验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不断发展推进,钱学森班人才选拔方式的演变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初始期。为保证成立初期具有一定学生规模,2014年钱学森班面向全校选拔2012级、2013级钱学森班学生,从学校大一、大二学生中择优录取,选拔方式为统一笔试和面试,更多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业成绩。根据实际培养效果和毕业后追踪调查显示,此两级学生学业成绩、综合素质以及后续发展均取得较好效果,产生了第一个学生100%读研深造的“最牛班集体”。
第二阶段为发展期。为探索不同选拔机制效果、扩大招生选拔覆盖面,2014级、2015级、2016级钱学森班曾采取“多次进入”相结合的选拔方式,即高考招生选拔一批(10-15名)、入学考试选拔一批(10-15名),大二第1学期初选拔一批(5-10名)。高考直接招生的学生达到规定分数线即可入选,大一第1学期初选拔方式为高考成绩确定资格和面试考核,大二第1学期初选拔方式为大一全年学业成绩专业排名30%确定资格和面试考核。在此期间,钱学森班在学生群体中的吸引力大幅增加,但是“多次进入”的选拔方式也造成了学生群体良莠不齐的现象,少数学生尤其是高考直接招生和入学后直接选拔的学生在后期出现无法适应钱学森班学习生活的情况,整体人才培养质量略有下滑。
第三阶段为稳定期。在总结前期人才选拔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钱学森班自2017级起实行全部学生均在大一第2学期末或者大二第1学期初进行招生选拔,将大一学年全年成绩与表现均纳入资格审核范畴,全校理工科各专业综合测评成绩前30%的学生可以报名,面试考察的考核范围更多聚焦于学生的理想信念、兴趣爱好、思维能力等等。在此期间,统一的招生选拔方式为招生选拔工作带来便利,大一学年结束后开展选拔的时间节点也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时间进行了解、为学院提供了充裕时间进行宣传,综合素质内容的增加为考核学生全面能力带来更有价值的参考,实际人才培养效果也得到明显改善,更多学生毕业后在航天相关领域继续深造。
经过多年探索,钱学森班选拔方式几经变革、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适合特色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发展的、符合自身定位的人才选拔模式,为其培养中国航天事业未来领军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过40多年的探索,许多高校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都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选拔机制,以适应不同目标定位下的教育实践。然而,作为新时代育人理念和育人方式变革的新命题,“三全育人”依然可以为各高校提高拔尖创新人才选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1.“全员”集聚,扩展人才选拔的参与广度。“全员”育人不仅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汇集教师、干部、职工等更多育人力量,其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机制也具有指导意义。就面向客体而言,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应在底线要求的基础上面向更广泛的学生群体,综合拔尖创新人才可以以整体综合成绩为限,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可以以单一学科能力突出为准,只要符合所属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的目标定位,不必一定拘泥于极端选拔“第一名”或者“全才”;就选拔主体而言,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实际情况,高校可将院士领导、教授名师、学工人员、思政骨干、心理工作者等纳入拔尖创新人才选拔的评审专家队伍,从学业成绩、创新能力、思想道德、日常表现、心理素质等多个方面进行评判,避免“唯分数论”倾向。
2.“全程”考量,延伸人才选拔的时间维度。不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选拔学生的时间虽然各异,但是适当延伸选拔考察的时间维度亦将更为客观全面。从选拔时间节点来看,如在大一第1学期或大一全年结束后进行人才选拔,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学生因不适应大学学习生活而产生的风险,也可避免学生因初入大学目标不坚定、了解不深入而造成的个性冲动,保证更高的生源质量和学生粘性;从考察覆盖的时间长度来看,拔尖创新人才往往极具个性,将更长时间范围内的学生表现均纳入考察范围能使评委专家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成长历程和客观发展。
3.“全方位”选拔,拓展人才选拔的内容深度。随着不同类型拔尖创新人才项目的涌现,多样化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定位也催生了多样化的考查内容和考查方式。从考查内容来看,除了选拔特定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可侧重于看单一课程学业成绩外,综合型的拔尖人才则要求在选拔伊始就将学业综合成绩和思想道德素质、创新实践素质、文化审美素质、心理生理素质、自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与表现能力等均纳入考虑范畴,考查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养;从考查方式来看,为达到全面全方位的考查效果,选拔环节除了常见的资格审核、笔试、面试之外,还可采用个人画像、项目实践等方式综合考查,建立起内容全面、程序合理的考核体系和多元多层测评指标。
[1] 张建红.“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江苏高教,2021(7):71-74.
[2] 杨钰婷,甄浩.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探析——基于大成智慧教育思想[J].大学教育,2019(8):150-153.
[3] 吴国平.夫妻共同遗嘱的效力及其立法建议[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1(2):76-82.
[4] 陆一.封闭与开放之间:中国特色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类体系与特征研究[J].教育研究,2018(3):46-54.
[5] 张欣,钟晓兵.基于改进 Topsis 法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120-126.
[6] 黄敏,陈炎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实透视与多学科审思——基于 36 所“强基计划”试点高校的分析[J].创新人才教育,2021(3):46-52.
Research on the EnrollmentSystem of University 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ree-wide Education"-Taking Qian Xuesen Space Science Experimental Class of Xidi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XI HUI, LU YI, ZHENG RUIBO
With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for science and talents,the Party and our country needs 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s more urgently than ever before. Domestic universities are also continuously committed to exploring the training of 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s. In order to fulfill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fostering virtue througheducation,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selected pilo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implementing the "Three-wide Education"comprehensive reform, gathering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improving education quality to cultivate more 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s. The enrollment syste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select 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sis also changing. Taking the selection system of Qian Xuesen Space Science Experimental Class of Xidi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enrollment system of 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s based on the new requirements, new challenges and new ideas of "three-in-one education".
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s; EnrollmentSystem of Talents; "Three-wide Education" Comprehensive Reform
G64
A
1008-472X(2022)04-0131-05
2022-07-24
席慧(1992-),女,陕西西安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
卢毅(1981-),男,陕西西安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副书记,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教育教学管理。
本文推荐专家:
陈永楠,长安大学,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金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研究方向:极端电磁服役环境力学、质智交叉力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