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与地下水环境管理问题思考与对策

2022-02-25 09:00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24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污染监测

王 君

(平凉市生态环境局华亭分局,甘肃 平凉 744100)

地下水和土壤是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重要资源,由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不合理排放,使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含量显著上升,其中固体废物和有害废水是导致土壤污染恶化的重要原因,对周围的环境质量和人类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积极开展环境问题的监测对于确定地下水、土壤存在的问题十分必要,对提高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及环境的发展与治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1 我国土壤与地下水的监测状况

1.1 土壤监测

1.1.1 特点

土壤污染物指土壤被污染的一种物质。它的来源非常广泛,主要是工业和城镇污水、农药和化肥、家畜粪便、生物残留物和大气沉降物,此外,在自然界某些矿床或元素和化合物聚集的地方,由于矿物的自然分解和风化,形成了天然的扩散带,使得邻近的土壤中的某一种元素含量超过了正常的水平。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地方经济发展,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土壤质量恶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问题日益突出,而化肥、农药、工厂废弃物等也使周围的重金属污染更加严重。长期以来,我国的土壤污染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隐蔽性、难以恢复、难以逆转的特点[1]。

1.1.2 危害

土壤环境的污染对人类健康、生态平衡、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农作物产量下降,耕地污染严重。比如,由于重金属的污染,全国的谷物产量每年将会减少一千万吨。江苏省某县670公顷镉米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占44%。二是农业产品的出口受到阻碍。东部地区工业化程度较高,有机污染物达60余种,其中难以分解的有机物占33.33%,对农业出口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如21世纪初期,辽宁省的玉米出口与同期相比减少56.3%。三是有些地方低于联合国最低人均耕地面积的保护线。我国耕地中的重金属污染面积达2 000万公顷,是导致农作物减产的主要因素。四是在环境受到污染的情况下,人类通过作物,或呼吸道吸入大量污染物质,进而对身体造成直接的伤害。

1.1.3 趋势

近几年,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环保问题,在“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下,各地都加大了对土壤污染的控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由于土壤污染难以治理,仍有许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有效土壤。而部分小城镇则以工业为主导,其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导致环境污染较为严重[2]。

1.2 地下水监测

1.2.1 必要性

环保问题成为新时期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在改革开放初期,许多地方为了追求经济发展,不惜以环境为代价,使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地下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资源。工业污水的无序排放,使得地区的地下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严重影响了农业和日常生活的正常使用[3]。地下水的污染,尤其是辐射和细菌的入侵,会对人体产生直接危害,这说明了对地下水进行监测的必要性。因此合理控制水质,完善三废处置技术及工艺对保护地下水资源具有积极意义。

1.2.2 主要方法

目前,对地下水进行监测的方法多种多样,其监测结果也不尽相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感器、蓄水池、电源一体化设备逐渐在地下水的监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地下水的监测主要有五类,一是由多根管道组成的连续监测井,将填埋、止水的分层处理等环节结合起来。二是韦斯特贝耶MP取样系统,该系统是一种由多个阀窗组合而成的多机模块化系统,能避免多种管路的状况,方便在一个井内布置多个监测区域,操作简便[4]。三是单管多层,即在一个井眼内安装单根井管,分别监测不同深度的地下水样本。四是丛式监测,即在同一监测点有多个差别深度的观测井,保证每次取样时的数据差别,从而提高监测的精度。五是蜂窝式监测,指在同一钻孔中放置多个不同长度的探头,分层填埋、止水结合,保证了多个监测井在一眼内顺利完成。

2 地下水和土壤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2.1 土壤监测

2.1.1 污染监测范围较窄

土壤污染的发展趋势是从中等到严重。我国土壤污染状况监测结果表明,污染浓度与时间增长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性,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同时,发展趋势从单一到复杂,表现为特定的土壤污染类型已不仅仅局限于重金属污染,还包括有毒物质污染、污染超标等。因此,进行土壤环境监测对环境保护很有必要,但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5]。各有关部门加大了对土壤环境的监测,只是主要集中在局部地区,没有在全国推广,造成对土壤环境监测的认识不够全面。

2.1.2 污染原因不明

土壤污染原因多元化、复杂化,只有通过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精确分析,监测机构才能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措施。然而,我国土壤环境监测工作始终没有把“严把源头”作为重点,对污染成因的分析也存在疏漏,这也是导致土壤环境监测质量低的重要因素。

2.2 地下水监测

2.2.1 不合理的监测点布局

监测站是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和水源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省会城市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监测资金相对充裕,监测设备更新较快,技术水平较高,投入安全检测的数量较多,监测工作开展得比较顺利,环保成效也比较好。但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资源相对较少,对地下水监测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监测点的分布与规范存在较大偏差,总体布设效果不理想[6]。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专门的监测井,但监测站点分布现状是北方密度高、南方密度低,这对我国的地下水环境保护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是影响监测精度的一个主要原因。

2.2.2 资金和装备存在问题

近几年,各级政府越来越多地关注地下水的监测工作,可以利用的资金也在增加,但实际使用资金十分有限。由于我国地下水监测起步较晚,所采用的监测仪器技术落后,许多地方仍然采用手工测绳,这严重影响了监测的准确性,特别是在地下水成分复杂、生产生活污水量增加的情况下,老旧的仪器设备已成为制约地下水监测工作的主要因素。

2.2.3 监督项目单一

地下水监测是为了获得精确的地下水相关数据信息,要想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事先确定地下水质量的标准。地下水状况分为水位、水质、水量和水温四个维度,可以直接用于地下水的监测。但在许多地方仅关注水位和温度,或以水质、水量、污染等为主要监测对象,造成监测内容单一,对监测结果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城市水源地和泉域,往往存在水质、水量监测缺失、地下水生态环境和地质灾害监测不合理等问题,明显不符合水资源利用的客观需求[7]。

2.2.4 高级监测人员短缺

由于地下水污染的特殊性,需要专门的人员进行日常的监测。目前,我国的高级检验人员数量较少。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区域,水质检验所的环境、待遇是专业技术人员的首选,比较而言,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监测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待遇明显落后于前者,且检测人员素质偏低,检测设备更新慢,总体检测水平低。区域差别在较长时期内也会更加突出,与国家水质监测指标的要求不符。

3 优化地下水和土壤环境的措施

3.1 关于地下水的监测

3.1.1 提高地下水质量监测技术水平

完善地下水监测动态体系,应注重生态环境,从动态性和全面性两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整治,准确地发现水资源短缺和地下水污染的根本原因。加快研发、推广先进设备,提高地下水质量监测技术水平。采用超声回弹技术对水流速度进行实时监测,实现了对水流速度的实时监测:采用液位监视器作为主要的水位监测装置,保证了地下水位在标线以下时能做出预警[8]。

3.1.2 改进监测的内容

地下水污染主要是污染泄漏和人为开采导致的,水文地质自然条件较差。比如,区域开采强度太高,导致地下水水位显著降低,形成饱和空气区,产生一定的氧化性,C02可溶出的C02含量较高,置换能和特定速率显著提高,而钙镁离子的释放使水的硬度增加,所以对地下水变化的监测不能仅限于污染泄漏。

地下水的监测不仅要分析水质,还要将地下水水位、水温、开采量等资料与地下水的实时监测相结合,通过综合性的监测分析,获得地下水的污染状况。

3.2 土壤监测方面

一是取样之前。土壤监测技术含量高,需要监测人员掌握土壤采样、监测的标准,并在专业培训的基础上,取得合格的土壤监测资格。提前制定监测方案,确定监测流程,对实验室里的仪器要事先进行调试,确保其正常运行,还要确保试剂的保质期等符合标准。二是抽样。坚持两个以上的取样人员同时取样的原则,事先熟悉土壤取样的方案和程序,严格清洗、消毒、标识。取样地点应具有代表性,根据现场环境条件分布均匀,并做好相关资料记录,避免人为因素导致样本混淆[9]。三是样品准备工作必须由两个以上的人员组成,保证样品的可信度,防止样品混淆、污染。加强对强光照射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控制,还要保证文档记录的完整性。四是对资料进行合理的分析。土壤监测需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并与环境质量控制标准保持一致,当有一组数据与相关规则不符时,就表示该数据有错误,需要重新进行验证。

3.3 健全环保监督与管理体系

只有使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制度更加标准化、制度化,才能保证监测的质量。由于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有关部门亟待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要对相关人员进行日常监督,使其操作符合技术和流程规范。实验条件、人员监管等,都是监测系统的一部分,通过建立一套内部评估机制,可以有效地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从而加强质量管理工作的针对性[10]。

质量管理要把内部和外部的控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外部监督是指上级部门按照质量管理的要求,对特定的监督情况进行检查、核实,并通过认证、质量审核、对比分析等手段,加强外部质量监督的整体效果;要强化内部控制人员的技术能力、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从标准化、科学化的视角完善环境监测手段,为今后环保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3.4 建立监测和预警体系

建立环保监测预警系统适合于某些难以治理的地区进行实时动态监测,是一种了解该地区环境现状的方法,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环保部门进行环境分析时,要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合理地选用相应的对策,以保证其合理、合规的设置,使其内部的各种功能得到优化,从而使整个地区的环保措施得到科学合理的实施。只有正确看待环保问题,才能获得更多的实际资料,并根据具体需要,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保证后期的环境治理计划具有针对性和完备性,并在适当的时候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环境损害的程度和影响范围,从而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总体效率。

3.5 保证取样工作的质量

加强环境监测,必须对质量进行有效的保证。对环境监测的分析、处理,应根据实地调研的采样数据进行有效的核实,确定采样的地点、周期,并严格按照标准化的程序进行采样,保证采样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同时,实验室的品质控制也非常重要,每个批次的样品都要有清晰的标识,方便材料对比和分析,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要严格实施质量控制,对不符合标准的数据,要分析原因,重新监测整理,保证监测结果符合规定。在对检验结果进行审查的过程中,必须对检验结果进行严格审查,合理运用处理手段,保证数据的统计和处理过程更加科学合理。

3.6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监督

环境监测要求有专门的技术人才。环境监测所需的高端设备既要由技术人员操作,又要满足技术革新发展后的检测设备的使用要求。针对目前我国环保工作中存在的人才缺乏、设备故障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要加强对环境监测的投资,减少对环境监测的影响,要从外部招募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专门的技术队伍,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整体效率,以适应新的技术发展。

对取样设备要有较好的维护,遵守检查制度的有关规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年度检验方案并对检验结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防止来年发生质量问题,确保环保工作顺利进行。为了保证取样仪器的质量,必须对有关制度的建立进行控制,以保证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日常工作中的细节也要做好,以报表形式进行详细记录,为后续工作人员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保证设备的质量管理更加科学全面。

4 结语

实施土地和水资源保护的各项措施应由立法、行政、财政、工业、农业和其他经济部门共同负责,因为无论现在或未来,都要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在土壤与地下水的保护中,应建立防止和评估意外环境污染风险的工作机制。

环保与国家的发展、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环境监测是人类对环境状况的正确认识。由于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的危害很大,因此,我国目前正大力倡导“环保”、“绿色生态”的概念,因此,必须在技术上进行改进,以便对地下水、土壤污染的程度、范围、成因进行准确的分析,从而使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进一步的保证。在确定了我国土壤及地表水监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后,针对环境监测与管理的目的,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对策,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确保其用水安全。各级有关部门应加强领导,健全技术流程,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度,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目前,由于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造成了地下水的持续下降,一些区域的水资源枯竭,而由于地表水资源的严重污染,对地下水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水资源的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总而言之,防治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最有效的策略就是防治。长期而言,预防性费用远远低于治理费。此外,对污染源的治理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污染监测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环境监测实验中有害试剂的使用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