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基层农业机械化推广研究

2022-02-25 03:55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12期
关键词:机具机械化农机

赵 妍

(海城市农业农村发展中心,辽宁海城 114200)

0 引言

农业机械化是助力现代农业发展方式转型,提高农村生产力与经济效益的支持性政策。然而在基层农机推广过程中,逐步暴露出区域发展不均衡、农机基础薄弱、人才支持不足、服务水平落后等现实问题,结合上述问题研究其具体解决与优化路径,对提升农机推广水平、助力农业机械化转型具有显著借鉴意义。

1 基层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问题

1.1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据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统计,2021年全国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72.03%,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水稻等主要农作物的机械化率均突破85%。在农机保有量方面,拖拉机保有量为2 173.06万台、配套农具4 022.93万部,粮食作物生产机具、农产品初加工机械等保有量同比均呈现出大幅增长。在农机服务方面,全国现有农机服务组织19.34万个,农机户规模为4 678.58万人,全年农机服务收入共计4 816.21亿元,说明现阶段农业机械化已取得显著成果。

近年来在基层推广工作中,以辽宁为代表的农业大省在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领域陆续出台多项惠农政策,对于粮食生产、畜禽养殖的先进适用农机实行“应补尽补”,扩大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及“北斗+”智能设备补贴的试点范围,然而丘陵山区仍成为区域农机推广面临的薄弱环节,如何有效克服现有推广限制条件、平衡区域内农机技术发展水平,仍成为辽宁地区基层农机推广工作面临的主要难题。

1.2 农业机械化推广存在的困境

根据辽宁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可知,该省丘陵山区地带分布有26个县区,伴随近年来特色农业生产模式的推广,其农业生产机具、智能农机产品的需求量逐渐扩大,基层政府将重点机具补贴额度提升至35%,使得各县区农机作业水平与保障力度得到持续提升。但与此同时,在基层农业机械化推广过程中仍面临以下问题:

1)受丘陵山区地形地貌影响,农业种植田块分布散乱,不同区域间的耕地存在一定高度落差,不利于大中型农用机具的顺利引进。且农机装备结构呈现出分布失衡问题,以玉米、水稻为代表的主要农作物机具保有量较大,其他经济作物缺少适用于下田作业的专用机具,不利于当地农业生产布局的均衡发展。

2)由于辽宁省部分地区的农机基础较为薄弱,区域发展不均衡,多以小型农机为主。虽然已逐步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但受部分道路载重量、宽度等条件的限制,导致重载、宽幅的大中型农用机械难以下田,整体作业水平尚且无法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

3)结合辽宁省农机推广部门的实际建设发展情况可知,相关部门中具备中高级技术职称的工作人员数量占比偏低,职工队伍年龄结构严重失衡、学历水平不一,而从事农机操作人员的年龄普遍介于45岁以上,掌握植保、无人机等智能农机操作技能的人才数量极度稀缺,不仅影响农机推广力度,同时也无法为现有农机保有者提供完备的技术指导及检修服务,不利于提高农机利用率。

4)辽宁地区现有农机合作社数量突破3 500个,从业人员规模近5万人,但不同区域农机合作社的建设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较少合作者拥有独立的机具库房,导致农用机具多露天存放,不利于维护机具使用寿命与性能,对合作社及农户造成一定经济损失。在合作社经营管理方面,仍无法从根源变革粗放式管理模式,管理制度流于形式、缺乏长效激励机制,不同组织及从业者间缺乏顺畅信息沟通渠道,难以实现先进农机信息、补贴政策等资讯的共享,整体服务水平偏低。

2 基于农业现代化背景下的基层农机推广路径

2.1 完善现有农机装备结构,贯彻因地制宜原则

现阶段我国农业机械化整体发展水平呈现出逐年提升趋势,为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要求基层农机推广部门与工作人员坚持贯彻“因地制宜”原则,结合辽宁省丘陵山区地带的实际地形特征、农业产业分布情况、农户经济水平等信息,重点聚焦现有农业资源开发、农用机械设备应用范围拓展等维度指导农机推广工作,确保走适合当地发展的农业机械化生产路径。与此同时,农机推广部门应理清自身职能,严格根据上层领导部署进行最新发展路线、资金与政策扶持情况的梳理及分析,合理分配财政资金投入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宣传工作中,带动各乡镇农户参与到农机购置与使用队伍中,平衡现有农机装备配置结构,优先选择适合当地农田作业要求的机械设备进行大力推广,并引导农户认识到农机设备对提升种养殖业生产效益的重要功能,对原有高能耗、使用年限过长、污染排放量大的废旧农具进行回收、报废处理,利用先进、节能装备进行有效置换,借此进一步提升当地农机作业的智能化发展水平。

2.2 加强农机操作技术指导,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一方面,应组织建立符合丘陵山地特色的农机推广示范区,在现有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基础上拓宽大豆、棉花一类经济作物的推广范围。号召农户及当地农业生产企业参与示范地参观活动,展示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过程,并宣传推广绿色农机、保护性耕作等先进技术,借此带动当地农机装备实现结构转型与均衡发展。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对农机设备持有者及农户的专业技术指导,由农机推广部门带领技术人员深入基层进行宣传,利用村集体会议、现场观摩活动等多种形式向农民群众进行操作技术示范,引导农民切实认识到使用农机具备的降本增效价值,从而有效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以凌源市为例,基层农机技术推广部门根据华北夏玉米的平作种植方式与播种、收获期,开展对玉米联合收获机的选型试验,结合农机用户反馈的使用问题将割台垄距调整为400~500 mm,增加U型剥皮装置,并为农机持有者提供具体操作技术指导服务,使得新型装备投入使用后的推广面积扩大至1.13万hm2,玉米综合机械化水平同比提高5%以上。

2.3 健全农机推广技术团队,深化服务体系革新

从农机推广部门主体视角出发,应积极承担自身公益性服务职能与责任,依托内部组织结构变革进行农机技术服务人才队伍优化,聘请具备前沿工作经验、技术水平高的专家及高级技术人才提供培训课程,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技术指导与培训工作,依托于高校、企业的合作机制引进跨专业、跨学科复合型农机科技人才,并鼓励现有工作人员跨地区学习先进农业生产与农机装备作业技术,更好地提升农机推广部门的服务水平与履职能力。

2.4 培育壮大社会服务组织,助力公共服务发展

在服务“三农”目标指导下,应聚焦公共服务领域加快培育新型农机社会服务组织,引入市场产业链建构机理打造“全程机械化+”的高效服务组织,围绕精量播种、绿色烘干等层面进行技术装备的推广示范,围绕农机作业、销售、维修及保养等层面健全补贴与激励机制,借此为社会化服务主体的壮大提供完备支持。与此同时,还应面向安全生产、智慧服务等层面进行公共服务机制的完善建设,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搭建县级农机安全监管网络、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等,为普通农户提供了解农机资讯、政府惠农政策的平台,进一步提升农机管理效率及技术服务水平,助力区域农业机械化转型与智慧发展。

3 结语

通过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依托专业技术指导拓宽推广范围,利用优质人才队伍提升农机装备服务水平,借助社会化组织规模的壮大加快农机推广进程,最终可有效达成区域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阶段性目标。未来还需基于产业融合视角进行发展路径探索,为农业机械化与现代化转型提供示范经验。

猜你喜欢
机具机械化农机
沃得农机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打造新亮点!山西将这个产业的7类机具全部纳入补贴!
不一样的农机展
电务系统大型机具上道时的作业防护
如何加强农机管理发挥农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