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锋
是年,钧州地面先是夏涝,十月初,忽又落下一场大雪,河山素裹,木石肃立。夏涝不奇,十月飞雪于此间实属罕见。众皆忐忑,议论纷纷。
或言,此雪莫非与刘生有关?
寻至河边,果见刘生玉立雪中,正大声诵读《孝经》,而积雪已没其膝。
原来,刘母在河边浆洗衣物,不慎失足落水。家徒四壁,身无余财,刘生无力为亡母收殓,不禁悲从中来,潸然泪下,只好大声诵读《孝经》,为慈母超度亡魂。
上天竟纷纷扬扬落下一场大雪来,将刘母尸身素裹,盖了个严严实实。莫非,刘生感动了上苍?众人觉得此事蹊跷,遂紧急商讨,由村里一大户出面,为刘母置办棺椁,入土为安。
只是,大户开出条件,刘生须为他家做牧童放羊三载,但允他遍览家中藏书。
刘生爱书,尽人皆知。当年,刘生抓周,单单抓起了书。刘父想起一游乡瞎子的话来,忧思万千。瞎子对刘父说,汝子虽聪慧,心恒亦志坚,而命途多舛,幸耶悲耶?刘父乃一小吏,清廉如水,不意得罪上司,屡遭排挤,愤而归隐山林,不久竟郁郁而终。
寡母谨记刘父遗愿,定要刘生好好读书。自己为人浆洗衣物,守几亩薄田,与刘生相依为命。寡母又颇识得几个字,遂在家中教他识文断字。渐至大了,教得吃力,方送进私塾。刘生喜读,如鱼得水,手不释卷,每晚必至夜深人静。
有时,皓月如玉,流泻一地银白,刘生携书立于院中,默默捧读。
未料,寡母又丧,刘生成了孤儿。
大户家藏书颇丰。刘生白天放羊,晚上搂着羊睡,不忘读书,三年期满,藏书遍览。临别,大户送他银两若干,嘱他重入私塾攻读,又私携手曰:“知汝乃好书之人,吾以三年期为限,欲磨砺汝,而汝不改坚志,感佩至极,日后必有大成。”
刘生重入私塾,愈加勤奋。
他爱诵读,晨起薄雾之中,河边山脚之下,皆可见刘生高声诵读的身影。人言,刘生读书时,每至佳处,河里的鱼会停止游动,水边的羊忘了吃草,树间的雀敛声屏息,山上的兔侧耳静卧于草丛之中……
日久年深,刘生终成远近闻名的大儒。
他没有入仕,而是开馆授徒,执教为业。因馆舍在钧州城西南三峰山之阳,遂名曰三峰书院。附近孩童,无论穷富,皆可入馆就学。富者捐资助学,贫者不取分文,且供应一日两餐。刘生声名日隆,入书院者众。
一日,刘生牵毛驴为书院驮书,翻越三峰山之时,遇一伙外地流窜来的土匪,宁愿将毛驴及薄银奉上,自己掮书而回,一时传为佳话。
后来,土匪听说被劫的居然是当地的大儒刘生,连夜下山在书院门口再三跪拜,将毛驴与银两悉数归还。
是夜,原本想盘踞于此的土匪散伙而去,不知所终。
刘生爱书,亦爱藏书。晚年,刘生倾力在当地建起一座藏书楼,遍搜奇书异志,藏书达十万册之巨。弥留之际,刘生将藏书楼捐赠予周边子弟,任其阅读。
只给开悟迟缓的儿子留下一句话,说自己一辈子喜爱读书,要是儿子不忘孝道,守孝三年间,只需一早一晚拿书到他坟前高声诵读即可。
已成饱学之士的刘儿后来彻悟,父亲用心良苦,临终之际仍以独特的方式在教导自己读书。
这一天,恰逢刘生忌日,天降一场瑞雪。刘儿立于雪中,抬眼望去,藏书楼巍然肃立,飞雪之下,愈见其身姿挺拔,玉树风骨。楼体银装素裹,如披孝衣。
而雪花纷纷扬扬,漫天挥洒,似无数舞动的文字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