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当务《证治要义》中记载“爱儿须爱食”
,其将饮食调护置于养儿首位, 可见合理的饮食是小儿调养治疾的最佳途径。 儿童腹泻指南中将饮食疗法作为A 级推荐建议
。目前关于小儿泄泻中医食疗的相关研究较少, 且尚未见有分析中医食疗干预小儿泄泻调治规律的报道。 历代食疗方都是记录中医食疗应用经验的主要载体
,蕴藏着诸多宝贵的经验。《中国药膳大辞典》
、《中医食疗方全录》
、《中医方剂大辞典》
是3 本记载中医食疗方的重要中医典籍,其中《中国药膳大辞典》是我国第一部药膳大型工具书,载方7 000 多首,有较强的实用性、科学性和权威性
;《中医食疗方全录》共载方7 445 首,是目前载方最多,信息量最大的食疗方书
;《中医方剂大辞典》收集了自秦汉时期至1986 年底1 800余种中医药,9 万余首方剂,是目前载方最多、资料最全、考古较精确的方剂大典
,它们所载的小儿泄泻食疗方能够基本反映古今医家应用中医食疗之法调治小儿泄泻的用药特点和临证思路。 数据挖掘技术是一种新兴数据分析方法, 能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出可用的、新颖的及最终能被理解的信息,用于寻找规律或预测未来趋势以指导临床实践或研究
。 笔者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上述3 本典籍中收录的小儿泄泻病古今食疗方进行分析, 旨在了解中医食疗干预小儿泄泻的食物间的配伍规律, 及对古今医家宝贵经验的挖掘、传承和利用,以期为今后小儿泄泻的临床辨证施食和食疗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1.1 食疗方来源 《中国药膳大辞典》
、《中医食疗方全录》
、《中医方剂大辞典》
中收载的用于调治小儿泄泻的食疗方。
1.2 食疗方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食疗方中的组成是食物或是卫生部发布《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中收录的110 种“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简称食药物质)
;(2)食疗方的方名、朝代、出处、组成、主治、制法等要素的记载均清晰完整,其中主治、组成为必备要素;(3)主治病症的描述能够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判断为小儿泄泻;(4)剂型为内服方剂。排除标准:(1)组成完全相同的方剂,保留年份最早的方剂;(2)用法、制法中混杂食药物质以外的中药。
1.3 数据规范及录入 依据纳排标准由2 名研究者“背对背”筛选食疗方,用Excel 2019 记录食疗方相关信息,包括方名、剂型、食物组成、主治病症、制法、性味归经、证候,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剔除重复方剂、数据规范化处理。根据2015 年版《中国药典》
、2018 年版《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
分别对食疗方中食药物质、食物的别名、异名进行标化处理,例如,薯蓣标化为山药,鸡肫皮标化为鸡内金;依据《营养与食疗学》
与《中国药膳大辞典》
为标准进行剂型的规范化,包括粥、汤、酒、糕、羹、米面食、茶、膏、饮、粉、饭、饼、糊、散、泥、丸、汁、浆、酥、蜜、曲、菜肴。 参照《中华本草》
整理归纳食物的性味归经;参照《中药学》
进行食物的功效分类;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依据主治病症的描述对食疗方进行证候分类。 录入后由另2 名研究者审核录入信息,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莫西沙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左氧氟沙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左氧氟沙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相比,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患者对莫西沙星的耐受性也较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少。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进行频次频数分析,总结小儿泄泻食疗方食物使用、剂型、证型及食物性味归经的频次。 运用SPSS Modeler 18.0 分析食物配伍关联规则,建立基于Apriori 算法的关联规则模型,绘制关联规则网状图。支持度表示该食物组合出现频次占所有食疗方数的构成比; 置信度表示前项食物出现时,后项食物出现的概率;提升度反映关联规则中前项食物与后项食物的相关性,数值>1 则说明此规则是有效的关联规则
。 结合专业知识和数据特征,设置食物项集的置信度(>60.0%)和支持度(>2.0%),并按置信度排序,剔除提升度≤1 的关联规则。
3.1 粥剂、散剂是小儿泄泻食疗方的最常用剂型本研究结果显示, 小儿泄泻食疗方使用频次最多的剂型依次为粥剂(36.3%)、散剂(18.5%)。 分析原因,小儿脾胃嫩弱,消化功能尚未完全成熟,粥作为一种半流质食物,易于被小儿食用且利于消化吸收。 此外,泄泻的发生与肠道不固,清浊不分有关,而粥剂粘稠之力强,有留恋肠胃之功
,对调治小儿泄泻大有裨益,故而粥剂是小儿泄泻食疗方最常用剂型。散剂居于常用剂型第2 位,可能原因是散剂制备工艺简单,贮存携带便利;相较于汤剂可包含全部有效成分
;相较于煎煮耗时的汤剂、不易吞服的丸剂煎服简单,方便家长照护。 因此,建议临床护理人员在进行饮食护理时可根据患儿的饮食习惯、生理及疾病特点进行指导。
2.5 小儿泄泻食疗方主治证候频次分析 小儿泄泻食疗方的主治证候以脾虚泻为最多,为65 次(44.5%),详见表6。
(2)承租人有可能在经营的过程中,不会充分考虑学校管理及学校科研交流的服务需求。如果承租方选择不当,不仅无法满足学校学术交流的需求,还有可能会因为违规经营给学校声誉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3.2 高频食物蕴含“补虚为主,配伍多法”的治则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频次≥6 的食物有19 味,其中14 味食物为食药物质,参考《中药学》
对其进行分类:6 味为补虚药(山药、白扁豆、人参、大枣、甘草、蜂蜜);2 味为消食药(山楂、鸡内金);2 味为收涩药(莲子、芡实);其他为温里药丁香、利水渗湿药茯苓、解表药生姜、理气药陈皮。此外,粳米、粟米、糯米为谷物类,白砂糖、赤砂糖为造酿类,均属于甘味食物,具有补虚、调和之功效。 通过对高频食物的功效分析,可了解到调治泄泻所选食物以补虚为主,兼用消积、化湿、发散、行气之品,分析原因,泄泻发生与小儿脾虚常兼夹湿、食、外感等,影响气机运转有关
。 小儿泄泻常用食物的归纳总结可使临床护理人员在选用止泻食物时不再盲目,帮助临床护理人员选用食物更加规范化、合理化。
2.4 小儿泄泻食疗方选用食物的性味归经频次分析 食物的性能的表达和归纳与药物性能无本质区别,《营养与食疗学》中对食物四气五味有所说明,四气指寒、热、温、凉、(平),寒与凉、温与热性质相同,程度不同,此外还有一类平性食物,寒热偏性不明显,通常仍称四气。五味指食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滋味,此外还有淡味和涩味,由于五味是最基本的滋味,所以仍然称为五味
。 这与严姝霞等
对于食物的四气五味分类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食疗方选用食物四性累计使用频次393,以平性为主(52.7%),其次为温性(23.4%),详见表3。 五味累计使用频次537,以甘味居多(59.6%),其次为辛味(11.9%),详见表4。 归经累计使用频次1 162,以脾经为主(29.3%),其次为胃经(21.1%),详见表5。
2.6 常用食物组合关联分析 95 味食物中山药与粳米、白砂糖,山药与鸡内金,具有较强关联规则(置信度>60.0%,支持度>2.0%,提升度>1),见图1。其中对于脾虚泻, 山药与粳米、 白砂糖具有较强关联规则,配伍最有意义;对于伤食泻,山楂与粳米、赤砂糖具有较强关联规则,配伍最有意义;对于湿热泻,蜂蜜与黄瓜、马齿苋具有较强关联规则,配伍最有意义;对于脾肾阳虚泻,芡实与莲子具有较强关联规则,配伍最有意义;对于风寒泻,大蒜与茶叶具有较强关联规则,配伍最有意义,见表7。
在计算机图像处理过程中,用黑底白字来处理矩阵更加方便,所以先将二值化后的图像取反,取反后结果见图3,之后再利用细化算法将其细化,具体方法:使用一个包含9个像素的3×3模板,9个像素点只取值0或1,因此模板有29=512种形式,给予每个模板一个编号0~511,编号等于模板中的像素加权和,像素权重见图4。
2.1 小儿泄泻食疗方筛选及纳入情况 从3 本典籍中初步筛选出食疗方180 首, 剔除组成完全重复食疗方28 首,阅读食疗方全文剔除6 首(包括食法、制法中混杂中药4 首、外治法2 首),最终纳入小儿泄泻食疗方146 首。
2.3 小儿泄泻食疗方常用食物频次分析 纳入食疗方中共包含95 味食物, 使用的总频次为392,使用频次最多(>20 次)的食物依次为粳米(8.7%)、山药(7.4%)、白砂糖(6.1%),见表2。
保持两弹簧刚度k相同且不变,弹簧固定点位置不变,通过改变弹簧长度来改变连杆初始角度θ1、θ2的大小。由于工作时工具的运动可以近似看作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以很小的速度匀速运动),因此可以用ADAMS软件进行静力学仿真来研究机械臂的承重性能,同时不考虑动力学因素,即工具的惯性力不再考虑,此时在机械臂云台工具固定处施加一个等效力FG,FG大小不随机械臂移动而改变,其方向始终竖直向下。按照实际工作情况添加机械臂相关约束。
2.2 小儿泄泻食疗方剂型频次分析 纳入食疗方共涉及15 种剂型,其中以粥剂最多(36.3%),其次为散剂(18.5%),详见表1。
3.3 小儿泄泻食疗方常用甘味、平性食物遵循“甘缓平补”的原则 本研究发现,小儿泄泻食疗方中甘味食物(59.6%)使用最多,与相关研究
结论一致,这可能与甘味“能补、能和、能缓”,具有补虚、调和、止痛的功效有关。 小儿脾常不足,多选用甘味食物体现了中医基于“甘能益气,凡甘皆补”的应用原则
。 甘味食物还可缓和其他食物的五味及四气的偏性,调和食疗方的口感,更易于被小儿接受。此外,小儿泄泻食疗方中平性食物(52.7%)应用最为广泛,可能原因是小儿泄泻病因繁杂,发病易虚易实,且小儿脏腑娇弱,平性食物的寒热界限不明显,药性平和且作用缓和
,符合小儿用药以平和为主,不能大热大寒的原则,与《幼科发挥·小儿正诀指南赋》中描述“小儿易为虚实,调理但取其平”的调理原则一致。因此, 护理人员在临床上采用平性食物调治小儿泄泻最为妥当。
3.4 小儿泄泻食疗方选用食物主归脾胃经体现“从脾论治”的治疗原则 小儿泄泻食疗方中多选用归脾胃经的食物, 且本研究发现脾虚泻是小儿泄泻食疗方的最常见证候。 这与脾虚湿盛是导致小儿泄泻发生的关键有关,小儿泄泻病变主脏在脾
,脾主运化,喜燥恶湿。小儿素体脾虚,脾失健运,使津液输布失常,痰饮水湿内生,湿反困脾土,致脾气不升,脾阳不振,加重脾虚失运
,湿与脾虚二者相互影响,互相为病,故《医宗必读》曰:“无湿不成泻”。 小儿泄泻食疗方选用入脾经之品可培土健脾, 增益脾脏运化功能,体现古今医家调治小儿泄泻紧扣病机关键,多从脾论治,与相关研究
结论一致。 提示对于泄泻患儿,特别是脾虚泻患儿,护理人员要注重顾护小儿脾胃,可选用入脾胃经之品以健脾化湿,发挥更好的止泻效果。
3.5 中医食疗治疗小儿泄泻重视辨证施食 辨证论治指导中医临床诊疗,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和精髓
。中医食疗治疗小儿泄泻重视辨证施食, 指导其选择适当的饮食,通过食疗达到调节脏腑功能的功效
。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 小儿泄泻食疗方不同证候的较强关联食物组合各不相同。其中对于脾虚泻,山药与粳米、白砂糖具有较强关联,说明这三味食物经常配伍使用。 小儿素体脾虚,脾虚则运化失职,而成脾虚泻,山药可补脾养胃,粳米能补中益气,白砂糖调味缓和,三味食物均入脾经,起到协同效应,增益脾脏运化作用。 其中对于伤食泻,山楂与粳米、赤砂糖具有较强关联,配伍最有意义。 伤食泻的发生与小儿乳食内停、壅滞肠胃有关,三者合用可健脾胃、消食积,且现代研究显示焦山楂产生的5-羟甲基糠醛等焦香气味成分具有“醒脾”功能
,促进肠推进,消食导滞作用增强,提示临床护理人员焦山楂更利于伤于饮食所致泄泻。 对于湿热泻,蜂蜜与黄瓜、马齿苋具有较强关联,配伍较有意义。 湿热泻的发生与小儿湿热蕴结、肠胃传化失职相关,使用黄瓜、马齿苋等寒凉之品可发挥清热止泻的作用,此外文献表明马齿苋素有“天然抗生素”之称,马齿苋多糖降低血清IL-6 及MPO 的含量,抑制炎症的发生
。 对于脾肾阳虚泻,芡实与莲子具有较强关联规则,适合配伍使用。 两味食物合用可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对于风寒泻,茶叶与大蒜具有较强关联规则,适合配伍使用,二者合用取茶叶涩肠止泻、大蒜温中散寒的功效。 此外,与单味食物相比,经配伍的食物组合可加强食物之间的协同效应,促进治疗效果。 关联规律的得出,为护理人员在临床上进行饮食护理时根据患儿的泄泻证型进行辨证施食,灵活选择食物组合提供参考依据,可促进护理工作的规范化、合理化,做到个体化护理。
图2为套筒类铸件浇注系统的应用案例,图2(a)为采用组合式设计的U型不锈钢法兰弯管浇注方式[1],图2(b)为耐热钢排气歧管熔模铸造的浇注系统[2],图2(c)为不锈钢涡管的浇注系统图[3],设置了环形内浇道来提高铸件上端的补缩效果。
本研究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初步分析了小儿泄泻食疗方中的调治规律,结果表明,中医食疗调治小儿泄泻以健脾补虚为主,辅以消食化滞、收敛固涩、温阳化湿,多用粥剂,遵循甘缓平补之法,且多选用入脾胃经食物。 建议临床小儿泄泻饮食护理时可多用甘味、平性食物,选用入脾胃经之品,注重顾护小儿脾胃,根据患儿实际情况辨证施食。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资料来源为3 本中医典籍, 今后可考虑纳入更多古籍医案;另外本研究仅从理论去研究故而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后续课题组将进行本研究结果的实证性研究,以期获得更有针对性的调治规律以供临床辨证施食和食疗研究参考。
[1] 陈当务.《证治要义》[M].陈永灿,白钰,王恒苍,校注.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5.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临床实践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16, 54(7):483-488.DOI:10.3760/cma.j.issn.0578-1310.2016.07.002.
[3] 宋长红,徐乃伟,姜玥,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医膳食类文献计量学研究[J].护理研究,2017, 31(13):1605-1608.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7.13.019.
[4] 王者悦.中国药膳大辞典[M].大连:大连出版社, 2002.
[5] 项平.中医食疗方全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6] 彭怀仁,王旭东,吴承艳.中医方剂大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7] 谭芳,陈雅林,李兆星,等.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痰湿体质药膳方组方规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7,23(11):208-213. DOI:10.13422/j.cnki.syfjx.2017110208.
[8] 朱晓平. 《中国药膳大辞典》《中医食疗方全录》中文献来源、药膳食疗常用中药应用情况研究[D]. 扬州:扬州大学,2006. DOI:10.7666/d.y927460.
[9] 何喆,张琦,翁家俊,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痰饮方剂的用药规律[ J ].中成药,2020,42(5):1306-1310. DOI:10.3969/j.issn.1001-1528.2020.05.038.
[10] 彭胜,王玉玲,张斯清,等. 基于数据挖掘的术后疼痛行耳穴贴压选穴规律分析[J].护理学报,2021,28(5):21-25.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21.05.021.
[11] 黄红,吕静薇,陈颖,等. 我国中药健康产品管理及市场概况[ J ]. 中草药,2021,52(3):902-908. DOI:10.7501/j.issn.0253-2670.2021.03.035.
[1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M].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13]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社, 2015.
[14] 杨月欣. 中国食物成分表[M]. 6 版.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8.
[15] 徐桂华,孙桂菊.营养与食疗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
[1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华本草(1-10 卷)[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17] 钟赣生.中药学[M]. 4 版.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6.
[18] 黄瑞盈,马小琴,颜新凌.穴位按摩治疗失眠的辩证选穴规律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21,56(3):404-408. DOI:10.3761/j.issn.0254-1769.2021.03.015.
[19] 严姝霞,陈仁寿,徐桂华,等. 常见补益类食物性效、宜忌规律探析及其对中医护理的启示[ 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23):20-23,35.DOI:10.3969/j.issn.1008-9993.2016.23.005.
[20] 任淑女,陈宝贵.张锡纯治疗小儿泄泻方药浅析[J].四川中医, 2016,34(3):23-25.
[21] 项丽玲, 苗明三.中药散剂的现代研究及思考[J].时珍国医国药,2019,30(11):2720-2723. DOI:10.3969/j.issn.1008-0805.2019.11.056.
[22] 孙铭阳,傅海燕. 中医文献小儿泄泻诊疗理论框架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0,26(11):1589-1592. DOI:10.3969/j.issn.1006-3250.2020.11.004.
[23] 王小芳.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探析名中医治疗小儿泄泻的证治规律[D]. 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20.
[24] 闫业富,宋素花,李平,等. 浅析吴鞠通儿科用药特点[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8,52(11):36-38. DOI:10.16305/j.1007-1334.2018.11.010.
[25] 穆兰澄,顾成娟,徐立鹏,等.平性药药性及应用特点[J].中医杂志,2017,58(1):23-26.DOI:10.13288/j.11-2166/r.2017.01.007.
[26] 马融.中医儿科学[M].4 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6.
[27] 马金鑫,唐旭东,王凤云,等.从脾论治功能性腹泻机制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8):3828-3830.
[28] 朱茂君,陈涤平,李文林,等.探析吴中名医张璐从五脏论治泄泻[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2):530-532.
[29] 付浩然,戴国华,高武霖,等. 中医辨证论治能力提升数字化研究示范性病种的选择思路与方法[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1,23(4):1205-1210. DOI:10.11842/wst.20210201012.
[30] 关露娟,林梅,陈衍尧,等.吐纳法联合辨证施膳预防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J]. 护理学报, 2015,22(16):72-74. 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5.16.072.
[31] 聂春霞,郝艳艳,何盼,等. 基于1H-NMR 代谢组学分析山楂不同炮制品对食积症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25(13):111-118. DOI:10.13422/j.cnki.syfjx.20191353.
[32] 范文涛,王攀红,王倩.马齿苋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组织IL-6/STAT3 及NF-κB 的影响[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18,34(3):263-267. DOI:10.12047/j.cjap.5540.2018.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