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洁
摘要:游戏环境是幼儿游戏的根基,幼儿是在与环境、材料的交互作用中不断发展的。我们在“儿童视野”理念下,创设自然融合的游戏空间,实现场域的扩大和功能的转变;提供多元开放的游戏材料,支持幼儿探究不断深入;展示真实互动的游戏墙面,让游戏问题真实呈现,游戏故事分享交流,从而不断助推幼儿深度学习。
关键词:儿童视野、支持、户外游戏环境、深度学习
《指南》中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户外游戏是最受幼儿喜欢的,而兴趣和需要是幼儿学习的内驱力,也是幼儿“真游戏”的核心。游戏环境是幼儿游戏的根基,幼儿是在与环境、材料的交互作用中不断发展的。因此,我园开展了儿童视野下幼儿园支持性户外游戏环境创设的实践研究,我们对户外游戏环境的创设也是基于儿童的视角,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创设自然融合的游戏环境,提供开放多元的游戏材料,展示真实有效的游戏墙面,不断助推幼儿深度学习。
一、创设自然融合的游戏空间,助推幼儿主动学习。
课程游戏化实施要求中指出:“教师要因地制宜、想方设法从幼儿活动的需要出发设计空间。”于是,我们尝试从满足幼儿游戏需求出发,构建更为丰富、合理的游戏环境。
1.自然——实现场域的扩大。
我们梳理了幼儿园户外的自然环境资源,有不少花、草、树木,也有沙池、水池、小山坡等。为了让环境通透开放,我们去除了一些低矮灌木和篱笆,方便幼儿进出,还在树间系上了大片的透明膜,幼儿时而涂鸦时而拿自然物在石子小路上创意拼摆……自然与艺术融合,满足了幼儿对审美和创造的需要。另外、小树林、小山坡也不再是观赏区,而是充满神秘与野趣的游戏场。孩子们带上捉虫笼、放大镜就可以在小树林里探秘;在小山坡上能夠畅玩滚动与滑行……自然与挑战融合,科学探究就自然而然发生了。幼儿最大限度地享受着自然的游戏空间,随时随地进行探索,实现了深度学习的可能。
2.融合——实现功能的转变。
我们打破以往按照功能划分游戏区域的做法,而是以场地特征来命名游戏区域,如小树林、小木屋、大院子、沙洲湖等,避免因区域功能命名而造成对幼儿游戏内容与形式的限制,幼儿完全可以自主地在任何场地玩任何游戏。场地的融合,实现了功能的转变与多变。如在小木屋游戏区,幼儿有的在玩过家家的游戏;有的在木屋上涂鸦;有的在利用各种工具观察、记录小蜗牛;有的在小木屋区骑行送快递;还有的利用长板、轮胎、滚筒等在玩跷跷板的游戏等等。整个场地各种功能自然融合,充分支持幼儿多样化的自主游戏和自主探究。
二、提供多元开放的游戏材料,支持幼儿深度学习。
材料是幼儿深度学习产生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不仅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更要考虑幼儿游戏发展的需求,及时提供能诱发幼儿探究行为的材料。
1.多元——材料投放低结构、多样化。
在材料投放过程中,我们要坚持相信幼儿是有能力的主动学习者,把投放材料看成是对幼儿自主学习的支持。因此每个游戏场地我们都设置了若干个开放材料区,里面投放了大量的低结构、无结构的材料,如自然类的树叶、贝壳、石头等;生活类的锅碗瓢盆、纸筒、竹篮等;运动类的滚筒、皮球、滑板等;工具类的如剪刀、放大镜、尺等。投放的这些自然化、低结构的游戏材料,隐含着各种探索契机,支持、引发不同幼儿根据兴趣、需要创造性地开展多样化的游戏与探究。
2.开放——材料使用无限制、多变化。
以往,幼儿对材料的使用是受到限制的,如皮球只能在运动区玩,碳化积木只能进行建构等。如今,我们打破了对材料玩法与游戏空间的限制,如孩子们会把球拿到小山坡、滑梯等不同的场地进行滚球、爬坡等游戏,不同的坡度、高度,不同的材质会给孩子不一样的感受与体验,也让幼儿对滑行、翻滚、速度、摩擦力等的探索更加深入。当“皮球不只是皮球”时,即当教师消除了对材料玩法的限制时,幼儿对材料的创造性使用就会层出不穷。当材料可以不受限制地在游戏场自由移动,幼儿可以跨区域使用任何材料时,他们的游戏内容也会变得更加丰富,这些材料也会在无形中助推幼儿深度学习。
三、展示真实互动的游戏墙面,引导探究走向深入。
我们创设的游戏墙不是为了展示而展示的“观赏墙”,而是为了支持幼儿学习,是用来记录儿童学习过程和结果,提供回顾关键经验的“回忆录”。只有这种真实、有价值的墙面,才能让幼儿的游戏探究走向深入。
1.真实——游戏问题真实呈现
游戏中,我们会捕捉游戏中有价值的问题真实呈现在墙面上,然后不断追随孩子的脚步,呈现动态的延续进程。如在“变化的桥”游戏中,我们可以看到游戏主题经历了“搭一座宽宽的桥——搭一座长长的能走的桥——走会动的桥——创意搭建更好玩的桥”的不同阶段。幼儿迎接着“这座桥能走吗?”“桥墩支架不一样长怎么办?”“怎样搭建更好玩的桥?”等诸多问题的挑战。为了让桥更好玩,幼儿呈现出丰富的智慧和无限的能量,他们寻找合适的材料,选择新的建构方式、分享经验、相互合作。这种问题导向的墙面环境,让幼儿从问题的发现、讨论、猜想、调查、验证等过程中主动获取丰富的活动经验,激发其内在的生长力量,引发更多的深度学习与探究。
2.互动——游戏故事分享交流
幼儿将自己的游戏故事记录本悬挂在走廊墙面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故事墙”,可以供同伴相互自由阅读和讲述。在翻阅和聆听“游戏故事”时,幼儿根据图画和符号等信息,既了解了同伴的游戏过程,又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一次,玥玥看到云博的游戏故事“滚动的轨道”后,也用他表征记录的方法进行尝试,最后终于成功了。原来幼儿通过看故事墙中的游戏故事,自主自发地学会了同伴的游戏行为与经验,这种互动式的墙面,引发了幼儿的同伴学习,实现着快乐成长和发展。
教师以儿童的视角,打造自然和谐、开放多元、共创互生、深度支持的开放多元式游戏场,更好地支持每一个幼儿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李季湄 冯晓霞;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3月第1版
[2]《学前儿童游戏》;邱学青;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