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斗争到底

2022-02-25 12:52王鹏
求知 2022年2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党员干部监督

王鹏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全党必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一、 加强理论武装,筑牢信仰之基

信仰信念信心是最好的防腐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有的党员干部入党的初心和动机不纯,目的是为了“当官走捷径”“出人头地”“改变命运”等,理想信念缺失,属于政治投机分子。还有的党员干部从上学、参加工作到走上领导岗位,一路走来顺风顺水,对党的历史和党的基本理论学习不系统,对党的理想信念宗旨理解不深刻,党性锤炼不足,导致面对市场经济、金钱美色、亲情友情、仕途受挫等考验时,理想信念不坚定,甚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蜕变,在诱惑面前失去抵抗力。这就需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长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把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作为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经常抓、大力抓、长期抓,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炼就“金刚不坏之身”,以思想上的清醒保证用权上的清醒,增强“不想腐”的自觉。

二、 严明纪律规矩,站稳政治立场

政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腐败问题与政治问题往往是相伴而生的。由于山头主义和宗派主义作祟,一些领导干部大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江湖结义”、“小圈子”和非组织活动,或称兄道弟、大肆敛财,或官商勾结、上下勾连,“明无山头暗有礁”,形成利益集团,导致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在政治上成伙作势、经济上贪婪无度、道德上寡廉鲜耻,使物欲和权欲形成恶性循环,破坏党的集中统一,威胁党和国家政治安全。与此同时,一个地方或一个单位一旦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政治生态,又会促使信念不坚定的干部选择“自扫门前雪”“随大流保平安”,导致政治立场不稳甚至同流合污。这就需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坚决防止山头主义和宗派主义,坚决防止权力和经济利益勾连,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员干部也要心存党性、远离派性,时刻牢记“入党为什么、当干部做什么、身后留什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

三、 深化体制改革,减少寻租机会

体制机制存在漏洞是產生腐败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存在“有形的手”对资源配置和市场主体干预过多的情况,导致公共资源极易被用于权力寻租。加之一定范围内存在的“腐败是现代化必要成本”“腐败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等错误认识,以及在干部考核评价实践中客观存在的重能力轻品行、重政绩轻政德现象,导致行政审批、工程项目、土地出让、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国企改制、国有资产资源交易、金融、执法司法等领域成为腐败重灾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通过改革和制度创新压缩腐败现象生存空间和滋生土壤。这就需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的关系,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改善营商环境,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完善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政策体系,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减少发生权力寻租、设租、护租行为。

四、 完善监督体系,扎牢制度笼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权力监督的目的是保证公权力正确行使,更好促进干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没有严密牢固的制度,权力就关不进制度的笼子里。制度的成熟定型需要一个过程,由于还没有形成科学的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机制,公权力过于集中且权力运行不公开不透明,导致“牛栏关猫、进出自如”“法不责众、上行下效”,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监督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使其成为被“围猎”的对象。这就需要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财会监督、审计监督、统计监督等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完善科学有效的权力配置和运行机制,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形成靠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

五、 坚持有腐必惩,持续强化震慑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由于一度出现管党不力、治党不严问题,不能及时发现、严厉惩处违纪违法行为,使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形成“破窗效应”,造成客观上存在腐败违法成本、机会成本相对较低的情况,导致一些党员干部心存侥幸,在错误甚至违纪违法犯罪的道路上越滑越远,进而出现边腐边升、越升越腐的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腐蚀和反腐蚀斗争长期存在,稍有松懈就可能前功尽弃,反腐败没有选择,必须知难而进。这就需要坚持严的主基调,坚决用好惩治高压手段,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持续强化“不敢腐”的震慑,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成果。要把握“惩、治、防”辩证统一关系,加强警示教育,健全以案说德、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责机制,推动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做到惩处一例、警示一片、治理一方,发挥标本兼治综合效应。

六、 锻造优良作风,厚植执政根基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我们党在长期执政的情况下,一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四风”问题突出,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严重。这些不正之风面广量大,很多都是因为没有摆正公与私的关系而产生的,已经成为诱发腐败的直接动因,其危害不可小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这就要求从政治上看待作风问题,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利益观,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正确处理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的关系,真正解决“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个根本问题,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要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把好传统带进新征程,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以全面从严治党新成效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的政治根基。

七、 建设良好家风,弘扬廉洁风尚

领导干部的家风关系党风民风。历史上长期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官本位”“光宗耀祖”“封妻荫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等封建思想、等级观念、特权意识和庸俗腐朽的关系学、厚黑学、潜规则,导致一些领导干部把权力变成为个人或亲属谋取私利的工具,不仅自己在前台大搞权钱交易、“升官发财两不误”,还搞“一家两制”“前门当官,后门开店”,纵容亲属、子女甚至身边工作人员在幕后收钱敛财,大发不义之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家风建设作为領导干部作风建设重要内容。这就要求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党章,自觉贯彻廉洁自律准则,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共产党人价值观,涵养廉洁文化,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带头树立良好家风,自觉抵制庸俗腐朽思想侵蚀,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过好家庭关、亲情关,做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表率,营造崇廉拒腐、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带动民风社风进一步好转。

八、 培育文明人格,保持高尚情操

人格是一个人精神修养的集中体现,是领导干部不可或缺的“软实力”。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趋利避害、追求利益最大化成为理性人行为的基本动机,绝大多数人都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一些领导干部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价值观的影响,人性的贪婪和欲望被激发出来,道德下滑、私欲膨胀,加之攀比心理、从众心理、虚荣心理等的作祟,导致其走上公权私用、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的腐败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德高尚是领导干部做到清正廉洁的基础。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加强道德修养,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自觉培育现代文明人格,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和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管好生活圈、交往圈,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坚决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树立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

作者系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一级调研员

责任编辑:双艳珍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党员干部监督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同心战“疫”,市人大机关党员干部在行动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红色家庭(二)
什么是四个监督?
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要用好“五心”
落实依法监督、科学监督、高效监督
绥棱县 “三个注重”着力打造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