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先进制造业的高职汽车类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2022-02-25 23:51:15岳媛媛龚磊杰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7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工匠精神工匠

岳媛媛 龚磊杰

[摘           要]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制造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人们对汽车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对高职汽车类学生提出的“工匠精神”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高职汽车类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进行研究分析。

[关    键   词]  培育研究;高职汽车;“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7-0064-03

现阶段,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为了顺应社会发展需求,这就要求高职汽车类学生具备“工匠精神”,那么,何为“工匠精神”呢?就是在职业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表现正向、积极,是一种具有历史气息的优良的职业精神。另外,我国政府也呼吁“工匠精神”,重视精神方面的号召。因此,各大高职院校响应政府的呼吁,致力于培养更多的专业技能人才,也越来越重视对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让学生能够专注于自身技能的打磨,以便更好地步入社会。

一、“工匠精神”具体阐述

(一)“工匠精神”内容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工匠精神”也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工匠精神”的内容主要包含三方面:第一,敬业精神。“工匠精神”本身就是一种工作态度,是被各单位所提倡的一种精神态度,顾名思义,“工匠精神”就是形容工作人员能够像工匠一样认真、全身心投入、专注打磨一件事情,“工匠精神”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敬业标准。第二,精益求精。是指相关工作人员注重产品的品质要求,严格把关每个生产细节,专注打磨更优质的产品。第三,创新。“工匠精神”也能体现出与时俱进,不断顺应时代的趋势与发展,从而确保所体现“工匠精神”的每一个领域都能稳定、持续发展。

(二)“工匠精神”的情况

在早期,我国的经济水平不高,发展缓慢,生存温饱是首要问题,无法考虑所谓的“工匠精神”,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很多人都没有足够的耐心去研究一件事情,因此,直接许多工作人员出现了态度散漫、没有责任感和原则等懈怠精神,无法成为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人。

二、“工匠精神”文化建设的现象

当前,各大高职院校学生对专业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并且在学习时没有具体的方向和规划,由于长期处于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方式,各大高职汽车类专业的学生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无论从环境还是课堂教学方式来讲,各大高校都没有采取具体措施进行“工匠精神”文化的传播。并且,许多高校师资力量不强,对于高职汽车类的学生,仅仅只能学习课堂中的理论知识,无法亲自参与实践,对于“工匠精神”中精益求精的内涵,更是无法体验,只能在自己脑海中有“工匠精神”存在,针对此种现象,各大高校并没有及时改善,认为只要对专业技术知识足够了解就可以了。

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汽车制造业也在更新换代,这就需要各大高职院校与时俱进,引导学生自主创新,不然很容易被社会淘汰,但是许多高校还沉浸在以往传统的汽车制造业中,以传输技能知识为主,不重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教育引导,因此,高职汽车类专业的学生对“工匠精神”中敬业、专注、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思想内涵缺乏认识,没有实践认知,严重阻碍了高职汽车类学生未来更好的就业和发展。

三、高职汽车类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价值

(一)有助于推动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我国各大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主要有:社会目标、个人目标和经济层面的目标。各大高职院校培养汽车类专业技术人才时,以就业为最终目的,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和素养。一般情况,这种模式造就的人才往往不利于学生的日后发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为高职院校过度注重专业技术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发展目标。所以,各大高职院校在培养社会复合型人才时,从多角度出发,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丰富学生的精神层面,有助于学生未来走向社会更具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当前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下,技能提升和岗位转变的节奏越来越快,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高职汽车类学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能够让自己在这种快节奏的就业环境中适应生存。在此过程中,需要领会“工匠精神”中敬业、专注、创新和精益求精的态度精神,有利于学生未来更好的就业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对于高职汽车类专业的学生来说,良好的职业观念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素养和综合素质,还能够让学生在工作实践中体会到职业观念,从自身能感到对職业的一种敬畏和责任感,而这种职业观念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长期特定的工作环境中,不断实践、学习、积累相关专业经验所形成的一种职业观念,有助于学生在社会工作发展进程中更好地约束自己,不断督促进步。

(三)有助于培养敬业、专注、创新的工作态度

态度可以体现一个人的道德价值观。在社会工作发展中,工作态度可以从抉择、兴趣、能力等方面概括。对于高职汽车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其专业就是汽车类专业,在不断加强自身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不断锻炼自己的专注力、创新能力,以便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在此之前,学生需要结合自己的专业能力给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和定位,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能自以为是。一定要正确审视自己,能否胜任此类工作,遇到问题时能否积极解决等。诸类情况下,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工匠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敬业精神和专注态度,以此让自身在工作岗位中更具优势,有利于未来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是学生在工作岗位中必须遵循的一个道德标准,每一个学生在行业中任职,职业素质是行为标准和道德底线,是每一个工作人员必须要遵守的行为规范。而“工匠精神”本身就具备职业道德标准,包含敬业、认真、负责等。对于高职汽车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坚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底线,未来走向社会才能在实践工作过程中勇于接受考验、真正做到爱岗敬业,坚守职业道德标准,真正体现“工匠精神”。在各个行业中,职业素质标准是每个行业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关乎工作人员未来的就业发展。

四、培育高职汽车类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依据

由于各大高职院校往往只重视学生专业技术方面的培养,对“工匠精神”方面的培养力度不够。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改变这种方式。一定要把以德育人作为培育人才的标准,重视“工匠精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融入“工匠精神”中敬业、专注、精益求精的思想精神内涵,将其优良的精神进行实践并放大,让学生能够从身心感受到“工匠精神”的内在精神,并对学生进行职业思想和职业观念的引导,坚守以“工匠精神”为旗帜的道德底线和职业标准,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使其未来更好地走向社会。

五、高职汽车类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分析

各大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优秀的职业人才的责任,在汽车类专业方面,高职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将专业知识与“工匠精神”有效结合。高职院校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一点一点融入“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的思想内涵一点一点输送给学生,有助于学生未来步入社会,更好地应对就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即便高职汽车类专业学生仅仅有三年的学习时间,但是,通过每节课堂融入“工匠精神”,让高职汽车类专业学生对“工匠精神”也会有初步了解,更有利于未来就业能力的培养。

(一)在办学理念中融入“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主要是在高职院校的发展和前景方面起指导作用,是高职院校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所以,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是否科学、先进,决定着一个学校能否实现持续、稳定发展。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对教学方式、发展方向、培养人才等方面具有指导作用。近年来,各大高职院校处于长期快速扩张的状态下,一味追求快速扩充导致高职院教学内容缺少精神内涵,过于注重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学校缺乏科学、专业的办学理念,过度追求经济效益,以学生未来就业为直接导向,单一注重专业技能,完全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因此,各大高职院校应该放慢扩建院校的速度,将重心转向精神内涵,可以在高职汽车类专业教学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有助于学生未来走向社会,同时能够培养学生敬业、专注、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各大高职院校应该加大职业道德、理念、综合素养的培养力度。

(二)教学课堂中融入“工匠精神”

对高职汽车类专业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时间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需要两年半的时间学习专业技能知识和基本职业标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极其必要。这就需要高职汽车类专业教师结合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尊重其差异化,做出不同“工匠精神”培养的教育计划,教师可以转变以往枯燥的教学方式,将“工匠精神”灵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并且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实践,以便深刻地掌握“工匠精神”的思想内涵。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学习“工匠精神”,从而提升高职汽车类专业学生对未来就业方向的清晰度和强烈的目标感。

(三)在校园文化中融入“工匠精神”

校园文化包含多个层面,有制度、学科、精神等,不同方面体现不同的校园文化。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校园文化应该从专业教育和未来就业两个方面融入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植根于校园文化,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校园文化中深深感受到“工匠精神”,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方向,对学生的教育和职业都有促进作用。在校园文化中融入“工匠精神”可以作品展示的方式体现,在文化墙中布置关于“工匠精神”的海报,给学生营造“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能够引发学生“工匠精神”的探索欲,还能有效调动其积极性。例如,搜集校园的工匠榜样、“工匠精神”毕业季等,可以给学生营造充满工匠气息的校园氛围,日常学习中也要提倡“工匠精神”,选取工匠标杆,将“工匠精神”贯穿在校园课堂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能够给学生以精神文化熏陶,更有助于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

(四)强化学生学习“工匠精神”的意识

面向先进制造业的高职汽车类专业学生,在实际工作期间,一定要形成积极、正向的职业意识,高职学生在汽车教学实践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职业意识养成,将“工匠精神”的敬业、专注、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内涵思想融入实际汽车课堂教学中,有助于未来学生就业、创业的良好发展,有助于学生在未来自己工作岗位中对待任何事情都以“工匠精神”为标准和原则的习惯,从而树立能够影响终身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观念,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五)加大教师队伍建设

各大高职院校在开展汽车类专业课程教学时,需要加大师资团队建设,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提升相关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各大高职院校可以定期组织相应的技能培训,促进专业教师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在一起,开展专业化教学指导;并且需要不断借鉴专业人士的成功经验,与学生一起探讨和交流,结合自身情况,扬长避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工匠精神”。与此同时,需要在相关的企业文化中融入“工匠精神”,为学生制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教学目标,在专业理论和课堂实践中不断总结操作经验,对于高职汽车类的专业生来说,将企业文化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合在一起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更有利于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综合型技能人才,并且可以使高职汽车类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提升自身的职业责任感,不仅能够促进相关企业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还有利于促进高职汽车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六、结语

综上所述,面向先进制造业的高职汽车类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极具重要意义,能够激发学习专业技能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有助于推动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学生对职业的专注、创新、敬业精神。可以通过将“工匠精神”融入办学理念、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等多方面,帮助学生不断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和就业方向,有助于促进高职汽车类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学习和培养,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和提升。

參考文献:

[1]王禄.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研究[J].时代汽车,2021(18):45-46.

[2]权春锋,张鑫.高职汽车专业建设与课程思政的探索实践[J].陕西教育(高教),2021(7):55-56.

[3]邹洪富,戴继明,夏凯.培养高职汽车制造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实践探讨[J].时代汽车,2021(13):55-56.

[4]严景明,陈国庆,邹定凤.高职汽车工匠精神培养途径的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1(27):30-31.

[5]王昕灿,孙旭,李进,等.工匠精神引领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双创能力的培养模式探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1):95-98.

[6]张晓姣.以工匠精神为引领的高职汽车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研究[J].时代汽车,2021(6):51-52.

[7]韩萍.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研究[J].时代汽车,2021(6):81-82.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工匠精神工匠
90后大工匠
国企管理(2022年3期)2022-05-17 01:38:45
工匠风采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22
工匠神形
当代工人(2019年11期)2019-07-10 14:59:10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新闻传播(2018年10期)2018-08-16 02:10:04
工匠赞
大江南北(2016年6期)2016-11-21 21:15:31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环球时报(2016-03-10)2016-03-10 09:02:48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环球时报(2016-03-10)2016-03-10 09:00:10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模具专业技能水平综合测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