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春节期间的广东粤西茂名地区,有一种盛大的地方民俗活动,叫做“年例”,年例活动对于粤西茂名人意义非凡,且年例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其活动范围也较广,因此粤西地区年例于2012年被选入了广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新时代,年例文化的传承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含义:年例文化结合“好心茂名”,打造茂名城市名片、创新年例形式,推动年例季旅游发展。
【关键词】年例;岭南文化;冼太夫人
【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06-0074-03
一、研究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过洋节、购物节似乎成为人们更加青睐的节日形式,且近年来大多数的年轻人倾向于向大城市发展,这种形势下,年例这种传承举办在乡村的传统习俗仍能延续传承至今实在难得。年例的传承靠的不仅是老一辈人们的共同操持,更需要年轻的一辈人为年例赋予时代性的新意义。
笔者是茂名市茂南区人士,从小是随家里人吃年例长大的,年例是每个茂名人最美好的家乡回忆和美食印记。但是对于许多茂名年轻人而言,年例的意义就是“家人朋友聚在一起团聚吃饭”,他们鲜少知道年例的缘由,也不知道为什么老人们一直坚守着年例传统;甚至在人们生活条件提高的今天,年例还成了一些人展现经济实力,炫耀攀比的财富竞技场。年例的传承不能仅仅依靠老一辈人的共同操持,更需要年轻的一辈人为年例赋予时代性的新意义。因此,从多方面探讨年例的时代意义,探讨在新时代下年例文化的意义,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当新一辈的茂名人,体会到年例文化的新时代意义,才有可能将年例文化传承下去。
二、年例概况
经过时间的沉淀,在政府的管理以及各村人民的传承下,做年例已经历久弥新形成了一个较为固定化的流程和模式。一般来讲,各村会有自己的一些细微的在仪式流程方面的不同:例如从举办延续时间来看,有的村庄年例要经历3天,而大多数村落都只举办1天;又例如在仪式方面,茂名靠海,有的渔民靠海为生,他们被称为“疍家人”,他们的祭祀仪式会更加完整,和其他茂名人祭拜冼太不同,他们主要祭拜妈祖。总体来说,茂名“做年例”一般分为三个环节:“起年例”“食年例”“年例尾”。接下来简单从这三个流程对年例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起年例”
因笔者外婆家在茂名市林屋村,因此笔者选择该茂名村落作为田野调查的对象。以茂名市林屋村为例,林屋村的年例一般只做一天,在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的早上,每家每户都会带上贡品到村庙中去进贡各位神仙,这个过程被称为“摆宗台”,村民们烧香敬神后会开始“请神”的环节。在笔者对林屋村村民周婆婆的访谈中得知,村民敬奉觀音、猴王、三师、二郎神、冼太夫人、土地公和土地婆。请神环节颇有讲究,请神既是指讲神仙“请”出庙宇,沿着规定的路线在村子里“游神”。祖上定下规矩:“观音菩萨”和“冼太夫人”是坐镇庙宇,不参与游神活动的。神仙请出来后,由村里的中青年小伙子用轿子将众位神仙抬上规定好的路线,奏乐游街,唢呐声响,锣鼓喧天,一路上鞭炮声不停,也预示着将这一年不好的霉运震个粉碎。村民们最是喜欢游神的环节,每年的年例大家都会来一瞻神仙容颜,祈祷自己能获得好的运势。游神过后,还会有戏班子们的表演活动,“春班”们纷纷表演“舞狮”“杂技表演”等。
(二)食年例
“食年例”就是“吃年例”,对于大部分的宾客和小孩子来说,“吃”是每年年例季永恒的主题。大部分茂名人对于年例最朴素的理解就是挑选一个吉利的日子,找一个由头与家人朋友同欢聚会,在这一天,哪怕是不请自来的客人们,主人家也会用心招待。在笔者亲身体验到的林屋村年例中,菜式琳琅满目,有白切鸡、烧猪、烧鸭、茶叶虾、清蒸多宝鱼、石斑鱼等肉类,还有炒粉、海鲜粥等主食类和炒蜜豆玉米松子、蜜糖芋头番薯等甜食,宴席的尾声还会端上象征着生活甜蜜的百合莲子糖水等。只消一顿年例,便能让你领会茂名特色菜品的魅力。决定菜品的不仅仅是食材寓意吉利,更有地方特色的因素。若是到海边博贺渔港、电白等地吃年例,则各式清蒸海鲜更能令你在另外一个角度品味茂名的美。
(三)年例尾
在一些地方例如茂名信宜,“年例尾”就是最后一天的年例,人们早起敬神,举行火烧纸船的仪式,舞龙舞狮等一些表演后,将神请回庙中。“火烧纸船”是菩萨将霉运晦气押送到纸船上,而后将一年的不幸通通烧掉,寓意着瘟神鬼怪被捉拿驱逐,这样人们的病痛和不幸也能被驱散。“火烧纸船”是年例尾比较重要的仪式,也就意味着一年的年例结束了。林屋村年例一般只举办一天,其“年例尾”体现在将宾客送走后,游神队伍将菩萨们神仙们请回庙中,夜晚的村庙还会举办一些粤剧表演,深得村中叔伯爷爷们的喜爱。
三、年例起源
关于年例的起源,有两种较为普遍的说法,一是起源于古时候一年一例的祭祀活动,二则是民间普遍认可的招待冼太夫人的说法。两种说法皆有考证以及说服力。
(一)年例祭祀传统的起源
无论是在古时候还是现代,年例的习俗总是离不开祭祀,据记载年例发源于宋代的粤西地区,最早是一年一度的祭祀活动,人们会在春节至清明期间挑选一个吉日,每村落都所不同,在这个吉日人们到寺庙前举行游神敬神活动,称为做年例。这在许多典籍上都有相关的记录,例如道光《电白县志》(电白县即今茂名电白)中记载,家设糕果祭神,曰供养。是日,不杀牲,多素食,三日内不市。各乡行春傩礼演戏,曰做年例。可以看到,其一当时的年例已颇具规模,得到政府的重视。从这些祭祀活动当中可以看出,古时的岭南人对于祖先鬼神的敬重,以及对于生活安定的朴素追求。至今茂名年例还保留了游神祭祀的风俗,只是在仪式流程上有了许多简化和创新。在传承的过程中,它的意义得到了很好的传递,其活动形式转变为更注重艺术、给人们带来欢乐的表演,例如化州的“跳花棚”,高州的“木偶戏”,还有一些杂耍、舞狮等表演。这也说明在年例习俗的传承过程当中,祭祀传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和创新当中,日益成为人们更加喜闻乐见的形式。
(二)年例习俗与冼太夫人相关
而“食年例”的传统,以民间的说法来看,做年例是为了祭拜冼太夫人,古时候冼太夫人下乡探巡各乡居民,岭南人民为了感谢报答冼太夫人平息战乱带领大家过上幸福生活,纷纷拿出家中最好的吃食招待冼太夫人,在古籍中也均有“冼氏亲披甲”“巡抚二十余州”的记载。此民间说法具备一定的说服力,现今有年例习俗的粤西地区,包括茂名化州、高州、电白、信宜、湛江地区、廉江、吴川等地,都是以往冼太夫人管辖的主要地区;另外,在今天的“起年例”游神的过程中,有“摆醮”的仪式(由年轻力壮的村民将冼太神像抬出寺庙巡游),其实就是为了模仿当年冼太夫人出游巡抚各地。在“食年例”中,各家也是拿出家中的拿手好菜,最好的食物招待众人。
因此,“食年例”的意义对于茂名人而言也不仅仅是为了款待亲友,趁机团聚,笔者认为其更深的意义是在于茂名人的那一份感激之情,不仅是报答冼太夫人平岭南的恩情,更有主人家为了感谢各位亲人朋友一直以来的关照和帮助之情宾客来吃年例往往会带上一些好意头的水果,而在送走宾客之前,主人家往往也会将宾客带来的礼物用红袋子分装好送回到宾客的手里,还会塞上一个红包来对客人表达感激。这番有往有来、有赠礼有回礼的“客气”,正是茂名人对于亲戚朋友深厚情谊的体现,也是岭南人对于冼太夫人一生“唯用一好心”精神的传承。
四、从年例对茂名发展的影响看其新时代意义
(一)结合“好心茂名”,打造茂名城市名片
城市名片能够充分体现当地民俗特色、经济特点、文化内涵、建筑特点等,在城市发展和宣传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城市名片的打造对于每一座城市而言都是发展的必经之路。在以往,公众对于茂名的印象都是石油之城、荔枝之乡,想要更好的发展茂名旅游、推广茂名文化,亟需注入新鲜的血液,重新挖掘茂名城市内涵,打造新的茂名城市名片。
2017年以来,茂名打造属于自己的城市名片,以冼太夫人文化和潘茂名文化为茂名文化底蕴的依托。冼太夫人曾说:“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好心茂名”的城市名片就是来源于此,冼太夫人此生致力于国家团结民族团结,鼓励人们多行善事,做出了卓越贡献,因此“好心茂名”由来已久。这一次茂名发掘文化发展新路线,意味着在新时代“好心茂名”也将迸发出其新的生命力。茂名年例习俗一直以来也推崇惠及他人,款待每一个来做年例的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陌生人,有“善待八方客,极尽一好心”的美名;这也体现了茂名人包容心强、热情好客的美好品质。这正和“好心茂名”的城市名片内涵相契合。
在新时代,若茂名年例习俗能够与好心茂名文化同频共振、相辅相成,则年例文化必将能够更长远的继承和发展。文化部门极力打造具有茂名特色的文化名片大大增加了茂名人的城市认同感、对于年例习俗的文化认同感;这种“好心”文化必将吸引更多的茂名儿女参与到年例文化的发展和继承上。同时茂名人的好客美德也能够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朋友们了解到茂名特色,体会到茂名风味,参与到茂名与众不同的年例习俗中来,又将打造茂名品牌文化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二)创新年例形式,推动年例季旅游发展
年例是一种独特的贺岁形式,对于茂名本地人而言,年例是魂牵梦绕的“乡愁”;而对于外地朋友而言,“睇年例(看年例)”是“印象粤西”的重要组成部分,“吃年例”又是“舌尖上的茂名”的一大体现。“印象粤西”体现为,在年例季来到茂名旅游,不仅能够欣赏到各种粤西传统民间表演,如木偶戏、杂耍、醒狮、粤剧、八音、飘色、游神等,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可以说年例季养活了茂名一方杂技艺人和粤剧团。这些丰富多彩的民间表演给平常的新年贺岁增添了一抹特别的风光。而“吃年例”不仅能够让人不费分毫饱餐一顿,更重要的是,茂名不同地区的年例菜各有特色,如果是“肉食爱好者”,那么茂名香油白切鸡、酥脆多汁的烧鸭必定令人流连忘返;如果是“海鲜狂热者”,那么也一定无法抵抗茂名渔港刚捞上来新鲜的白灼虾蟹、椒盐皮皮虾和盐焗各式螺类。无论喜欢吃什么,都一定能在茂名年例中找到你的归属。年例季的旅游一定令人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上文的介绍当中可以看出,年例形式也在这几年得到不断的创新,破旧立新。且近年来互联网不断发展,各式自媒体例如“小红书”“抖音/快手”、公众号等的出现给茂名年例季旅游宣传提供了新机遇。例如“小红书”上,茂名人们纷纷自发为自己家乡的年例代言,上传美食、活动等照片分享年例,为外地朋友绘制茂名年例“美食地图”。政府也应当搭上时代的顺风车,利用网络资源推广年例文化。在2017年,茂名曾体会到互联网带来的城市推广红利:2017年《魅力中国城》评选当中,茂名在第三轮竞演中取得第一,获得了“最具人氣魅力城市”的称号,茂名也走进了全国人民的眼帘。而茂名的年例文化宣传也应当乘胜追击,在推广上多做努力。例如通过微信公众号、电视节目宣传等形式向大众普及年例文化以及茂名的饮食文化;年例期也应当合理规划好各村落的交通路线,避免人流量过大造成的堵车等问题,解决出行问题才可以带来更大的客流量。同时政府也总结出各村落年例时间表、节目表等,为外地朋友出行看年例提供方便。在这个方面,政府还可以做出更大的努力,可以与本地村庄合作推动“年例季旅游”产业化发展,给举办年例的村落一系列的政策补贴,如此才可以提高年例期老百姓接待外地客人的热情,才能够真正带来年例文化的经济红利。
五、结语
新时代下年例对茂名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其时代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结合“好心茂名”,打造茂名城市名片;创新年例形式,推动年例季旅游发展。年例文化的传承在新时代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时代考验,这些问题值得人们进行新的探讨。
传统活动一旦被禁止,其传承必然遭受打击,严重的情况下年例习俗甚至可能会被湮灭。而根据笔者的访谈,疫情期间这些村庄均无“吃年例、做年例”外的其他的活动形式以表达年例文化的意义,大家只能在家祭拜祖先和菩萨,和家人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餐以度过年例日。虽然和家人团聚就是最幸福的,但这个现象其实值得人们进行反思,政府应当鼓励人们创新形式以继续传承和表达年例文化,更加应该思考当前形势下年例文化的传承之路,以及探讨除了“吃年例、睇年例”外年例习俗更深层次的意义。这需要新一辈茂名人不断地发掘和探索,只有坚定年例文化信仰,推陈出新,才能够更好地将年例习俗传递下去。为此,笔者也提出了一些建议:第一,可以设立年例文化博物馆,随着茂名的发展,政府越发重视市民的精神层面的建设,最近“潘茂名博物馆”“露天矿博物馆”等公益城所陆续建成,市民在景点旅游的时候也可以了解到相关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一举两得。年例文化的传播也可以借鉴于此,设立博物馆,呼吁群众在吃年例之余主动了解茂名年例文化。第二,拍摄年例相关纪录片,近年来以纪录片的形式记录文化、美食相当普遍,纪录片的受众再也不只是中年人,更是当代年轻人,目前也有团队拍摄“食年例”相关的美食纪录片,但是年例文化不止于“吃”,更有祭祀、戏剧等丰富的形式,通过真实的镜头深入年例期间的茂名村落,只有将真实的年例氛围、烟火气息传递出去,才可以吸引更多的人了解、传承茂名年例文化。
参考文献:
[1]邓妮茹,梁思晓,李伊琳,龙黎飞.粤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研究——以茂名电白区传统民俗“年例”为例[J].南方论刊,2020,(06):83-85.
[2]黄蝶.茂名年例的文化价值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7.
[3]黄雄杰.年例民俗的文化自觉——以茂名年例文化研究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19,(06):1-4.
[4]梁玉凡.粤西“年例”文化新解——以广东茂名为例[J].大众科技,2016,18(06):116-117+141.
[5]冼春梅,刘付靖.粤西的年例祭祀圈与冼夫人的历史记忆[J].岭南文史,2011,(01):41-47.
[6]徐雪.基于城市形象传播的地方民俗文化翻译——以“好心茂名”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9,3(16):11-12.
[7]谢子敏.浅谈茂名年例文化[J].南方论刊,2019,(02):79-81.
[8]姚雪兰.粤西地区年例文化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1.
作者简介:
林衍君,女,汉族,广东阳江人,硕士在读,现学习单位澳门科技大学,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