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出版涵养文化自信的实践与探索

2022-02-24 07:53邓永标
出版广角 2022年23期
关键词:精神文化

【摘要】出版界应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上来,充分发挥出版优势,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红色文化,深耕主题出版、特色出版、融合出版,大力弘扬爱国精神,创新创造出时代所需、人民所需的精神食粮,在潜移默化中以文化人,润物无声中培根铸魂;力求通过对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挖掘、梳理,使读者增强文化自信,合力做好全民阅读推广工作。

【关  键  词】历史文化;爱国主义;阅读推广;出版

【作者单位】邓永标,光明日报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9.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2.23.004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二十大报告第八部分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为题,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明确了未来五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价值目标就是要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这个部署与要求为我国出版战线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出版界要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充分发挥出版优势,大力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红色文化,深耕主题出版、特色出版、融合出版,同时打造新平台、开辟新途径,做好阅读推广,大力弘扬爱国精神,让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文化活起来、热起来。本文以光明日报出版社(简称光明社)的出版实践为例,探讨如何以出版涵养文化自信,助推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一、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留住中华文明之根

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800万年以前,在云南开远、禄丰等地就生活着远古人类。在人类发展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出版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挖掘文化资源、为人民放歌”来为人类提供精神指导的重要工作,擔当“为时代铸魂”的重任。光明日报出版社积极推进《我爱我的祖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136种地方卷读物编写、发行与阅读推广工作,同时策划外宣出版项目《爱上中国:小故事读懂大中国》系列丛书1200种,力求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对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梳理,融合出版与传播,使读者增强文化自信,懂得这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世界的精神财富。

1.挖掘历史人物故事中能够影响人们精神世界及行为方式、具有中华传统美德的优秀文化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辛勤劳作,产生了许多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几千年来,我国一直流传着爱国奉献、勤俭节约、自强不息、仁义礼智、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孝老爱亲、爱护环境、公而忘私等传统美德,形成了中华民族讲仁义、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优秀传统,铸就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社会担当和个体修养的文化性格。这些杰出人物的思想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发展,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从披荆斩棘开创中华文明的华夏始祖、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到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从古代的名君、名相、名将到古代的名臣、名医;从春秋战国“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的百家争鸣,到宋儒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从清初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大无畏精神,一脉相承、代代相传。他们天下为公、无私奉献的品质,“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以及治国、齐家、修身之道等,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永不枯竭的道德教育资源。光明日报出版社根据不同年龄的读者需求,以系列出版、融媒出版的形式充分挖掘能够影响人们精神世界和行为方式的历史人物闪光点,让这些人物故事潜移默化地影响广大读者的思想与行为方式。

2.挖掘历史文化中能够影响人们思想、提供有益启迪、具有中华文明独特核心思想理念的优秀文化

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的古典文学、四大发明、传统医药、舞台艺术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我们今天寻找文化自信重要的文脉源泉。

甲骨文传承中华文明基因,中国汉字在世界主要的文字体系中是唯一的非拼音文字系统;《诗经》被称为人类心灵和思想的经典之作;中国民歌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四书五经”被称为儒家经典;《孙子兵法》被称为兵家圣典;《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之一,是除了《圣经》被译成外国文字传播数量最多的名著;中医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医疗体系之一;中国古代科学发现与创造、技术发明、工程成就多达88项,其中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被称为人类文明史上杰出的发明;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典文学精粹之一,是民族文化瑰宝;中国历史典籍“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四库全书》与《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重大文化工程;中国戏剧、曲艺、音乐、舞蹈、中国功夫、中国杂技等是历史悠久的舞台艺术;等等。这些灿烂光辉的历史文化历经5000多年甚至万余年的锤炼和洗礼,代代传承滋养着中华儿女,铸就了民族灵魂,形成了特有的民族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3.挖掘古代遗产中能够展现中华民族精神气魄和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的优秀文化

中华5000多年文化蕴藏了不可估量的文化遗产,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万里长城、北京故宫、天坛、京杭大运河、都江堰等古代文化遗产,工程之浩繁、气势之宏伟堪称世界奇迹。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展现了人类进化的历史;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人工运河,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都江堰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无堤灌溉系统;莫高窟是世界佛教艺术瑰宝;乐山大佛是全世界最高最大的佛像;万里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以木质结构为主的古建筑之一。这些古代遗产是人间奇迹,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智慧创造的世界财富。千百年来,中国人不但以此为自豪,而且懂得古代遗产的价值和作用,以高度的自觉传承我们民族的财富,并不断地加以丰富和发展。

4.挖掘历史典故中能够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具有奋发进取精神的优秀文化

中国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历史故事,这些故事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寓意,给人生启示。我们以讲故事的形式将历史上“夸父逐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一鼓作气”“卧薪尝胆”等典故纳入图书的延伸阅读内容,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的责任、担当的进取精神。人类永远需要坚持正确的道路,只有以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精神为指引,吸取历史典故的智慧,才能寻求到化解人类矛盾、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才能在发展道路上追求美好的未来。

5.挖掘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中能够增进文化认同、具有当代人文精神的优秀文化

传统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生活方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重要的标志性文化,是一定时间节点上民众生存智慧、家国理想、社会传统维系机制的集中体现。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关系着文明脉络的延续、民族精神的凝聚和社会发展的和谐。如十二生肖传说、中国古代农耕文明产物——二十四节气、中国传统节日、各地民俗等,是中国人民解读天地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是历代中国人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的集中表达。

光明社出版的《中国节日志》丛书主要收集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传统节日、庆典、祭会等具有群体性、周期性以及相对稳定的内容和程式的特殊时日,并在调查的基础上选取我国各民族150个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祭会以节日立卷编纂,按照统一的学术要求和体例进行调查和书写。该丛书系统收集各种文化符号,探寻各民族地区文化的深层结构,系统挖掘我国各地优秀的传统习惯和生活方式。正如丛书序言写道:“节日文化,总是牵动着人们关于生活的记忆和怀念。家庭、长辈、同伴、乡亲、乡情,家乡连带着童年的欢乐与忧伤,长者的庄严与慈祥,好像留给人们一种无法释怀的文化记忆,节日总是与美好连接,与传统相通。庄严时,仪式伴随着敬畏与伦理,是期待和秩序,是未来的希望与祝福;祥和时,它令人淡忘生活的艰辛,把尊严和快乐送到所有的角落;狂欢时,它恣意释放,给突破约束的本能找到出口。总之,节日使生命具有更丰富的节奏和更多的美感,也使社会在张弛之间更加富有弹性而变得温馨。”

中国传统节日能够历经几千年而生生不息、持续传承,必有其合理存在的基础,那就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丰厚底蕴,以及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如端午节不但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寄托着人民对英雄的崇敬和怀念。无论是楚国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还是吴国丞相伍子胥,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凛然正气和民族气节都值得人们赞扬和缅怀。正因为具有特殊意义,端午节先后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也被确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挖掘这些具有当代人文精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符合现代人需求,也有利于我们增强文化自觉、增进文化认同、彰显中华文化自信。

二、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延续中华民族之脉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丰富。新时代,只有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价值,发挥民族文化产业竞争优势,才能打造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品牌,实现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如光明社推出的《我爱我的祖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卷及外宣出版项目《爱上中国:小故事读懂大中国》(中英双语)系列丛书,重点深挖地方特色文化和区域文化,力求通过1200种“爱上中国系列从书”的出版,对我国地域文化、民族特色文化、区域特色经济做一个全面系统的介绍。

1.挖掘地方特色历史文化

每个省市都有其独特的、优秀的历史文化,如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山西等地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形成了丰富、独特的文化特色。5000年前,中华民族三大始祖黄帝、炎帝和蚩尤在河北大地征战、融合,开创了中华文明史。目前,河北拥有长城(河北段)、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清西陵等多项世界文化遗产,以及正定、保定、承德、山海关、邯郸、蔚县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近300项历史古迹。我们将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编入《我爱我的祖国》(河北卷)和“爱上中国系列从书”《爱上河北》《爱上保定》《爱上承德》等丛书中。

2.挖掘地方山水文化

我国地大物博,山河壮美,神奇的大自然造就了众多令人震撼称奇的自然景观,无数中外友人惊叹伟大中國的壮美河山: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有享誉国内外的“三山”和“五岳”,有流经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的长江,有孕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有历史悠久的四大高原,有人文底蕴深厚的三大平原,有著名的“五湖”和“四海”,等等。“爱上中国系列从书”地方卷对各地的山水与景观、山水与建筑、山水与艺术、五岳文化、名山文化、江河文化、湖海文化等进行系统梳理,通过融媒出版充分展现我国山水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不仅是对中华大地秀美河山的描绘,是对中国山水文化的崇敬和向往,也是对后代守土有责、寸土不让决心的激励。

3.挖掘民间艺术文化

中国民间艺术根植于具有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土壤之中,带着泥土的芬芳和百姓最为质朴的情感。绚丽多彩的民间艺术形式形成了中华民族本源文化的基本内容,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记忆。我们在中英双语版《爱上中国:小故事读懂大中国》一书中选编“流光溢彩的中国漆器”“千年工艺,扎染之美”“凤翔泥塑——化土为艺术”“龙之舞”等艺术特色文化,将各地民间优秀的武术、舞龙、舞狮、锣鼓等特色民俗表演项目全部选编其中。

4.挖掘民族建筑文化

中国民族众多,幅员辽阔。千百年来,不同的环境气候、风土人情、文化习俗造就了不同的生活居住环境,留下了很多因地制宜、因材致用、各具特色的中国传统古建筑。这些古建筑是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每一个古建筑都承载了历史的脉络、文化的发展。秦汉、唐宋、明清各个朝代古建筑所表达的审美情趣、文化精神都是不同的:北方的四合院,红墙绿瓦庄重浑厚;江南的白墙青瓦,清新淡雅。地域不同,古建筑所体现的风格、特色也不同。我们在“爱上中国系列丛书”中将全国具有地方特色的窑洞、四合院、海草房、丹巴民居、道教建筑群、佛教建筑群、皖南古村落等代表性民族建筑选编其中,让古建筑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让古建筑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的重要功能得以发挥。

5.挖掘地方美食文化

传统美食是传统饮食文化的精华与代表,传承着“食在中国”的独特魅力,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国饮食文化绵延万余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等发展阶段,共有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具有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中国是文明古国,具有丰富、悠久的饮食文化资源,但由于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差异,长期以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味。如饮食上有“南米北面”的习惯,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在“爱上中国系列丛书”中,我们收集整理了各省市特色美食、菜系、独创火锅、名酒、名醋及茶文化等地方特色美食文化。

6.挖掘地方服饰文化

中国人的传统服饰被誉为中国国粹和中国服饰的代表,是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社会创造的宝贵财富。中国民族服饰绚丽多彩,精美绝伦,各具特色,服饰制作从原料、纺织工艺到样式、装饰都保持着鲜明的民族和地区特色,是各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中国旗袍、中国刺绣等传统纺织物中所呈现的形式与内涵,永远都是中华民族最为深沉和本源的精神记忆,这种记忆是我们每一个人挥之不去的乡愁。最古老的刺绣——蜀绣、中国纺织历史活化石——黎族传统织锦、展示古典之美的京剧服饰、盛世霓裳——中国旗袍等,都是“爱上中国系列丛书”介绍的地方特色服饰文化,深受读者欢迎。

三、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筑牢中华强国之魂

红色文化是孕育革命精神的土壤,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传承好红色文化,就是要挖掘好红色文化资源,讲好信仰故事,让革命文物“发声”,让历史资料“说话”,让红色故事“铸魂”。

出版单位要运用现代手段让革命文物活起来,使红色文化释放强大的精神力量,让广大读者真切感受到红色精神感天动地的力量,真正达到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效果。光明社《我爱我的祖国》136本地方卷选编了3000余个爱国故事,每个故事又有延伸阅读、图片。部分地方卷还以融媒形式出版,每个爱国故事配3—5分钟的纪录片并植入二维码,成为一本时代性强、科学性强、可读性强、思想性强的爱国主义教育读本。

1.挖掘在近代的屈辱与抗争中英勇奋斗的红色文化

自古以来,我们祖国就是一个强大国家,历经多个朝代的更迭,终会迎来下一个发展巅峰,但在近代却是一个例外。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来临,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1840年鸦片战争,英国人用铁舰巨炮打醒了沉睡千年的东方雄狮。在战败割地赔款的屈辱之中,中华民族的史书翻开了近代篇章。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有屈辱就必然有抗争,伴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中国社会不同阶级的有识之士开启了抗争的征程,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成为他们的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不畏强敌的反抗斗争精神,激励中华儿女知耻而后勇,自强不息,砥砺前行。我们将历史资料编入《我爱我的祖国》“近代的屈辱与抗争”部分,每一本地方卷都设置了这个版块,让读者铭记历史,不忘国耻。

2.挖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大众浴血奋战、建立民主政权的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能够让我们认清历史方位,汲取前行的智慧与力量。出版界深入挖掘、广泛传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大众抗敌御侮、建立民主政权的红色文化,就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论述,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在中国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100多年来的历程,充满着苦难与辉煌、曲折与胜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必然,是中国人民唯一正确的选择。我们在《我爱我的祖国》百余种地方卷中,以不同的呈现形式挖掘“红船”上诞生的中国共产党、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人民军队的创建、秋收起义、二万五千里长征、遵义会议、延安岁月、西安事变、卢沟桥七七事变、人民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等系列红色故事,用伟大建党精神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

3.挖掘在生與死、家与国、个人安危与革命事业选择中英勇无畏的红色文化

“英烈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记忆和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血染湘江的红军将领陈树湘、抗日名将杨靖宇、舍身炸碉堡的英雄董存瑞、浩气长存的狼牙山五壮士,以及蔡和森、刘胡兰、马本斋、叶挺、彭湃、向警予、邱少云、夏明翰、黄继光等,每一个名字都是一尊丰碑。在北京社区举办的“我爱我的祖国”阅读活动中,很多读者热泪盈眶。数百场校园阅读活动为中小学生讲述烽火岁月里的英雄事迹和家国情怀,使他们从小铭记英烈,尊崇英烈,在英烈精神之光中汲取奋进力量,勇担时代使命。

在《我爱我的祖国》地方卷中,我们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党史资料,选编各地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事迹。他们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他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镌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飘扬在党的旗帜上,铭刻在中华大地上。挖掘在国与家、生与死、义与利之间表现出的英勇无畏的红色文化,可筑就一个民族的品格与气质;传播在战火中形成的红色文化,可照亮人类思想的星空。学习这种红色文化,既是触及灵魂的精神洗礼,也是迈向未来的时代召唤。我们当高擎英烈精神之火炬,唤起新时代的使命担当,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跨越新征程上的急流险滩,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告慰长眠地下的英雄先烈,续写他们矢志追求的伟大事业。

4.挖掘经典影视作品中延伸出的红色文化

红色经典是经过历史的筛选和检验、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文学精品。从《小兵张嘎》到《铁道游击队》,从《地雷战》到《地道战》,从《上甘岭》到《烈火中永生》,从《永不消逝的电波》到《闪闪的红星》《三毛流浪记》等,这些战火中形成的红色文化,伴随新中国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2021年,我们将20多部红色经典老电影通过AI现代新技术上色,出版了电影彩色阅读版图书,让新时代的青少年能夠读到这些年代久远的红色经典。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砥砺前行;传承历史,可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追寻英烈足迹、传承英烈精神,可让信仰之火生生不息,让红色基因刻于心间、融入血脉、世代相传。2022年12月,《我爱我的祖国》被评为“全民优秀阅读项目”,各地以多种形式组织“我爱我的祖国”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读书活动。北京、四川、湖北、山西、新疆等地中小学校以亲子共读、师生共读、家长老师领读等形式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成都部分学校还将该书故事编成舞台剧,为本书组织专场读书会。2022年12月,各地自发性报名举办“我爱我的祖国”读书会的学校多达112家,其中,香港多家爱国企业邀请光明社到香港举办“我爱我的祖国”系列读书活动,河南、湖北、云南、新疆等地企业也向我们发出联合举办阅读活动的邀请,爱国读书活动渐成热潮。

为了做好传播工作,光明社依靠社会力量层层成立光明读书会,人人参与文化传承,个个共享文化成果,计划用3年时间将读书会发展到各县市重点企业、学校,力求通过内外使劲、上下合力做好全民阅读推广工作。

四、结语

一个民族的强盛需要有共同的精神追求和文化理想,出版人应勇立潮头为时代发先声,为人民造精品创新品,创造出时代所需、人民所需的精神食粮,在潜移默化中以文化人,于润物无声中培根铸魂。我们坚信,在悠久文明传承中建构起来的文化自信,必将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必将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2022-10-25)[2022-11-25].http://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2]邓永标. 我爱我的祖国[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20.

[3]邓永标. 爱上中国:小故事读懂大中国[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22.

[4]刘晓春. 中国节日志(广东卷)[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精神文化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虎虎生威见精神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以钉钉子的精神打好环保持久战
拿出精神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