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能源加注环节基础科学人才培养研究

2022-02-24 01:22中国航空油料集团有限公司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研究工作室
现代国企研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航油航空科技

文=中国航空油料集团有限公司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研究工作室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战场,我国赶上了全球科技创新空前密集活跃期,如何在产业链高端领域、“卡脖子”技术攻坚、原创技术供给、国际品牌打造等方面呈现系统性改观,从而在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基础上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加强基础科学人才培养,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我们以航空能源加注环节原创技术发展为背景,以综合实力排名国内最大、亚洲第一和世界第五的中国航油为研究主体,在系统分析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和原创技术间的逻辑关联基础上,全面总结了航空能源加注环节基础科学的发展现状,聚焦中国航油基础科学人才培养的经验成效和需求面向,着力探究并构建起了从“雏鹰计划”到“强基工程”再到“领航战略”的基础科学人才培养“三维一体”新模式。该模式为巩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打造原创技术的策源地,具有一定的理论启示和实践引导意义。

打造航空能源加注环节原创技术策源地的时代背景和深远意义

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的新形势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快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低碳、高效与多元的能源转型将推动航空能源技术革新,新型商业模式、新兴业态将不断涌现。新一代木质纤维素生物航油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将打破发达国家在传统航油、费托合成油、油脂生物航油方面的技术壁垒。智能化能源技术体系已初步呈现,将与物联网技术深度融合系统改变能源服务模式。发挥大数据、云计算、数据仓库、数据营销等在航油领域的创新应用,已成为完善客户解决方案、拓展增值服务的新趋向。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建设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实现更大发展、发挥更大作用。对标世界一流,中央企业在基础科学拔尖人才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建设与世界一流公司发展相匹配的人才体系,全面提升核心竞争能力至关重要。如何更好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如何更好面对航油保障科技创新与应用,尤其是在航空能源加注领域原创技术层面的巨大挑战,加快提升航空能源加注环节科技创新能力,是民航强国建设的题中之意和必然要求。

2021年出台的“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阐明了未来一段时期民航发展战略意图和重点任务,对航空安全水平、综合保障能力、绿色民航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涉及航油发展的方方面面。作为航空能源保障领域的“国家队”,中国航油的智慧航油建设、航煤品质管控、可持续航空燃料研发等方面需要大量基础科学人才,落实民航强国战略、提升航油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对航油人才工作赋予了新的时代要求。在“十四五”战略规划中,中国航油明确了“成为航空能源加注环节原创技术策源地;打造航空新能源加注环节的技术链链长;做国际标准的参与者,国内标准的倡导者、先行者”的科技创新总体定位,致力于解决涉及航空油料供应环节的重大技术问题,对未来基础科学人才培养提供了更为清晰的方向和路径,对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航油公司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图1 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原创技术关系

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及原创技术间的逻辑关联

原始创新孕育着科学技术质的变化和发展,是科研主体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显著贡献的重要体现,也是当今世界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基础研究是科学之本和技术之源,是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所以提升原创技术必须筑牢基础科学研究这个根本。当前我国同发达国家科技实力差距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上,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上,但根源在基础研究能力不足。基础科学人才是原创技术发展的关键要素。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必须抓住基础科学创新人才这个关键,坚持把发现培养基础科学创新人才放在核心位置,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

基础科学是做好原创技术以及技术创新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对各类基础科学进行有效研究、融合、利用、创新,形成原创技术。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归根结底是要落在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上来。中国航油着力打造航空能源加注环节原创技术策源地,必须把基础科学人才培养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加以统筹谋划,在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和原创技术三要素的良性循环中,为中国航油持续增添科技创新原动力,系统构筑技术壁垒,提升核心竞争力,助力实现“建设世界一流航油公司”的宏伟目标。

航空能源加注环节基础科学人才培养成效

国有企业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作为吸引和集聚科技人才的重要平台,摸准基础科学人才发展诉求,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才能为做强做优做大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2018年,中国航油编制下发《中国航油人才工作纲要(2018-2022)》,以顶层设计的方式提出了“三大”人才战略工程,明确了“着眼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加强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任务,为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提供了行动指南。历经四年多的实践发展,中国航油组建了科研管理和研发机构,油品应用、特种车辆、网络安全与信息技术、航油工程四大研发中心完成挂牌,专业化科技研发人员已近百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队伍已初具规模。中国航油“选育用留”的大文章持续书写,为建设世界一流航油公司提供强劲动力和智力支持。

选才有方向。党和国家从政策上一直引导、鼓励中央企业加快构建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中国航油尊重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坚持“学术公认”,突出技术贡献和技术成果转化的比重,充分利用“揭榜挂帅”“公开竞聘”等市场化选用模式把准人才进口,建立专才特聘机制,出台《中国航空油料集团有限公司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管理暂行办法》,聚焦航空能源加注环节技术领域“卡脖子”问题和战略重大项目技术瓶颈,精准发力、靶向引才,定向补充高层次科技人才缺口。

育才有路径。中国航油实施百名科技人才培养工程,通过内培、外培、企校联合等多种形式培育人才,借助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集团公司重大科技项目的运作契机,以项目为依托创造航空能源加注环节基础科学人才参与技术合作交流的机会;召开集团公司科技大会,成立四大研发中心,以人才来反哺项目研究,大力开展生物燃料、清洁能源、航空燃油过滤技术、民航碳排放大数据及工业强基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形成“产-学-研”人才培育闭环,推动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人才队伍结构、干部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

留才有效果。中国航油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增强人才的“磁吸效应”,增强激励的“精准灌溉”。坚持市场化导向,制定《中国航空油料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岗位薪酬管理指导意见》《中国航空油料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奖励基金管理办法》《中国航油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奖励基金办法(试行)》等,构建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建立科研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和项目奖励机制,重视对优秀科技人才的评选表彰工作,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理念和氛围,激发航空能源加注环节基础科学人才创新活力和干事能力。

用才有真招。人才的成长离不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氛围和全心全意、专心专注的干事氛围,中国航油深化航空能源加注环节人才成长通道建设,坚持党管人才,确立集团总部牵头总抓、成员企业部署落实、科研单位推进实施的管理模式,强化组织保障。坚持政治性和专业性相结合,把政治素质作为“德”的第一评价标准,把专业能力作为“才”的重要评价标准任用科技人才,制定《中国航空油料集团有限公司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管理办法》,贯通科技人才职业发展通道,确保人岗匹配、用当其时、才尽其用。

构建航油能源加注环节基础科学人才培养“三维一体”新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就科技人才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强调“科学确定人才培养规模,优化结构布局,在选拔、培养、评价、使用、保障等方面进行体系化、链条式设计,大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国家创新发展急需的基础研究人才”。中国航油以长远眼光坚定发展信心、坚守战略定力,以“三级助力”模式加强航空能源加注环节基础科学人才培养,赋能航油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致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启动“雏鹰计划”

优化人才引进路径。一是加快引育高端人才激发创新潜力。高度重视高水平人才引进,重点引进航空能源加注环节专业化高端人才,加强高水平合作交流,本着“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等人才资源,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及专家库。二是提升建设人才载体增强内生动力。优化用人机制,以研发项目专业性人才为主体推动重大科技攻关,用高水平的科技项目来培育科技人才。三是创新招院引所模式汇聚人才合力。紧密加强与各高等院校的合作,组织企业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紧密围绕石油专业,搭建与中国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双一流”院校合作平台,提升专业知识和水平。

图2 基础科学人才培养“三维一体”模型

突出问题导向机制。坚持面向国内外科技前沿、面向航油公司经营发展主线、面向企业的重大需求是航油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基本方向。近年来,中国航油在“纤维素类生物质催化制备生物航油技术研究与示范”“基于安全信息编码的石油、石化行业复杂工业控制系统综合安全保障技术”等国家级重大科研专项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机场供油自控系统安全防护研究”“可持续航空燃料的减碳方案设计”“纤维素类生物质制备生物航油研究与示范”“中国航油5G+智能网联特种车辆科技示范”等一大批项目加紧推进,国内首个全流量系列航空燃料过滤设备综合性能评定中心正式投运。以新能源加油车、65000L大型罐式加油车为代表的产品类成果积极走向国际市场,科技创新在中国航油跨步迈向世界一流的进程中重要作用正在彰显。

明确知识培养体系。基础科学是做好原创技术以及技术创新的基础,基础科学人才的培养周期较长,要求持续探索、汇聚合力,着力构建高质量基础科学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建立需求导向的培训计划,推进岗位培训体系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对具有基础科学专业知识的人才队伍开展集中强化培训,提高个人素质和开拓创新能力。丰富培训形式,创建网络培训学院,搭建教育培训平台,分层次、分类别开展基础科学的网络教育;甄选优质培训机构及外部讲师长期合作,邀请基础科学专业领域的高校教师进行授课,注重教学效果,完善基础科学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

(二)锚定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落实“强基工程”

实施专项研究计划。一是建立导师团队。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关键在导师,建立统一的讲师队伍,通过专业培训持续提高讲师的授课水平和授课的积极性。针对不同专业领域设计完善内部培训课程,组织讲师、第三方专业公司及一线单位、部门联合开发课程。二是设立基础科学专项研究经费。对基础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的人员和团员予以奖励,加大对创新时间、基地和研发经费的投入,激发创新动力,营造良好氛围。三是瞄准航油科技发展方向。依托四大研发中心、八大技术领域,对中国航油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中的26项重大课题项目实施专项推进计划,统筹系统内外科研资源集中攻关,全面提升中国航油原创技术能力和水平。

推出激励促进政策。一是完善基础科学人员收入分配政策,健全高技能人才薪酬体系。积极探索技术要素、管理要素参与决定收益分配的多种有效形式,重奖做出突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实施积极创新人才激励和吸引政策,研究建立科研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探索关键岗位人才股权激励计划。二是完善考核激励的有效性,构建科学的基础科学考核体系。让为中国航油基础科学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获得绩效考核加分,让做出良好业绩的人获得应有的奖励。三是择优录用基础科学人才,实行岗位聘用管理制度。主要采用直接聘任、公开竞聘、选任和委任等多种形式,给基础科学创新型人才创造选择岗位的机会。优先提拔为基础科学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让竞争成为新时期下做好人才工作的新常态和新动力,确保更多的优秀人才参与进来、识别出来、使用起来。四是推进柔性管理模式。给予基础科学人才更多的工作自主权限,充分发挥人才在工作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完善人才评价标准。一是拓宽人才评价渠道。建立在基础科学工作中发现人才的机制,以实际能力为衡量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论文,不唯资历,突出专业性、创新性、实用性。建立灵活的人才激励机制,让作出贡献的基础科学人才有成就感、获得感。二是建立综合考核评价制度。建立以岗位职级体系为基础,能力评价、业绩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考核评价制度,突出人才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取得的业绩。三是创新和改进人才考核评价方式。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基础科学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基础科学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要注重个人评价和团队评价相结合,尊重和认可团队所有参与者的实际贡献。四是既要重视成功,更要宽容失败。要在中国航油大力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

(三)把握新金色30年发展,推进“领航战略”

不断提升技术转化应用能力,全面做好专利保护。目前,技术转化应用能力方面,应重点突破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价值较低、科技成果价值缺乏精确估算、转化应用的专业高效人才较为缺乏等问题,把技术以及成果转化应用,作为科技创效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抓手。专利保护管理,贯穿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的全过程,包括专利形成过程、申请申报、年费缴交、专利资产产权实施、许可或转让、档案保管、技术保密等方面的管理。企业应认真研究现有《专利法》相关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等规定,不断规范专利的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管理。

系统融入行业和国家科技发展战略体系。在国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势下,审时度势,紧跟时代步伐,找准切入点和突破点,积极、有序、系统地融入到行业和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体系中去。一是认真研究学习并普及科学技术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等,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不断营造科技创新的舆论氛围,奠定科技创新的思想基础;二是注重科技发展形势尤其科技前沿问题的研判,主动顺应低碳绿色环保的趋势,前瞻性地介入所在行业领域的新能源设施、设备、特种加注车辆及可持续新能源燃料等方面的研发,不断提升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实现企业螺旋式的转型升级;三是强化科研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的规划和加大投入,确保有足够扎实的物质基础做支撑。

推动航空油料保障服务标准国际化。作为亚洲最大航油供应商,中国航油在自觉遵守相关行业、国家标准的同时,更应积极发挥供应链链长的作用,大力推动航空油料保障服务相关标准的国际化。主要包括航空油料质量、运输、检测、储存、加注管控,航空油料设备设施设计、施工、运行、维护、测试等方面的标准。一是注重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通过强化与高校、研究院、设计院等研究机构的联结、交流与合作,坚持理论研究联系企业实际,以不断提升自身科技能力和水平,催化相关标准的升级。二是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强化国际合作交流,主动强化与各大洲尤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资合作,不但让航油项目“走出去”,更让较高水准的中国航空油料标准真正走得出去、存得下来、用得起来。三是加大国际化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并通过海外实践锻炼,积极打造精通国内外政策标准、具备国际化视野的国际化人才队伍,为推动标准国际化奠定人才基础。四是时刻关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实时动态,加强与其沟通与联系,适时参与到航空油料领域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与完善中去,并积极推动相关标准的不断升级。

这“三维一体”的基础科学人才培养新模式,意味着基础科学人才培养过程是贯通的、全周期的、长久的,构筑了基础科学人才培养的体系化、链条式创新模型,有助于企业形成并发挥更高水平的人力资源效能,助推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加速成势。

猜你喜欢
航油航空科技
“闪电航空”来啦
“闪电航空”来啦
刍议航油企业价格管理水平的提升策略
短距离航油管道设计方法探讨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
一战航空百年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