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中 培养幼儿观察、记录能力的方法

2022-02-24 14:44■文/李
幸福家庭 2022年17期
关键词:科学探究幼儿

■文/李 婷

在幼儿教育中,科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观察与记录是幼儿参与科学活动最重要的两项技能。在开展大班科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进行持续、深入的观察,鼓励幼儿记录活动过程和活动效果,并引导幼儿根据记录结果分析活动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以增强幼儿的观察能力、记录能力和整理能力,促进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大班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观察、记录能力的 方法。

一、在大班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观察、记录能力的价值

(一)增强幼儿的探究能力

在开展科学活动时,教师通过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可以强化幼儿的成就感和愉悦感。而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和记录活动过程,可以帮助幼儿了解科学现象背后的知识,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幼儿的探究能力,满足幼儿的身心发 展需求。

(二)增强幼儿的思维能力

发现式学习是指教师引导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探究,使幼儿在学习探索时具有更强的主动性。教师通过开展科学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使幼儿通过多种感官进行有效的探究学习,从而增强幼儿的思维能力与科学探索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科学活动“不倒翁”时,可以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验证已有经验,并鼓励幼儿记录自己的探究结果,以不断增强幼儿的思维能力和逻辑分 析能力。

(三)增强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科学活动,引导幼儿在探索过程中得出结论,并将新知识和新经验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可以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增强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开展“认识蚂蚁”科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先让幼儿在园内寻找蚂蚁,并对蚂蚁的活动进行深入的观察,再引导幼儿在记录本上画出观察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观察和记录,幼儿能充分了解蚂蚁的活动规律。在此过程中,幼儿会遇到一些难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逐步增强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大班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观察、记录能力的具体方法

(一)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

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是教育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教师需要合理设置自然角的内容,与幼儿一起种植花草、饲养小动物等,在此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小动物的活动情况等。幼儿在自然角看到各种动植物,会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主动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小动物的活动情况,了解植物和小动物的成长需求。此外,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家长资源,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例如,开展科学活动需要用到大量的材料,教师可以发动家长共同收集活动所需的各项材料,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充足的准备。在开展科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幼儿共同创设“你说了‘蒜’”“美丽的彩虹”“树叶宝宝大变身”等活动环境,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以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促使幼儿进行更为全面的观察,从而为增强幼儿的观察、记录能力 作铺垫。

(二)引导幼儿进行深入的观察

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观察自然环境。幼儿的好奇心较强,对外界环境具有强烈的探究意愿。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以散步、游戏、户外活动等多种形式进入自然环境,带领幼儿观察自然事物。例如,在秋天来临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小草、落叶,借助相关的问题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并抓住教育契机优化课程教学。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寻找秋天的颜色,让幼儿收集各种落叶并利用落叶进行艺术创作,以激发幼儿的观察兴 趣,增强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创作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进行深入的观察。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特点,选择恰当的活动形式,以吸引幼儿主动参与,从而增强幼儿的专注力,促使幼儿深入观察各种现象和事物。例如,在开展“瓶子宝宝”美术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各种瓶子,并思考生活中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制作“瓶子宝宝”的头发或五官。又如,在幼儿进行区域游戏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并分析各个区域里的各种材料,使其掌握不同材料的多种玩法,从而不断增强幼儿的观察能力。

最后,教师可以利用科学实验活动引导幼儿进行深入的观察。教师可以开展科学探索活动,以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增强幼儿的情感体验和观察能力。例如,在组织幼儿开展科学活动“泡泡真有趣”时,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吸管、杯子、洗洁精、水等多种材料,引导幼儿结合自身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制作泡泡水,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在幼儿完成泡泡水的调配后,教师可以让幼儿进行吹泡泡比赛,并引导幼儿细致地观察泡泡,以丰富幼儿的游戏体验,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增强幼儿的观察能力。

(三)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活动内容

在科学活动中,观察是最为重要的一项技能,教师在引导幼儿开展科学活动时,必须重视对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有趣的影子”科学活动时,要保证活动的层次性和阶段性,逐步加大观察的难度,以使幼儿的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得到发展。在最初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时,教师可以询问幼儿“哪里会产生影子”“是不是所有物体都会产生影子”“不同物体的影子一样吗”“影子在一天之中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等问题,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记录影子的变化。接着,教师可以借助“影子可以制造出来吗”“可以把影子变成彩色吗”等问题,引导幼儿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与幼儿共同探究这些问题的答案。通过探究,幼儿可以知道用光源照射物体就会出现影子,从而了解关于影子的更多知识。

(四)正确解读幼儿的观察行为

幼儿具有个体差异性,他们在参与科学活动时会选择不同的观察方式或重点,表现出不同的观察行为。此时,教师必须正确解读幼儿的观察行为,采取恰当的方式适时介入,为幼儿参与观察活动提供有力支持。例如,在开展科学活动“有趣的指纹”时,部分幼儿会反复观看两个放大镜,将其反复重叠或分开。这时,教师可以简单询问幼儿,了解幼儿该行为背后的想法,并适时引导幼儿,让幼儿知道将两个放大镜重叠并不能无限放大观察物,只有准确控制观察物和放大镜之间的距离,才能更清晰地观察物体。同时,对于不能顺利完成记录表的部分幼儿,教师可以询问幼儿了解原因,并采取亲身示范的方式帮助幼儿正确掌握拓印指纹的方式,确保幼儿能够拓印出一个清晰完整的指纹。在参与科学探索活动时,幼儿可能会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教师在发现幼儿有不恰当的观察行为时,需要和幼儿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幼儿的内心想法和学习需求,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五)丰富幼儿的记录方式

在培养幼儿的观察、记录能力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利用符号、绘画、实物呈现、照片粘贴等方式进行记录。在具体的活动中,教师要结合需要记录的内容,考虑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年龄特点,引导幼儿合理应用多种方式进行记录,以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记录方法。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共同种植大蒜,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大蒜,并鼓励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记录大蒜不同生长时期的状态。在幼儿观察记录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整理记录结果,并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和介绍,让幼儿获得成就感。

表格具有直观性,可以帮助幼儿梳理思路,让幼儿直观了解到多种物体之间各个方面的差别。在幼儿观察、比较多种物体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表格记录每项操作结果,并对其进行综合对比,然后通过归纳总结得出最终结论,从而增强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在开展科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要求幼儿在小组内设置记录本,每天记录组内需完成的任务。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运用测量、分析等方式进行观察和记录,通过数字、图画等方式进行辅助记录,让幼儿掌握多种记录方式,从而增强幼儿的记录能力。

(六)引导幼儿交流并记录结果

在记录的过程中,幼儿可能会采用多种记录方法,而不同幼儿之间采用的记录方法也不尽相同。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交流与讨论,让幼儿充分了解同伴的记录方式,取长补短,以增强全体幼儿的记录能力。同时,在组织幼儿开展科学活动时,教师要根据活动内容引导幼儿选择合适的记录方式,并引导幼儿就记录内容进行综合讨论,让幼儿在科学探索中感受到更大的乐趣。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表述其记录结果,以强化幼儿的总结能力,确保幼儿可以对科学现象进行有效的概括和总结。在每次科学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结合幼儿的记录科学梳理幼儿的发现,以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激发幼儿的记录兴趣。

综上所述,在开展科学活动时,教师要结合教育需求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丰富科学活动的形式,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并记录科学活动的过程,以增强幼儿的观察能力,帮助幼儿了解更多科学知识。同时,教师还要科学设置记录项目,让幼儿了解并掌握多种记录方式,以保证幼儿记录的完整性,增强幼儿的记录 能力。

猜你喜欢
科学探究幼儿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