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萍
小学阶段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强健身体的重要时期,更是学生思想政治品德启蒙奠定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最需要教师精心引导和栽培。当前,道德与法治课程承担着小学主要的育人任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思政教育就是思政教师的任务,每一门任课教师都责无旁贷。因为每个学科都具有传授知识能力和思政教育双重功能,即在发挥学科功能的基础上都应承担起一定的思政教育任务。小学数学也不例外。如果说数学教学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深厚土壤,那么思政教育就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思政教育的融入,能使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提升,不仅不会耽误学生的数学学习,反而会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探索思政教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结合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文章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教师是贯彻思政教育的主角。数学教师也是主角之一。一个数学教师倘若没有思政意识,那他在教学中就会只顾着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不会留心和把握思政教育时机。因此数学教师备课时要提高思想站位,研读教材要带着思政的眼光去分析和挖掘教材中隐藏的思政资源,设计教学活动要思考: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除了能掌握一些数学知识和能力,还可以获得什么?育人的功能有了吗?我可以在哪个环节进行思政渗透?……只要长期坚持带着这样的思考去备课,数学老师的思政意识就会逐步增强,思政教育融入数学教学也会从一开始的刻意为之慢慢演变成一种自觉的教学行为。
有了思政意识的数学老师倘若不具备一定的思政教育能力,那他同样不能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有效渗透。提高思政能力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参加相关培训,自觉主动学习,关注时事新闻、广泛阅读,在学习过程中及时记录和积累思政素材,经常进行思政教育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政能力。
数学教材一直给人的印象是严谨、抽象、枯燥的。其实不然,现在的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内容涵盖了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方方面面,丰富的教材内容里其实蕴含着不少的思政元素,需要教师进行深入的挖掘。
教材中的主情境往往是思政元素体现最为明显的地方。如二年级下册《回收废电池》一课开头就有废电池危害的小知识介绍,《十年的变化》情境信息中野生动物园动物数量的增加,这些材料的呈现其实就是要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时、分、秒》中奥运开幕的情境、三年级《商是几位数》中创设的高铁的情境、四年级《奥运中的数学》一系列有关奥运比赛的情境、《近似数》中声势浩大的阅兵仪式情境,则是向学生展示祖国各方面的崛起,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节余多少钱》中“我国进城务工人员”的情境,也意在让学生了解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进城务工人员的辛勤劳动,让学生对进城务工人员充满深深的敬意,学会感恩。《捐书活动》一课“两个年级的捐书情况”情境和《手拉手》一课“向希望小学捐学习用品”情境,则是要让学生从小学会关爱他人,热心帮助他人,培养学生的大爱精神。六年级上册的《圆周率的历史》介绍圆周率发展的历程,让学生感受众多数学家在研究圆周率上付出的努力,学习他们孜孜不倦的研究精神,并增强民族自豪感。
细读教材习题,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习题也充满着“思政味”,充分体现了编者的意图——数学教学也要兼顾育人。例如六年级上册教材《这月我当家》一课中的“练一练”里有一道统计人们在饭店吃饭一般会浪费10%的饭菜,计算该省上半年在餐桌上造成的浪费约多少亿元,这道习题就是要向学生渗透珍惜粮食的教育。《分数混合运算(一)》中“练一练”中介绍我国约有2/3的城市供水不足,其中又约有1/4的城市严重缺水,则是让学生感受水资源的缺乏,平时要节约用水。《近似数》“练一练”中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一系列数据能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祖国的繁荣发展。六年级上册《练习一》中“以碗知僧”这道题摘自明朝的《算法统宗》,以歌诀的形式呈现,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趣,让学生研究这么一道古老的数学题,能使他们体会我国古代优秀的数学文化,领略先人的智慧。
因此,数学教师在备课时应该用心研读教材的每一细节,深挖教材的思政元素,把握教材要传递的思政精神,设计教案时应努力将显性的数学知识和隐性的思政力量有机结合起来。
小学数学课堂的“开头戏”就是导入,为了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数学老师往往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上下足了功夫,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创设新颖有趣的童话或生活情境。其实,有时候我们也可以利用思政素材创设富有思政味的情境,这是思政教育融入数学教学比较好操作的一种方式。
首先,充分利用教材的思政情境。如一年级下册《回收废品》一课,教师播放一段塑料垃圾充斥我们周围环境的视频作为导入情境,利用这些触目惊心的画面可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并能自然过渡到课程的教学。教学《百分数的应用(四)》时,教师可以创设“如何处理压岁钱”的情境,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做法,有的会规划把部分钱拿去买礼物送给长辈,教师要表扬这个做法,顺势教育学生孝敬长辈。最后教师再加以引导:“我们也可以把它们存进银行作为以后上大学的教育资金,存在银行有什么好处?”对学生进行理财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并激发学生探究如何计算利息的学习兴趣。
其次,结合教学内容自创思政情境。这就需要老师善于从生活中挖掘合适的思政素材进行情境创设。如《一吨有多重》一课情境可以取材2020年武汉新冠肺炎疫情各方捐赠数据,恒大集团捐赠5000吨蔬菜,海南捐赠110吨瓜菜,四川捐了50吨儿菜……这些捐赠数据的导入能顺利与学习内容无缝衔接,还能让学生深刻感受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团结共抗疫情的精神,为我们身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坚定长大报效祖国的决心。
数学课堂的探究活动不仅仅是引导学生研究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是进行思政教育的良好时机。在教学《抛硬币》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可能性的大小,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抛硬币实验,在活动中学生互相合作,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学生操作完后,我再利用课件出示数学家所做的抛硬币实验(投掷几万次),让学生感受每一个研究结果的背后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学习科学家为了真理坚持不懈的精神。
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课前我让学生把两个圆分别8等分和16等分,课上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学生们把等分后的圆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接着我让学生去观察发现:长方形的长其实就是圆周长的一半,宽就是圆的半径,进而引导他们从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去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探究活动进行到这里我并不着急结束,而是引导学生继续小组探究:还可以把圆转化成什么图形?转化后怎么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学生们听到还有其他方法,都跃跃欲试,小组讨论激烈。汇报时学生很兴奋,有的小组想到把16等分的圆拼成了梯形,有的小组则是把16等分的圆拼成了三角形……深入的探究活动,不仅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了圆的面积公式,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探索品质。
曾经在教完人民币认识一课后,结合学校的倡议活动,利用一节课组织学生开展“爱心义卖活动”,将所得款项捐给重病的人。学生们提前准备好要卖的闲置物品,在物品上标好价钱,并跟家长商量带上适量的钱。课上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设一个摊点,学生轮流自由购物。在活动中学生们开动脑筋运用刚学的知识进行算钱、找钱,巩固了所学的元、角、分知识,提升了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整场活动很成功,学生们不嫌弃有的物品已经比较旧了,仍然花钱买下,有的学生特意买新的物品,为了能卖出去标的价格却比原价低,有些孩子最后钱没花完,却说剩下的不带回去,想直接捐出去,学生们的这些行为让人感动。经过这一场义卖活动,思政教育已经无痕渗入其中,善良和爱心已经在学生的心底生根发芽了。
时代在变化,教材中的习题有些已跟不上变化的节奏。因此教师偶尔就需要对教材的习题进行改编或者自己创编,这也是思政教育融入数学教学的一个契机。教师要密切关注体现国家繁荣富强、家乡建设变化、科技发展、时代进步的一些数据和资料,如港珠澳大桥长度、高铁的速度、“神十三”成功发射、疫苗接种人数、口罩产量销量、我国网民人数、互联网普及率等,在编写习题时选择适合的思政材料加以运用。这些取自现实中的数据和材料不但能一改数学练习的枯燥,调动学生完成练习的积极性,而且能趁机进行思政教育的渗透,促使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
例如,学习《公顷、平方千米》一课时,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去查阅我国的面积、各省市的面积,自己城市或喜欢的名胜古迹的面积,在完成这项练习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爱国、爱家乡的教育。学完折线统计图后,刚好处于疫情时期,我设计了让学生调查记录本城市每天确诊的人数,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尝试分析疫情的变化情况和根据分析提出建议。这契合时代的脉搏,能让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搭建起数学与生活、数学与时代之间的桥梁。教学长方体体积时,我编制了一道计算家乡洛阳桥桥面长条石的体积以及重量的练习,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人的了不起和智慧,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数学课中探究活动和练习结束后就要进行课堂小结。这时,教师往往简单地让学生梳理总结下所学的内容或者提出自己的困惑,从而帮助学生理顺知识,提炼归纳知识,并突出知识重点,突破知识难点。这个画龙点睛的环节其实可以突破常规,创新方式,我们可以融入思政内容提升数学课的高度和学生的道德水平。如学了百分数,课的末尾老师结合学习内容赠以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1%的天分加上99%的汗水得来的。”告诫学生努力的重要性。学习完《时、分、秒》后,我们可以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来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上完《观察范围》可以总结:“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观察范围也在发生变化。我们站得越高,看到的就会越多。因此,大家要努力攀登知识的高度,那你将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你的人生也会更为精彩……”借此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这月我当家》一课小结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谈谈当家的感受,让学生体会父母养家的不容易,从而学会感恩父母,并学会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师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其实也在对学生进行无形的思政教育。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审题要读三遍,要圈画关键字眼,认真观察、书写规范工整、要验算、自觉检查等习惯,这都是在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课堂中他人发言时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倾听、不插嘴,这则是在教学生礼貌待人——学会尊重他人。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时纠错这些习惯的培养则是在教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要严抓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首先要以身示范,发挥榜样作用。列宁曾说过:“一个人早期在思想上所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所形成的道德观念,对其成长影响极大。所以教师应以自己完美的人格魅力为学生做榜样,以期影响他们的成长。”可见教师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学生具有向师性,特别是小学生爱模仿和学习老师的行为。老师若耐心认真倾听孩子的回答,学生们会感受到老师的尊重,也会学着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老师若书写工整漂亮,他们班的孩子往往整体书写都会比较漂亮,有的孩子字体甚至都跟老师特别像。老师若每天上课提前进教室整理讲台、摆放好书本、打开好课件,孩子们也会跟着提前进教室,摆放好课本和学习用品做好课前准备。老师若列竖式、画图都能使用尺子,学生们的竖式和作图也会规范漂亮……老师要用积极阳光的生活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去同化身边的孩子,帮助他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其次,教学中还可以适时引入一些科学家、数学家等的好习惯小故事或者展示身边优秀学生好习惯的做法,用优秀人物的事迹和做法来启迪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是思政教育融入数学教学的策略之一。如《确认位置》一课可以播放小视频讲讲笛卡儿是怎么发明数对的,笛卡儿用心观察生活、认真思考问题的好习惯能让学生心灵受到触动,进而内化自己的行为习惯。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评价是教学中重要的一门艺术。有时候就是这么三言两语就神奇地改变了学生的人生。因此,数学教师要善用评价语言,发挥其思政育人作用。如:哇,你的想法跟数学家的想法很接近了,太了不起了!你思考的角度非常独特,方法比老师的还简单,简直是我们班的小老师!你学习是如此细心认真,小小年纪就具备科学家的品质!……这些激励语一出来,学生们总会露出开心并带点害羞的笑容,此时孩子的自信心不仅得到增强,他们的心中也会开始树立起小小的志向和理想。
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后进生更需要老师的夸奖。针对后进生如能及时进行评价:这道题有点难度,你都做出来了,简直太厉害了!你今天的发言非常勇敢,老师很惊喜,说得很有条理,继续加油!你已经坚持认真听课20分钟,太棒了……这样的激励性评价会让后进生的内心激动不已,他们会从自卑中走出来,开始认同自己,对解决数学问题和克服学习困难慢慢充满信心,这能培养其坚持不懈、勇敢面对困难等品格。
优秀生向来都不缺夸,夸得多可能就会骄傲,受不了失败和挫折,不利于其身心成长。因此教师在评价时要注意在激励的基础上再给予适当的建议,如:你的想法不错,你再思考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聪明的你来帮大家看看这种解题方法可以吗?这单元虽然你发挥不是很好,但依然还是优秀的,你觉得接下来要从哪些方面去提升自己呢?……通过这样的评价引导他们形成勇于质疑、敢于承压、善于创新、看淡成败的品格。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要树立思政观,善于通过深挖和补充教材的思政元素,巧设思政味的教学环节,严抓学生习惯和善用教学评价语言等策略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无痕的思政教育,在提高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同时,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