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历史主动精神:出场语境、基本特质与弘扬路向

2022-02-24 11:29梁志勇张洁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历史精神

梁志勇,张洁

(1.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长春 130024;2.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民族复兴过程中体现的崇高精神境界,既传承和赓续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红色基因与红色血脉,又彰显着丰富内涵与多维特点。这一精神包含着尊重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等历史规律的科学精神,坚持人民为中国治国理政的实践主体、认识主体和评价主体的主体精神,敢于质疑、勇于思辨批判和持续不断开拓进取的创造精神,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奋斗精神等内容。深刻理解伟大历史主动精神的出场与形成语境,强化对其基本特征的认知与把握,对于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坚定和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一、伟大历史主动精神的出场语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与中国,如果墨守成规、思想僵化,没有理论创新的勇气,不能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仅党和国家的事业无法继续前进,马克思主义也会失去生命力、说服力[1]。面对正在经历的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的实践创新,中国共产党需要以更加主动的精神姿态回答理论与实践的各项课题,把握时代大势、世界形势与人类文明发展趋势,为伟大历史主动精神的出场建构多重语境与广阔场域。

(一)科学回答如何坚定不移地走好现代化新道路的中国之问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2]。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与西方国家依靠资源掠夺、商品倾销甚至殖民战争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具有本质区别,也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论断与实践设想具有继承与创新的关联,而且是立足百年奋斗的鲜活实践、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养分、促进科学社会主义焕发强大生机与活力的新发展道路。从理论形态的维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与探索的理论总结,吸收民族文化滋养而孕育出人类文明新形态,并以包容性、开放性而持续彰显深刻的世界意义与时代意义,为全方位、立体化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问题,确证和优化现代化发展模式提供方法指导与思想引领。从实践特质的维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经历被动性走向主动性、外源式走向内生性、单一性走向全面性的演进轨迹,具有在价值维度上的鲜明社会主义特质、在时间维度上的接续推进特质、在空间维度上的人类关怀特质[3]。坚定不移地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必须明确核心力量、价值指向、目标追求、基本原则、关照对象以及动力支撑等。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厚植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创新能力与世界视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体现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责任担当,以自主意识、独立品格、主动精神,推动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进程、范式转换与文化传承等。

(二)科学回答如何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之问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中国共产党依据国际发展局势和世界基本矛盾的历史运动方向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从现象层面看,这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世界经济格局重心的地域转移、政治格局一超多强的态势演变、力量对比的历史转向等因素的合力结果。从历史层面看,这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经济全球化机遇与矛盾并存的张力、科技革命带来的生存方式与生产方式的变革等共同引发与相互作用的产物。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4]。世界步入动态变革期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化,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爆发、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中各种矛盾的集中产生及西方国家维护旧有世界秩序体系而做出的战略调整,导致全球社会进入较为动荡和亟待变革的时期。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必须保持定力、底气与清醒,看到机遇与挑战的新发展、新变化,即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冲击与危机,人工智能对于传统经济模式与军事战争样式的调整与变革,以及中国倡导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及其获得的价值认同与情感认同等。正确认知和把握机遇与挑战,真正转“危险”为“机遇”,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和格局建构,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与安全,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契机倡导新全球安全观,重塑全球治理体系,反对霸权主义、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坚持独立自主,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始终不渝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三)科学回答如何满足美好生活需要与向往的人民之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美好生活”从思想史中争鸣已久的理论命题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话语体系的内容构成,追求更为充裕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成为国家、社会与普通民众的共同愿景。中国叙事语境尤其是新时代叙事语境与西方社会的叙事语境不同,对于“美好生活”的理论阐释和实践目标的设定也存在差异。西方社会对于美好生活需要的话语解读,更多地偏向个人主义,追求资本逻辑下的民主与自由。新时代视域下,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多地偏向集体主义和共同富裕,追求国家强盛、民族复兴、人民幸福逻辑下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的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作为“美好生活”的主体、以人民作为评价“美好生活”是否实现的主体,坚持依据不同历史环境与社会生活条件诠释“美好生活”的具体内涵,坚持以实践劳动作为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手段。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命题以全新的时代样态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不仅是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宏观叙事,更是与人民的现实生活、内在需要有着深度联结的微观叙事[5]。中国共产党必须深入省察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的发展机理,从日常性、生活化、经验性的人的内在需要、生活理想、生活样式,直观表达出美好生活的未来图景,推动美好生活从“自觉”到“自信”的理论飞跃;必须厘清美好生活与共同富裕在生产发展、生活变迁、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关联,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更加立体、更为多元地理解美好生活的物质意蕴和精神意涵,推动美好生活的历史传承与空间拓展;必须立足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从“需求侧”改革与“供给侧”改革共同着手,明确满足美好生活需要愿景与目标的实践起点与发展方向,揭示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领域和重点问题,拓宽美好生活的“广度”与延伸美好生活的“深度”,促进美好生活从“应然”走向“实然”。

(四)科学回答如何接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之问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6]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实现民族复兴作为历史主题与历史主流,以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的整体演进和统筹协调为实现民族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提供了充满新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注入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开启新征程、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接续实现伟大民族复兴,不仅要保持前进的清醒与定力,更要系统总结历史经验,掌握历史主动,充分发挥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更好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历史经验的系统总结昭示着中国共产党“四个自信”的逐渐增强、对于历史规律的逐步深化、关于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知提升,以及对思想路线的坚持与完善,促进党内外思想的统一与凝聚、价值观念的正确引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以“十个坚持”科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根本经验。在总结和概括根本经验的基础之上,中国共产党还应将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作为整体去审视,凝练出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从弱小走向强盛、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基本经验和具体经验。站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大视野,抓住百年党史的主题与主线、主流与本质,在对于党的不懈奋斗史、理论创新史、自身建设史等基本领域、基本方面、基本阶段形成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和提炼党百年奋斗的基本经验;关注党的具体工作领域,诸如意识形态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建设等,科学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的具体经验。只有深刻领会党的百年奋斗的根本经验,科学总结基本经验与具体经验,才能形成认识和掌握党的百年历史的新视角、概括和得出党的百年历史的新结论,“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7],为接续实现民族复兴启迪智慧、砥砺品格。

二、伟大历史主动精神的基本特质

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构成,伟大历史主动精神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彰显着团结思想、整合价值、繁荣文化、建设政党与社会动员等功能,体现出开阔的时代性、严密的逻辑性、坚定的人民性、鲜明的创新性。

(一)开阔的时代性

伟大历史主动精神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始终,串联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历史性跨越的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是“中国共产党在激烈的革命斗争和错综复杂的发展竞争中始终占据主动,推动党的伟大事业不断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8]。伟大历史主动精神彰显的时代性是指这一精神的构成部分体现着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与理论精髓,是历史发展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不是封闭僵化的系统或者完成的精神体系,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构成内容形成良性互动,其所具有的引领性、先进性和代表性不会消解。这种时代性具体表现为:一是准确的时代脉搏。中国共产党将自身置于历史前进的整体逻辑与时代发展的宏大视野中,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历史方位、发展规律、演进阶段作出全面的和深入的揭示与阐释,为理解伟大历史主动精神提供时代脚注与科学方向。二是科学回答时代问题。解决时代问题必须选准切入点与突破口,才能引领时代发展。中国共产党具备的伟大历史主动精神实际回答如何解决时代问题,即坚持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聆听时代之声、人民之声、世界之声,以更加主动的精神姿态积极探索破解时代问题的思路方法,不断将内在精神转化为“解释世界”与“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承担起历史赋予的时代使命。三是时代发展的精神引领。伟大历史主动精神形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征程,源自现实又超越现实,发挥着说服群众、掌握群众的作用。伟大历史主动精神之所以能够说服和掌握群众,成为引领时代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就在于其自身内蕴的科学性、超越性、党性与人民性,充分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创新与继承、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精神引领、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精神引领。

(二)严密的逻辑性

伟大历史主动精神具有严密的形成逻辑,即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相统一。伟大历史主动精神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内容扩展,从百年历史高度反映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品质、行为规范,以及经过理论抽象的历史发展规律、基本矛盾运动、价值目标和应然性、普遍性的发展要求。与理论抽象不同,精神形成的历史所呈现的是现实的历史,不仅仅是理论逻辑致力于重现的历史的联系与具体,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历史是理论逻辑生成、发展于其中的历史过程。伟大历史主动精神的历史逻辑是以基本党情、历史文化、时代背景与各种主客观条件及其相互关联和互动为基本,对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精神传承、政党建设等具体历史过程的把握,实际上是从社会历史条件的维度关涉精神传承与文化赓续的可能性、特殊性。伟大历史主动精神的实践逻辑是指中国共产党以时代问题为导向、聆听时代声音、回应时代呼唤,聚焦新时代所面临的重大现实性问题、全局战略性问题和社会普遍性问题,在新时代中国具体的历史方位、历史环境与历史进程中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本原则、价值导向,明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路径与历史必然性,进一步顺应时代潮流、体现人民意愿。伟大历史主动精神生成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相统一,勾勒了精神生成、发展与继承的完整图景,也回答了新时代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三)坚定的人民性

伟大历史主动精神在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上将人民作为实践主体、认识主体、目标主体和评价主体,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彰显着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首先,中国共产党重视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以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为现实体现,以宪法明确规定为法律依据和根本准绳,彰显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因此,要在形式上构建和完善人民民主的程序与模式,继续扩大人民的政治参与度、健全民主制度、提升民主实效。其次,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人民作为改革开放成果的“共享主体”。党的十八大以来,“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与“共享机制”的确立,丰富了“共同富裕”的内涵和内容,也将人民确立为发展成果的“共享主体”。推进共同富裕,要倾听人民的呼声并回应人民的期待,作出更为有效的制度安排,决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最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满足人民对精神生活的美好需要。人民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精神生活的需求,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发展的基本前提。坚持以人民作为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服务群体、依靠力量和文化发展成果的“共享主体”,中国共产党应坚持弘扬人民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鲜明的创新性

伟大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掌握和贯彻历史唯物主义,深刻把握历史演变规律、顺应历史发展大势、张扬主观能动性的精神品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重视和发展精神谱系的创新品质。伟大历史主动精神具有的创新性体现为:一是在尊重历史规律的基础上倡导发挥主观能动性。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的本质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历史的发展遵循内在的、固有的客观规律,与生产领域、思想领域的辩证运用过程相关联。中国共产党弘扬历史主动精神,就是坚持尊重和把握历史规律并加以合理利用,进而倡导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尊重历史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创造性地指导和引领实践活动,避免走错路和邪路、走弯路与老路。二是在领会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基础上重视内容赓续延绵。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体现中国共产党实现民族复兴百年奋斗历程、走好新时代现代化建设道路等实践中的精神特质,连缀起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时期所形成的不同精神形态。伟大历史主动精神中的科学精神、主体精神、创新精神、奋斗精神等内容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精髓要义。提炼和概括伟大历史主动精神是继承红色传统、赓续红色基因,是“挖掘滋育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基因链’,厘清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发展的‘路线图’,用好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蕴含的‘传家宝’”的应有之义[9]。三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彰显百年大党的历史自觉与历史主动。伟大历史主动精神的出场源自中国共产党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与时代之问。在总结历史经验,提炼历史规律,彰显历史使命感、主动性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揭示成功的“核心密码”,“彰显了回望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的历史自觉与主动”[10]。

三、弘扬伟大历史主动精神的时代路向

伟大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动力。弘扬伟大历史主动精神,要深入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提升历史自觉与历史自信;要注重创新和完善传播机制,提升传播效能并扩大传播覆盖;要把握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时代样态,提升历史认识与历史认同。

(一)深入总结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

弘扬伟大历史主动精神,必须深入总结历史经验,进一步掌握历史主动、增强历史自觉,树立正确的大历史观。首先,总结历史经验并汲取历史智慧。学史具有明理、增信、崇德的功能和价值。深入总结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是一项重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应当要突破形成几条规律性经验的传统做法,建立立足历史认识和总结经验的新框架。因此,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作为整体看待,立足国际视野,聚焦具体领域具体方面,把握立党、兴党、强党的规律,概括出根本经验、基本经验与重要经验。“在正确处理三者关系基础上形成的根本经验认识,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本质规律,另一方面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对中国共产党的未来发展具有根本指导意义。”[11]其次,抓住历史机遇并掌握历史主动。历史机遇是历史运动各要素在运动中孕育而出的发展条件和整体态势。弘扬伟大历史主动精神,要全面分析历史、观察现实,从丰富的历史样本、已有的历史案例中获得启示,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敏锐地捕捉到机遇,从而获得发展的先机,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最后,坚定历史自信并增强历史自觉。历史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人们对自身历史的充分肯定和对国家、民族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历史自觉是主动维护、传承、发扬历史的自觉意识。历史自信是历史自觉的基础和底气所在,有了坚定的历史自信,才会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会有为理想信念而奋斗的自觉行动。马克思主义大历史观有助于中国共产党在错综复杂的历史环境中始终保持历史清醒,在泰山压顶的巨大压力下始终保持历史自信,坚定执着地走向未来。

(二)创新和完善科学的传播机制

伟大历史主动精神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在于有效传播和合理传承,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践行。只有讲好党的历史主动的实践故事、传递好历史主动的声音,才能确保历史主动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否则,伟大历史主动精神就会变成虚弱和毫无力量的空话。因此,新时代弘扬伟大历史主动精神,在具体展开上必须要创新和完善科学的传播机制。首先,形成伟大历史主动精神的传播内容创新机制。立足“两个大局”的交互叠加,围绕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强党的历史进程,从广度上着力将伟大历史主动精神的核心精髓作为主导传播内容,从深度上着力将伟大历史主动精神的发展进程作为主导传播内容,不断增强内容的历史穿透力和广泛理解力。其次,形成伟大历史主动精神的传播话语创新机制。在话语方式上,坚持“陈情”与“说理”并重、宏大叙事与个人言说耦合,将“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单调生硬”变为“丰富生动”、“传统说教”变为“时代表达”,不断提升伟大历史主动精神的解释力。最后,形成伟大历史主动精神的传播手段创新机制。运用贴近日常生活实际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传播工作,特别是积极结合智媒体、大数据,以图像化、动态化和通俗化的形式,立体化、形象化地传播伟大历史主动精神。同时,充分利用好重大时间节点和纪念仪式进行精神的情感渲染和情景再现,把握好时效度,提升伟大历史主动精神的感染力。

(三)引领大学生价值观建设

深刻认识伟大历史主动精神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伟大历史主动精神的基本特质,继承和弘扬伟大历史主动精神,赓续党的优良传统与红色基因,是历史与时代赋予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青年大学生必须弘扬伟大历史主动精神,提升历史自信与历史自觉,不断建构起正确的历史观,在历史的规律、使命的践履、奋斗的精神、人民的主场之下锻造应有的政治品格。首先,以伟大历史主动精神蕴涵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引导大学生观察世界、引领时代。唯物史观是我们党正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找到解决中国不同历史时期重大社会现实问题的金钥匙,从而保证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12]。伟大历史主动精神蕴涵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精神品质和历史智慧。弘扬伟大历史主动精神,必须以真理力量引导大学生,增强克服前行道路上困难与挫折的底气。其次,以伟大历史主动精神教育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以新媒体为渗透途径,对大学生历史记忆的文化传递、符号传播与媒介互动等环节造成破坏,进一步解构大学生历史观念,促使历史认知断裂和引发历史认同危机,动摇文化认同、民族认同乃至国家认同的基础。这就需要立足大学生的时代特质与内在精神诉求,弘扬伟大历史主动精神,从文化教育和精神传播双重维度出发,探索消解历史虚无主义与建构精神家园的时代路径。最后,推动伟大历史主动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应将伟大历史主动精神作为思政课的必须内容,以系统的专业授课引导大学生、以丰富的营养滋养大学生、以专业的力量引导大学生、以浓厚教育氛围带动大学生,提升大学生的历史认知与历史认同,增强大学生的历史自信和历史自觉。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历史精神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